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舌上脏”,指舌上有物;“舌上光”,指舌上无物。舌上之物,苔也。为何舌上有苔则“不怕”,舌上无苔而“怕”,这还得从望舌与诊断疾病的意义说起。
中医学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并把舌面分为四个区域,与五脏六腑相对应。即:舌尖区属心、肺,舌中部属脾、胃,舌根区属肾,舌的两边属肝、胆。舌就是反映五脏六腑状况的一面镜子。古人把写舌诊的专著取名叫《金镜录》、《舌鉴》,可算是一语道破真谛。
望舌知健康
舌诊,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有专门论述,后来又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可以通过诊察病人舌的颜色、形态、性质、变化,来了解人体内脏的寒热虚实、气血盛衰、病情轻重等情况,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人正常的舌呈淡红色,质地柔软,活动自如,舌面上铺有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干燥适中的白苔,中医常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首先要观察舌体,从颜色、形状、动态上去辨别脏腑精气的盛衰存亡和疾病的预后转归。一般说来,舌体浅于常色而呈淡白色的,多为虚寒的表现,是由于人体内红细胞减少,血浆蛋白低下,内分泌功能减退,基础代谢降低等因素而导致血色变淡、组织水肿造成的,如各种类型的贫血、慢性肾炎有浮肿表现的病人,大都呈现淡白舌。舌体深于常色而呈红色或深红色的,多表现为热病,前者热轻,如感染性疾病、高热、肺炎等;后者热重,如慢性消耗性的结核、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败血症等。生成这种颜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疾病使机体的基础代谢增高,舌发生炎性充血,血管扩张,加之黏膜萎缩变薄,使血色易于透露的缘故。舌体呈青紫色的,有寒有热,多与瘀血有关,如慢性肝炎、肝硬变、呼吸循环衰竭、缺氧症等。现代研究认为,它的形成主要与静脉瘀血、缺氧等因素使血液中还原血色素增加有关,因为这种血色素的颜色特别青紫。另外,也和患者的血黏稠度增高、血流相对缓慢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如果舌的形状发生了异常变化,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有参考价值。一般表现为舌体胖大的,多与水浸、痰溢、湿热、心火有关,如水肿病人、消化不良病人等。表现为舌体瘦薄的,多为阴血亏虚之象,可见于一些疾病的晚期和一些严重的感染时。表现为舌体出现裂纹的,是热伤阴液、阴虚血枯的表现,如高热、脱水、营养不良的患者。表现为舌体生芒刺的,为病邪猖獗,热毒内伏的特征,像猩红热、重症肺炎等。
舌的动态也会发生异常变化,如有的病人突然出现舌头强硬,运动不灵活,或发生不停颤动,乃至舌体偏向一侧的,说明神经系统有某种损害,要考虑到中风、癫痫、肝昏迷发生的可能。有的人久病而见舌体软弱,伸卷无力的情况,是气血虚极,阴液亏耗造成的,宜迅速补气养血增液。还有的病人反复将舌伸出口外,在口唇、口角四下吐弄的,发生于成人则多为心脾有热、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的危象,小孩则多为智能发育不良的表现,临床上如高热、毒血症和伸舌样痴愚者皆可见到。
观舌苔测疾病
望舌苔,是舌诊中与望舌体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中的一方,与望舌体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舌苔由胃气蒸腾而成,它的变化对诊断疾病有积极意义。当病人表现为白苔时,病情是比较轻浅的,多表现在外感风寒或一般性感染的患者身上。正常的白苔不超过1.5毫米,如果白苔不断加厚,甚至可达到1厘米以上时,说明寒冷和水湿的程度也在加重,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胸水、腹水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一定时期可以见到这种情形。舌苔由白变淡黄,由淡黄变棕黄,由棕黄变焦黄,是疾病由表入里、病情逐渐加重、热象次第增高的病变升级过程,如肺炎、胆囊炎、阑尾炎病人病情加重时,就常有这种变化,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舌苔的颜色继续变深,出现浅黑叶灰黑_÷棕黑一焦黑.÷漆黑的变化时,尤应高度警惕,这是口腔内一些对药物不敏感的霉菌大量繁殖的产物,提示病情严重恶化,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重关头。
舌苔的有无与消长变化,是机体抗病能力与病邪力量对比互为消长的表现。因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舌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以致舌面光滑如镜,成为中医所说的“镜面舌”的情况,应视为疾病向严重发展和病情由简单变复杂的表现。这说明患者阴液枯竭,胃气大伤,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扭转战机。由此看来,“不怕舌上脏(有舌苔),就怕舌上光(无舌苔)”的说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的。
有必要说明的是,有的人虽出现了以上描写的病理舌而没有疾病表现的,说明他本身具有这种生理上适应的内应性,就不必视为病态,更不必惊慌。何况中医学是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诊病的,“舌诊”又仅是望诊中的一部分,不能把它作为诊病的唯一标准。还有的人因经常喝酒,饮用咖啡、可可、巧克力、可口可乐、橘子汁,口服某些药物等也会造成假苔的,在诊断疾病时必须仔细鉴别,不能盲目把现象看成本质。另有个别人以“洁舌自好”,养成刮舌苔的坏习惯。殊不知,这样做一来可能隐蔽真相,不利于医生准确地判断病情;二来经常刮舌还有可能损伤舌上的丝状乳头和味蕾细胞,而使人成为“食不知味”的味盲。况且这种图一时口内爽快的笨法,并没有解除病根,舌苔被刮之后还会马上生出的。这种情况多属于中医的“脾虚湿阻”之证,正确的方法是马上就医,给予治疗。
耳朵有问题,与肾有关系——耳鸣、耳聋的中成药疗法
老年人经历了一辈子风霜,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开始退化了,耳朵这个器官也常常失灵。很多人开始的时候是耳鸣,慢慢地就耳背了,需要人家凑近耳朵大声说话。到最后,听力损失严重,可能导致耳聋。
从耳鸣到耳背再到耳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中所说:“耳鸣者,聋之渐也。”
耳鸣.耳聋,请用耳聋左慈丸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意思是耳朵是归肾来管的。年轻人肾气充足,能够很好地濡养耳朵,所以听力一般不会有问题;等到年事渐高,肾精肾气一步步耗损,耳朵就慢慢出现毛病了,所以保存肾精肾气很重要。年轻人如果疯狂熬夜、纵欲过度等,大量耗损了肾精和肾气,就会未老先衰了。人的精气就像银行里的钱财,只有不时地存一点进去,并且节省着用,到老了才够花。
人到中老年,如果不时有些耳鸣,像蝉鸣似的那种,不管有没有耳背、耳聋,赶紧吃点耳聋左慈丸补一补吧。
耳聋左慈丸是一种专门治疗耳鸣、耳聋的中成药。它的药味组成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磁石、柴胡。大家一看就知道,实际上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磁石和柴胡两昧药。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并且补而不滞,有三补三泻;磁石补肾安神;柴胡疏肝解郁。全方配伍,既可滋肾养阴,又可平肝清热,因此可以治疗老年肾虚性耳鸣、耳聋。
巧辨肾虚型耳鸣
什么是肾虚型耳鸣呢?这也很好辨认。如果耳朵里是蝉鸣样的咝咝声,当用手指压住耳朵,耳鸣会减弱;同时还有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这就是肾虚了,此时用耳聋左慈丸治疗效果会更好。
但是补虚类的药物都需要较长时间地服用才会有显著的效果。就像我们把辛苦钱一块一块地攒起来一样,有肾虚耳鸣的患者,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耳聋左慈丸,就是给自己的身体存精气,也就是延年益寿了!
肾虚型耳鸣,还可每天用(药)艾条熏耳门、听宫、听会、侠溪、中渚、太溪、肾俞、关元这些穴位,每穴3分钟。
实证耳聋、耳鸣怎么办
耳聋、耳鸣也有实证。耳聋往往突然发作,耳鸣则自觉声音很大,用手按住不会减弱,有时声音还会增大,多烦躁易怒,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这时可用龙胆泻肝丸治疗。同时可配合耳尖放血,并敲打太冲、行间、合谷等穴位。
文章来自: 家有妙招(www.jiayoumiaozhao.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肾虚
身体发出的9个肾虚信号|肾虚| 表现
【肾虚的舌象判断】1 舌体瘦小,舌质发红...
五官看五脏
中医提醒:肾虚不虚,看这2处,就知道!补肾“冠军”找到了,常吃,肾会一天天“强壮”起来 
【答疑解惑】耳朵里面怎么那么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