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一)
userphoto

2016.02.14

关注

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5·上海卷】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           丙句: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二、诗歌阅读

6【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提示,再根据甲句的示例,可知需从表达诗人的“渴望”(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答案】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7.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甲】句就与题目“书博山道中壁”无关。【答案】D

2015·天津卷】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这两句诗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他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两句诗写诗人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寂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的不甘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与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人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做了大胆改造,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15年浙江省

2015·浙江省杭州卷】

2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  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 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  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日,  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从这首诗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节。(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3分)

答:               

21.⑴登高、望远     重阳 (2分,各横线1分)     ⑵“少年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3分。结合诗句分析,每点1分,写出3点即可。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15·浙江省宁波卷】

(三)(5分)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9.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   。(2分)

20.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   

(三)(5分)19.【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白云堆     深林(2分,每空1分)

20【解析】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示例l】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竞”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涛人的雅趣。【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3分)

2015·浙江省温州卷】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17题。

李白传(节选)[来源:Zxxk.Com]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宰:指县令。②辟:召,征召。③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3.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4分)

  (1)怒至庭下曰(  ▲  )   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2)拜曰(  ▲  )   A.认错,道歉   B.辞别,离开   C.感谢,酬谢

  (3)白时庐山(  ▲  )   A.睡觉   B.倒伏   C.隐居

  (4)累浔阳狱(  ▲  )   A.连接,维系   B.拘囚   C.留意,挂念

14.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3分)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16.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3分)

  A.西北,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来源:学科网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17.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4分)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13.(4分)(1)B(2) A(3) C(4)B

  14.(3分)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15.(3分)当韧,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觉得他奇特不凡,曾经把他从死罪中教出来。          16.(3分)C

  17.(4分)才高气傲的诗人受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连累而获罪,后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他听到笛声,联想到自己命运坎坷,壮志难酣,因此产生这种心境。

2015·浙江省湖州卷】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3-19题。(18分)

西江月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弥弥:水盛的样子。③横:广远。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玉骢(cōng):青白色的马。⑤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⑥欹(qī:歪,斜。⑦杜宇:杜鹃鸟。[来源:学&科&网]

书杨朴事

【宋】苏轼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②杞:地名。③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④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②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觉已晓(   )   (2)此语桥柱上(   )   (3)妻子送余出门(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译文:                

15.用“/”给《西江月》小序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16.《西江月》词与小序所写内容互相印证,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7.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中的“惜”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说明理由。(3分)

   A.爱惜   B.惋惜    C.吝惜

答:             

18.《书杨朴事》中写了真宗的“大笑”和苏轼之妻的“失笑”,请选择其一写出你的理解。(2分)

答:             

19.请结合《西江月》与《书杨朴事》的内容写出你对苏轼的认识。(3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13.(1)及;等到……的时候(等到)  (2)书;写  (3)妻子;妻子和儿女

评分标准;共3分,每小题1分

14.我没有什么话来对他们说,回头对老妻说:你就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作一首诗送我吗?

 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5.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6.示例(1)小序中‘乘月至一溪桥上’点出明月当空,也正因如此,才有词中“照野弥弥浅浪”的绝佳月色。(2)小序中流水锵然说明溪流汩汩,印证了词对水盛(弥弥浅浪)的描写。(3)词中诗人醉眠芳草之想和解鞍奇枕之姿,印证小序中的酒醉和曲线醉卧。

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一点即得2分。

17.A(爱惜),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将水面比作美玉,足见“一溪风月”之美,“莫教踏碎琼瑶”(忍让马蹄踏碎它)表现作者对美景的爱惜、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共3分。释义1分;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

18.示例1;大笑,因为真宗被杨朴机智幽默的回答所感染,不禁大笑,从而看出真宗爱惜人才,心胸宽广,不强人所难。

  示例2;失笑,苏轼的妻子因为苏轼入狱而哭,苏轼幽默的开解,使之得到些许宽慰,不禁笑了出来,但这笑里有悲伤、无奈等复杂情感。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西江月中苏轼贬官黄州,以山水为乐,行为放旷。【书杨朴事】中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时还幽默地以故事安慰妻子,可见他豁达、乐观之人。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豁达乐观得1分,结合词和文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译文】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他说:“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遍寻天下隐者,得知杞(地名)人杨朴,能作诗。皇上把他召来问话的时候,他自己说不会作诗。皇上问:‘你临来的时候有人作诗送给你吗?’杨朴说:‘只有我的小妾作了一首诗。说是: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皇上大笑,放他回家。”我在湖州的时候,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儿子送我出门,都大哭。我没有话说,回头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学杨处士的妻子作诗送给我?”妻子破涕为笑,我才从家里出来。

2015·浙江省嘉兴卷】

(一)崆峒(15分)

【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释】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②拏(ná):执持。

13.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   ▲    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2分)

答:                      

14.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3.高峻(高大、挺拔)雄伟(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可以刻出崆峒山的高大,气势雄伟等特点。【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尾联化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不应仍问武陵源”表达出诗人追求的并非世外桃源,而是“桃花红满谷”的崆峒山,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用笔委婉,含意深远。【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尾联“武陵源”“桃花谷”,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典故。关键词“不应”,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不应隐居,应该积极入世,积极向上的情感。【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5·浙江省舟山卷】

(一)崆峒(5分)

【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来源:Zxxk.Com]

   【注释】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②拏(ná):执持。

13.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  ▲       ▲   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2分)

14.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3.高峻(高大、挺拔)雄伟(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可以刻出崆峒山的高大,气势雄伟等特点。【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尾联化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不应仍问武陵源”表达出诗人追求的并非世外桃源,而是“桃花红满谷”的崆峒山,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用笔委婉,含意深远。【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尾联“武陵源”“桃花谷”,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典故。关键词“不应”,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不应隐居,应该积极入世,积极向上的情感。【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5·浙江省金华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

(一)(4分)

春水生    杜甫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眼俱明!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汝曹:你们,指水鸟。禁当:阻挡、拦挡。

16.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特点?(2分)

答:                      

17.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2分)

答:                      

16. (2分)迅速溢涨,水量很大

17. (2分)“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身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2015·浙江省丽水卷】

(一)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来源:学|科|网]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0.前两句,“     ⑴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⑵     的心境。

11.“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10.⑴追⑵(纳凉时)悠闲自在

11.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2015·浙江省衢州卷】

(一)

陇西行(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13.《陇西行》和《破阵子》都有“可伶”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

答:             

13.《陇西行》中用“可怜”一词体现了现实与梦境、悲哀凄凉的枯骨与年轻英俊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用“可怜”一词打破词人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美梦,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悲叹、壮志难酬的愤懑。

2015·浙江省台州卷】

(一)(5分)

 

10.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  ,这从“   ▲  ”一词可以看出。(2分)

11.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答:             

(一)(5分)10. 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   不识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一空意对即可。【考点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思路点拨】题目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山行》中”,研读诗句“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抓住关键词“不识”,再结合题干中“《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不难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山行》中的主人公“初来乍到”“初到此地”。

11.【考点】本题考查对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能力。

【思路点拨】揣摩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有:1.读标题2 读注释(背景)3读关键词4读意象5读作者。就本题而言,虽然题目要求回答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但解答时也要注意结合诗境并展开想象来分析。如,由上阕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可见“物是人非”;由“无可奈何花落去”可见感叹时光易逝,“似曾相识”见其怀旧(人)之情。由前面的“青山不识我”而白鸟“似相识”,且对我“三两声”不难体会其惊喜之情。

《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评分标准:共3分。答对一首得2分,答对两首得3分。意对即可。

2015·浙江省义乌卷】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一)(4分)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4.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1)▲”是“中秋”,“(2)▲”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分)

答:                    

【答案】14.(2分)(1)秋三五  (2)蟾盘(1空1分)[来源:学§科§网Z§【解析】试题盼析:阅读全诗,了解

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秋”“月”有关的内容。古代中秋日称作“秋三五”,如无马臻《秋见

月》诗“正秋三五满,万里绝纤垢。”“蟾盘”是比喻月亮,比如又有清代黄景仁《中秋夜雨》

诗“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莛。”X§X§K]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D。

15.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15.(2分)赞颂中秋夜月亮光明磊落、公正公平,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像中秋明月那样公平公正的愿望(或隐含着对统治者势利、偏私等丑恶品性的讽刺)(写出对月亮的赞颂1分;写出对社会的愿望1分,从正反两面表达皆可)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诗中“照”一词,理解“私”的含义,即有偏狭不公正之义。而作者说月亮“不曾私照一家人”,说月这“不私”,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私”的财贬斥,对“光明磊落”之品格的赞美,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快高考了,教你诗词鉴赏如何才能拿满分!
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及名句默写试题汇编
诗歌鉴赏之语言
宋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与特点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高考古诗词鉴赏·唐庚的《醉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