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练下斜卧推就增长不了下胸?

开篇言:真相轻抚系列。

国内外伪科学、虚假内容、误区教学等内容遍地。

旨在用科学、讲理、就事论事的方式,将国内绝大多数选手、教练存在的泛滥、被神化、具有偏颇、严重误解的“技术内容”做一个呈现与修正。

把真实完整的基础原理,基础技术,得以呈现给中国被误导几年了的训练者和参赛选手。

让中国健美健身真正的跟上世界范围科学训练的脚步节奏。

望各位志向相同的朋友们积极转发到各个健身群。

也欢迎读者通过邮件投稿你们所遇到的问题与视频。

近日,有健身媒体针对下胸的训练,提出了一些观点——原文如下:

下胸在视觉效果上很重要,为啥很多人就是练不出来呢?这与我们天生的肌肉形态有关,但是更和训练缺乏科学性有关。

相当比例的训练爱好者,压根就不练下胸。

他们认为平板卧推是王道,只要练好平板卧推,就可以强化整块胸大肌。

原文的主要观点提炼:

1)下胸练不出是因为训练不科学

2)只练平板导致下胸部“刺激不足”

笔者个人其中的观点都不认同,为有兴趣的读者进行一些解析。今天我们还附上具体实验的数据,让大家看完了放心练。踏踏实实练。

.某个部位练不出来到底跟先天肌肉形态有关还是跟训练缺乏科学性有关?

1.原文中,对于“下胸练不出”这件事,直接就下了结论:不仅是因为“天生”,更是因为“练得不科学”,

为什么呢?

原文也没给出依据,真是令人心急,直接就下结论了。

这令人非常匪夷所思。

这种不举证、不查实、没依据,张口就来的行文作风,也是当今健身媒体的一大通病。太多了。

影响着一批批新手和正在训练苦苦寻求进步的人,他们花费了时间,花费了精力去尝试这样的文章说出来的。这种传播是不负责任的。

2.根据现有证据,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就是先天肌纤维数、基因等层面的遗传问题。

例如,根据补剂品赏公众号之前发布的《健美训练的真相--是什么造成普通人与高手的水平差距(三)》一文中的证据:

a.Pellegrino等人2006年 的研究发现,健美运动员与普通人相比,他们的肌肉体积比普通人大54%,但是平均单个肌纤维只比普通人大14%,意味着这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来自肌纤维数量上的差距。

b.而这个数量,是天生的。

c.大量的证据表明,肌纤维数不能通过后天训练改变(Brocca等人2006、Sutton等人1984、Elder等人1982、Gundersen 等人1989)。

d.Thompson等人2005年 的研究发现,对550名受试者为期12周进行同样的训练后——基因条件差的人臂围毫无变化,条件好的手臂围增加13.6CM;

e.Petrella等人1985年 的研究发现,66名志愿者16周进行同样的训练后——

66人中有17名高反应者,肌纤维面积有显著增加(+ 2475平方微米),代谢基因上调水平为65-126%;66人中有17名无反应者,肌纤维面积没有任何进步(负16平方微米),基因表达无上调。

f.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研究中,高反应者和低反应者都不是“极个别个例”,他们是有说服力的,在普通人中占比相对均衡。

上述证据我们已经看过,在原文还有更多。

可以说科学界对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

只要是正常训练,练不出来就是命,而不是训练不科学。

只不过看看我们国内这个环境,确实我们训练离正常太远了。

在这一件事情上,世界范围主流健美界的观点与科学界完全相符。

矮个子健美者的偶像、传奇健美运动员 .普瑞斯特 在访谈视频中说:“如果你有天赋,练下就有肌峰,就有不错的肌肉。如果你练了没有,别指望什么特殊角度特殊技术可以拯救你,你的手臂就是渣渣。”

相关的更多证据在补剂品赏的 《形体赏析》 系列也有很多。

除了上面那么多的科学实验例子,我们再列举一个民间个例:

不同时期的米洛斯.萨塞夫,算是相对较早健美参赛运动员,我们对其没有任何褒贬,只是借其体形(三头肌)说事。

再来看看格林的三头。

有点审美的都知道,这两位运动员相对明显的缺点是肱三头肌。

但是,三头肌外侧头的肌峰就是不见凸出。

大家想想,这样水平的形体训练者,是他们不会练三头吗? 是他在那么多年里,没有练到三头吗?是他不知道自己的体形弱点吗?

再次重申,本文仅仅借形体特征说明客观规律,对其本人并无任何褒贬之意。

笔者认为,训练营/健身媒体 瞎说,是因为

1)钱。

2)也许真的不知道。

3)行业自律不存在,缺乏自律。

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读者受到哄骗,如果你是老读者,发现这样的新人,就顺手转一转吧。

.只练平板卧推的训练者,练不出下胸,是因为平板卧推太均衡,不利于“改善”下胸胸形与生长?看专门的证据~

凡事讲证据。

1. Barnett等人1995年 、 雷曼等2005年 的两个研究使用了有经验的训练者,结果是:平板卧推与下斜卧推相比,对下胸部肌肉活动较为接近的。

2. LauV等人2016年 进行了研究,与上述两项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

该研究选取了14名具有系统训练经验的健康男性进行测试,发现:在下斜卧推和平板卧推中,胸肌下部的肌肉活动情况高度接近:

平板卧推中,胸肌下部的活动为100.1±5.2%;

下斜卧推中,胸肌下部的活动为100.4±5.7%;

这两个读数极为接近。

该实验中,下斜卧推使用的是向下倾斜15度的斜板。

3. DAG等人2017年 进行了较新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使用的12名运动员都是国际水平的卧推高手

其中成绩较为出色的几人,保有83KG级卧推240KG、93KG级卧推245KG、105KG级卧推275KG的优秀成绩。

对于该12名运动员得出的数据:

平板卧推中,胸肌下部的活动为0.344 ± 0.341

下斜卧推中,胸肌下部的活动为0.348 ± 0.370

该实验提供的数据图中,笔者删除了无关的部分,只保留了跟下胸部肌肉相关的部分。

其中,纵轴是下胸肌肉活动情况,黑柱是采用上斜姿态,白柱是采用下斜姿态。

我们可以看到,采用上斜卧推,仅仅导致下胸部肌肉活动相对平板卧推减少10%左右;

而采用下斜姿态(白柱)导致下胸部肌肉活动,相对于平板卧推有极其轻微的增加,大约增加了2-3%的样子,可以忽略不计。

放到本文来说,平板卧推就能很好地练到下胸部,只练平板卧推不耽误下胸部的发展。

如果下胸发展不行,那就是遗传的问题,而不是“因为平板卧推较少练下胸,所以你下胸不行”。

本文结束,感谢阅读。

真相,往往没有利润。看看上面的奥赛选手的结果。

阅读须知

希望我们国家的这个行业,这个民族的训练基本知识,早点脱离无视基础科学的环境。

再者一个,我们是用事实与证据说话,不是依据个人的喜恶,或者与对方的私人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话题,我们老话新谈,对一些老读者们有更多的信息启发。

当然,我们还希望对方也好,读者也好,能明白:补剂品赏,不是为了去攻击打压谁而去说,我们的立场非常坚定——永远只对这个事情。我们对所用到的案例的任何人,都没有敌对的位面。也不用攻击性的词汇,同时也保护隐私。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去攻击谁。而是写正确的基础的东西给更多的读者看,讲给读者听。

本身我们也不会主动去结交选手。

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成员,以及将要加入的成员们的基本要求——不以名气主动攀交,只以礼貌对待正常社交。自强自尊自信自爱,做自己的自己。

如果实在有尴尬和冲突,那,整体的环境第一,双方的恩怨第二。

如果人人不讲真话,那么基本的错话,基本的假话,时间久了,就会成了人人的真话。

我们是谁?

华人世界内为数不多的健身原创内容团队,

多个健身号抄袭的素材库与攻击目标。

提供科学前沿的健身教学与培训服务,

醉心于营养产品的风味精选并检测。

热衷创造独一无二的内容与产品体验,

自我救赎,摧朽,破执,玩乐... ...

国内培训教练的导师的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要胸肌力爆棚,试试这4个动作,让你高效练就迷人大胸肌!
怎么发展胸肌下沿?现在是尖的,能练成平的吗?
5点胸肌训练方法,让胸肌训练远离低效,练出厚壮大胸肌
平板哑铃飞鸟,增加你的胸肌维度
不仅要训练你想要的,还应该有你需要的!——5个训练误区!
大重量练就男性大胸肌?44岁精壮的王力宏说:渐进式超负荷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