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留影】“铁三角”的完美谢幕——关肃霜、周明义、宋东保


本文摘录自《巧弄八音谱京曲:周明义“关(肃霜)派”京剧声腔创作解析与琴谱精选集》


天蟾舞台,沪上历时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京剧演出场所,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因历代菊坛大师竞相粉墨登场于此,故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文革开始后更名为“劳动剧场”


19823月,鼎盛时期的云南省京剧院一团赴沪演出在此驻演,带去《铁弓缘》、《战洪州》、《花田八错》、《盗库银》、《人面桃花》、《娜蒂秀》、《吕布与貂蝉》等以关肃霜为主的经典剧目和《凤还巢》、《钓金龟》、《徐策跑城》、《岳母刺字》、《拾玉镯》、《蒯彻装疯》等折子戏。因为有之前电影《铁弓缘》的轰动,他们受到酷爱京剧的上海观众热烈欢迎。



定格激动人心的场面


3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天蟾舞台后台一片繁忙,化妆的、喊嗓的、校音的、搬道具的、调整灯光的,当晚即将上演关肃霜的拿手戏《铁弓缘》。此时,一名观众找到后台正在定弦的周明义,递给他一张黑白照片,这是几天前演出《吕布与貂蝉》后,在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中,鼓师宋东保,琴师周明义上台与关肃霜一起登台谢幕的场景。


那天演出结束后,已经收拾好乐器的周明义待大幕拉上便提起琴箱向后台走去,但没走几步,就听到后台工作人员喊:“明义,明义!”他以为出了什么事儿,驻足回头。“谢幕,上台谢幕!”在之前多年的演出经历中,几乎从未发生过这种情况,无论是看戏,还是看电影,观众总是在没结束前就慌不择路地挤到剧场出口,生怕走不了似的,全然没有向付出一晚上辛劳,上演精彩演出的演员们表达谢意的概念和习惯。但这次台下是上海观众,他们非但没有提前离场,反而涌到台前,想近距离看看演员,和他们握握手,更想瞧瞧在幕后演奏美妙音乐和敲击激情鼓点的乐师长得啥样,痴迷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今天年轻人追星。


周明义把琴箱交给同事,与宋东保一起走到天蟾舞台的聚光灯下。舞台正中央的关肃霜从容地展开双臂指向自己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周明义和宋东宝则应和着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表达对热情观众支持的谢意。那时还不流行蜂拥而上的献花,但观众站立,用发自内心长时间的掌声表达喜爱是对艺术工作者最大的褒奖,也会激发他们在后面的演出中加倍努力,奉献更好的表演,以报答戏迷厚爱,这种良性循环和相互尊重对双方都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和回忆。


照片前景是台下黑压压的人头剪影,今天,用什么语言和文字都无法感谢这位有心的观众独具慧眼地记录下弥足珍贵的瞬间,这是关肃霜与她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位合作者在舞台上的唯一合影,看起来是那样亲切、自然,激动人心。


那一年,关肃霜53岁,宋东保56岁,周明义41岁,他们是舞台上的“铁三角”。


名鼓师宋东保


周明义与宋东保的合作也是始于1959年的晋京演出。四年前,宋东保和琴师关伯平应关肃霜邀请来到昆明,像前辈名角一样,已经在云南崭露头角的关肃霜希望有自己的班底,固定搭档的长期合作对京剧演员很重要。


宋东保年长关肃霜3岁,因为拜关肃霜的父亲为师,所以也是关肃霜的师哥,这种介于亲人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的合作具有一种天然优势。京剧舞台表演靠鼓点起承转合,不仅是统一节奏的方式,也让表演、唱腔、念白和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当时宋东保的薪水是120元,相当于今天近万元,由此可见其重要程度。

周明义与宋东保合影于奥地利(1980年)


宋东保的鼓艺特点是戏路广、灵活性强,能根据舞台上的情况随机应变,与琴师配合默契,鼓点抑扬顿挫;在打武戏时,充满激情,常常能调动演员的劲头和情绪;更特别的是,在同辈艺人中,他阅历丰富,算是个“文化人”,读过很多古今中外小说,常常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令人忍俊不禁,甚至还能说上几句英语。

关肃霜与宋东保都是湖北人,很小就入行学艺,并在各地跟班干活,为此没少吃苦头,甚至因为打错鼓点,散戏后被前辈琴师用板子惩罚,以至于最后把他打跑。但这样的经历也造就了他深谙世态炎凉,性情豁达洒脱,喜交朋友,不拘小节的性格。宋东保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嗜好喝酒,从早餐到宵夜的饭点儿,不时能见他拎着金奖白兰地酒瓶子走家串户,到情趣相投的同事家一起喝一杯。


精诚合作


当时云南省京剧院的职工大都住在昆明市中心一座名叫“蔡公祠”的大院里,走动起来方便,这种交流也并不刻意,添一个菜,加一双筷子,大家就能开心地消磨几个小时。宋东保不时用手蘸点酒,边说话边把酒抹在香烟上,然后慢条斯理地点燃,眯着眼睛陶醉地深深吸上一口。饭桌上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当然也离不开舞台上的那些事儿,聊到兴致高时,手里的筷子就变成了鼓毽子,饭桌就成了鼓面,一通敲打,这就是梨园行里的“饭桌上聊戏”。


即便是出差在外演出,周明义、宋东保和其他同事也常常拼东吃饭,吃什么不重要,他们喜欢这种热闹而亲切的氛围。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朝夕相处的结果就是舞台上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口令互相就心领神会,把舞台上的角儿傍得是滴水不漏,锦上添花。而对于出现的失误,也会毫不客气的指出来,就事论事,彼此心中不存芥蒂。






作者: 周明义/曲 周康梁/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念关肃霜逝世25周年特别制作:周明义口述京剧大师人生最后的演出
“女神仙”最后的影像,合作33年琴师周明义讲述关肃霜最后时光
这些琴师和鼓师,真是幕后功臣,他们的配合,让京剧舞台熠熠生辉
五位在戏曲舞台上献出生命的艺术家,对戏曲的执着精神,令人动容
京剧《黛诺》演唱:关肃霜
遭遇恶意离席、收到子弹恐吓,京剧老生泰斗余叔岩在旧上海的三次演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