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京伶界的行业协会——精忠庙

 

                       


 

 

   

         清初,京城珠市口迤东草市南建有精忠庙。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载:“精忠庙:庙祀岳忠武,康熙时建,有大学士刘统勋碑。……旁有喜神庙,伶人所祀也。”喜神庙又叫天喜宫,建于大殿左侧,里面供奉着梨园祖师爷老郎神(又叫喜神)。相传这位人格神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大致雍乾间,京师梨园会馆设立于此处。梨园会馆即梨园公会,是伶界的行业组织。因天喜宫在精忠庙山墙内,故而民间与官方均很少用“梨园公会”四字,都习惯把伶界行业协会称作精忠庙或老郎庙。所以,伶界所谓精忠庙与宋代岳飞父子并不存在干系。

 

 天喜宫除了供奉祖师爷老郎神,还有十二音神列于祖师两侧。十二音神也是人格神,大都有对应人物。分别是龙音、虎音、凤音、水音、山音、云音、鹤音、猿音、琴音、鸟音、鬼音、雷音。祖师爷与十二音神是伶界的上天至尊,为伶人高度崇仰。“祖师爷赏饭”是伶人最常见的口头语,他们把天生一条好嗓子当做是祖师爷赏赐的。祖师爷像不仅供于精忠庙,各戏班下处、戏园后台,甚至有些伶人堂屋都设祖师爷像龛,每日上香。

 

民国初年,精忠庙(梨园公会)改称正乐育化会。伶界公推谭鑫培任会长(挂名,不理事),田际云任副会长主事。正乐育化会虽对一些行内旧俗做了变革,但并未大改,伶界老论儿基本延续下来。民国十三年(1924)伶界义演筹资购得旦角儿王蕙芳前门外樱桃斜街路西旧宅,作为正乐育化会新址。门额“梨园永固”为伶人时慧宝(时小福子)题。

 

                    精忠庙庙首

 

缘于祖师爷在伶人心中至高无上之地位,精忠庙也就成为伶界的权威机构。其首领叫会首,俗称“庙首”。庙首都是伶界德高望重,剧艺高超且热心公益的人物。嘉道年,庙首由数人担任。高朗亭、胡大成、潘兰亭、陈士云、霍玉德、韩永立、殷采芝、池宝财、李三元、张二奎等曾任庙首。咸丰年,庙首曾改为一人,由程长庚独任。时间不长,至同治初,庙首又增至四人,为程长庚、张子久、王兰凤、刘赶三。同光朝至民国初,徐小香、周启元、王九龄、俞菊笙、杨月楼、黄月山、时小福、余玉琴、谭鑫培、田际云等曾任庙首。

 

庙首是伶界之领袖,一言九鼎,颇具权威。他们深谙行内诸事,对伶界规俗烂熟于胸。庙首判定是非,商议处罚,既讲公道又尽人情。戏班伶人心服口服且绝对遵从。精忠庙首平日并不到庙署理公务,庙中常设一至二人接洽戏班及政府衙门事项。精忠庙所须费用由各戏班分担,俗称“庙印”。

 

                精忠庙的事项

 

    一、组织祭祀祖师爷。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全体伶界歇官工。除了在精忠庙给祖师爷祭祀上香之外,伶界在公寓、饭庄等地均举行祭祀活动。各戏班于当日请出祖师爷像至祭祀场所,文武场一路奏乐,戏班伶人列队上香行礼,之后聚餐。活动完毕,全体再将祖师爷像送回原处。该日伶人一律不得演戏,违者重罚。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十七、十八两日,庙首刘赶三承应了地安门内务府堂郎中马子修宅堂会,被庙首张子久、王兰凤查知。程长庚、张子久、王兰凤议处将刘赶三革除伶籍。后经张福官(张彩林之父)、王顺福(梅兰芳妻王明芳父)托求马子修从中说项,保住了刘赶三伶籍,罚白银500两,令他重修精忠庙旗杆两座。下款刻“同治岁次丁卯夏季津门弟子刘宝山敬献重修。”(参见周明泰《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

 

    二、制定梨园行规。

伶界学戏入行、搭班唱戏、行当应工、前后台、组班散班、开台、师徒等都有行业规范,且内容庞杂繁琐。这些规矩全由精忠庙制定认可并监督执行。

 

    三、“讲庙”。

讲庙是庙首当堂商议处理伶界违反行规及业内纠纷的议事活动。事项多是伶人、戏班、戏园违反业内规俗以及相互间发生争执,自行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庙只限于业内的人与事。假如伶人作奸犯科触犯法律,则由政府衙门处罚,不归精忠庙管辖。伶界有“说公话”一俗,即伶人搭班演戏发生问题,一般都由戏班鼓佬及丑行、生行并管事在后台商议解决。戏班不能解决之事才提交精忠庙“讲庙”。上世纪三十年代,马富禄因以文丑身份傍高庆奎唱了一出《连环套》之朱光祖,被以傅小山为首的武丑行摘了鬃帽(武丑的盔头),发生争执。此事被提交精忠庙讲庙,丑行宗师王长林亲自主持,一锤定音解决了问题。

 

    四、接受入行组班“报庙”。

伶人入行、搭班、组班均须在精忠庙具名登记,俗称“报庙”。凡“七行七科”人员报庙,要填写本人及师傅姓名、行当及所搭戏班。无内行师傅不得登台吃戏饭,具名行当后不许串行演戏。成立或报散戏班须列明承班人及领班人并具保,提交庙首,再由庙首呈送内务府管理精忠庙事务衙门审核批准。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喜连成班“报庙”:“具甘结承班奴才叶鉴贞(笔者按:叶鉴贞即叶春善)、领班奴才程文涛呈报新出喜连成班,承领本班学生俱系大、宛两县民人,并无别班邀来角色以及来历不明不法之人在班演唱。自挂牌后,倘有前情等事,有奴才叶鉴贞等情干领罪,所具结是实,叩恳大人台前恩准挂牌演唱,则鸿慈无极矣。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具甘结人奴才叶鉴贞,领班人奴才程文涛。”(《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宫文献卷)

 

 需要说明的是,这份报庙行文中叶鉴贞口称奴才,是因为这份报庙文件连同庙首具加结行文须一同报给内务府管理精忠庙事务衙门,最终由精忠庙事务衙门批准。故叶春善等以如此口气行文。

 

    五、为内廷升平署选送承差伶人。

内廷升平署负责宫内演戏事务。凡遇内廷需要外面伶人进宫承差,庙首负责举荐人选和底包戏班,报给管理精忠庙事务衙门,再由精忠庙事务衙门移送升平署。

 

    六、传达并安排落实精忠庙事务衙门等政府部门的事项。

清代管理戏班戏园演戏的部门有管理精忠庙事务衙门、升平署、步军统领衙门、巡城御史衙门等。管理事项包括:审核批准成立戏班,选取组织伶人进宫承差,审核剧目,查禁淫戏、坤伶演戏与女宾看戏,查禁国丧期间演戏,弹压戏园滋事等。以上这些政府衙门都与精忠庙有署理关系,诸事均须通过精忠庙传达并办理。

 

如咸丰十年(1860年)下半年,精忠庙事务衙门有条喻示:“管理精忠庙事务衙门为严行晓谕事:现届国服期满,查梨园演戏,润色太平,自应按照定章,于三月初五日后、初六日起,准其照常演唱。其应行禁止各腔淫靡之词,仍照常禁止,并不准私行立班演唱。如敢故违,即行究治。为此晓谕精忠庙庙首及各戏班并开设园馆人等知悉,各宜凛遵勿违。特示。”(王芷章《清朝管理戏曲的衙门和梨园公会、戏班、戏园的关系》)这条喻示下达给精忠庙,再由庙首知会各戏班及全体伶人遵照执行。

 

    七、组织义务戏。

梨园界有唱义务戏的传统。义务戏一般由精忠庙倡议发起,各行伶人踊跃参加。其制度与账目支出十分完备。义务戏大致分作三种,一是赈灾义务戏。二是 “窝窝头义务戏”,即于每年腊月举办义务戏,收入分给同业贫困者过年。三是行内“搭桌戏”,即遇伶人穷困、病殁或死后贫于安葬,临时唱一出义务戏以给同人帮忙。

 

以上就是旧京伶界行业协会“精忠庙”的大致情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精忠庙与戏界总会
从教坊司到昇平署 北京城中的戏曲往事
崇文门外的这座岳庙,曾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梨园往事!
张卫东《梨园行祭祀祖师爷的习俗》
吴新苗 | 以史料学为基础:齐如山京剧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第三节 戏班演出与潮汕民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