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远征:表演艺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这里有戏看)

冯远征:表演要开发人的潜能

采访人:卢雪菲

当下表演艺术创作水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无法匹配日益提高的艺术审美标准,表演艺术教育面临突出问题与困境,表演评论音小势微、专业性不强。面对民众整体艺术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表演艺术创作如何整体推进,迈入接受观众和业界审视的新阶段?《中国文艺评论》邀约表演艺术家冯远征结合表演艺术创作与教学经验,畅谈表演艺术的现状、问题与探索,倾诉推进表演艺术和教育发展的心声。

2019年2月12日的北京城,初雪降临,梅花次第开放。首都剧场的舞台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全家福》在春节期间场场座满,由冯远征扮演的王满堂,表演节奏稳当,情感表达持重,台词余音绕耳。60年前,北京人艺首演话剧《茶馆》轰动一时,北京人艺从此成为京城的文化坐标。春节看北京人艺的话剧,已经成为很多北京人不可或缺的“文化过年”仪式。如今,北京人艺的演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电影和电视剧的表演创作当中,随着演员在银幕上被熟知,越来越多的观众受吸引而再走进剧场,一睹自己喜爱的演员在舞台上的风采。舞台上,没有了光影、镜头调度和录音等方方面面技术对表演的修饰,演员自身的功底展露无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上,冯远征扮演的松二爷、王满堂、司马迁、顾贞观等一个个人物形象,以扎实的表演功底,展现出了传统的“北京人艺文化范儿”。“梅花香自苦寒来”,冯远征的话剧和影视表演得到广大观众和表演艺术创作界的认可,并非一朝一夕。近年来,他还经常参与到表演艺术的教学一线当中,希望将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表演方法和表演经验教给年轻的演员,在他们表演艺术的道路上给予一些帮助。2019年初春,我就当下表演艺术创作、审美和教育等时代热议的话题,与表演艺术家冯远征深入进行了访谈。

/ 扎实的基本功是奠定表演艺术创作的基础

冯远征在首都剧场 摄影:朕豪

卢雪菲: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舞台,到电影银幕、电视剧荧屏,您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在多年表演艺术的创作过程当中,您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冯远征: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演员,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不是明星。我的目标是能够成为表演艺术家,但我现在还不是,还需要继续努力。

我22岁考进北京人艺,1999年第一次演《茶馆》。人艺的表演基本功训练,给我的表演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演员的基本功训练是在声音、台词、形体的基础上,综合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塑造,逐渐达到掌握表演艺术创作的高度。声音是演员具备表演能力的首要条件,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现在的年轻演员普遍存在台词不过关的现象,同声音方法掌握不到位、平时练习没有下功夫有直接的关系。

话剧《茶馆》 摄影:王小宁

谈到演员的形体训练,我虽然是运动员出身,但形体条件并不是最优秀的,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才达到了舞台表演的要求。当年在北京人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设了击剑、宫廷舞、国标、芭蕾,还有京剧、昆曲等多项表演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尽管任何一个戏曲门类我都很难达到科班水平,但是这些课程对身体的控制,以及遇到古装戏中人物的形体把握,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例如演出《哈姆雷特》《茶花女》,塑造像纳兰明珠、顾贞观这样的角色,我们的演员至少要先知道在舞台上应该怎么站,形体训练的效果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再比如古装戏和现代戏的形体亮相姿势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戏曲的形体训练,像走圆场、亮相等,就对演古装戏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形体要求都不一样,简单地说,不同的角色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由此可见,声音、台词、形体的训练方法,以及坚持不懈的练习,对于一个演员的成长缺一不可。舞台表演和银幕表演不同,银幕表演在拍摄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镜头和光线的调度在某些程度上弥补基本功的不足,但舞台上的表演一眼就能够看出来。正所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吃苦耐劳,练好基本功,是成为一个合格演员的基本前提。

微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之《百花深处》

陈凯歌导演,冯远征、耿乐主演

卢雪菲短片《百花深处》曾一度作为很多学校表演教学的片例,在课堂上多次被提到。您还记得当时的创作情形吗?

冯远征:事实上,过去的表演已经过去了,我会重新梳理,对以往的表演经验进行总结,对未来角色表演方法进行突破。找到新的表演方式来面对新的角色,超越从前,才是我真正要做的,一个演员不能总是停留在自己曾经演过的角色上。很多观众提起我,是从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嘉和开始的,假如我的表演方式永远停留在安嘉和上,现在早就失去了观众。

说起短片《百花深处》,在最初拿到剧本的时候,我和陈凯歌导演对人物都没有确立一个真正的表演方式,只能结合我以往的表演经验以及扮演角色来一步步摸索这个角色。陈凯歌导演聊到我在《茶馆》里扮演的松二爷,虽然这个人物不能照搬松二爷,但是启发了我。《百花深处》的主人公是一个没落的满清皇族,家里的老房子拆了,一些宝贝也随之而去,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这让我想起19岁时去过一户人家,那是一个挺大的四合院儿,当时已经清退了。我进去和房主聊天,看到一个家具,觉得很像床头柜,于是脱口而出:“这床头柜还挺复杂的。”出乎我的意料,房主告诉我,那个不是床头柜,而是一个清朝的冰箱。经过他的介绍,我才知道那是一个木头做的冰箱。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冰箱,上面和下面两层抽屉放冰块,里面装有接水的装置,中间放生鲜食品。房主还给我们看了家里遗留下来的其他一些物品。他父亲就是一副满清皇族的样子,虽然不正眼瞧人,但举手投足透露着有涵养的北京大爷的架势。而那旧式的冰箱,成为他心里足以向别人炫耀的宝贝。于是,我在《百花深处》塑造人物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人。

第一天开机的时候,设备都架好了,灯都支好了,我和陈凯歌导演坐了大半天,没有着急上来就演,而是先思考。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对陈凯歌导演说:“我先演,你先看,感觉对了咱们再开始正式拍。”

《百花深处》是实景拍摄,当时专门找了正在拆迁的地方拍外景。影片里的那棵树,就在今天的东直门交通枢纽。当时为了修建东直门交通枢纽,道路改建,就剩下那一棵树了。我们找到相关部门,申请保留那棵树,直到影片拍摄结束。

话剧《茶馆》海报

卢雪菲:为了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北京人艺再次上演话剧《茶馆》。每一年《茶馆》的上演,在京城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今年《茶馆》复排,大家看到已经退休的濮存昕老师回来了,这意味着什么?

冯远征:今年的《茶馆》,演员班底依然是濮存昕、杨立新、梁冠华和我。自从1999年开始接下老前辈的《茶馆》至今,这个演员阵容没有变过。当然,从蓝天野、于是之等老一辈手中接过《茶馆》的时候,我们当时也经历了一个从观众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

话剧《茶馆》片段

如今,濮存昕老师退休了,过几年我也面临退休。濮存昕已经提出来,希望剧院能够找年轻演员来接替他演《李白》。事实上,不仅仅是《李白》,北京人艺的一系列经典剧目,《雷雨》《天下第一楼》《茶馆》,都面临着考虑年轻演员班底接替的情况。北京人艺的剧目,都是经过精心打磨、创作,最后成为话剧作品中的经典。《知己》的编剧郭启宏,用10年写出剧本,酝酿了30年排成话剧。我们建组的时候,导演任鸣曾经说,《知己》是40年一遇的好戏。我们看到,一部剧本30年之后拿出来,依然能够被看好,用事实证明了这部剧的生命力。话剧《玩家》《司马迁》和《茶馆》一样,都是10年完成的剧本,充分证明了只有精心创作的剧目才能够有生命力。在今天快餐式的文化发展状态下,戏剧虽然表面上显现出繁荣的市场,但能够真正经受住时间考验、成为经典的作品还是很难出现。当然,好的剧本需要好的演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戏剧作品的质量最大化地呈现出来。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李白》是难得一遇的好剧本,能够接替濮存昕老师演《李白》的演员,目前也没有找到。北京人艺不能因为演员的年龄,或者单纯追求市场,请一批只有流量没有演技的明星来演。在演艺公司的宣传和市场效应下,往往明星出场还没开始演,台下就有人叫好,这些看戏的人并不是观众,而是粉丝。北京人艺没有这样的演员,我们也不需要这样的演员。我们会保证优秀戏剧作品演出的质量,我们要培养一批有扎实表演功底的年轻演员来接替老演员。

话剧《司马迁》 摄影:史春阳

话剧《司马迁》摄影:王小宁

近年来,北京人艺希望能够从高等艺术院校表演专业挑选出优秀的毕业生到剧院工作,曾经两年没有招到一个。我们曾经主动和中央戏剧学院联系,让北京人艺的老师去中戏上课,像从前一样,为人艺培养一个演员班。然而,由于中戏的主要教学机构从东城区迁往昌平区,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存在交通上的困难,只好暂时搁置。


*作者:卢雪菲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不同演员的工资,才知贵圈有多变态……
冯远征:比起塑造人物,表演的更高境界是控制
《茶馆》为什么长“火”不衰?
冯远征:明星是炒作制造的,自己做个演员就挺好
冯远征:《雷雨》观众笑场,是因为爱情观不一样
冯远征,人艺新掌门是如何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