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解“有熊氏”族源的线索》

作者:丁丁哥 2014/09/02

 

“有熊氏”无疑是上古史最显赫的先夏部族,破解“有熊氏”的族源信息,等于是真正打来了认识先夏历史的大门,但由于有很多史书都记载说,伏羲和黄帝都是“有熊氏”的部族首领,这是破解此题必须要过的第一个难关。

 

其一,据网上资料介绍,伏羲是“有熊氏”的首领,上古时“有熊氏”也叫“大熊皇朝”,伏羲就是盘古、帝俊、天帝等等。

 

其二,还是据网上资料介绍,黄帝在解决了蚩尤之后,成为了“有熊氏”的首领,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在河南新郑建都“有熊”。

 

据介绍,“有熊氏”历经“大熊、有熊、芈熊、楚熊”四个王朝,后来在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留下了“熊姓”,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普米族本牙氏,汉姓为熊;僳僳族五饶时氏,汉姓为熊;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哑咕氏等汉姓均为熊;今布依、彝、满、蒙古、瑶、阿昌、壮、土家等民族均有熊姓,汉语俗话“奶奶的熊”从来就不是贬义词。

 

除了“熊姓”,实际上闽南等民系的“能”应该也是与“熊”相关,而且,很可能“龙”字也是从“熊”而来,“龙”字的繁体是“龍”,左下有“月”字,右边有一对或一些“匕”的字形,红山玉器最著名的“猪龙”,很可能根本就是“熊龙”,“熊”与“猪”的抽象造型很难区分。

 

那么,如此霍霍大名的“有熊氏”称谓是从何而来?

 

以前我曾猜想,5000年以前,人类主要还在洞穴里生活,或者离开洞穴生活不久,那时的洞穴没有门,如果门口栓一只猛兽,正好就是大门最好的守卫,现在人类在门口摆的石头狮子,就是这个历史的遗留,只不过当时可能就是栓着活狮子,而“有熊氏”可能就是门口有“熊”。

 

不过,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最近我在翻看“赫哲族”的介绍时,突然看到了以下的文字:“那乃人(Nannais)有二种:薙发(满州称为短毛子)与不薙发(长毛子),前者受满人影响较大,后者受尼夫赫人影响,弄熊为乐”,这里的“弄熊为乐”岂不就是“有熊氏”的作为?!而“那乃”就是“赫哲族”的自称。

 

“赫哲族”与先夏的关联还不止是“有熊”一项,从“赫哲人”自称为“那乃、那尼、那敖、那贝、那尼傲、那笃奇斯”等来看,其可能是华夏中“那姓”的来源,广东阳江及以西就存在大量带“那”字的地名,“那乃、那尼、那敖、那贝、那尼傲、那笃”的地名几乎全部都有不止一处留存,赫哲族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元明清时称女真,这里面都深藏着许多与先夏紧密关联的线索,而且,山东菏泽的地名,有可能就是源于“赫哲”,不过这个还需具体考证,另外,华夏“福”文化可能源于“赫哲族”结婚时新娘的“坐福”。

 

从卫星地图上看,“赫哲族”在历史上主要生活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一带,新历史观发现,从黑龙江最西部的发源地域到最东部的库页岛,就是先夏早期生活的地域,其中最西的痕迹是蒙古国境内的查坦人(像鄂伦春族),其可能是商族的先人,然后是到内蒙古呼伦贝市的“根河县”,“根河”原本就是跟盘古有关的“艮河”,接着是漠河县,漠河可能就是“靺鞨”,然后这附近的塔河县有“盘古镇”,继续往东是“萝北县”,这是“陀罗山”之北,然后最东边到库页岛有“波罗河”,“波罗”也是先夏的重要线索之一,总之,“赫哲族”的“弄熊为乐”与“有熊”应该是不无关联。

 

当然,“弄熊为乐”的行为还不是只限于“赫哲族”,因为,“赫哲族”从尼夫赫人学的熊灵祭,是东北亚多个民族共有的,阿伊努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也有这种仪式,熊是“貊族”的图腾之一,较晚的朝鲜族有的也有熊崇拜,而东北之外可能就没有这种特色民俗,这更加强了先夏源于东北的认知。

 

新历史观认为,先夏历史发生之前,人类处于地球连续3000年的超高温期,所以,欧亚大陆的人类主要都在较高纬度生活,所以,黑龙江地域的人类活动非常丰富多彩,而那时的中原由于气候过热,可能很少人类,到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地球开始大降温,于是黑龙江流域的人类开始南下,这其中就包括了盘古的那些人,盘古带着自家的人在南下途中纠集成部族联盟,最终得以依靠联盟之强力进入中原,部族联盟就是后来的国家,而国家就是文明,人类开始进入到文明社会。

 

黄帝与“有熊氏”是什么关系呢?黄帝是盘古的儿子之一,在开始时“有熊氏”是盘古部族联盟的名字,盘古的联盟是血缘性部族联盟,其进入中原之后运作不灵,天下大乱,只好由黄帝出头收拾,而就在黄帝解决蚩尤之后,黄帝成了以地域性部族联盟的新威权中心,盘古选择了带着部分旧部族离开“新郑”从中原南下,黄帝才开始就进入了新郑,所以,这段历史的整体描述应该是:盘古原是“有熊氏”的首领,而黄帝在以“有熊”为都之后,“成为‘有熊氏’的首领”。

 

认识“赫哲族”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其一,“赫哲族”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的水上生活,无疑是使船航行方面的高手,这对先夏有能力大渡海进入中原,是崭新的有力支持;其二,“赫哲族”可能与随先夏南迁的水上人家“疍家”同源,如果能对“疍家”的“虱乸话”与“赫哲话”进行比对和研究,以及进行“DNA”比对和研究等,除了可能找到“疍家”和“虱乸话”的族源之外,还有可能找到先夏族源的根本证据。

 

“尼夫赫人”简介:“尼夫赫”是其自称,意为“人”,又被称为“费亚克人”,是西伯利亚东部的黄种民族,居住在黑龙江下游附近和库页岛上,其体格粗短而健壮矮小,体质特征是骨骼粗壮,肌肉紧贴其上的末端骨、脊椎骨,身体是枯瘦型肌肉质,没有皮下脂肪,他们所有的脂肪都用来维持体温,其语言为“尼夫赫语”,或称“吉利亚克语”的一种孤立语言,属古西伯利亚语,许多词汇与“阿伊奴语、韩语、阿尔泰语”及“新罗语”等相近,“尼夫赫人”最早的遗址在库页岛北部,距今约7000至6500年,应该是温暖时期来人的遗存者。

 


红山玉猪龙

补记一:2014/09/05

 

很久前就推测萝北县是在“陀罗山”以北,今天正式找到了证据,由于所谓的“陀罗”的急读就是“桃”,“满语、锡伯语、闽南语”等语言都这么读,所以,“陀罗山”就是“桃山”,而就在“萝北县”以南不远的“七台河市”就有“桃山、桃山区”,这里还有“桃南街”等地名,天下的“陀罗”都是源自于“桃”,“陀螺”也是外形带尖跟“桃子”相像而得名,而由于“桃山”是附近大平原的高点,是发大水时的救命之地,所以,“陀罗”是高大仰视之地,也是人们敬仰的对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蚩尤出自何方?现在,一大群线索来了
“蚩尤”一生全部已知史迹及线索
轩辕黄帝传(四)
中华民族始祖少典次妃——附宝
你不认识的“犌”字,深藏蚩尤的大历史
为什么拓跋氏一直以黄帝轩辕氏的后裔自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