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骨文新释读之六子系文字

(一)

今天,子字作为常用汉字,字义颇多,从至高无上的天子,宝贝的儿子、孙子,宝贵的金子、银子,到脚下踩着的鞋子,令人厌恶的耗子,子字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但正如前文所述,子字的本义是指氏族部落时期的巫师和巫族,他们掌管着祭祀权,掌握着与上天、上帝沟通的渠道。

正是子字这个特殊的本义,才使我们对教、孝、学、字的本义重新有所深度了解,并藉此发现和证实史籍记录的真实性。

教,甲骨文

等释为教。《说文》作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释名》教,效也,下所法效也。《广韵》教,训也。《玉篇》教,令也。《易·观卦》圣人以神道设教。《周礼·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这些解释其实也是后来演进出来的字义,并不是教字的本义。

我们从子字的本义出发,我认为甲骨文教字应从爻从子从父,爻是问卜、占卜之意;子是通天、通神的巫术、巫舞;爻、子的合文就是以通天、通神的巫术、巫舞来问卜、占卜。

应释为父,不应释为攴,父字表示部落里做通天、通神巫术、巫舞的人是部落长辈、父辈、掌权者,直棒形应类似于权杖。因此,这三个字素组成的甲骨文教字就像是一部连环画似的说明文,在给我们叙述教字的本义——部落祭祀仪式的掌管者,其意类似于今天的教父、教主。教字在文字的演进过程中,这种仪式的传承又引申出了传授的意思,故至今文,教字有传授和信仰两种意思。但要注意,教字从攴或从攵不是讹变,而是周人在甲骨形变时,刻意安排的。因为,周人把甲骨文字定格为父了,这样父字就完全属于血缘关系范畴了(详见《父系文字》)。

甲骨卜辞(甲206):

。我释为:戊戌卜蜡刍于教。
释为蜡,我在《天子大腊八》中有解释,祭名;
释为芻,即今文刍字。《孟子》犹刍豢之悦我口。《赵注》草牲曰刍。《韵会》羊曰刍,犬曰豢,皆以所食得名。刍在此应为奉献的牺牲物;教释为问卜、卜算仪式。这句卜辞中“教”明显已经具备了仪式、活动的意思,教字或已经开始脱离了它的本义了。

,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而金文孝字与教字的关系并非像字形那样相近。金文孝字,如

等,是会意字,从敬从子,敬是夌与陵的意转字(详见《夌系文字》)。夌是神祗或先人遗迹的象征地,所谓孝,即在夌前做通神、通天巫舞仪式,以示敬重、顺从、信奉等的意思。孝字应该是从教字相同之处衍生出来的,这种“孝”式的通神、通天巫舞仪式或类似形式至今在蒙古族、藏族以及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中仍比较完整的保留着,中原地区的社火也是部分遗存。

,和孝字一样,甲骨文中并没有这个字,而金文字字与教字、学字的关系却很相近。从字形上讲,字的本义就应该是在享堂、殿堂或屋里举行的通神、通天祭祀仪式,因此,简言之就是字可通天。是故《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平阳府志》载: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大概是因为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后,只要识文断字就可以像“子”那样通神、通天,直接与神对话,领受神的旨意了,此后不再会受鬼怪的蒙蔽了,所以,鬼怪们要哭泣。放弃借鬼神作为通天的媒介,人们自己直接与上天、上帝对话,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是中国人为什么用殿堂的外形和身为祭司的子来构建“字”这个字的思想。谁说文字不是思想意识发展的结果,谁说文字只是约定俗成!

反观“字”的构建,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甲骨文历史源流的长久,尤其是可以证明甲骨文子字的字形之所以各式各样,是因为它的确包含了祭司、爻算、占卜的内容。这也提示我们甲骨文子字在卜辞中可能还指巫师。

甲骨文

等被释为学,金文为
等,《说文》为
。金文攴的字形有一部分就来自于甲骨文父字,是甲骨文父字的形变结果。金文学字和甲骨文教字的差别有两处,一处是金文学字比甲骨文教字多出一双手,另一处是金文学字比甲骨文教字多出一个屋顶。仔细观察和研究这两个差异使我意识到意识到甲骨文学字的本义与现在大有不同,今天学字的意思是从金文发展、衍生来的而不是从甲骨文学字直接继承来的。

甲骨文学字,类似屋顶的字形可理解为堂、殿;而爻的字形可以理解为测算,故甲骨文学字的本义应该是庙算。《孙子兵法·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据说曹操注《孙子》: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张预注《孙子》: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任昉《奏弹曹景宗》:伏惟圣武英挺,略不世出,料敌制变,万里无差,奉而行之,实弘庙筭(即庙算)。 《史记·日者列传》:昔先王之定国家,必先龟策日月,而后乃敢代;正时日,乃后入家;产子必先占吉凶,后乃有之。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越王勾践倣文王八卦以破敌国,霸天下。旧唐书·李绛传》:朝有正人,时称令德,入参庙算,出总师干。这些文字提到的庙算均是针对军事活动,最早的出处均早不过东周时期。西周、商代乃至夏代究竟有没有庙算形式,均无实证,而甲骨文学字的构建形式恰恰证实了这一历史。

在甲骨卜辞中学字解释为庙算都是可以完整理解整条卜辞特别是还会发现徐中舒先生将甲骨卜辞(合194)的

卜辞(遗522)中的
卜辞(粹425)中的
均释为人名——学戊,其实它们不是人名“学戊”而是学伐,学伐即商王在征讨之前做的庙算。“学伐”则证实了《孙子兵法·计篇》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之说源于世传习惯。

我们今天学习的学,不是由甲骨文学直接演进的,而是由周朝的学字演进而来的。甲骨文学字的

,字形中的两只手是表示用双手拿着爻签卜算;至周朝,金文特别是在篆文中,双手形状被固定,又辅助地加入了子字,有的还增加了攴字,实际上是明确告诉我们,庙算过程中有祭祀仪式,并且有专人负责庙算。但是,在此后的演进中,人们不知道是有意,还是错误,把双手的形状理解为传授或获取的意思。

在含有子字的甲骨文当中,还有一个字更为重要,即好字,请见下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平的甲骨文新释读1-12三皇中国)
凡字
甲骨文识字|庭、庙
喜字的来历和演变
千字文详解【改】
【国,國、或】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