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濮语语文讲座第二级第十一课荆楚濮文化

   网友们好,老师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荆楚濮文化。前面,我讲到华胥有熊氏裴李岗文化属芈姓氏族的文化遗迹,芈姓氏族后来成为楚国的王族,这都是后话。如今我们了解的楚文化都是芈氏王的商周文化和荆楚地区的秦汉文化。这些文化虽然辉煌,但也存在着一些遗憾,这种遗憾就是对一些远古传承的文化概念解释不清。要解释清楚远古传承的文化概念,需要用濮文化来解读。远古的荆楚文化在博羲时代中期的记录不多,主要是在晚期有所记录和氏族迁徙出现的语言参杂留有痕迹。当初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北,最后退守荆楚地区与黄帝讲和,建都于赤水(今称湘江)边的云龙山下。炎帝族的南下带来了西部人所操的彝濮语言,使得荆楚地区出现了西部语言与本土僚夏语言的融合,这种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荆湘语系,荆湘语的特征就是要在清辅音语浊辅音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如“九”字,濮语读shu,缴要语读ju,荆湘语则介于两者之间,读为qu。但问题出来了,濮语表达的“原始”概念“楚”,湘语也读qu音,于是荆楚的楚僚变成了读qu音的九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东部的九夷,还是荆楚地区的九僚,都是这种语言的融合造成的变音表达的概念位移。在濮语中,“楚”是指原始的,边远的。东夷地区不可能只有九个部落,荆楚地区也不可能只有九部濮僚。在荆楚南部的郴州,就有一个十濮僚之国。表达九凤的湖北九头鸟,源自于楚僚——九僚——九鸟——九凤的演变。但有的学者则以《山海经.大荒北经》的北极天枢所述的楚科奇僚族来解释九鸟的来源,却不知道楚科奇的“楚”是指寒冷概念,两个“楚”字的濮文是不相同的。再说楚科奇那么远,能飞过来也都变成大雁了,哪里能变成凤呢?

   濮文化时期的荆楚地区,最早的族群是僚夏族,“楚”虽然是指原始,“荆”也指刀耕火种的夏族地区,但真正的僚夏濮文化在这个地区并不是落后的。而商周文化对这个地区则无从了解,以至汉文化解释“荆”和“楚”都是同一种小灌木植物。

   汉文化除了对九凤、荆、楚的误解,对舜疆这个概念也是误解的。《竹书纪年》述舜帝在年老后死于京都,其子被隔离不得奔丧,从此帝禹正式执掌大权。是谁疯了将他的尸体从中原运到九嶷去埋葬呢?他不怕被他驱赶的蚩尤苗族掘他的坟墓吗?舜葬一词源自濮语“狌狌的疆域”,“狌狌”是指纹身氏族,“狌”即刻划、绘画、刺绣、集肆。人们只知道越人喜欢纹身,却不知道越人和南部楚人都是同一种族群。而且九嶷地区是著名的刺绣地区。

   

       著名的湘绣                                             著名的湘绣

   《山海经》海外南经述,有一个刺绣的集镇,尽出娘惹,那就是今天的湖南永州。濮文化的刺绣,兼顾着多种功能,一是作生活必须品,二是培养女德。在永州用于刺绣的女书中,有“莫作浪沙女,要做娘惹才”的警句。浪沙、娘惹这些概念都是濮语才有的,“浪沙”指市井,“娘”惹指大家闺秀。

   在炎帝时期,对于荆楚地区的濮僚族来说,土家族、苗族的进入都属于本民族的迁徙,而炎帝族则属于外来民族。所以濮文化称炎帝族为外驻族,濮语表达为“啥驻属”,汉语翻译为“三株树”。这反映出炎帝不并不是东方僚夏族所尊崇的表达“夏”概念的神农氏。而且炎帝在云龙山下建都时,有的濮文记录说炎帝族是在神农围建都,说明神农这个概念是早于炎帝时期存在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外驻族居住的地方演变成了株洲,虽然有了炎帝陵坐落于此,但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能了解株洲这个地名的由来,需要通过濮文化来对此进行理顺。

   了解荆楚濮文化,我们可以对现有的荆楚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有一个是非鉴别。如屈原所述的他是“帝高阳之苗裔”,就是不准确的。因为屈原是华胥有熊氏族,他及他的宗族都不可能是帝高阳之苗裔。黄帝族是夏族的中央氏支系,也正因为这种关系,夏禹这个非中央氏的夏族后裔才有机会进入中央氏夏族的政治集团。帝高阳的后裔是可以称为苗族的,但不能称为华胥氏。

   我们过去谈到楚文化,大多惊叹于楚国芈氏王族的青铜器和各种乐舞器具以及豪华的奢侈品。却不知道这不能代表楚文化的整个面貌,因为任何文化都是要看全民现状。全民现状是什么样,那就是简仆的农耕、纺织、刺绣、傩舞、祖先祭祀,这些方面在楚濮文化中都是达到极致的。

   


        荆楚的民族服饰
   

            土家族在刺绣

   

 

                        湘西的傩舞

   荆楚濮文化的学习填补了荆楚汉文化留下的历史遗憾和历史空白,让我们重新回到了阪泉大战之后出现的民族大迁徙的纷乱年代,让我们能够尽量厘清荆楚地区民族的涌入和民族融合情况。另外还要说明的一个“巴蛇食象”的问题,巴蛇食象是一个濮语的历史记载,是指广西百舍(今称百色)建国的事情。百舍建国,三年才成其国,不是三年才吐其骨。“象”是指王国的“王”,食象是指建王国。从濮语解读中,我们了解到,那不是楚文化的历史。有无数的人一直误解了《山海经》的这种表述,有的人还在洞庭湖边建起了象骨墓。从这诸多的楚文化迷案的破解,我们了解到汉文化在荆楚地区有许多大忽悠。其中最大的忽悠就是九嶷的假舜帝陵。本人根据濮文资料翻译了几篇楚文化的文章,请阅读:

   

         道僚国即今湖南道县

   


           灌竺镇即今湖南蓝山县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荆楚文化的“十大”内涵
长江文化(三)|游走湖北“荆楚大地”
发掘荆楚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网
湖北发布十条文旅精品线路,荆州上榜的是……
红安刺绣与中原文化
电影人相聚楚文化发祥地荆州,浪漫唯美水上舞台颁奖典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