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上善若水

     《道德经》自正式开始全面解读以来,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七章的逆推解读,从解读的内容来看,毫无疑问都是黄帝改革祖规祖法的内容,都是治国理政的理念,都是我们从未听说过的高端思想!在黄帝思想的阐述中,不但出现了统一中国的历史事实,还出现了全国法规标准一致的具体内容!

      黄帝的思想,是“天下为公”的思想,是以“民愿”为主的思想,是抛弃幻想追求实际的思想。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伟大而不脱离实际的思想,黄帝才能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才会被千秋万代的人民歌颂和传唱!

      今天,我们将要解读《道德经》第八章的内容,在解读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先了解两个关键的汉字“善”和“水”!

      这是汉字“善”的字形演变过程,由该过程所列出的字形来看,我们今天在用的“善”字并不是直接来自于甲骨文,而是来自于金文的“善”字!那么,为什么汉字的“善”字在金文时期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是因为金文的“善”字反映的不再是甲骨文的本意,而是黄帝对上古中华思想的认识!

      上古中华的思想是善品德道的思想,是以“善”为基础逐步升华递进的思想,所以“善”就是上古中华思想的核心,没有“善”就一切无从谈起!唯有从善、行善、积善才能够上品入流,才能够升华递进,才能够实现最终的功德圆满!因此,上古中华的思想就是“唯善是举”的核心思想!

      再说汉字的“水”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各种字形结构来看,都和“善”字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善”的因素在汉字“水”字的任何写法上都得不到体现和证明!也就是说汉字“水”字的本意中并没有“善”与“不善”的因素。

      再说大自然中的“水”,即有“水深火热、水火无情、洪水猛兽”的成语,又有“柔情似水、水性杨花、水木清华”的成语,更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从各种关于“水”的成语和描述来看,“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善物”,也不能作为“善”的标的或代表,“水”只能是一个中性字,既没有“善”的意思,也没有“恶”的意思。所以,大善如水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道经,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经,第八章(专家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道经,第八章(译文初稿)

      唯善是举乱国,国善是举害万物合理而不争,罚则唯善,则中有恶,故以享之道无望也。唯善立政,心必向奢,有善无仁,言善无信,政善依治,吏善靠压,栋善尽绝,夫无望而不争,故无以享。

      以上是《道德经》第八章的原文、专家译文、和我的译文初稿。从译文初稿中的第一句来看,就已经打破了两千多年来人们的常规认识,“上善若水”不是大善如水的意思,而是“唯善是举国家必乱”的意思。因为这个“善”字不是甲骨文的“善”字,而是黄帝时期创造的新汉字,就是金文的“善”字。

  金文的“善”字。

      唯善是举乱国,国善是举害万物合理而不争。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凡事都以善为标准,国家必乱。国家要是唯善是举,则万物即使合理存在也无人去争。从金文“善”字的字形结构来看,充分的表达了以上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唯善是举压制了其他各个方面的言论,即使是其他言论合理,也没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国家、社会、人民,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个追求,则其他万物就是再合理、再美,也无人理会,更无人去争。

      罚则唯善,则中有恶,故以享之道无望也。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治理社会的处罚手段以“善与不善”为唯一标准,则该法规必然含有恶的因素,有恶的因素存在,以享之道必然没有希望。道,是大政方针和指导思想,道的体现就是各项法规政策,如果法规中有恶的因素存在,那么道也不可能是完美的道。

      唯善立政,心必向奢。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以“唯善是举”作为国家大政的核心,其心必然向奢。奢侈一词在黄帝思想中是受到批判的思想,因为黄帝的思想追求的不是奢侈,而是不脱离实际的以享以祀。心向奢,奢必贪,贪必腐,腐必衰!

      有善无仁,言善无信。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只讲善而不求仁,则善无人信也。因为善的根本是仁,没有仁怎么会有善呢?要想为善,首先就要有仁心,没有或缺乏仁心的善,有谁会相信呢?所以,善的根本在于心善,而不是言善!

      政善依治,吏善靠压。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大政“唯善是举”要靠治来维持,不治则难以为继。官吏“唯善是举”要靠压力才能保证。治,就是利用法规政策来进行约束和管控。压,就是压力,就是各种处罚手段。

      栋善尽绝,夫无望而不争,故无以享。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人民百姓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可能性没有,民愿无法实现,所以不争,则以享更无可能。人民百姓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成为国家的官员,这种事情在黄帝之前的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因为上古中国的阶级划分是很清晰的,品级关系是很明确的,再加上祖规祖法中没有关于人民的因素,所以百姓成为国家官员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吴王夫差剑铭文内容:自古有训,(杂役)功高必盖主!该铭文真实的反映了黄帝所说的民无法成为国之栋梁的历史事实。

     《道德经》第八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上古中国“唯善是举”思想的批判,由此也证明了上古中国善品德道思想的真实存在!善品德道的思想是上古中国虞朝时期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成就是非常巨大的。但在《道德经》中,黄帝明确指出了这种思想的不足之处,唯善是举不但压制了其他言论的存在和发展空间,还使更多的思想和认识无法获得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理由。在唯善是举的思想指导下,人民的利益被忽视,处罚的手段过于简单和单一,由此造成了法规的缺陷和不足,完美之道无望,以享以祀更不可能。

      上善若水,不是大善如水,而是唯善是举祸乱国家的意思!更是压制言论和制约其他事物发展空间的意思!水,无善无恶,之所以今天的人们将水比作善,是因为人们没有从古汉字的角度上去看待“上善若水”,而是以今天汉字的字意理解的结果!

参考阅读:

吴王夫差剑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汉字分析
《道德经》: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道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坐忘论》 译文 真观第五
宋朝殿试考试的曾有两次是黄帝内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