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辅,颊骨也,车牙床也,颊骨在外,牙床在内,不可一日离也,故曰相依。唇,口缘也,齿,当唇之牙也,唇在外,齿在内,唇亡则齿自寒。此成语解释来自于《左传》中的《宫之奇谏假道》。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由《左传》中《宫之奇谏假道》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其对辅车相依四个字的解释是错误的,因为辅车相依所指的并不是颊骨和牙床,而是车轮和直木,车轮和直木是相依为命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分开了就会要了车的命。所以成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是两件事,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此,我本人红河白沙首次对该成语的解释予以纠正!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指的是车轮和直木的相依关系,而不是颊骨和牙床的关系。

      由《左传》原文中的一个“谚”字,我们知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成语并不是由《左传》创造的,也不是如人们传说中所说的那样由晋国灭虢国的历史事件而产生的,该成语应该早已有之或古已有之。由于《左传》中对成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错误解释,我能不能怀疑《左传》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呢?为什么几千年来如此明显的解释错误竟然没有人指出呢?难道因为是《左传》中说的,就不能纠错吗?这种盲目崇拜和封建迷信又有什么区别呢?

      虢字的读音:guo

      说到虢国,就不得不说到我之前写的两篇文章《虢国大墓》和《虢国墓兽叔铜盨铭文》,一篇解读的是虢国墓玉器铭文,另一篇解读的是虢国墓青铜器铭文。从这两篇文章的解读内容来看,虢国墓毫无疑问是君王大墓,但是不是虢国君王之墓,在已经解读的铭文中没有反映出来。为此,我又找了两幅与之前不一样的虢国青铜器铭文,一幅是虢季铜鼎铭文,一幅是非常著名的梁姬罐铭文。梁姬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其出土于虢国国君夫人之墓,且带有五个字的铭文。这个五字铭文非常像是印章文字式的反书铭文,并且真的有专家在镜像之后对其进行了释读,释读结果是:刱(梁)姬乍(作)□□。另外,也有其他古文字爱好者在没有镜像的情况下对这个五字铭文进行了释读,释读结果是:归世作仙匿(藏)。

虢国墓梁姬罐

虢国墓梁姬罐上的五字铭文

      梁姬罐铭文虽然字数不多,但除了那个“作”字之外的其它四个字,可以说一个比一个难以解读。几乎每一个欲解读的人在解读之前都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要不要镜像?对于我本人来说,也曾经有过这种念头,但一想我的解读是按照字形结构和造字本意的解读,镜像不镜像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哦!过多的考虑只会让你无从下手,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于是我放弃了镜像的想法,直接按字形结构和造字本意对其进行解读。以下是我的解读结果:

      梁姬罐五字铭文:

      疆固作荣兴。

      意思就是:国家稳固方能繁荣兴旺。

虢国墓的虢季铜鼎和铭文

      这是虢国墓出土的虢季铜鼎和铭文。在解读了虢国墓玉器铭文和两件青铜器铭文之后,这是第一次在虢国墓铭文中看到“虢”字!该字就是虢国的来源,该字就是虢国君王的姓氏,那么这个“虢”字会不会像曾侯乙的“曾”字那样被人们误解了呢?要想知道答案就必须亲自解读一番才能知道。因为前有弓鱼,后有亚醜的错误解读,再加上曾侯乙力压楚王的莫名出现,我现在真的不敢相信虢国的“虢”字就是“虢”字的意思。经过一番努力,经过字形结构和造字本意的分析,这个被大家认为的“虢”字终于破解成功!“虢”字不是虢字,而是不露声色兴旺的意思!“虢”字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和我们国家近些年执行的国策“韬光养晦”这四个字的意思!

      我的个天呐!原来“虢”字是韬光养晦的意思啊!原来韬光养晦的成语和思想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了啊!

      按照我们对于文字发展演变规律的推算,西周时期的文字应该是小篆,而不是金文,由此我认为虢国墓中的青铜器绝不是西周时期的产物,西周也没有与铭文中相适应的思想,所以我认为虢国墓中的青铜器年代距今至少在4500年以上,很可能是上古中华文明六千年前的产物!也只有上古六千年前发达的思想才能与之相匹配。虢季铜鼎铭文解读结果如下:

      韬光养晦,作宝。

      锋芒毕露,必亡。

      子子孙孙要牢记。

      按意思解读:

      韬光养晦,发展之道。

      锋芒毕露,死路一条。

      子子孙孙要牢记。

      曾侯乙的“曾”不是曾,而是分封楚王!虢国墓的“虢”字不是虢,而是韬光养晦的成语和思想。有多少历史需要重来?有多少文字需要重解?又有多少我们现在认定成俗的历史是原本的历史真相呢?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文史相连,字错史乱。

      韬光养晦,已成往事。

      锋芒渐现,必露无疑。

                  红河白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臣系玉璧铭文第四字释读
山西倗国墓考古十二年成谜 卧马先生破译肃卣发现倾国倾城夏姬墓
王子揚:“畢王左徒”玉戈小考
古牛牛,放过我吧!
春秋时期江淮地区吴文化的珍贵历史见证
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珍藏的青铜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