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原因

 ——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纠正

                           ——祭罗莎·卢森堡

前言:这篇文章涉及西方经济学少,但涉及资本论的内容多些,主要是运用了资本论中两部类模型,我觉得运用这个模型来解释经济周期性发展暨经济危机问题很方便。

一、生产的前提:利润必须实现,货币必须增值。

这个前提好像是可笑的,大家会说,开工厂就是为赚钱的,没有人会做赔钱的买卖,连小孩子都知道挣钱才能买糖吃。如果企业的仓库里堆满销售不出去的机器,资本家挣不到钱,绝不会扩大生产来制造更多的机器,这是理所当然。

但它是严肃的。没有这个前提,现在的经济理论认为资本家也会继续生产。我们来看看这些经济理论是如何改变大家认识的。根据马克思的理论,资本家会扩大生产,因为他扩大生产会使用更多的机器并且雇佣更多工人,生产消费品的资本家为了满足工人增加的消费,就会购买更多的机器扩大生产,这样在两个资本家的共同作用下,机器就被利用了。根据西方经济理论,资本家也会扩大生产,因为供需决定价格,机器没有被销售是因为你的价格高,只要将价格降低到供需均衡点,你的产品就能够全部销售出去,你就可以继续扩大生产。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这个前提可笑而又严肃的原因了。为赚钱而生产这个简单的道理在经济理论中从来没有被考虑过,我认为是这样,当然这可能是我的误解。无论是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还是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都没从企业赚钱即货币增值角度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这些理论依据的是社会有多少物质和劳动没被消费没被使用,也就是经济增长必需的物质基础和劳动力还有多少剩余可以用于扩大生产,而没有考虑物质剩余可能标志着企业亏损,有再多的物质基础和劳动力企业也不会扩大生产。因为这些理论有这个致命的缺陷,所以不可能准确解释经济现象,经济也不可能按照他们的理论所设想的方式运行。

二、赚钱的含义

我所说的赚钱,与我们生活中提到的挣钱既相似又有所不同。

日常所谓的赚钱多表示工资的多少,它代表的是你消费能力的高低。比如,工作一日,企业主支付你100美元,你可用你所得货币去购买衣物食品等,从而100美元重新流入企业主手中,这仅是你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消费品,是劳动换取产品。你所得到的货币也仅仅是企业主为雇佣你而支付的报酬,且这部分支付已经包含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企业的产出一定要多于企业投入的成本,因为企业为利润而生产。

我所谈论的赚钱主要指为利润而生产的企业主得到更多的货币,是企业主的利润如何转化为货币。如果工人将与工资相对应的商品等额消费掉,企业主将利润所对应的商品等额消费掉,每个人都得到属于他的商品,就无所谓赚钱二字。但是,无论是企业主还是工人都不能将属于他的商品消费掉,而将货币储蓄或投入生产中来获得增值收益,部分是为子孙、部分是为自己的未来、部分是为自己的支出得到回报、更有部分是为了货币增值。我只谈生产过程中的货币增值,因为只有生产中货币可以增值,你才可能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才会有储蓄,也更因为只有生产才会创造财富。

三、生产需要的资本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参与生产的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的价值通过可变资本即工人的劳动全部转入当期产品价值中。因此,当期全部产品的价值等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者之和。(通俗的解释:不变资本就是企业为生产而消耗的材料或者原料;可变资本就是企业雇佣的工人;剩余价值就是企业的利润。材料和工人工资二者就是生产的成本,成本与利润就是企业全部产品的价值。所以全部产品的价值为:消耗的材料、工人工资、利润。)

无论马克思对个体资本家为货币增值而生产的分析多么正确,但是一旦进入到对宏观经济分析的时候,他的理论就忽视了货币增值问题,西方经济学更是如此。

事实上,每一个从事生产的人,无论资本家还是工人,都知道我们的生产离不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即使个体手工业者也会购买机器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多次对固定资本问题进行论述。因此,我们必须将固定资本这一必需的生产要素加入到生产中,这样不变资本就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固定资本是资本家为进行生产一次性购买投入使用的,作为劳动工具,只有其折旧部分转入当期产品的价值当中。流动资本作为劳动对象,其价值全部转移到当期产品中。因此,我们将再生产理论中的不变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后,相应的,当期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等于固定资本折旧、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四者之和。(通俗的解释:企业为了生产,需要购买机器,机器就是固定资本。那企业为生产而购买的材料或原料就是流动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不变资本。消耗的材料或原料的价值会一次性构成生产成本;由于机器可以使用很多年,不必年年更新,所以购买机器的支出不会一次性构成生产成本,而会根据折旧年限分摊到年产品的成本中。做企业会计工作的人应该很熟悉。这样,全部产品的价值就成为:固定资本折旧、消耗的材料或原料、工人工资、利润)

四、固定资本的重要作用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每个企业生产都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钱,企业就会继续生产或扩大生产,也会刺激其他人加入到生产中来。但是,赚的钱(或者说超过企业支付部分的钱)从何处来呢?我们不能说来自一些亏损企业,尽管确实有些企业亏损,但是这种亏损的情况不会长期为社会提供货币,亏损企业要么倒闭要么通过改良实现盈利。我们也不能说来自工人,因为工人工资就是资本家支付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除了消费贷款,工人不会提供比工资多一分的货币。我们更不能说来自企业,企业会为生产的目的互相购买产品,企业互相购买产品的结果是互相交换了产品,一方赚钱那么另一方就会亏钱,永远没有愿意亏钱的资本家,那么每个资本家都赚钱的情况好像不可能存在。罗莎·卢森堡就是这样认为的。罗莎·卢森堡认为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没有一个阶级可以使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实现,所以罗莎·卢森堡认为要实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必须向非资本主义市场扩张。

事情好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每个企业都需要赚钱,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提供钱来源的场所或市场。

不要着急,我们不是提到固定资本了吗,像机器厂房等固定资本是什么情况,它需要资本家一次性支付,但是,它的价值是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如果折旧年限设定为十年,那么每年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只是其总价值的十分之一。举一个例子,如果某企业用100万美元购买了一台机器,每年就只会有10万美元的固定资本折旧构成产品成本,那么这个企业在当年就等于为社会提供了90万美元的额外货币。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明白了点什么。固定资本购买为社会上的企业赚钱提供了货币。判断一个企业当年是赚钱还是赔钱,不能简单比较年终和年初货币拥有量的差额,尽管一些企业的货币减少,仍然可能赚钱,因为他们考虑的是投资的长期收益,但正是他们短期的货币减少给其他企业提供了可赚的钱。每一个投资者哪怕小小的个体生产者或零售商都会理解这个道理。

我们知道了企业对固定资本的购买会为社会提供货币,为其他企业赚钱提供了一个相对充足的货币来源,我们应该感谢企业对固定资本的投资,他为我们提供了获取收入的机会,使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不过我们不要太乐观,因为企业的付出必须要得到回报。企业对固定资本的投资必须要全部收回。也正是企业对预付资本的收回使货币量相对减少,使经济陷入危机,其中道理必须费点心思对下面论述斟酌。

五、生产公式

有了对产品价格或价值构成的理解,我们要对全部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一个宏观分析。我选择了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因为使用这个模型来分析更简单一点,我也仍使用马克思的起始生产数据。

将生产分为两个部类,第Ⅰ部类是生产资料部类,为消费资料部类提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同时也为本部类生产提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也就是为全社会提供生产物资;第Ⅱ部类是消费资料部类,为社会提供消费品。

下面是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起点:

Ⅰ  4000C+1000V

Ⅱ  1500C+376V

由于我将不变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以,必须将这个模型进行一点纠正。

假定每一部类不变资本中固定资本(用FC表示)和流动资本(用C表示)的比例为1:1,则上述公式就变为:

Ⅰ 4000C+1000V

Ⅱ 750C+750FC+376V

我之所以没有把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主要是因为我不能准确指出这4000不变资本以什么形式存在,我也不愿指出它的来源和存在形式。如果是生产资料部类积累的结果,当然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但从资本论的解释来看不是该部类积累的结果。不过,由于这部分资本一定要留在第Ⅰ部类内部,来补偿消耗的不变资本,所以是否将第Ⅰ部类的这部分不变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对分析经济运行的影响并不太大。

、再生产的过程

下面的内容可能对一些人构成了一种障碍,我不能解释的既准确又通俗详细。但是,我会尽最大努力让你明白生产是如何进行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在这里,我必须设置生产进行的前提:

1、当期生产资料能够顺利转化为消费资料,并被加工成消费品供社会消费,某部类的产品不会出现滞后。

    2、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产品既可以被生产资料部类购买也可以被消费资料部类购买用于再生产。

3、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定生产的期限为一年,即每个部类每年只会有一次产出。

我还必须添加三个条件,也可以说是假定,仅仅是为了限制公式中的数字,不让数字随需要而任意变动:

第一,固定资本的折旧年限是10年,

第二,两部类资本家都会将剩余价值的50%用于积累,亦即将50%用于消费。

第三,工人收入全部用于支出,没有储蓄。

下面我们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由于将年初两部类的生产起点设定为如下:

Ⅰ部类:4000C+1000V

Ⅱ部类:750C+750FC+376V

那么,第一年末产品的供应是这样:

第Ⅰ部类所有产品的价值:4000C+1000V+1000m=6000

第Ⅱ部类所有产品的价值:750C+75FC+376V+376m=1577

第Ⅱ部类75FC出现的原因仅仅由于第Ⅱ部类固定资本750的十分之一折旧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需求为1500(即1000ⅠV+1000/2Ⅰm),第Ⅱ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需求为564(即376ⅡV+376/2Ⅱm),社会总消费需求为2064。第Ⅱ部类能够提供给社会的全部消费品的价值为1577,供求之差为487。这个差额的存在,表明消费品供应不足,这不仅会使消费资料部类资本家未消费的剩余价值全部转化为货币,还会使消费部类获得超额利润。即使工人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第Ⅱ部类的剩余价值也会全部实现,此时社会表现为消费旺盛,消费品严重不足,刺激消费部类购买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

对于第Ⅰ部类价值6000的生产资料如何分配的呢?第Ⅱ部类购买了1500的生产资料用于生产,4000要留在第Ⅰ部类来补偿该部类消耗掉的不变资本,还有500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产品可以被用于扩大生产。要注意,第Ⅰ部类500生产资料的存在表明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没有实现,货币没有增值,第Ⅰ部类不会继续生产。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消费品严重不足,消费部类资本家获得了超额利润,这会刺激消费部类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去扩大生产。消费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会增加多少呢?我想没有人能知道,我们知道的仅仅是消费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一定会增加。

这里好像出现了一个矛盾,价值500的生产资料如果没有被消费部类全部购买,生产资料部类会有没销售出去的剩余产品,不会扩大生产;如果消费部类购买了全部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料部类的剩余价值全部实现了,确实会扩大生产,但是剩余生产资料都被消费部类买走了,那拿什么来扩大生产呢?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人每天都在消费,消费品的生产也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虽然我们设定的生产期限为一年,但产品不会是只在年终才集体被生产出来,同样,消费部类对生产资料也不是一次性购买。消费品的短缺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出来,消费部类每刻都希望扩大生产,都在增加对生产资料的购买,生产资料部类的利润就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这将刺激生产资料部类增加对生产资料的购买,将更多的生产资料留在本部类,用于生产更多的生产资料。

那么价值500的生产资料如何在两部类中分配呢?有多少会留在生产资料部类,又有多少会被消费资料部类购买呢?答案是不确定的,这完全取决于资本家想生产什么,因为无论生产什么东西都会赚钱。生产的无序性在这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人人都想加入到生产中来,分享这次货币盛宴。

尽管Ⅰ部类500的生产资料如何在两部类中分配是不确定的,为了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我们必须确定分配比例。假定分配比例为1:1,即每个部类都得到250的生产资料,250的生产资料也是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同时,可变资本的数量也会按比例增加。

由于这是积累的结果,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将第Ⅰ部类积累的250的不变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但是,我会告诉你,不可以这样分。确实,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将固定资本纳入再生产过程之中,而是把不变资本全部当做流动资本,生产资料部类积累的也是流动资本。我现在要问你,流动资本可以积累吗?每次生产都是消耗流动资本,消耗完就不存在了,下次生产就需要重新补偿新的流动资本,这也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生产资料部类中4000不变资本反复存在得到补偿的意义,但马克思又把积累作为流动资本的积累,也是该理论的一个错误。所以,生产资料部类积累的是固定资本,固定资本增加,所使用的流动资本也会增加。就如同在古代社会,地下也有石油,但技术水平低,不能生产机器设备,也就不能开采并利用石油。我们人类的进步不是积累石油,而是发展科技去积累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更好的开发利用石油。有人可能会说,机器设备也会腐蚀,对此我无言以对。

在此,我必须说:在古代,资源常有,而机器不常有;在未来,机器常有,而资源不常有。我们爱孩子,就要让他们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合理的利用资源,让子孙有资源可以利用。

则第二年初扩大生产的公式变为:

Ⅰ  4000C+250C+250FC+1000V+125V

Ⅱ  750C+125C+750FC+125FC+376v+62V

这里,第Ⅰ部类250C好像是凭空多出来的,其实不然,因为固定资本增加了,那么可以利用的流动资本也同步增加,至于它来自哪里,我只说它和扩大生产起点中生产资料部类的4000C是同样来源。

第二年末,社会总产品的供给变为:

Ⅰ  4000C+250C+25FC+1000V+125V+1000m+125m=6525

Ⅱ  750C+125C+75FC+12FC+376v+62V+376m+62m=1838

第Ⅰ部类的消费需求为1000V+125V+(1000m+125m)/2=1688,第Ⅱ部类的消费需求为376v+62V+(376m+62m)/2=657,社会总消费需求为2345,能提供给社会的消费为1838,消费品供给比需求少507。随着生产的扩大,这个差额比上一年增加了,消费品的供应更加短缺,消费部类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将刺激资本家继续扩大生产。

我们看一下第Ⅰ部类价值6525的生产资料分配情况:4000ⅠC+250ⅠC=4250由于补偿原因必须留在生产资料部类内,第Ⅱ部类重新购买了750C的生产资料,还剩余1525的生产资料。

再看一下第Ⅰ部类为生产而支付的货币,购买固定资本250,支付可变资本1125。第Ⅰ部类必须收回的货币为固定资本的十分之一和全部可变资本,即1375,而第Ⅱ部类仅购买了750的生产资料,剩余的1525的生产资料就以机器和生产材料的形态存在着,第Ⅰ部类不会扩大生产。

尽管消费品供给比需求少507,第Ⅱ部类也不必购买1525的生产资料,只需要购买452的生产资料就会满足消费需求。生产资料部类会因为1073的生产资料无法售出而停止扩大生产。

因此,生产过剩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生产资料的过剩,是生产资料部类生产能力的过剩

如果我们选取不同的起点、将剩余价值率或者资本有机构成改变,消费需求与消费品供应之间的差额可能会出现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的情况,但是,无论存在哪种情况,长期趋势都是消费需求与消费品供应之间的差额是逐渐减小。这个差额与固定资本的增加量、固定资本存量、剩余消费率以及资本有机构成相关。

七、对几个问题的解释

1、经济周期太短。在所举的例子中,第二年末生产就进入过剩,这种分析和实际经济运行差距太大。我的解释如下:

第一,以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数据为起点。生产资料部类的数据大,生产资料部类的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不成比例。生产资料的积累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这种积累是在和消费资料的积累的竞争中实现的,需要一个较长期的时间。

第二,人的消费需求是多方面的。消费品包括衣食住行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有多个产品,每个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固定资本的投入。因此,消费资料部类在生产的初期对固定资本的需求规模远远大于对流动资本的需求规模,且这个需求规模受到产品多样化程度的影响。每一个后起发展国家,由于可以借鉴模仿较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技术,产品就更易于多样化,消费部类的需求规模就会更大,经济周期持续时间会相应延长。

第三,没有考虑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的存货。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都会有存货,尤其在经济周期初期,即使销售储存的原料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生产环节企业存货的增加使原料不能被其他部门利用,这加剧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供应不足。

2、直销对周期的影响。

 网络直销可以降低企业的流通成本,使产品更加便宜,也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该产品, 从而提高销量。不过,人们收入是一定的,通过网上购物必定会减少在实体店的消费,所以对于某些商品而言可能销售量增加,但对销售的总量影响不大,只是剥夺了部分实体店从业人员的收入。且直销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的库存,使商品的过剩更快的表现出来。直销仅仅是销售方式的变化,生产者和销售者增加固定资本投资较少,因此,直销对经济周期影响不大,仅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科技进步对周期的影响。

科技进步会促使一些企业增加固定资本投资,但投资规模是不确定的,只有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会使存量资本的利润实现。这个货币供应量只要小于企业主利润实现所需的货币量,就不能改变经济衰退的趋势。就如同直销对周期的影响。

4、固定资本更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有人说经济周期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相关,是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使经济进入复苏。这种说法其实是解释了一种现象,我认为应该是固定资本的更新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充足的货币,使企业重新获得货币增值的途径,从而扩大生产。

5、第一部类不变资本的来源问题。这个来源是原材料的生产者,他们会有消费需求,现在没考虑他们,只是将他们提供的原料(矿产、农业产品)加入第一部类中,又认为他们又将全部收入消费掉,所以在这个公式中不再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加上对他们分析,那么,他们的消费需求增加也会让消费部类增加对固定资本的购买,周期也会延长。

6、有新技术的人预期会获得利润,就会投资。有一些企业投资时间长,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有产品供应市场。政府财政政策,尤其是赤字会增加对产品的购买,使企业的利润直接实现。货币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缺乏资金但拥有技术或者经验的人增加投资。

经济危机的表现:对固定资本的投资给社会提供了货币,但是固定资本投资相对不足时,企业利润就不能实现,从而企业的贷款就不能按期归还,就出现银行坏账,数额巨大时,就是金融危机,同时,尽管货币没有减少,由于准备金的存在,银行可贷出的货币减少,坏账增加,银行会加大对企业的审核,缩减信贷规模,加剧了投资不足,使危机更严重的表现出来。最后,就表现为大规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简《资本论》笔记
[灌水]读书笔记:资本论第二卷
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
《资本论》学习(下)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快速搞定2016考研政治计算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