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们刷爆的网红片,我夸不下去

一言难尽。

Sir说的是近期一部“网红片”

上映首周末,它就全网刷爆。

但网友夸的,是配乐;朋友圈发的,是壁纸。

电影本身,却略尴尬。

豆瓣7.1。

要知道,动画拿到这种分数,通常已经接近“粪作”水平。

——它到底怎么了?

上映一周,期待冷却,是时候冷静复盘了。

《天气之子》

Weathering With You

导演新海诚。
无论中日,这都是一个被追捧的名字。
16年拍出《你的名字。,原地爆红。
闯入日本影史前四(250.3亿日元),中国上映更带起现象级观影热潮,让它成为全球最卖座的日本电影。
豆瓣80W人评出8.6,跻身top250。

△ Sir还记得当初写稿屡次漏掉片名那个“。”的情形

19年,众望所归的新片,终于来了。
日本当地,还是稳稳突破百亿,暂居年度票房冠军。
但在中国上映,却表现平平。
票房,相继被超越。

△ 图片来源:猫眼电影专业版

口碑两极——
喜欢的,还是吃他那一套。
不喜欢的,大多是老粉反水。
这,正是新海诚现在面对的问题:
沉溺于爆款套路的路径依赖,畏缩在自我重复的安全区域。
没有突破,就只剩失望。
不是说新片一文不值。
反而,Sir觉得,《天气之子》再次证明了新海诚作为动画电影人,持续用不完的热诚
壁纸狂魔,功力不降反增。
这绝不只是审美而已。
看似轻盈通透的画面,背后付出的心血,成吨计算。
片名《天气之子》,最难攻克的,就是多变的“天气”。
比如,
为了画好形态各异、质感缥缈的云,他专门请教了气象预报员和相关学者。
跟照片几乎一模一样。

再比如,
故事发生地,阴雨连绵的东京。
雨,既是全片的背景,更是推动剧情的主旋律。
Sir拿出新海诚的前作对比。
同样以雨为主场景的《言叶之庭》,13年上映。
特写镜头,你能看到——
不同分量、形状的水滴落地,《天气之子》的效果和质感,都有明显层次区分。


△ 上:《言叶之庭》;下:《天气之子》

有多少人能注意到呢?
不管。
新海诚带头死磕。
制作人员透露,雨的素材,不是3DCG,而是手绘作画
摄影团队结合视效,将手绘素材逐帧置入。
还不是纯靠绘画技巧。
一下雨,团队便要集体外出,观察水塘波纹和雨滴。
费老大力气,只是为了表现雨滴落在路面上的“弹跳感”
不得不说,新海诚今天的成就,不仅是才华使然。
他本人,就是“努力”“精进”的头号信徒。
仅这一点,就值得无数国内动画人、电影人学习。
还有惯例的动画/现实对比图。
震撼指数,依然满分:


画面以外,还有一个惊喜。
——配乐
Sir亲眼目睹了身边无数人(包括表妹炸炸肉叔),就为一盘《天气之子》原声带,忍痛充值了各音乐平台的会员。

配乐制作,还是《你的名字。》的老搭档:野田洋次郎和日本乐队RADWIMPS。
但这次,配乐数量猛增。
原声带里,一共31首单曲,风格各异。
唯美画面,搭配或细腻,或情绪炸裂的音乐。
Sir有一点可以保证:大银幕享受,这是一场妥妥的视听盛宴。
电影,是视觉与听觉的艺术。
但连接两者的润滑剂,有且只有一个——
故事
这也是新海诚的老毛病了。

《天气之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涉及轻微剧透)
背景——
气候调节失控的时代,东京的雨下个不停。
主角——
离家出走的16岁少年帆高,在东京邂逅女主。

女主不是普通人。
而是能通过祈祷,让天气暂时放晴的“晴女”阳菜。

根据传说,东京的反常天气,只有一种解决方法——
“晴女”主动献祭自己,消失在云端。
这样,东京的天气便会恢复正常。
听到这里,熟悉吧?
对,翻版《你的名字。》。
少年少女的抉择,关系到世界的安危。
但。
这次,情节走向却和一般的“世界系”动画相反。
帆高的选择——不是大局,而是小爱。
他不惜违抗警察拘捕,奔跑跨过大半座城市,甚至鸣枪对峙。
为的,只是把阳菜从天上带回人间。

至于东京?

帆高表示:可去你的吧,我的恋爱大过天。

比起晴空 我更需要你

天气什么的

就这样疯狂下去也无所谓

结局。

雨从此再没停过……

东京真就给淹了三分之一!

光听Sir粗略的介绍,你是不是还觉得:

够纯爱!够疯狂!
不去细想,还蛮带感?
问题就在这。
《天气之子》有着强劲的情绪发动机,但却经不起观众兴奋消散之后的“仔细想想”。
对比《你的名字。》,两者套路几乎完全一致:
相恋的少年少女,合力克服重大阻碍,成功在一起。

什么重大阻碍?
《天气之子》中,是东京异常的大雨,可能淹没世界。
《你的名字。》中,是现实世界无法预测的突发事件——陨石分裂。

后者,在清新美好的爱情中,其实包裹着更沉重的现实主题。
——少年的纯净VS世俗的冷漠
穿越时空互换身体的青春期男女主,掌握了拯救世界的关键信息,你觉得充满希望。
但他们如何向世人证明?
到头来,还是两个少年孤立无援地奔走。
两个世界的矛盾割裂,能催生出观众的同情与共鸣。
《天气之子》呢?
新海诚陷入了自我矛盾
首先,他在片中不留余力地描写了东京底层成年人的群像。
小栗旬配音的杂志社社长。
住在逼仄的地下室,穷困潦倒,但依然保持乐观;

女助手夏美,艰难求生,永远在应聘路上。
但依然面带笑容,每一份职业都是她的“第一志愿”。

女主角阳菜更不用说。
即使拥有“超能力”,也还是伪装年龄打工,养活自己和弟弟。
据称,这是导演受到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的影响所致。
他希望作品有更接近现实的洞察。
但。
新海诚毕竟不是是枝裕和。
所有现实所指,最终都轻飘飘地落在电影表面。
我们看不到相关机构,为东京的连续降雨采取过什么防治举措;看不到底层的人们,如何因降雨,而变得更加潦倒;更看不到整个东京,因天灾而产生任何群体分裂和纷争……
继而。
这就让全片最重磅的决定——“晴女”阳菜的献祭与否,沦为一个没有任何重量的选择题。
好像你不消失,大伙也不会怎么样嘛。
阳菜牺牲自己,就只剩“晴天能让所有人开心”的情感原因了。

逻辑散乱了,结构崩塌了。
补救措施,新海诚“本能地”拿出他的中二大棒,在空中挥舞,企图找回分数。
牺牲者的美丽,必须以现实的残酷反衬。
于是,警察出现了,成为最适时的“反派”——

鸡汤出现了,为这无意义闹剧“上价值”——

本来天气就是上天的心情

不能根据人类的适应与否

推断是正常还是异常

这才是《天气之子》最关键的矛盾——
欲望太多,太满。
结果,一地鸡毛。
自我重复,不是新海诚最危险的趋势。
Sir认为,《天气之子》暴露的是他的不坚定
曾经,新海诚以极度私人化的风格脱颖而出。
他的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题——
少年的悸动,与成年的遗憾
主角长大成人,即等同于迎来告别过去,拥抱丧失的低落结局。
于是,才有了《秒速五厘米》让人想组队炸火车的结尾。

值得注意的是,在错过女主后,男主其实没有再久做停留。
禁止通行的栏杆抬起,他神色恢复如常,转身就走。
人生,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哪怕是直接涉及校园群体霸凌(而且还是学生欺凌老师)的《言叶之庭》。
新海诚也没有选择正面展现。
轻描淡写地带过最沉重的部分,把重心放在男女主角的邂逅和情愫上。

△ 替昆汀点个赞

即使是《天气之子》中“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叛逆决绝,也早在04年《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上演。
为了拯救女主,男主驾驶飞机直冲高塔。
北海道被炸出一大坑?
不打紧。

逻辑的精巧,现实灰色地带的颗粒感,从不是他的目标。
多年前,他就在中国粉丝群体中有个绰号——
“动画界王家卫”
新海诚在《你的名字。》之前的作品,除了精致到摄影级别的画面,特点便是浓厚的文学气质、大量的旁白和剧情上的从简。
重情绪轻情节,多感性少逻辑。

△ 1999个人短片《她和她的猫》

新海诚是个非常作者化、表达私人化的动画导演。
但慢慢地,他变了。
不管是《你的名字。》,还是《天气之子》。
曾经,他面对镜头,身体瘫软,头发散乱。
说着“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一副涉世未深的死宅脸。

现在,他精神奕奕,腰板挺直。
访谈中,他提及最多的,是要做“不能让观众无聊”的“娱乐产品”。

可能很少有人会明目张胆地和别人的愿望起冲突

但是这是在一个娱乐电影中

通过描述这样一个全力嘶喊的主人公

现实社会的人能对我感受到的一点这个世界的生存方式

那样的东西产生共鸣的话

能稍微离开现实

掌握更多资源后,他逐步放弃个人化表达。
反之,奔向商业化生产。
组建分工明确的大型专业团队,把故事的情绪曲线精确到每分钟,完全舍弃以前偏好的低落结局。

△ 《你的名字。》每分钟都被新海诚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作品形式,也从精致唯美的短片——
《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时长分别为1小时,和46分钟。
到标准模式的商业大片——
《你的名字。》106分钟,《天气之子》111分钟(中国大陆版113分钟)。
当然,Sir不否认新海诚想突破,想改变的进取心。
但,新海诚不是第一个了。
甚至,纵观全球,不少导演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修罗场
正如前几天马丁·斯科塞斯为解释自己“批判漫威电影”所写的长信。
情真意切,许多影迷说“看哭了”。
信中解释了他对“漫威电影”,或所有这类型电影霸占市场的担忧:
它们名义上是续集,在精神上是翻拍,里面的一切全都是官方盖章的,因为不可能有其他的方式。这就是现代系列电影的本质:市场调查、观众测试、审查、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直到它们可以被消费。
的确,这就是当下许多商业电影的“信仰”:
大数据,代替导演表达;情绪表,代替剧作结构;算法筛选,代替光影解析。
这是一种进步吗?
Sir对此保留意见。
你能看到,那些成功得到商业支持的导演,正在不断地脱离大制作、大项目,转向小制作,争取自由表达的阵地。
漫威御用导演罗素兄弟,下一个项目,是荷兰弟主演的剧情片《谢里》;

DC逆袭导演温子仁,下一个项目,又回到熟悉的小成本恐怖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导演们面临着一个诱人又绝望的“围城”:
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当然,技术无罪,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
电影诞生于1895,至今只是第三个世纪。
这段时间里,世界上诞生了无数电影大师。
Sir不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们只能生产“数据大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气之子》:新海诚的电影世界一直很浪漫
爱情真的没有那么伟大
想得到更多批评的新海诚,这回做到了吗?
新海诚又出新作!我却在《你的名字。》中悟出了一个买房的真谛
3年打磨却只有7.1分,新海诚这个金字招牌不管用了?
《天气之子》:除了故事不好,其他都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