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涛清代篆书中的邓石如​
文/皱涛
书法在封建时代是有钱人家为了入仕而进行的一项必修课程。因此,穷人家很少有子弟学习书法,因为连读书都很难达到。传统书法的学书方法和过程,通常是从楷书开始,在父辈、私塾或家教的指导下,练好“童子功”。稍长,习行书,再草书。历代大多数书法家,只学楷书、行书,直至终老一生,而往往很少涉猎草书。即便作草,也是在行草之间,而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草书。因此,历代书法家中,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其实并不多。这种学书的方法和过程,恐怕可以上溯至唐、宋。当然,像王铎、傅山这样的大家,在创作时,偶尔也涉猎隶书、篆书,但那属于凤毛麟角。真正以篆书、隶书为创作书体的,秦汉有李斯、蔡邕等当时的书家,唐代也只有李阳冰,宋以后所作,离秦汉则远甚。到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书家才注重篆隶书法。但篆隶书的学习,也多是在楷行之后。所谓“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的学书轨程深入人心。这种传统观念的学书方式和过程,被邓石如打破了。
邓石如一反传统方式,直接致力于篆隶书。邓石如早年的情况已无法确切考证,但相关记载,都指出他擅长篆书。在邓石如自己看来,真正学好书法,当是在梅镠家的8年。他用5年时间完成了篆书的学习,再用3年时间完成了隶书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本身,是远离帖学传统的。其结果,创作的作品自然也是与当时的所谓“传统”大相径庭。
[清]邓石如  帝尧陶唐氏  114.7×33.4cm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观邓石如传世书法,篆书是其根本。清中期开始流行篆书,以王澍、段玉裁、钱坫、洪亮吉为代表,都是烧毫作字,烧毫成了当时篆书书写的定法,意在书写出线条均匀的铁线篆(或称“玉箸篆”)。而邓石如生长在安徽乡下,并没有受过这类烧毫书写的教育,因此,他作篆书,从一开始就是使用普通毛笔,且都是羊毫。可以说,邓石如的出现,清中期描字的篆书写法转变成为了书写篆书。由于邓石如在学习过程中,篆隶同时进行,因此,所作篆书往往带有隶意,这在当时来说也是破天荒。他在北京高官宅府中作字,令当时名家大为震惊。大多赞之为“天才”,也不乏蔑视为“野狐禅”者。
邓石如的篆书随着他的年岁在不断进步。从传世作品看,中年(早年作品尚无确证者)作品以李阳冰风格为主,渐渐上溯秦汉,偶尔也有金文创作。
邓石如作篆,笔笔中锋,逆入平出,回锋起止,竖画则顺锋终。线条初略细,近玉箸篆,晚年线条变粗,且浑厚、质朴。造型也是从圆转到圆中见方,方圆结合。气息看,初为华丽,渐渐去华求实,终至平实而无华。这种方法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吴让之(1799-1870)、赵之谦(1829-1884)、吴昌硕(1844-1927),及至当代。赵之谦曾在篆书《〈峄山碑〉册》后作跋语云:“我朝篆书以邓顽伯为第一﹐顽伯后近人惟扬州吴熙载及吾友绩谿胡荄甫。熙载已老,荄甫陷杭城,生死不可知。荄甫尚在,吾不敢作篆书。”赵之谦跋邓石如隶书《司马温公居家杂仪残本》云:“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书以隶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过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
[清]邓石如  节录《庐山草堂记》 纸本
邓石如打破了李阳冰以后近千年的沉滞范式,远离了烧毫书写的铁线篆,上追秦汉,竭力还原秦汉篆书,仅此,也足具开山之功,这在当时得需要有绝大的勇气和信心。从此,篆书开启了新的方法论,“师法秦汉”。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写道:“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或能之。完白既出之后,三岁竖僮,仅解操笔,皆能为篆。吾尝谓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禅家之有大鉴禅师。皆直指本心,使人自证自悟;皆具广大神力功德以为教化主,天下有识者,当自知之也。”又说:“程蘅衫、吴让之为邓之嫡传,然无完白笔力,又无完白新理,真若孟子门人,无任道统者矣。……近人多为完白之书,然得其姿媚靡靡之态,鲜有学其茂密古朴之神。然则学完白者虽多,能为完白者其谁哉?”此是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静观——邓石如书法艺术
以隶为篆,刀笔相师——邓石如的书学理念及实践探索
清代书法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清代著名魏碑书法大师赵之谦,篆隶楷行皆精,独创魏碑行书
少数人才领悟到,正草隶篆本没有边界 l 吴昌硕破体书法的世界
清代邓石如碑学与当代书法的百花齐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