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到1978,那时的奢侈品是什么?乘趟电车4分钱,去苏州白相一天6块钱,那个不知旅游为何物的年代,“...

沪语是一门极其高深莫测的语言

过年了,大家都要估摸着上哪玩玩去

那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玩”字儿吧

在吴侬软语中,这个“玩”

阿拉叫“白相”(be xiang)

四十年前过年的时候

侬要是问人家

“侬到啥个地方去白相回来了?”

人家多半会回答侬

“荡马路。”“到公园里荡了荡。”

当然,回答最多的就是,

“阿拉刚刚从城隍庙看好灯回来,

人多得了一天世界......”



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里,每年春节不上城隍庙拉拉兔子灯,轧轧闹忙,看看灯,这个年基本上算没过完整。话匣妹每次采访,和豫园老职工聊起“那时候城隍庙”的话题时,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像讲笑话一样地跟我说:“伊嗝辰光,到城隍庙来轧闹忙基本上就是穿着鞋子走进去,赤着脚走出来,因为人实在太多,贴胸贴背走九曲桥,很多人鞋皮头都被踩掉了,阿拉工作人员跟在后面捡鞋子,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够捡两箩筐的鞋子......”


(早年的城隍庙九曲桥)

很多老上海告诉话匣妹,那个时候,物资匮乏,精神娱乐生活更是少之又少,过年,有场灯会看看已经蛮好了。


“我们是老三届农村78年底刚刚回到上海。也就是南京路、外滩、城隍庙可以玩玩。那个时候还没有浦东开发呢,从浦西这边看过去,那边还是漆黑一片。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我宁愿节日加班,赚点加班费,哪里有现在这么开心?”78岁的周老伯跟话匣妹说,那真是个苦中作乐的年代,“七八十年代过年嘛,我们就到老人家拜拜年,走走亲戚。那个时候袋袋里也没什么钱,到城隍庙来,都是从家里走着来的,起码要走半个小时。”



“条件好点的人家嘛,有辆28寸永久自行车,已经是老神气了!”在很多人记忆里,自行车都是爸妈上班才能骑,小巴辣子要出去白相相还是得靠“11路”——两条腿走着去。图片里的这种拖辫子的“大篷车”电车4分钱,公交5分钱,但是对于工资才三四十块钱的普通家庭来说,有时候还是不舍得乘。



40年前,搭个火车去趟苏州,或者回趟宁波老家走亲访友,在大家惯常思维就是“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出去白相了”。伊嗝辰光,对于很多人来说“旅游”根本就是个冷僻词儿,甚至可以说是个生僻词。



“沪3——00001号”全国首批导游证获得者张建权告诉话匣妹,自己还是1983年,27岁那年从崇明农场被调到刚成立的吴淞旅行社当起了一名导游,才第一次听到“旅游”这个词儿。说是一个旅行社,不过就是在当时同济路171号吴淞街道办事处的门口搭了一个十来平米的小铁皮房子。领导连工作人员才6个人,两部电话机,几张桌子,就是全部家当了。“领导说是让我当导游,但因为我也会画画写写,为招揽生意,我就兼做业务又做美工。当时没有像现在的海报,杭州三潭印月、苏州的虎丘,都是我一笔一划在一块板上画出来的,然后挂在门口,让客人进行选购。”


(虎丘明信片)

“那时候的主要客户还是学校、棉纺织厂等厂矿企业工会组织的职工出游比较多。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为了旅游自掏腰包,那真是太奢侈了。”张建权说,“苏州一日游在我印象中只有六七块钱,虎丘、留园等景点门票只有一毛钱,吃一顿饭我印象当中两块钱一个人,吃的很好了。当时我在旅行社里面工资算高的,68块钱,你到苏州6块钱的话,就1/10工资花在旅游上了。普陀山是25块钱,到南京、镇江、扬州30来块钱,真的是贵,占到半个月的工资了,奢侈,非常奢侈!”



张建权回忆说,直到1987年前后,才有了像样的华东游和上海游。周边苏、杭、南京、镇江顶多加上普陀山,稍远的北京、西安,满打满算也就二三十条线路。在那时,等同于“奢侈品”的旅游,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想都不敢想,要想走出国门开眼界更是遥不可及。


1978年,当时刚从学校毕业的赵德祥被分配到了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干起了一名英语翻译,从事外事接待。“1978年还没有完全改革开放,没有出境游,连旅游局都没有。当时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主管单位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办事处,所以我们刚进单位的时候公司对我们的教育还是外事无小事,处处要请示。”赵德祥说,“当时,上海的涉外酒店我的印象当中只有10家。就是锦江、和平、国际、上海大厦等等。很多外国客人到了上海以后安排的景点很有限,也就是城隍庙、外滩,南京路,还有玉佛寺、静安寺这些了。”


(80年代的静安寺)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游只有半天到一天的“老三样”:豫园、玉佛寺、外滩。即使加上个南京路购物,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事情,“那个时候,南京路也只有中百一店,永安百货几个大商场好逛逛,'赵德祥说,哪里像现在,光购物,南京西路、淮海路、徐家汇商圈......好好逛,真是没几天,都逛不完。


(80年代的徐家汇)

直到1994年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拔地而起,上海地标性景点才不断涌现,上海博物馆、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欢乐谷、东方绿舟,以及新近的上海迪士尼,上海A级景点已经100多个。上海的星级饭店也达到了22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达到了67家,香格里拉、洲际、凯宾斯基、四季、半岛等世界著名酒店品牌都在上海开出了分号。



“上海老百姓真正能够走出去,看世界,40年间基本是分成了三步走。第一步,还得追溯到90年代前后港澳探亲游。”赵德祥回忆说,“那时候,很多港澳同胞他们可以邀请他们在大陆的亲戚朋友出去旅游探亲。当时只有中国旅行社可以从事这项业务,港澳同胞在境外买单,他们在上海的亲戚凭单子通过中国旅行社出境与海外阔别已久的亲属团聚。第二步就发展到我们叫三国两地,所谓三国两地就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还有港澳地区。”


(香港维多利亚港新年烟火)

至于中国游客走向世界的第三步就不得不说说1999年发生的那些事儿了。1999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10月1日开始把周末、国庆假期连接起来,组成一个7天的“黄金周”,然后有了一年3次的春节、五一和国庆“黄金周”。张建权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一年的旅游周期,忙过了暑期旺季,10月秋高气爽还有一些游客出去,基本到每年10月20号前后,对于旅行社来说就没什么生意了。”然而,自打有了黄金周之后,张建权说,记忆太深刻,旅游人直到那时开始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一年忙到头是什么感觉了,“特别是2001年“十一黄金周”,中国人旅游开始“井喷”式爆发,那个时候酒店也少,动作稍微慢点,热门景区边上酒店都订不上,后来我们有了经验,基本都是黄金周前半年就开始控房、控机票了。”后来随着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将五一黄金周分散为端午、中秋、重阳三个小假期,令此后的“十一”和“春节”黄金周出游人数更为集中。经历过人山人海,扎堆出游,堵在高速路上10多个小时的痛苦经历,成为了不少人不堪回首之痛!



同样是1999年,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率先向中国公民开放了ADS团队签证,从此中国游客的脚步不再只是局限在了港澳和新马泰,出游的飞行时间超过了10小时。而出境的旅游产品要显得更为丰富还得是2003年欧洲申根国家德国对中国公民开放ADS签证。赵德祥说:“由于欧洲申根签的特点,中国老百姓只要获得了一个申根国家的签证就能去往很多个欧洲申根国家,因此那时10天5国欧洲游,甚至14天10国欧洲游线路比比皆是。”走马观花式的行程,后来也被大家编成了一个顺口溜“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什么都不知道。”



还是1999年,因为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横空出世,自此对中国人一成不变的旅游消费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它就是——携程。


还记得那时火车站、机场、宾馆饭店门口分发小蓝卡的携程销售大军吗?对于所有传统旅行社的从业者来说,那时没人看好这张小蓝卡,但是随着后来艺龙、去哪儿、芒果、同程、途牛......一众OTA蜂拥出现,无法幸免的价格战、口水战在这些旅游在线企业之间从机票,到酒店,再到后来的“1元”门票,疯狂的烧钱模式导致不少企业内伤连连之外,另一方面也让旅游消费者在不知不觉间,逐渐不再前往旅行社门店了,而是习惯性地打开手机,轻点几下APP就给全家少则千把块,多则三四十万的新春旅游过大年旅游线路埋单了。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旅游业作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延伸和补充,承担的是民间外事接待的功能,不具备现代产业的特征,1949-1977年全国入境游客接待量合计不到70万人次。


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全年旅游市场及综合贡献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12.8%;入境旅游人数为1.39亿人次;出境旅游市场为1.29亿人次,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



改革开放的40年,我国的旅游业几乎从无到有,再到去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突破8000美元大关,而可预见性将出现更为迅猛的发展,中国旅游业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游客在全世界大手笔的“买买买”也令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截止到今年一月份,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免签、落地签前往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67个。


就在这个春节,各大旅游在线网站的大数据显示,北到芬兰看北极光,南到南极与极地企鹅亲密接触,还有到埃及探访神秘的金字塔,乃至飞行30多个小时抵达巴西穿越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国游客旅游过大年的脚步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国,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小贴士:

上海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东方夜巴黎之美誉。当时就催生出了中国近代第一家服务项目齐全的旅游服务机构,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开始。1927年,由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分离出来的中国旅行社成立,也就是后来的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内,上海仅有2家国际旅行社,分别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和1956年成立的上海市华侨旅行服务社(后改为上海中国旅行社)。1958年创建的上海旅行社,是我国第一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国营旅行社。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白相城隍庙》下
【记录片】上海故事-白相城隍庙(下)
旅游印象之:城隍庙
童年白相城隍庙
【原创】上海影像——雨中白相城隍庙(组图)
再过7天,近一半中国人将出游!国庆黄金周哪里最火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