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明清武术



明代《踏青图》,正在表演大刀、流星锤。

江湖卖艺的风气,在明、清两代颇为盛行。浪迹萍踪的民间艺人想使自己的节目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往往以激烈惊险的武术表演取胜。

在明代,每逢清明时节的郊外踏青活动,可以说是一个热闹的百戏大会串,艺人们的表演形式各异,“变态多方”。明代人著的《三才图绘》、《南都繁会图》中,描绘了艺人们进行武术表演的情况,他们之中有耍飞叉者,有掷长枪者,至于舞棒弄拳的,则皆赤臂露膀,显得英姿勃勃。如明代的踏青图:表演者为三人,一人舞流星锤,一人耍大刀,中间一人表演的是蹬技,可见当时的武术表演是和杂技等一起进行的。

据明人张岱的《陶庵梦忆》记载,当时徽州一带有专门的“演武场”,那里的艺人个个“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他们表演的“目莲戏”中,“刀山寒冰”、“剑树森罗”等,追杀刺击的技艺使人不寒而栗。

“行香走会”这种古老的表演形式,在明、清两代亦十分流行。特别是清代的走会已发展成以演练武艺为主的民间社团,故这时的走会又称“武会”。在赶集或农闲之时,走会的表演招来了众多的观众,他们表演的拿手节目,首推“耍钢叉”。这种叉分双头与单头两种,表演时“皆作赤臂,间杂其它武器,各显奇技,以叉在身首之间作种种飞舞之势”((见《北平风俗类征》)。一般是五人一组,化妆为“五鬼闹判”,前进时将叉抛向空中,或横身缠绕,使看热闹的人闪向两边,让出大道,故这个节目又叫“开路”。走会下属的“五虎棍会”和“少林棍会”,是两个专门表演棍术的民间艺人团体,表演“五虎棍”时,三艺人化妆成赵匡胤、郑子明、柴荣,路过董家桥与董家五虎打枣起衅而动起武来,董家五兄弟皆使三节棍,这个节目实际是一种武术对练。

“少林棍会”表演时不化妆,分单个战法及对手战法,是纯粹的棍术表演。走会表演的另一个有名的武术节目叫“白蜡杆”,白蜡杆实际上是枪,这种枪以白木为柄,光滑如蜡,故得名。表演时,“会各数十人,人持一杆,至场赛技,尽诸刺击之法,分合变化,数百杆如一杆,或左或右,观者目追瞬之而不能及”(《北平风俗类征》)。其中的“数百杆如一杆”一句,说明表演者表演的是同一套路,因而整齐划一。“白蜡杆”的表演可以说是一种集体的枪法练习。

习武者平时的一些练功方法,也成了表演的项目。如当时盛行的“耍石锁”,表演者边走边练“上举”、“高抛”、“传换”、“头顶”、“架肘”等招式。石锁重的可达六十斤。明清时的习武者,很多都以耍石锁作为练气力的方法。还有一个叫“千斤石”的节目,表演者足蹬一副或几副石担,石担上有人表演倒立或叠罗汉,以示神力。有的表演者耍石担时,还能做“绕身”、“盘肩”等动作,称作“五花飞石”,令人眼花缭乱。

戏曲在明清已有“文戏”、“武戏”之分。武戏中的武丑、武旦,皆要求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在武戏表演中穿插不少武打片断已成惯例。这种武术仅为表演,故花拳绣腿相对多一些。如对器械的使用,多限于抛接、对传,只为造成热闹的气氛。前面谈到的“目莲戏”的表演中,当演到捉拿目莲和尚的母亲大恶人刘氏时,刘氏逃出戏棚,绕场而走,鬼卒们一边追一边投出一把把锋利的钢叉,异常准确地钉在棚柱或房梁上,棚内外众人呐喊,热闹非凡。又如水浒戏《神州擂》中,扮李逵和燕青的演员要分别接住从背后飞来的钢叉,这是很不容易的,可见明、清戏曲艺人中不乏武艺高强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天桥”阊门小荒场
玩石担及石锁
在济南,有一群玩石担石锁的老青年
国术功法四大类型:硬功内壮.硬功外壮.软功内壮.软功外壮
梅山武术功法简述--- 罗铁江
老烟台体育杂耍真精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