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像见证40年 | 一位罕见的记录者:中国铁路40年巨变

1970年,九江新线架桥铺路,筑路工人们在九江线松花江大桥上架设最后一片混凝土梁。原吉林铁路局为提高吉林枢纽的运输能力,兴建了这坐桥。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集中表象。如果说蒸汽机是 前工业革命的标志,那么高铁则是现代工业的前导。它缩小了空间和移动的时间,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作为铁路摄影人,邹毅用相机为我们讲述着中国铁路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沧桑巨变。从蒸汽机车当家的年代拍摄, 直到今天仍记录着铁路发展变化。


1976年,蛟河站货场,女货运员穿针引线和老货运员一起为破损的麻袋缝补。


1976年,蛟河站列车乘务排队上岗。他们虽然工作在条件较差的偏远的东部山区,但他们坚持按标准作业,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坚持列队走向岗位。


1976年,列车员在打扫由蛟河开往新站的小客车,这趟列车的开行主要是方便城乡广大旅客和沿 线铁路职工通勤、家属通学、就医,对城乡贸易往来、发展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公路交通的不断发达,这趟列车停止了运行。


1977年,货物列车在某站作业完毕后,车站下达开车命令,运转车长在确认全列状态后举起信号旗,展示给前方的机车乘务员,列车将徐徐驶出车站。


1977年,吉林分局管辖的列车段下属蛟河列车驻在所的一个客运乘务组正在列车上学习。


1977年,蛟河站乘务员林丽萍和她的伙伴为年迈的旅客热情服务。


1977年,女线路工在威虎岭养路工区工作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女线路工是一件新鲜事。


1977年,新站养路工工作之余学毛选。当年,全国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


1978年,吉林车辆段维修车间检车员孙洪涛正在用用卡尺仔细地对修竣的车轮进行检测。


1978年,新站食堂。80年代的新站铁路公寓食堂,不仅在食品质量、花样上动脑筋,想方设法让运输一线的乘务人员吃饱吃好。


1978年10月,在行车线上改造施工,必须严格按规定在短短的封锁时间内完成,分秒必争。新站工务段组织上百名突击队员奋力更换大姑家站下行一号道岔。


1980年,舒兰站服务员将饭菜送到驾驶室。由新站开往舒兰的小运转车次的机车,到达舒兰后,紧接着就要担当返回车次的列车编组。机车乘务员没时间到公寓吃饭,舒兰站服务员就把热热乎乎的饭菜送到驾驶室。


1980年,春运期间的蛟河站,在车站组织党团员、科室干部的协议下,车站秩序井然。


1980年,蛟河站扳道员。在80年代以前,非电气 集中的车站,都有扳道长这个岗位。这个岗位责任重大,一旦错扳,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1980年,蛟河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岔区除雪。降雪会对道岔产生影响,为保畅通,车站职工无论在岗和休班,能上手的都以雪为令,清扫道岔积雪。


1981 年,新站机务段工作人员在与冰雪搏斗,冒着零下 30 多度的严寒把冰霜除掉,把车擦得干干净净。在冬运中,蒸汽机车走行机械部位有时会结成一层厚厚的冰霜。给乘务员检查机车、注油、清扫机车带来困难。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机车乘务员都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坚持按标准作业,交班不交活。


1981年,电务段动员通信人员顶着刺骨的寒风爬上十几米的电线杆上,及时处理隐患。在入冬和开春的季节,气温变化无常,遇上雨夹雪的天气,通信线路的线条和磁瓶周围结成冰块。


1981年,工作人员正在新站通信机械室进行精检细修。这是我自1980年调到新站电务段拍摄的最满意的照片,由于段领导的重视,不但给我买一台好相机,还买来一套万次闪光灯。


1981年,全神贯注的报务员在敲打着按键。电报是铁路行业特有的一种联系方式,它的快捷保障了铁路运输对特殊情况的及时处理。


1981年,新站电务段蛟河北信号工区的工长叶树成(右三)带领北信号工区在检修新开通的设备。


1982年,工务养路工行走在烟桦线山洞,各区都有专职的巡道工,一名巡道工每天要定时巡检固定的区间线路,一般为10公里左右。到达结合部时,与相邻工区的另一位巡道员交换巡道牌。巡道作业要检查线桥隧道设备,随身背包里有信号旗、 响墩、火炬、还有螺丝扳手,肩上是一柄道锤,随时拧紧枕动的接头螺丝,拧紧枕动的道钉,遇有危及列车安 全的情况,要拦停列车,确保安全。


1982年,新站机务段。拍这幅照片距现在已三十多年了,每次看这张照片都备感亲切,照片的主人翁(右一)是我最知己的好朋友,他叫谭雨书,当时是5620司机长,如今我们都已退休,还经常聚在一起叙旧,一起回顾那个火红的年代……


1983年,吉林车辆段车辆检修人员正在紧张进行车辆中修作业。


1983年,吉林水电段、吉林电力工区的职工正在龙潭山站站场灯塔上调节灯光。


1984年,新站机务段荣获“模范机车组”荣誉称号。


1987年,蛟河站调车组人员在解放1型调车机前核对调车计划。


1994年,通辽站,两部机车并列同一方向驶来,并驾齐驱,这个场景非常少见。


1988年,列车行驶在轨道上。


1997年,建设中的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


2004年,建设青藏铁路的筑路勇士。


2004年,铁路飞架唐古拉山。


2007年,编组场的主角。连接着四面八方的铁道、布满了辽阔空间的网线、整装待发的机车,这些现代元素,都在无声地展现着铁路飞速发展的风采。


2007年,建设中的京沪铁路南京长江大胜关大桥。


2007年,万吨大列出山来,内蒙古霍林河煤矿是电煤的重要生产基地,沈阳铁路局为保证煤炭运输,创造了百辆大列开行运输的奇迹,由4台内燃机牵引着234节煤车,全长3.4公里,在草原上行程一道壮丽的景观。


2008年,建设中的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


2009年,吉图珲高铁运行中。


2009年,建设中的哈大客运专线。


2009年,建设中的霍林河至东乌旗货运专线。


2009年,建设中的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


2012年,冬日银装喜相迎。


2016年,动车飞架展画屏,拍摄于吉林。


2016年,秋香一路千万里。


2017年,具有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的沈阳铁路局运输调度指挥中心。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往今映照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珍贵老照片记录中国铁路30年巨变
行驶在长白山区的希望列车
一组解放前吉敦铁路上的火车站旧影
为什么铁路系统招很多大专生,招很少本科生?
现代作家◆《1995号机车》-耿丰年
实拍K507次列车,在郑州站换向更换机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