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绸之路帛画艺术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丝绸之路很久以前,中原皇帝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谁泄漏了养蚕的秘密,就得被判处机刑。位于今新疆于阗地区的瞿萨旦那国的国王为了得到蚕种和桑籽,派遣使者来中原求婚,使者对公主说,瞿萨旦那国十分富有,公主出嫁后一切可依中原的生活方式生活,但国内没有丝绸生产,恐怕国内没有华丽的丝绸衣服可穿,恳请公主设法带出去蚕种和桑籽。于是聪明的公主离开故土前,偷偷地将蚕种和桑籽藏在了凤冠里。迎亲的日子到了,边防军士奉旨行事,他们遍搜行囊,却不敢检查公主头带的那顶凤冠。就这样中国的蚕种和桑籽被安全的带到了瞿撒旦那邦国,随公主而去的还有一些养蚕织丝的妇女,她们在那里造出了一座“射鹿城”,专门教授改过妇女栽桑养蚕,时隔不久,瞿撒旦那邦国桑荫密布,蚕蛾飞舞,养蚕缫丝很快普及开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新疆的吐鲁番,被世界知名外交家贡纳尔.雅林先生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考古博物馆”。距吐鲁番约40千米,位于高昌北郊戈壁荒滩上的阿斯塔那古墓群,更是一座地下博物馆,保存着大量从西晋、南北朝到唐代的历史文化遗物。阿斯塔那古墓群是古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墓地长约5千米,宽约2千米,1950年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来这里挖掘十余次,共清理古墓约500座,出土了干尸、文书、墓志、泥俑、陶器、木器、古币及丝、棉毛织物等上万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大量散发着独特艺术气息的帛画及丝织品。《伏羲女娲图》中的伏羲持矩、女娲持规,作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神,他们人首蛇躯,彼此交合,在茫茫宇宙星河中创造了人类世界。阿斯塔那墓地中出土的伏羲女娲图被用于钉在死者面对的墓室顶部。古代高昌王国安置死者的方式,严格遵循了《礼记》中有关丧葬的规定:头下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瞑目”,双手“握木”。身上棉麻或绢锦,得看死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定。死者面对的冰冷冷的戈壁土室顶部,大都用木钉钉着一副绢质或麻布绘的伏羲女娲像,这是中原地区汉代就已流行的墓室装饰画。随着汉代移民的进入吐鲁番,,这一信仰也自然带进了戈壁古冢,在吐鲁番大地上自高昌至唐代盛行不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把綾(古称绮)、罗、绸、缎、绢、纺、纨、绉(古称(古称绮)、罗、绸、缎、绢、纺、纨、绉(古称縠)、纱(古称沙) 、缣、绡、绨、缯、纚纱、纤、缟、纁、纩等不提花、不织绣的各类真丝平纹素织物总称为“帛”、“缯”、“素”、“绢”,其中最早、最常用的总称是帛。帛字在商代金文中已经出现, 在史前文献的《尚書》“虞書·舜典”中写道“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易》“賁卦”中写道“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周礼》中19处使用了帛字。帛的称谓与其他称谓相比,更多用于国事、祭礼和尊贵场合中对真丝平纹素织物的总称,早期文献中经常可见“玉帛”联用。“绢作为丝绸品种的名称出现在汉代以后”(赵丰主编《中国丝绸通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纟旁258个字中有26个字是属于帛的丝织品名,绢是其中之一。在汉代和魏唐时期的赋税中为了省事把织物组织基本相同但密度、细度、捻度以及加工工艺不同、风格特点差异很大的各类平纹类素织物均用绢作总名,至今丝织业界、考古界甚至在中国画史的画种归类上还保留着把平纹类真丝织品统称为绢的习惯称呼,例如宋代的扇画是画在纨上,但在展览和出版物中被标注为“绢本”。我们不要把各类平纹类真丝织品总称的绢只理解为当今在画材店里卖的生绢和矾绢,生绢矾绢仅是总称为绢的平纹类真丝织品中的一种而已。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三千多年以来,中国绘画画在丝帛上被人们日以为常天经地义,起初并没有特定名称。但晋唐时出现了纸上绘画,唐代朱景玄于公元806—835年间在《唐朝名画录》中首先称其为“纸本”以示与常见的帛上绘画区别。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至宋代,纸上绘画越来越普及,不少画家在绢帛上绘画的同时,也在纸上画。为了把绢帛上的绘画与纸上绘画加以区别,画家、大收藏家米芾(公元1051—1108年)在《画史》中首先称绢帛上的绘画为“绢本”,以示与唐代朱景玄所提之“纸本”对照区别。自此之后900多年来,“纸本画”与“绢本画”的提法被普遍使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由于晋代之前的绢帛上绘画不多见,“绢本画”名称多用于晋唐后以卷轴画为代表的绢帛绘画,直至1949年2月东周时期的帛上绘画《龙凤仕女图》在湖南省长沙市南郊的陈家大山楚墓里出土,为了与所指卷轴画的“绢本画”名称区别,收藏者蔡季襄先生根据古代把平纹类真丝织品总称为帛的历史,将帛上绘画《龙凤仕女图》取名为“帛画”,写了《晚周帛画冢》一文。中国考古发现最早和保存完好的史前帛画《龙凤仕女图》,成为“帛画”释名、定名的第一幅画。从此中国人史前创造的独特画种有了个妥切又响亮的名字“帛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商周时期的《商书·说命上》、西汉的《西京杂记》、东汉的《前汉纪》、唐代的《历代名画记》、宋代的《图画闻见志》等各时期的文字中都记载帛画夏代开始被帝王们在宫廷生活里、军事上、祭事活动中广泛使用。楚、汉、唐墓中出土的陪葬帛画也证实除了应用于丧葬礼仪之外,还用于生活、军事等诸多方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现存的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和西汉马王堆众多帛画来看,当时的帛画艺术已相当成熟,堪称精美,在西汉刘歆撰的《西京杂记》中记载帛画在西汉已有叙事情景画、肖像画,有擅画人物动物,擅布色等专工不同的画家,已入市,可见在公元前475—公元8年的战国、西汉时代的帛画已达鼎盛期,在当时的世界文明史上添上独领风骚的浓重一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汉唐丝绸之路,是以丝绸出口为标志的中外经济贸易之路,更是中国帛画开展。

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之路。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考古出土了大量晋唐时期中原地区帛画及当地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特征的帛画,和在甘肃、青海等古代丝绸之路途中出土的帛画,以及丝绸之路上新疆和敦煌的帛画早被传播到西方都印证了帛画通过丝绸之路一路远播,帛画为丝绸之路上的人们生活和文化交流增添了缤纷的色彩,今天仍在博物馆里向人们印证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昔日辉煌。汉唐丝绸之路,是以丝绸出口为标志的中外经济贸易之路,更是中国帛画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之路。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考古出土了大量晋唐时期中原地区帛画及当地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特征的帛画,和在甘肃、青海等古代丝绸之路途中出土的帛画,以及丝绸之路上新疆和敦煌的帛画早被传播到西方都印证了帛画通过丝绸之路一路远播,帛画为丝绸之路上的人们生活和文化交流增添了缤纷的色彩,今天仍在博物馆里向人们印证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昔日辉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00多年以来汉唐帛画播撒的种子在世界各地开花,目前各大洲都有画家在绢帛上绘画,与中国帛画的影响不无关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代穆益林丝绸之路帛画作品欣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穆益林,笔名燚林、禾少白,上海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美术-帛画”代表性传承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起求学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穆益林,笔名燚林、禾少白,上海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美术-帛画”代表性传承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起求学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于1966年大学毕业。历任上海搪瓷行业副总设计师、上海东方文化学院美术系主任、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设计系主任、上海市政府评审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展全国美展和国内外艺术交流展,曾与陆俨少并获“上海美术大展”一等奖,全国画展二等奖、优秀创作奖,“文化部国际中国画展”一等奖等奖项。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加拿大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协、上海美协、政府机关和博物馆、美术馆及国内外藏家收藏陈列。中国画作品《雁山观瀑》作为国礼由政府礼赠前南斯拉夫总统。出版有《穆益林画集》、 《穆益林现代帛画精选》、《中国帛画·穆益林》、《美术》杂志穆益林专辑、《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当代中国画》穆益林专辑等。自1983年以来,致力于中国古老帛画的继承与研究,发掘和利用帛的优异性能,创造出独特的现代帛画艺术,2012至今分别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乌鲁木齐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太原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上海滩大美术馆举办《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和在德国、斯洛伐克、匈牙利、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及澳门、台湾等地展览,为中国帛画重展辉煌和弘扬、传播正作出贡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引自:“代代传承”公众号官方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将举办《江南文化创新发展中的帛画复兴》学术研讨会,时间:2019年1月23日下午。(中国-亚太星云艺术文化传媒:劉傑报道)

参考文献:[1]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2]陈锽.帛画研究新十年述评[J].江汉考古.2013(01)作者简介:许亭(1989年),男,民族:汉,籍贯:山东广饶,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平面设计,艺术论丛,穆益林帛画研究。

作者:中国国学书画档案馆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e2f056411b0

部分段落摘自穆益林《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展览预告】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
一层薄绢,“复活”古老帛画
新艺术:中国染画(上)
[郢都故事|楚文化探谜38]为什么说楚人的“玻璃之路”早于丝绸之路?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绢帛画精选(二)
中国书画装裱的起源与历史(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