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的随想/谈诗美
江东二乔

诗的随想


欲为诗者,常叹形式易寻,内容难成。如何以新鲜意象,注入时代精神,寄托今人情怀,为当下诗词界重要课题。创造来源生活,来自生命感受。大千世界,时代风云,丰富生活,足令人骋目驰怀,并从“过去和未来征兆中找到灵感”①,引万斛之源泉,搦管以为诗也。

为诗者,最根本的是要有深切的家国精神,常怀赤子之心,“指出现实与人们灵魂之间的通道”②。若隐士坐客,居象牙之塔,沉溺狭窄私密空间;或风花雪月,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今夕何夕,因袭古人意象,蒸馏前人诗篇,孤芳自赏,“虽多,亦奚以为”?

大凡一个优秀的诗人,于诗艺,都有着深刻体味、独特主张和不懈追求。铺陈、排比,含茹、曲折,白描、重彩,虚实、远近,正倚、大小,动静、声色……“使味之者无极”也。然而,说千道万,最基本的,要以比兴之法,化景语为情语,寄诸意象,“词间藏颖”,继之以秀语箴言喷薄而出,“露锋于外”,深入浅出,乃“诗之至也”。

借鉴文言文,优化现代语言,“修辞以立其诚”,以为正道。返璞归真,素为绚兮,“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③。博丽之楚骚,高山仰止,浮艳之汉赋,零落成泥。吸收民间营养,运用鲜活文辞,以为坦途,可丰富当代诗词的表现力,也益于扩大受众面,为群众喜闻乐见。玄言鄙语,生僻之词,令人眼花缭乱乃至目盲,当力避之。

诗词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庾信用典贴切自然,融情思、风物与典故为一体,所谓化典无痕,为后人称颂。照搬不误,调书袋子,生硬而且“隔”也。虽名家时而习之,亦不可仿效。

“言之不足……故咏歌之”。传统平水韵中有大雅,尤善吟咏;说普通话好几代人了,且音韵铿锵,诵读直抵人心,宜琴瑟和谐,钟鼓齐鸣。诗的音乐性,不仅在于格律严谨、韵部归类,如诗经,楚辞,古风,民歌,四言,长短句,五音十二律,各具其美。反复、回环、交韵、抱韵、排韵、随韵、叠音、叠韵,或滴水鸣泉,或飞湍瀑流,旋律、调式、音色,各不相同,“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己亥正月廿四)

注:①②③均为惠特曼《草叶集》序

谈诗美


诗有三美,为音乐美、绘画美、境界美。

音乐美,其一为域外古典诗步、尺、顿、韵,抑扬格。其二为中国诗词曲赋平仄、押韵,交韵、抱韵,回环、叠音、叠韵。 其三为古今自由诗随心律动、自由消涨,但大抵也应抑扬顿挫,尽量押韵。

绘画美,其一视觉形象,状描自然形象,社会人生,摹形取神。其二幻觉形象,天堂、地狱、梦幻、仙境,开创第二自然。其三动态形象,亦称“音乐的绘画”,例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樯橹灰飞烟灭”,置千里时空于眼前,画笔无法画之,文笔、诗笔却能写之,当为最善。其法为“化静为动”,“化美为媚”,视听通感。

境界美,其一为“物境”,视觉与幻觉形象是也,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如“悬圃”、“蓬莱”,前实景,后虚景也。其二,“情景交融”,将情绪灌注物象,将物象系之于情绪,可称之为情境。其三,“意与象通”,将思想寄托物象,用物象隐喻思想,是为意境。

“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以比兴之法营造情境、意境曰“隐”,亦需以赋法“秀”之,致力“隐秀两浑”。所谓“隐”者,为“诗体”也;所谓“秀”者,为“诗眼”也,常以直言铺陈,一矢中的,一语惊心。

通篇皆‘’隐”,深藏不露,极易混淆视听,坠入深渊;通篇欲“秀”,如饮淡水,思之无味。古国“神韵派”消遁,西方“意象派”折戟,当今“朦胧诗”寂寞,穷“隐”无“秀”是也。中西标语口号诗之类,文不顺者提笔先诗,成篇散文押韵,称其为诗,何以烟消云散,成为笑谈,欲“秀”无“隐”,“秀”也无矣。诗应先寻其“隐”,复以“秀”出其“隐”,方为“隐秀两浑”。

诗有三美,无论何美,均应以情感思想率之,无情感思想莫写诗。情感欲流难阻,非抒不可;浮想联翩,思想欲诉人类不可,方能成诗。情感为血,或曰“风”也;思想为魂,或曰“骨”也。有情有思无此三美,亦成诗也;三美为翼,可载情思至无穷远方。

(2001年摘自余1982年《论诗的意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创作的三个关键
浅析古典诗词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诗词课堂:讴阳点评诗词
抓住三个特点,一眼找到诗词意象| 古诗词鉴赏龄丹妙药002
高考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
中考古诗词阅读考点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