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月初五闹龙舟:话说老上海的端午竞渡

 端午

五月初五

端午又叫作“端阳”,端午节最隆重、喜庆、热闹的活动就是“划船比赛”,旧时讲作“竞渡”,端午节的竞渡就被讲作“端阳竞渡”。

上海是江南水乡,竞渡也曾是上海端阳的重要活动。


20世纪初,上海的一次龙舟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半淞园举行的龙舟竞渡

20世纪40年代,上海黄浦江上举行的龙舟赛


“竹快”比的是船美和歌声动听

端阳竞渡的起源一般被认为是纪念屈原的活动,当年屈原无法面对昏君的胡作非为,决定以死相谏,当人们发现屈原投江后,立即划着小船赶往江心,去救助屈原,或打捞屈原的遗体。人们是否把屈原的遗体打捞上岸,古书中没有讲,但从此中国产生了端阳竞渡的风俗。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

元 王振鹏《龙舟竞渡图》

上海地区的竞渡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作“竹快”,另一种叫作“毛快”。

“竹快”船身上色鲜艳,彩旗高挂,除了比美之外,船上还会站着人,彼此对唱,“就跟唱山歌一样”,这实际上是对龙舟的制作工艺、装饰艺术,以及对山歌的比赛。

比赛时,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大家把精心挑选材料制作的龙舟划到规定的湖面上,同时选拔村里优秀的歌手上船,与其他的龙舟对歌。

《点石斋画报》中的“追踪屈子”,

描画了中国南方龙舟竞渡的场景

清人龙湫旧隐《上海竹枝词》中讲:

为看龙舟兴自佳,山歌一曲听吴娃。

闵行闹杀端阳节,竞渡何愁浊浪排。

这里显然是一种“竹快”,注文中写道:“光绪初年,闵行龙舟多至几十只,后因观者千万,风浪大作,数舟覆于浦,其势遂哀。”当时的黄浦江已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流,风浪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翻船死人事故,到光绪以后,本地人在黄浦江竞渡的风俗便渐渐地衰落了。

除了黄浦江之外,河流水系较为丰富的上海,人们还有不少其他竞渡的去处。有历史照片记录下了早年上海人在半淞园竞渡的场景。

当年半淞园里的龙舟竞渡

半淞园是清末民初的上海著名园林,占地近百亩,位于今半淞园路黄浦江边,花园里的小河直接与黄浦江相通,于是取杜甫诗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而得名半淞园。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泛舟河上的龙舟也是“竹快”。当时的半淞园内小河,虽说水域面积不小,但与黄浦江、苏州河相比在气势上相去甚远。这样看来,在一座赏景游玩为主要功能的园林小河中竞渡,其游玩性质远远超出民间风俗本身,而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商家用来招徕游客的“白相”项目。

除了上海县城的龙舟竞渡外,在嘉定、松江、青浦等水系比较丰富的城郊地方,当地人也会在附近水域举行端午竞渡,在历史文献中,就可以找到当年嘉定汇龙潭公园举办竞渡的记载。

嘉定汇龙潭公园

“毛快”比速度,捉鸭子助兴

除了“竹快”,另有一种竞渡叫作“毛快”,通常也讲作“摇快船”。这是一种比赛速度的运动,不过当时参赛的大多是农家使用的小船,速度和现在的专业赛艇相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的龙舟赛类似于“毛快”,但速度已今非昔比

旧时上海留下不少描述“毛快”的竹枝词,使我们可以大致上知道昔日端阳竞渡的风俗,以及体验到当时热闹的场面和气氛。

龙潭水戏竞龙舟,五色光华射碧流。

黄歇庙前明月夜,火龙夭矫滚珠球。

王霆《松江竹枝词》

絭得神龙数十双,由来竞渡说申江。

绿头鸭子黄封酒,几许豪情未敢降。

李林松《申江竹枝词》

汪家渡头龙舸划,凌家桥头人喧哗。

无数湘帘看放鸭,酒船公子斗豪华。

李行南《申江竹枝词》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龙舟

“毛快”除了赛速度外,还有一种“余兴”活动:一艘领头的小船上放着许多老甏酒和绿头鸭,这种船叫作“酒船”。

比赛开始后,酒船上的船夫把绿头鸭放入水中,竞渡的船去追逐鸭子,竞渡者也可以跳入水中去捉鸭子,谁捉的鸭子多谁就是胜者,当然,鸭子和酒船上的酒就成了奖品。

黄浦江上为何竞渡不再

丹凤楼上可以远眺黄浦江的春潮秋涛

老上海当年有一个观看端午竞渡的绝佳去处——那就是位于上海县城东北城墙之上的“丹凤楼”。

“丹凤楼”是上海天后宫楼阁名,高三层,可以称得上古代上海最高的建筑物。登斯楼也,远眺黄浦江的春潮秋涛成为上海的一大胜景,被叫作“凤楼远眺”,并被列入“沪城八景”之一,于是登丹凤楼远望黄浦江端阳竞渡也成为上海一大景观。

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岁时》中讲:

鼓角声中焕彩斿,浦江午日闹龙舟。

红儿绿女沿滩看,看客多登丹凤楼。

进入近代以后,丹凤楼相近的黄浦江滨被划进了法租界,这里的端阳竞渡受到制约而衰落,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丹凤楼毁于兵燹。现在“新开河外滩”相近的地方有一条叫作“丹凤路”的小路,它就是以原丹凤楼而得名的。

因丹凤楼而得名的丹凤路

客观来说,当时上海人选择在黄浦江上竞渡,并非理想之地。上海虽为江南水乡,但真正熟悉水性的人并不多,而黄浦江宽水深,风急浪大,每次端阳竞渡总会弄出几条人命。

清人张春华《沪城岁时衢歌》中咏道:

 烟树晴薰夏五月,自宜水国泛龙舟。

 如何歇浦涛千顷,箫鼓声稀听渺然。

人们站在黄浦江岸几乎看不清渺小的龙船,即使龙船里热闹的丝竹山歌声,传到岸边也是“箫鼓声稀听渺然”。

开埠后黄浦江上航运日益繁忙

到了近代以后,黄浦江的航运十分繁忙,每天有数以百计的轮船、帆船在江上穿梭,轮船螺旋桨掀起的浪头足以掀翻百米外的小船,于是黄浦江上的端阳竞渡被取缔,真正还想闹猛的人,也只能到其他地方弄弄白相相了。

一次声援“五四运动”的竞渡

除了黄浦江外,苏州河也是早年上海人端午竞渡的一个主要去处。但苏州河与黄浦江一样,都是上海的主要航道,货运船只川流不息,航运业务十分繁忙,所以,自上海开埠,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苏州河和黄浦江的端午竞渡便逐渐被地方政府所禁止了。

20世纪初的苏州河沿岸

不过后来也曾有过几次破例,其中一次便是1919年的端午,苏州河口的黄浦江江面上又出现了多年不见的竞渡场面。

1914年,一战爆发,许多国家被绑上了战车。中国远离欧洲战场,是否加入战争,在中国政府内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意见。一直到1917年,中国政府宣布对德国作战,中国与德国成了交战国、敌对国。根据国际惯例,中德断交,在华的德国侨民将作为敌对国难民遣返回国,德国在华财产将作为“敌产”由中国政府接管,于是,设在黄浦路滨黄浦江的德国领事馆关闭,由中国政府接管。

黄浦江滨的外国领事馆区域

当年黄浦路上的德国领事馆(右)

第二年,即1918年,德国战败。1919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列强拒绝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反而决定由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5月4日,北京五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合,举行游行示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1919年6月1日是这一年的端午节,上海人民组织在苏州河口的原德国领事馆前举行端阳竞渡,用这种方式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声援和支持“五四运动”。照片上左侧的两幢房子就是原德国领事馆,后面一幢是美国领事馆。

1919年,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的端阳竞渡

众所周知,领事馆相当于这个国家的“领地”,闲人免入,但是,德国领事馆已经关闭,接管的单位故意放松了警戒,无数的老百姓肆无忌惮地进入原德国领事馆,来到苏州河口的黄浦江边近距离观瞻端阳竞渡。

以竞渡庆祝抗战胜利

另外几次在档案史料中有过记载的黄浦江上竞渡,举行于抗战胜利之后。

1945年秋,坚持抗战多年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1946年6月4日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端午节,上海人民在黄浦江举行规模空前的“端阳竞渡”。

20世纪40年代,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图源见水印)

20世纪40年代,外滩的龙舟竞渡

那一天,从南码头(今南浦大桥一带)到虹口港,数十条簇骨勒新的龙舟同时下水,数以百计的舢板、小木船加入其中,敲锣打鼓、摇旗呐喊,数以万计的市民到黄浦江边齐声高喊,上海人用这种方式欢度节日、庆祝胜利。

第二年,也就是1947年的端午,黄浦江上又一次举行了声势颇为浩大的竞渡,这一次主要是为了抗战军人及其家属进行募捐。

当时凡需要观看龙舟竞渡的市民,需要购票进入黄浦公园,每张门票计3000元。竞渡当日,累计一天内售出门票7000多张,除去举办竞渡活动的费用成本,募得捐款共计1347.3万元。

20世纪40年代,黄浦江上的龙舟竞渡

编辑:周晓瑛

排版:佳佳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48年端午节上海黄浦江龙舟竞渡
上海老城厢 端午沪上竞渡风俗事
春风千里丨我在江南过端午
香港端午节赛龙舟的老照片
【晋城朗诵诗】端午节放歌
国画中的端午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