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尚龙|过街楼下的剃头摊和皮匠摊,绝配了上海人的“天地同和”

过街楼是石库门的标志。

弄堂两边是房子,但是弄堂口第一排的两边房子是连起来的,这连在空中的房子,就是过街楼了。

过街楼名字起得很海派,明明是弄堂,明明是和弄堂两边的房子连在一起的一间房间,却是叫做过街楼。

也有些石库门直弄堂横弄堂之间也会有过街楼。

过街楼是住人的,同时也天然地成为一把遮风挡雨避毒日的大伞,弄堂口的小摊头就在这一把大伞下,把小生意做得火热。

凡有过街楼的弄堂,便会有鞋匠、白铁匠、锁匠,老裁缝,小剃头……在过街楼下做着遮阳挡雨的安分小生意,远近都会有人来。修鞋子钉鞋掌的生意绝迹了,锁匠摊倒是还在,不过挂了半墙的电动车防盗锁,一副防江洋大盗的样子,和石库门原来的出门不关门的民俗,已经完全不般配了。 

过街楼下满墙的防盗锁,锁不住石库门夜不闭户的民风

石库门弄堂口最经典的摊头搭配,是剃头摊和皮匠摊,皮匠摊就是修鞋摊。这两个摊头,剃头向高空发展,鞋摊在地面铺张;剃头摊碎头发飘飘落,鞋摊敲鞋掌叮叮当当;两个行当不同,嘴巴却都是空闲着,可以边干活边聊天的。这些只是巧合,但是巧合里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剃头摊是空中作业,谓之“天”,修鞋摊是地面部队,称之“地”,天地当然相配,叫做天地同和。这一个石库门路数,我是从我的朋友和同事王承志的长篇小说《同和里》中长来的知识。

这一片“天”是豪华型的了,绝大多数剃头摊就是一把木椅子

弄堂口有了剃头修鞋,当然便当,尤其是过街楼,真是天然大伞,夏天有穿挡风,就是阴凉,到了冬天,剃头摊和皮匠摊都会自顾自地拉起一条破棉被,倒也是挡住了西北风,生意是一年四季不断的。除此之外,剃头摊和皮匠摊还衍生出一个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信息中心,弄堂里张家长李家短,啥人家儿子考上大学,啥人家女儿轧朋友了,啥人家男人生活腐化了,啥人家女人作天作地了…… 

信息汇集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都在剃头摊和修鞋摊。因为两个摊的“客户”都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八卦,而八卦的消息又通过老江北(剃头师傅)和小山东(修鞋匠)传播给后来的客户……信息闭塞年代,也自有信息通畅的渠道。而且信息中心有嚼舌头的时候,也有传好话的时候。有家人家男人生大病了,女人老实,不善诉苦,信息中心小喇叭一广播,全弄堂人家都拿出了钱。 

过街楼倒是独门独户,且是“一梯一户”制式

弄堂口有小摊头,弄堂口还有烟纸店呢。小摊头的弄堂口是在弄堂之内,烟纸店的弄堂口是在出了弄堂一转弯,它的地理概念就是弄堂口——这也是小时候大人可以差遣自己的小小孩去买东西放心得下的地方。烟纸店是很奇葩的所在,一开间门面,五六排排门板,店里一个老头或者一个老太,居然店里样样都有,牙刷牙膏香肥皂,木托板压发帽,练习本卷笔刀,阿司匹林电灯泡……弄堂口烟纸店总归有的。

店主一口“石骨铁硬”宁波闲话。冷天时,柜台上方木窗玻璃移门还有一小格是活络的,有生意就打开,没人来就关拢。店主面对马路,背靠一张当门帘的被单,被单后面便是店主的卧房了。烟纸店的格局大都如此。 

烟纸店“老板”一家老小,就住在烟纸店店堂的后半间,用一条被单遮了(摄影:席子)

烟纸店还有公用电话和邮票。若用现在的工商登记来要求,烟纸店的经营范围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邮票和公用电话,恰恰是当时老百姓的亲情亲戚最重要的渠道。

电话后来由于业务的扩大,也会单例在石库门过街楼下造一个木结构的电话亭的,那是在剃头摊和皮匠摊淡出石库门之后。不过原来有“天地同和”担当的信息中心的功能,全部由传呼电话亭接盘,并且信息扩散能量,有过之无不及。

至于烟纸店的邮票,是烟纸店时代的一笔常年生意。不要想到集邮纪念邮票,烟纸店只卖普通邮票的。普通邮票是用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不普通需要的。

张家男人支援三线建设,王家男人去了边疆,那年头夫妻分居到男人退休回上海,是普遍的事情。除了春节探亲,他和老婆孩子的联系全部是靠着8分邮票的平信实现的,而他的儿子女儿,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写信。通常他们的妈妈,也就是男人的老婆倒是不自己写信了,不是不会写,是没时间写,又不可能在信里写出心里话的,让小孩子写信报个平安就是了。

在烟纸店这一边的人行道上,基本上还会有一只墨绿色的邮筒,小孩子先是在烟纸店买了信封和邮票,写好信,封好信封,塞进了邮箱,向一年回来一次的父亲汇报学习成绩。

收到信的男人,如果那时候也知道了余光中后来写的《乡愁》,说不定就会这么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老婆在过街楼的床头,我在内蒙古的包头。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老婆在过街楼的床头,我在内蒙古的包头……

罗希贤画

马尚龙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编审。

上海黄浦区明复图书馆理事长。

上海评弹团艺委会顾问。

马尚龙海派文化工作室总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弄堂风情 | 家长里短,过街楼最暖
想读懂上海,先穿梭在狭窄而悠长的弄堂文化里
上海“过街楼”的记忆
石库门过街楼的风景
追梦中华·侨乡故事丨上海弄堂里这些童年往事,侬还记得伐?
咸瓜街风流(三十八)(修订版)总统(5080 记者编辑茶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