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县出土,现藏新乡的商代青铜器,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新乡市博物馆的前身是平原省博物馆,收藏着原平原省所辖华北平原南部五十多县市的出土、传世文物数万件(套)。辉县在殷商时期属于畿内之地,西周为共国,春秋时期属卫国,战国时期为魏国,在褚邱、琉璃阁等地都有着殷商时期的遗址和墓葬发掘。文章撷取馆藏辉县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整理,其中部分青铜器带有铭文,有着较强的象形性,研究者多称之为族徽文字,这些为研究辉县商代的族氏、社会结构以及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辉县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在此处堆积。《辉县发掘报告》一书的问世更是在考古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辉县孟庄、琉璃阁、固围村、百泉、褚邱、赵固、王门等地有大量古器物出土,为历史和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新乡市博物馆藏有近三十余件辉县出土的青铜器,其中大多是平原省时期的旧藏,以食器和酒器为主,这些青铜器与安阳出土的青铜器在造型、纹饰及工艺等方面有着极大相似之处,虽不及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之恢宏,却相比较郑州出土的青铜器而言更为厚重。
考古资料表明,商代之前少有青铜器铭文出现,青铜器铭文主要集中在商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的文字具有较强的象形性,较为常见的有一字、两字、三字、四字铭文,由于字数较少,这些铭文一般都铸在器物的不显著部位。郭沫若最早将其称为“刻划系统的族徽”,之后研究者多把这类铭文称之为族徽文字。马承源在《中国青铜器》一书中这样描述殷商青铜铭文:“商代铜器铭文的内容也较简单,一般不含重要意义。铸铭的目的在于标记器主的族氏,识别用途。”这些族徽文字应当是当代一种特有的文化,正如张懋镕《周人不用族徽说》一文中所言“族徽文字是殷人的专利,周人则弃而不用”。在馆藏辉县出土器物中单字铭文有“子”“戈”“圍”等,双字铭文有“子龙”“祖辛”,三字铭文“卫父己”,四字铭文“聑斐妇婥”等。

1

兽面纹深腹空足铜鼎(一级文物)


商代中早期,通高18.8、口径14.9、腹径13.4厘米,辉县褚邱出土。双环状立耳,侈口,平折沿,深腹圜底,四棱锥形足,足部中空,腹上部一周饰兽面纹和联珠纹。腹壁近平直。

2

夔龙纹铜鼎(二级文物)

商代中期,通高20.6、口径15.7、腹径16厘米,辉县褚邱出土。立耳,柱足,侈口,口沿下饰有三对夔龙纹,龙首相对,各组间有扉棱。腹部一周饰有蝉纹,腹壁内部上侧饰有铭文亦或族徽。

3

束颈水波纹空足铜鼎(二级文物)

商代中早期,通高38.2、口径33.5 厘米。立耳,束颈,侈口,圆锥形尖足。颈部饰有一周水波纹,三足较短,垂腹,腹壁圆曲,截面似椭圆形,最大直径在腹中部。

4

“聑斐妇婥”鼎(三级文物)

商代晚期,通高17、腹径17.6厘米,辉县褚邱出土。立耳、柱足,腹壁近直下部微鼓,腹壁内部饰有“聑斐妇婥”四字铭文。此鼎为辉县褚邱出土“聑斐妇婥”组器之一。

1

兽面百乳铜簋 (二级文物)

商代晚期,通高15.8、口径25、腹径21.8厘米,辉县褚邱出土。口沿外侈,腹壁稍微弯曲,腹径大致相等,腹部底内收。颈部一周饰有变形夔龙纹和云雷纹,云雷纹之间饰有兽面纹饰。腹部饰有云雷纹,云雷纹之间饰有乳钉纹。高圈足,一周饰云雷纹。

2

“聑斐妇婥”簋(三级文物)

商代晚期,通高17、径17.6厘米,辉县褚邱出土。口沿外侈,高圈足,双半环兽面耳,耳下有大钩状珥。颈部一周饰有云雷纹,云雷纹之间有兽角纹。

1

兽面纹铜爵(二级文物)

商代晚期,高18.3、流尾长15.9、腹围5.6厘米,辉县褚邱出土。直筒状腹,卵底,伞形状立柱,柱立于口沿近流折处,柱顶饰漩涡纹,腹部一周饰兽面纹,间有扉棱。三足外撇,兽面纹鋬位于一足之上,另两足左右对称。

2

兽面纹束腰平底铜爵(一级文物)

商代中早期,高14.8厘米,辉县褚邱出土。束腰,平底,上腹近平直,下腹微鼓,最大直径在腹底。双柱矮小,立于流折沿处,流相对较窄。腹部一周饰兽面纹,半环形鋬。

3

“聑斐妇婥”爵(一级文物)

商代晚期,通高23.5、流尾长17.6、腹径7.8厘米。宽流尖尾,有盖而无柱,盖面饰兽面纹,以云雷纹衬底,盖中饰一半圆环钮。盖前部为牛首形,口鼻前突,叶状双耳,额顶双角向内弯曲。盖内有铭文“聑斐妇婥”四字。卵形腹,最大直径在腹中部,腹部一周饰兽面纹,有扉棱。半圆形环龙首形鋬,三足微外撇。

4

“聑斐妇婥”爵(三级文物)

商代晚期,共两件,形制、大小相同。通高18、流尾长15厘米,辉县褚邱出土。此爵与牛首爵为一组器。直筒状腹,宽流尖尾,伞形柱,双柱较高立于流折沿处。半圆形鋬,在鋬内的腹部上饰有“聑斐妇婥”四字。

1

三鸟铜尊(一级文物)

商代晚期,高16、腹围15.4、口径20、底径12.5厘米,辉县褚邱出土。侈口,束颈,口径略大于腹径。折肩,肩部一周铸有三只卧鸟,间饰夔龙纹。腹壁圆曲向底部内敛,腹部饰有兽面纹。高圈足,一周饰夔龙纹。

2

牛首纹铜尊(二级文物)

商代晚期,通高22、口径22.6厘米,辉县褚邱出土。侈口,束颈,颈部略粗,腹部粗大微鼓,高圈足。圆肩,肩部饰有半浮雕三牛首。

3

“聑斐妇婥”尊(一级文物)

商代晚期,通高26、口径21、腹径13.7厘米,辉县褚邱出土。无肩,整体造型呈筒形。敞口,呈大喇叭形。中腰微鼓,鼓出部分略微靠下,一周饰兽面纹,间有扉棱。高圈足,足内壁饰有“聑斐妇婥”四字铭文。

4

“卫父己”尊(二级文物)

商代晚期,高13.1、口径11.8、腹径5.9、底径9.5厘米。喇叭形口,腹微鼓,平底、高圈足。器体粗矮似尊。腹部与圈足分别饰斜角雷纹和联珠纹。圈足内壁有铭文“卫父己”三字。

1

“子”铜觚(一级文物)

商代晚期,通高35、口径17、腹径4.4厘米,辉县褚邱出土。整体造型呈长筒状,形体极为细长,大喇叭口,矮圈足作高阶状,内饰铭文“子”。颈部饰蕉叶纹,腹部饰兽面纹,中腰和圈足分别饰有四扉棱。

2

兽面纹铜觚(一级文物)

商代中期,高15.8、口径10.5厘米,辉县褚邱出土。体形相对粗矮,为粗体觚。中腰近平直,一周饰兽面纹。圈足上有三个十字镂空,足边有三个“凹”空隙。

3

兽面雷纹铜觚(二级文物)

该铜觚为商代器物,通高29.1、口径15、底径8厘米,辉县褚邱出土。形体细长,腹部微鼓,中腰升高,周饰兽面纹,圈足亦作阶状。

1

水涡纹平底斝(一级文物)

商代中晚期,高27.8、腹围14.5、口径18.7、底径15厘米,辉县褚邱出土。敞口,束腰,下腹部外鼓,平底。双矮菌状柱,半环形鋬,三锥空足分别与双柱、鋬相对应。束腰一周饰兽面纹,腹部一周饰涡纹。

2

“圍”斝(一级文物)

通高44.7、口径20.7、 腹径15.4厘米,辉县褚邱出土。双伞形柱,立于口沿上与鋬相对应,柱身通体饰云雷纹,柱顶饰涡纹。颈部一周饰蝉纹。腰部和腹部饰兽面纹,呈双层分布,间有扉棱。三足外撇,通体饰云雷纹。底部内部饰“圍”铭文。

3

“戈”铜斝(二级文物)

商代晚期,通高33.4、口径20.5厘米,辉县褚邱出土。侈口,束腰。腹似分档鬲,双菌状高柱。半环形鋬,鋬首饰兽面。鋬内饰一铭文“戈”。柱形足。

1

“聑斐妇婥”卣(一级文物)

商代晚期,高28、腹围20.05、口径12.7、底径15.7厘米,辉县褚邱出土。扁罐形卣,短直颈,颈部饰兽面纹,最大直径在腹中部,提梁两端为素环,矮圈足,盖一周饰云雷纹。盖内部饰“聑斐妇婥”四字铭文。

2

绳纹提梁铜卣(一级文物)

通高33.3、口径14.4×11.5、腹径22.8×16.9厘米,辉县褚邱出土。绳纹提梁两端作素面环,高圈足作阶状。盖钮饰四贝纹,盖上饰云雷纹,盖颈一周饰蝉纹,卣身颈部饰云雷纹和兽面纹,纹饰外围均匀分布一周圆圈纹。

1

“卫父己”铜觯(一级文物)


商代晚期,通高17.4、口径9.3×7.6、腹径9.6×8.3厘米,辉县出土。扁圆形,粗体,有盖,盖顶作菌状钮。束颈,鼓腹,腹径稍大于口径,高圈足略外撇。颈部和足部一周饰夔龙纹,腹部和盖面饰兽面纹。盖内壁饰“卫父己”三字铭文。


《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杂志(半月刊)、《收藏快报》(周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石狮日报社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35-1301/G0。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支持刊物、国家图书馆永久入藏刊物、国家文化检索系统“CNKI”收录刊物、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雅昌艺术网等业界门户网站重点合作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辉县褚邱出土的七件青铜组器
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平原省
何尊——国宝
山东博物馆 青铜器
T75 西周青铜器
朴中见华:带有“爰”字铭文的青铜器有何独特精美之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