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道】当德彪西遇上莫奈

二十世纪之交的法国,处于艺术的美好时代。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文化、艺术及生活方式等都在这个时期发展日臻成熟。在这一时期,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和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开始登上文艺舞台,成为日后如雷贯耳的名字。

德彪西与莫奈,两人分属不同艺术领域,却有着极其相似的风格。他们各自被称为音乐和美术届“印象主义”的鼻祖,极大丰富了音乐和美术的表达方式,为后世留下了令人称赞的杰作。还有一点,也许是上天安排的极妙的巧合,二人的名字都叫“克洛德”。

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

德彪西从小就对学院派的教育深恶痛绝,他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的十二年并不轻松愉快,因为那里充斥着与他观点爱好相左的东西。曾经他和一位知名的教授弗朗科学习转调,他却拒绝在转调中找寻变化的乐趣。

德彪西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对和声学和音乐结构进行的变革。他不喜欢调式规整已沿袭多年的谱曲风格,就像不喜欢教堂式的结构一样,称它们为“有理性没品味的人的喜好”。例如我们熟知的音阶有七个音组成,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而德彪西偏好于全音而不使用半音,这就使他的和弦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充满了梦幻色彩。无怪乎在诸多大奖赛里,那些学院派评委们欣赏德彪西的才华却无法明白他作品的结构与表达内容。

你听过《月光》吗?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会流动般,清透纯洁,但它却在同时代那些作曲家作品中是那么另类。是的,德彪西一直以来给人们的感觉是营造良好听觉效果的作曲家,而这却是对他最大的误解。他的音乐是有深刻内涵的,如果你听出来了德彪西用音乐所谱写的诗,那么你就听懂了德彪西的音乐。

也许人们对莫奈的关注多过与对德彪西。莫奈的画,摒弃精细的结构学而注重层次感,表达出光与色的感觉,这样就把握了描绘景物的全局概念,而不会产生过分注意细节失去画面本来的整体感。莫奈热爱大自然,他的画多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

克劳德·莫奈(1840-1926)

感觉,这就是他与德彪西最大的相似之处,没有精细规整的结构限制,却给人一种瞬间的、动态的感动。有人说莫奈的印象画风缘于他的眼疾,也许只是一句调侃这位画家作品风格的玩笑吧,但是这更说明了他作品的自然,没有故意的修改和创新,完全源自内心对艺术的共鸣。

他的《印象·日出》可以说是最有名的一作品,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的一个多雾的早晨,微红的太阳融合在粼粼波光中,与帆影交相辉映,朦胧而迷离。

还有一副是我第一眼看比较喜欢的,《喜鹊》。冬日的清晨,一只喜鹊逆光站在栅栏上,显出冬日的宁静和慵懒。对很多人来说,冬日的清晨就是一种慵懒静谧的感觉。

再看这一副,《睡莲》,对色彩和层次的表达多么淋漓尽致,延伸和层次的感觉在莫奈笔下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还有很多他描绘原野上大片的花丛的画,很喜欢那斑斓的色彩,花团锦簇这个词被莫奈很好地诠释了。

迷幻、朦胧、印象、感觉。这些词仿佛是人们对德彪西与莫奈作品常用的评价。可以说,莫奈的作品其实对德彪西有一定的影响,当年的德彪西不仅研习音乐,而且对诗歌、绘画也很通晓,他曾在阅读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后进行了一些谱曲,虽然后来他本人也反对这么做。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表达了他对作品整体感,延伸感的追求。同样,德彪西的音乐应该是人们欣赏莫奈画作时不二的选择配乐。

这二人空前的默契、交融的作品再一次证明了艺术是没有界限的。抛却那些条条框框的流派规定,有的只是感官对艺术的高度共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莫奈遇见德彪西
音乐演奏艺术丨兰香缇德彪西演奏作品
【特别推荐】竖琴演绎德彪西经典作品《月光》
谭冰儿:德彪西与印象派(三)
德彪西《第一狂想曲》中的印象主义视觉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与德彪西《月光》分析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