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良:从时间的下游,逆流而上

马良:

当代艺术家、观念摄影师、导演、作家

第一位获得SPIDER世界黑白摄大奖金奖的中国摄影师

代表作

2014-2016  《爸爸的时光机》、2012  《移动照相馆》

出版作品:

《坦白书》、《人间卧底》

▲ 马良   肖像照
马良说:“纵然生活只是一场马戏,我们还要活色生香演下去。”
在现在的国内摄影界,马良的作品无疑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极高的辨识度。他的作品也正如这句话,香艳离奇、天马星空,充满浓郁色彩和颓唐气质。

▲ 墨菲斯特的肖像   2006年

胡歌虽然身为演员,却是个资深的摄影发烧友,他曾说——

“国内的摄影师我最喜欢马良,如果马良算摄影师的话。他的作品应该叫'综合视觉艺术'吧!包含了摄影、绘画、装置等等许多种表现形式。想象力特别丰富,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带有特别浓烈的个人情感。

我特别喜欢在他的作品里寻找各种隐喻。感觉就像在他家里偷东西一样,摄影我基本上是自学的。模仿是很有效的学习途径。但马良是很难模仿的。”

▲ 我的马戏   2004年

▲2008年凭借作品《草船借箭》获得英国国际黑白摄影大奖金奖,

被国际媒体誉为当代舞台装置风格摄影的代表人物。

其实在那个他刚刚开始声名鹊起的时代,他的摄影作品有悖于当时摄影界对现实抓拍的崇尚,遭受着很多质疑。对此,马良从不和人争辩这个:“我跟他们说我不是摄影师,是个画画的。”

▲ 西游记   2008年

马良花费三个月搭建出来的景,然后用三张照片记录。

画面中有很多混杂的元素,中西合璧。

而就像马良说的那样,他没有为自己设限,他是一个观念摄影师,是一个作家,是一个舞台剧导演。而这些身份里,都隐藏着一种固执,一种对抓住记忆的固执,而这种固执,一直都毫不遮掩。

 

马良与老照片的回忆


从很久之前,马良就开始系统地收藏中国各个时期的照相馆照片,照相馆照片里的时间感和生命的存在感一直令他十分触动。

他说,虽然专业照相馆的留影功能已经被取代,但同时照相馆摄影中的仪式感和趣味也随之消失了。
 “我相信有些东西是不可取代的,照相馆摄影里那种陌生人之间即时的情感交流,以及追求照片‘完美’的仪式感,总是让人动容。

所以,马良的《移动照相馆》启动了。
2012年,他把40套拍摄前后景、发电机、6套睡袋、医药箱、5套摄影灯具、2套数字摄影系统、打印机、数十套服装和衣架等物品塞进了长4米宽2米的卡车,上路了。

他的移动照相馆封存了243个极具艺术创造价值的珍贵瞬间,可以让你看到这个世界上最柔软的善意。
历时10个月,马良穿越全国35个城市,为1600人免费拍照。

他拍摄的人中有崂山道士、寺庙喇嘛、草原牧马人、怀孕的妈妈、现场求婚的厨师、几十人的大家族……
通常情况下,拍摄对象会提前告诉他,自己想要扮演什么角色,马良和团队就尽量配合角色用道具把这如梦境般的场景搭建出来。

面对上千人拍摄同一个场景下的照片,难道不会让人倦怠吗?
但是,马良时常告诫自己,必须要有耐心,“他们是第一次站在‘移动照相馆’里,并且希望得到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但当绿漆门、塑料假花、老玩具…这些属于上世纪的“老物件”,和马良为大家设计的戏剧性“摆拍”出现在一张照片上时,瞬间唤起全民怀旧的记忆,一度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年度艺术事件。

每个人心里都封存着那些渐次消逝的记忆,只是我们手里连老照片、老房子都在慢慢失去,但马良还在一直替我们怀念这一切,将人们不曾实现的梦一一打捞、重新上色,以梦布景,还原快乐,刻录下无数美好的瞬间。
 

马良与父亲记忆的赛跑


《移动照相馆》引爆全国后,马良却消失了。在长达五年时间里,几乎看不到他的任何消息。我们想着他是不是又要搞个大事情,其实他并没有走远,他只是回家了,去弥补与父亲之间的遗憾。
马良出生于上海戏剧之家,母亲是话剧演员童正维,父亲马科是中国第一代戏曲导演,22岁成为导演,80岁才离开舞台,他和父亲一样,在生活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童心未泯。
但在马良眼里,他的父亲就只是父亲,和大家的父亲一样,脾气暴躁起来,就把他打得鼻青脸肿。
■ ■ ■ ■ ■ ■
90岁时,父亲出现了家族遗传的记忆障碍,渐渐开始忘记身边的事。马良辞掉所有工作,想趁父亲彻底失忆之前,完成一部戏剧作品献给他,这是他们曾经的约定。

▲ 木偶剧《爸爸的时光机》讲述的是一个儿子发现爸爸忘记自己了,记忆出现障碍,于是决定造一台时光机,带父亲看一遍过去的岁月。

▲  后来儿子真的制造出一台时光机,帮助父亲寻找记忆。但是,死亡降临,儿子无法接受。父亲告诉儿子人生就是如此,生命会消逝,美好却能传承下去,因此死亡并不可怕。

整个作品耗时两年又三个月,为了让木偶更具有生命力,传神地表达情感,每个木偶都由1000多个手工零部件精密组装而成,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调整、推翻重来,才最终形成最后的成品。

完成这部戏,更像是马良在和父亲减退的记忆赛跑。骨子里,他还是那个不甘记忆消失的、十分固执的、正在逆流行走的人。
作品完成后,父亲在剧场外的阑珊夜色里拥抱了他很久,也许他记起了什么,也许他能感受到儿子找寻过程中的用力。

父亲看完这部戏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此保有记忆,但是马良说生活真的挺残酷的,渐渐的,父亲也开始忘记这个戏——
“最近,他连我都快认不出了。也许,以后我也会这样忘记,不过幸好有艺术。长辈的衰老、爱和恐惧,面对遗忘、死亡等等,我们永远也逃不脱的共同命题,都能有艺术作为载体来传承。”

 

马良和时代的集体记忆


马良一直有着多重身份,但是从他的早期作品开始,他的作品总是没有脱离他对记忆的探索和追寻。《移动照相馆》更像是他早期作品的一个仪式感的总结。

▲《邮差系列》

马良的摄影作品《邮差系列》,一直让他十分钟爱。但那次创作纯属意外:在他偶然路过童年的旧宅时,发现老房子即将拆迁,那些儿时曾经奔跑嬉戏的弄堂正在变成一片片瓦砾——
”对我来说就是很朴实的故事,童年弄堂里送信的邮差,时光荏苒迷失了空间和方向。“
他在痛惜中临时决定要拍摄下这些照片作为一种纪念。

▲《荒谬之王》

不管是《邮差》《棉花糖上的日子》《荒谬之王》还是《移动照相馆》,在这些作品中,一方面诉说了马良个人的回忆,另外也试图探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里,由于物质超速发展,而灵魂失重,无可依傍的失落感。

这是马良对集体记忆缺失的探寻,我们回溯自己来路的瞬间,发现沧海桑田,再也找不到精神上的归乡之路。

照片中的人们仿佛活在现下,又残留着对过去的留恋,他们仿佛一个个大孩子,在巨大的游乐园和马戏城里逗留”造梦“。
观众们带着微笑和一点戏谑地观看,却又突然发现:之所以能够会心一笑,原来是因为我对过去的眷恋都是一样。

▲《二手唐诗》

除了早期的摄影作品,马良还将自己的童年回忆以及对理想的探索集结成册,出版了《坦白书》,献给所有怀才不遇的发胖了的家禽,献给那些曾经翱翔万里的心,也献给所有渐行渐远的梦想。

他成为一个木偶剧导演,创作奇幻装置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剧中的木偶人马古几,就像现实中的自己,为了找回父亲的回忆,拼尽全力。

马良曾经说,他认为艺术的终极目的是安抚,是给予人某种幸福感,艺术不仅仅是庙堂之上,拍卖槌下的那些东西,他希望可以身体力行的为一些人做点什么。
他就像一个在时间长河里从下游逆流而上的人,想要为自己,为亲人,为大家留下一些什么。

记忆连接过去和未来


2018年女儿的出生,让这个酷酷的大汉变身“晒娃狂魔”,每一片生活的碎片,都有女儿的身影,从带女儿参展,为女儿拍摄“世界名画”系列,到为女儿亲手制作秋千。

马良之前曾经说过:”我平时不是很关心未来,往前看和往后看里,我往往会选择往后看。”他认为过去和未来是人生的两面,记忆就是连接两者的千丝万缕的线。

他在最近说自己在年轻时有种幻觉:“那些写下、拍下、画出来的,都像是遥寄给辽阔世界的情书,毫无节制的深情,也全然不顾是否有人回信。”
也许这就是他的作品当中为什么总是充满怀揣过去的浓郁落寞和浪漫气质。

但是灯灯的出现让他开始更加频繁的设想未来——
“虽然很晚才成为父亲,但孩子真的太美好了,她改变了我的思考方式,我给她起了个小名灯灯,因为她重新照亮了我的生活。”

虽然年龄增长,幻觉逐渐消散,马良却想着,如果我的孩子将来一定会读,哪怕只有她一个人读,自己也会继续提笔。

他选择把自己激情、梦幻、所有记忆,留给之前未曾想过的未来——女儿的未来。

马良:“只有这些可以确认的爱,才是我生命里的灯。”

END

感谢马良为我们留下的爱与记忆:
“人世间的爱很复杂,各种各样,我希望我的作品让一切简单一点,无论它看上去多么笨拙,世界终归因为这份用力而显得好一点吧。“
——马良

编辑丨注艺-酱酱

审核丨注艺-爆宝酱

图文素材来源马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用戏剧,说出了中国人难以说出的那个字
观念摄影师马良专访
亮了!150对情侣打小不认识,却在这个照相馆里拍成“青梅竹马”
记忆深处:照相机的故事
摄影的意义,就是让爱我的人高兴一次
王凯丽:关于《爸爸的时光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