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此正器~博山爐
宋 趙希鵠《洞天清禄·古鐘鼎彝器辨》謂:“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庙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之瑀足豆,香毬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所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宫所用,香爐之製始於此。”宋人認為漢代之博山爐為中華香爐之起始,然此說已被近現代之科學考古發現所颠覆矣。於漢代博山爐之前尚有戰國時期之豆式熏爐,以及更早的良渚文化之陶爐等。但這並不妨礙博山爐成為中華焚香史上使用時間最長、歷代吟詠最多、最為重要的香爐具,博山爐已幾乎成為中華傳統香事具的代名詞。

關於博山爐的名稱於漢代之文獻資料及出土文物中并未獲見,博山爐在漢時大都名之以熏爐。陝西興平茂陵陪葬墓出土之博山爐銘文為:“黄金塗竹節熏(卢)爐。”湖南長沙楊家嶺西漢墓出土博山爐銘“端君熏爐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漢陽泉熏爐,其銘文:“陽泉使者舍熏爐一,有盤及蓋,并重四斤一口口口五年六安十三年正月乙未內史屬賢造,雒陽付守長則丞善,掾騰,傳舍,嗇夫兑。”

陝西興平茂陵陪葬墓出土之西漢中期未央宮竹節熏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漢陽泉熏爐

漢 衛尉蔡質《漢官典職儀式選用》載:“尚書郎……女侍史二人潔衣服,執香爐燒熏。”

南朝陳 徐陵《玉臺新詠》所錄西漢 劉向《熏爐銘》曰:“嘉此正器,嶄岩若山。上貫太華,承以銅盤。中有蘭綺,朱火青煙”。”由詩中描寫可知熏爐為山形,爐體下承以銅盤,爐中朱火焚燒蘭綺之香,博山之上青煙裊裊。漢時所謂熏爐即博山爐也。漢劉歆著 晉葛洪輯《西京雜記》載:“长安巧工丁緩,製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漢時金銅博山爐之設計製作已極精致,從西汉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出土的銅鎏金博山爐及陝西漢茂陵陪葬墓出土博山爐、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博山爐之精美程度可見古人言不虛也。

西汉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出土銅鎏金博山爐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博山爐

西漢晚期至東漢出現的大量陶質及釉陶博山與銅博山爐相比質量相差甚大,大多製作較為粗率,形制趨於簡化,甚至有許多爐蓋出煙孔亦未通,蓋此類陶質博山爐乃陪葬之明器也,多為漢時中下階層墓葬之陪葬品。荀子《禮論》曰:“具生器以適墓,象徙倒也。”漢墓中大量出土的陶質博山爐雖非“生器”,但仿生時所用而作,亦說明西漢後期博山爐在社會各階層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禮論》亦曰:“生器文而不工,明器貌而不用。”故西漢後期大量出現的明器陶質博山爐,僅具博山爐之外形,卻制作粗糙且燒造質地蘇松,乃不用故也。其本身就不具備實用的功能。因此實用器與明器在鑒賞收藏漢代博山爐時當注意分辨,其意毋庸贅言矣。

博山爐之製作自漢魏至今二千余載從未間斷。元釋梵琦《過東昌》載:“東昌城南有隱君子魏野塘者,能範土作博山爐,輕巧有制度,南北人多取之。”明談遷《國榷》載:“明寧獻王朱權著醫卜修煉琴奕諸書,常手作博山爐、古瓦硏,皆極工。”博山爐亦常常出現於各朝代的詩文歌賦中,可以說幾乎貫穿於漢代以來的歷代文學作品中。 

南朝樂府詩《楊叛兒》
蹔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
歡作沈水香。儂作博山鑪。

南朝 梁 吴均《樂府詩集》雜曲歌辭
博山爐中百和香,
鬱金蘇合及都梁。
逶迤好氣佳容貌,
經過青瑣歷紫房。

唐 李白《楊叛兒》
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
何許最關情,烏啼白門柳。
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爐中沈香火,
雙煙一氣凌紫霞。
唐 魚玄機《和人》
茫茫九陌無知己,暮去朝來典繡衣。
寶匣鏡昏蟬鬓亂,博山爐暖麝煙微。
多情公子春留句,少思文君晝掩扉。
莫惜羊車頻列載,柳絲梅綻正芳菲。
唐 溫庭筠《苦楝花》
院裏鶯歌歇,牆頭舞蝶孤。
天香薰羽葆,宫紫暈流蘇。
晻暧迷青瑣,氤氳向畫圖。
只應春惜別,留與博山爐。
唐 羅隱《咏香》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爐暖玉樓春。
憐君亦是無端物,貪作馨香忘卻身。

唐 李益《金吾子》
繡帳博山爐,銀鞍馮子都。
黄昏莫攀折,驚起欲棲烏。

五代 顧夐《臨江仙》
碧染長空池似鏡,倚樓閒望凝情。
满衣紅藕細香清,象牀珍簟,山障掩,玉琴横。  
暗想昔時歡笑事,如今赢得愁生。
博山爐暖淡煙輕,蟬吟人靜,殘日傍,小窗明。

宋 黄庭堅《謝曹子方惠二物二首之博山爐》
飛來海上峰,琢出華陰碧。
炷香上褭褭,映我鼻端白。
聽公談昨夢,沙暗雨矢石。
今此非夢耶,煙寒已無跡。
宋 司馬光《柳枝詞十三首 》
宣陽門前三月初,家家楊柳緑藏鳥。
歡似白花飄蕩去,忍能棄擲博山爐。

宋 薜季宣《香棠》
博山爐冷沈煙斷,記語洛妃池側畔。
袿衣透濕飄香汗,舞罷霓裳高燭看。
 
宋 張掄《望仙門》
玉京清漏起微涼。好秋光。
金杯瀲灧酌瓊漿。會仙鄉。
新曲調絲筦,新聲更颭霓裳。
博山爐暖泛濃香。
泛濃香,為壽百千長。

元 童童學士《紫花儿》
晝錦堂筵開玳瑁,玻璃盞满泛流霞,博山爐細裊香風。
屏開孔雀,褥隱芙蓉。
檜柏青松,瘦竹寒梅浸古銅。
暗香浮動,品竹調弦,走斝飞觥。

元 李俊明《南鄉子·上夫人壽日》
香靄博山爐。
羅綺森森奉燕居。
書錦歸來冠蓋裏,當時。
曾拜金花大國書。
一旦得雙珠。
阿大中郎喜有餘。
見說上天雖富貴,爭如。
平地仙家。

元 張可久《寨兒令·秋日宮詞》
添晚粧,過回廊,吉丁一聲環珮響。
泛羽流商,走斝飛觴,笑語間笙簧。
廣寒宮舞罷霓裳,博山爐薰透龍香。
碧梧枝白鳳凰,翠荷葉錦鴛鴦。
涼,人倚月昏黃。

明 何白《是日張太守携具舟中》
石鼎浮新茗,繩牀倚碧梧。
日移文杏閣,篆燼博山爐。

明 繆璉《次郭伯莊先生見寄》
小亭瀟洒晚涼天,風遞荷香入酒筵。
流水琴音清奏曲,博山爐篆細騰煙。
青蒲緑筍常留客,羽扇綸巾半學仙。
世事到頭須自足,休言騎鶴與腰纏。 

明 于慎行《续曲歌》
別時不知愁,別後空相憶。
日晩潮水來,渡頭問消息。
儂作博山爐,雙煙吐不住。
郎如飄風吹,但將香引去。
本作雙鴛鴦,忽為別鵠怨。
不是儂淚流,江水有時斷。
脈脈閨閣中,常似千里別。
兩心自分明,有如水上月。
明 薜瑄《寄楊尚書彦謐》
尚書聲譽滿南都,聞道年來興不孤。
弄瓦幾時添愛女,防官五品羡英雛。
量深往日尤能飲,足健前時不用扶。
還有水心亭似舊,清香應滿博山爐。

明末清初 彭孫貽《清平調牡丹詞十首仿李太白清平調其七》
輕雲微雨浣花天,淡掃娥眉分外妍。
自有濃香惹衣袂,水沈未炷博山煙。

清 吴綺《博山爐》
防樹髙桐緑影深,歸來堂裏對牀吟。
一爐活火心煙裊,且向花前試水沈。
清 宗粲《焚香》
簾外月華明,焚香小坐清。
博山爐裊篆,縷縷是儂情。

清 彭孫遹《嶺南竹枝詞》
半年水宿半山居,冬采香根夏采珠。
珠好須從蚌中覓,香燒還仗博山爐。
清末民初 趙柏岩《絕句四十六首之三十八》
晉中遺澤自唐虞,樸厚相傳足慰吾。
判牘餘閑理吟草,焚香靜對博山爐。

宋 陳達叟《本心齋蔬食譜》中言其平常齋居生活曰:“本心翁齋居宴坐,玩先天易,對博山爐,紙帳梅花,石鼎茶葉,自奉泊如也。”又明屠本畯《茗芨》論喫茶妙境謂:“試相與松間竹下,置烏皮几,焚博山爐,惠山泉,挹諸茗荈而飲之,便自羲皇上人不遠。”漢代之博山爐在歷經千年的傳承,已然成為中華香事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已不僅僅是一個焚烧香料的爐具,是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風雅生活方式之文化符号,是恬淡自得、幽致古雅的象徵。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曰:“淨掃一室,用博山爐爇沈水香,香煙縷縷,直透心竅,最令人精神凝聚。”

歟!博山爐乃漢文化之精神象徵,亦是中華文脈世代傳承之至寶也。

 
庚子清和月
玄煙記於滬西清禄書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博山炉
三合之正學及四十八局
沈氏玄空学——阴阳二宅录验 • 阴宅秘断计五十四条 • 37.某姓祖墓 癸山丁向 五运扦
《詞譜649曲江秋》24首 楊無咎等
當代兩浙詞人詞:如冰
傳奇風水故事【雙龍戲珠-犁頭尖山(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