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人的冬天“吃头势” (作者:杨锡高)


杨锡高

北风凛冽,冬天来了。冬天虽冷,却是一个吃的季节。所以,今朝来讲讲上海人冬天的“吃头势”,回忆回忆老底子“馋吐水嗒嗒滴”的岁月。

一到冬天,人们冷得“刮刮抖”,都喜欢“睏懒觉”。闹钟响了好几遍,再不起床上课就要迟到了。“小把戏”被伊拉娘拖出了“被头筒”,刷牙洗脸,一分钟搞定。一碗热乎乎的菜泡饭已经端上了桌,“小把戏”呼噜噜一口气喝完,说了句“鲜得来眉毛落特了”,又用手在嘴巴上胡乱一抹,背起书包就冲出门去。“小把戏”娘跟在屁股后头“骂山门”:“嘎急作啥,老清八早充军去啊!”骂声响彻整栋石库门,从灶皮间阿婆到三层阁爷叔都听得“煞煞清”。

老底子,上海人家的早餐基本都是泡饭,小菜勿是几根酱瓜就是半块乳腐。“难板”吃根油条,要用酱油蘸蘸呃,“舍勿得”吃,蘸酱油可以省着吃,怪勿得现在有些老爷叔吃油条仍旧习惯蘸酱油。要是吃一副大饼油条,属于奢侈了;吃一客生煎,再来一碗咖喱牛肉汤,那就是神仙了。

回头再讲讲那碗菜泡饭。一般人家用开水泡一泡隔夜呃“冷饭头”就算大功告成了,而“小把戏”娘却要放一点隔夜小菜,在煤球炉上煮到“嘚嘚滚”。最关键的“窍开”是,放几粒开洋吊吊鲜。“小把戏”逢人就讲,冬天吃碗菜泡饭最暖胃了。如今“小把戏”早就成“老把戏”了,但吃菜泡饭习惯还保持着。

那年代,冬天暖胃的除了菜泡饭,还有烘山芋。小贩用柏油桶改制的炉子烘烤山芋,沿路叫卖。寒风劲吹,把小贩叫卖声吹得老远老远。早高峰路上,“佝头缩颈”的上班族买只烘山芋捧在手里,边走边吃。老弄堂里阿鹏有“敲定”了,隔三差五带女朋友去外滩或者城隍庙“数电线木头”,走“撒度”了,肚皮“咕咕叫”了,就买只烘山芋“垫垫饥”。一只烘山芋,阿鹏跟女朋友,侬一口我一口,亲热得不要不要的。好几次,被弄堂里的人“刮三”了,一传开,索性起绰号,把阿鹏叫成烘山芋了。

绰号传到阿鹏姆妈耳朵里,就数落起阿鹏:“以后头子要活络点,勿要盯牢仔烘山芋,可以调调花头,柴爿馄饨、桂花糖粥、酒酿圆子、排骨年糕、鸡鸭血汤、油豆腐细粉汤侪可以呃呀!”

那时,虽然大家都是三十六元,需要精打细算、节衣缩食,但精明的上海人,为了满足舌尖的享受,冬天里会创意出各种美食来。比如吃剩下的淡馒头,又干又硬,弃之可惜,食之呒没米道。于是,女生就会叫来闺蜜,打开炉盖,搁上火钳,馒头切片,放在火钳上烘烤,待到表面泛出金黄,就可以“米西米西”了。吃在嘴里,外脆里嫩,咬一口,满屋香喷喷。要是有麦乳精,或者乐可福,泡上一杯,调一调,不比锦江饭店下午茶“推板”呃。如果临近过年,每家每户凭证可买几斤年糕,用年糕代替淡馒头,也是搁在火钳上烘烤着吃,档次上了勿是一眼眼哦。或者“难板”买一盒鸽牌龙虾片,油锅里氽几片,含在嘴里,又脆又鲜,那味道跟现在红遍天的十三香小龙虾有得一拼,这个下午茶就更加有“腔调”了。

老话说,穷勒债里,冷勒风里。上海的风虽然没有北方“结棍”,但北方干冷,上海湿冷,朔风刺骨的感觉更明显。寒风透过门窗的缝隙直往屋里厢钻,冻得“刮刮抖”。所以下班或者放学回到屋里厢,人们最期盼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快快吃上热菜热饭暖暖身子。大鱼大肉属于“棉花店着火——不谈了”,只有吃年夜饭辰光才有机会“得得米道”。上海人家一般欢喜砂锅炖豆腐,热到烫嘴巴,几口下肚,浑身发热,从头顶热到脚底心,好比浑堂里淴浴,“扎劲”!

整个冬天,热豆腐成了御寒必备菜。老同学阿根伊拉娘烧菜“一只鼎”,炖豆腐里除了常见的大白菜,还经常翻花样,有时放点细粉,有时放点鸡壳,有时放点榨菜,有时放点蛋花,运道好呃辰光,买到肉骨头放进去,相当于吃“法国大菜”了。上海人欢喜吃豆腐的名声“响当当”,所以上海滩有句“吃豆腐”的俚语,当然,意思变得有点歪。

阿根娘还时常烧一钢盅镬子罗宋汤,其实这门手艺几乎所有的上海阿姨都“来赛”。最早是从逃难到上海滩的白俄人那里学来的,食材是洋葱、土豆、牛肉、番茄沙司,洋泾浜英语把俄罗斯读成罗宋,所以这个汤就叫作罗宋汤。但计划经济时代,限于食材的短缺,上海阿姨创新地简化食材,她们用卷心菜取代洋葱,用红肠取代牛肉,用番茄熬制沙司,从而做成上海版的罗宋汤。

最困难的辰光,勿要讲大米,连“洋籼米”都是有计划指标的,不够吃,大多数日子只好吃配给的面粉。但上海人毕竟不同于北方人,吃面食勿习惯,做面食更是“勿来赛”。但懒人有懒办法,有人发明了“面疙瘩”,即把面粉调成浆糊状,水烧开后,用汤勺把“浆糊”一勺一勺地丢进镬子里,随后放入少许菜叶,青菜黄芽菜卷心菜鸡毛菜侪可以呃,等到镬子里的“浆糊”成了“疙瘩”的样子并漂浮起来,就可以盛到碗里大快朵颐了。大冬天的,一碗“面疙瘩”哗啦啦喝下去,热得头顶冒汗,实在是冬天里难以忘怀的一道御寒美味啊!难怪“面疙瘩”很快就在上海滩风靡开来,哪家不会做,哪家没吃过?现在我们在有些饭店酒店的菜单上,偶尔还能看到“面疙瘩”的身影,当然,酒店的“面疙瘩”比我们小辰光的精致多了,作料也升级了,比如“海鲜面疙瘩”,里面是鲍鱼、龙虾、象鼻蚌、梭子蟹、海参等等,都是高档的海鲜食材,能不鲜透鲜透吗?不过,现在的人嘴巴吃刁了,嘴里吃着“海鲜面疙瘩”,心里厢却在怀念老底子小辰光的那碗“菜汤面疙瘩”。都晓得回不去了,却又都在怀念。

如今条件好了,冬天暖胃、解馋的东西越来越丰盛了,比如火锅就成了首选。冬天一来,上海的年轻人,不是在刷屏就是在涮锅,成为舌尖上的冬天新一景。什么四川的,重庆的,港式的,日式的,老北京的,新上海的,各种各样的火锅,应有尽有;什么麻辣的,鸳鸯的,大骨的,番茄的,海鲜的,羊蝎子的,何种各样的锅底,眼花缭乱。不仅年轻人,老人也喜欢,再冷的冬天,一家人,或者一帮朋友围在一桌,火锅端上来,热气腾腾,寒气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再要是有半瓶老酒咪咪,再多的烦恼统统“净荡光”了!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杨锡高先生赐稿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侬晓得伐,上海人吃泡饭是哪能一副腔调?(二)
微博选编十七
【上海话朗读】
自家做“冻猪皮”赞!(作者:侯宝良)
浓浓上海闲话.doc
弄堂婚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