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冰|摄影大师郎静山
 郎家伯伯,我是这样称呼郎静山先生的。
 郎静山(1892-1995),开创中国摄影史的杰出摄影大师,浙江兰溪人,生于江苏淮阴(现淮安市)。1911年进入上海《申报》担任广告业务工作,当时尚无摄影专业记者,故仅以拍照作为闲暇之余的消遣。1926年他到上海《时报》担任摄影记者,成为中国新闻界最早的专业摄影记者。1931年他在上海开设“静山摄影室”,专门从事人像与广告摄影,同年又与黄仲长、徐祖荫合组“三友影会”,透过摄影作品宣传中国的美好河山,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将中国摄影作品提升到国际艺坛的地位,郎静山个人也因此逐渐在国际沙龙崭露头角。郎静山作品大致可分为写实摄影、纸底作品、集锦作品、人像摄影、女性裸体作品及现代摄影作品六大类。
 1937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起,我家原住上海南市,为保安全,逃难到法租界,近外婆家,高恩路娄浦弄16号(今高安路69弄),借郎静山寓余屋暂住。郎家住一二楼,我家住三楼。那是娄浦弄到底的最后一间,再过去是国富门路(安亭路)。房子对面是农家,上海所谓的乡下人的平房,除了周围有一大片农田外,另外有一座座高高的坟山,看来对门这家农户是为大户人家看坟山的。

郎静山及夫人(杨小姐)在容石园攝
 

当时我正念小学,才七岁,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郎静山是伟大的艺术家,只看到他家有很大的放大机。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郎静山是摄影艺术家,很有名,父亲和他来往甚密。郎家伯伯在上海时,如有事要找他,就到新雅饭店,中午吃饭时一定找得到他。

 1940年郎家伯伯去昆明开摄影展,家父正在昆明担任中国国货公司经理,一切事情都是家父代他办理。

1949年到台湾后,我们跟郎家来往更多了。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们在吃饭时,电话来了,家父听完电话后,就说:“饭我不吃了,郎家闹家庭纠纷了,我要到郎家去一下。”下午调解完回来,爸爸就说郎静山不会管儿子,儿子去跟他要钱,一直吵到马路上。第二天报上也报道了这段新闻,标题是“儿子打老子”。

 郎静山的两个小儿子,我记得他们刚从香港到台湾来的时候,住在中正路励志社,家父叫我跟沛弟去陪陪他们。有一天我 和弟弟早晨就到励志社去看他们两个,郎毓俊和我同龄,我们住娄浦弄他们家时一起玩,但时隔多年,看他们在吃西式的早餐,当时是高级享受了,觉得他是用钱比较阔绰一点,可能跟他玩不 到一起。

左起:王之一、郎毓俊(老二)、郎毓瑞(老大)、刘冰
 
 1950年,郎家伯伯要去香港开会,到我家向父亲辞别,顺便问一下有没有什么要托带的。我就跟母亲说:请郎家伯伯代买一块手表吧!他回台湾果然带了一块手表给我,这是我一生中第一块手表。
 在台湾跟郎静山一起进出的是一位胖胖的杨小姐,听说是上海四五六饭店(四五六下面一个字是七,和吃同音)的女小开,是郎家的家庭老师。郎静山把她带到台湾来,就是现在的郎太太(但是我一直称她为杨小姐),后来和郎家伯伯还生了好几个孩子,他们读书成绩都很好。我在上海认识的郎伯母,是艺术家雷佩芝女士,写字画画都非常好,我经营汉华文化公司时,郎静山说我太太雷佩芝画了一张八十七神仙壁,可以交给我印刷出版,印成一个手卷。
 关于八十七神仙壁,据云在北宋景德末年(1007),真宗帝营建道教玉清昭应宫,募画工绘制壁画,有吴道子画风之画家武宗元绘《朝元仙仗图》璧画稿本。以道教五方帝君、东华天帝群和南极天帝群及众仙朝见天神元始天尊的神仙出行行列,前有神将开道,中有帝君,后有压队,其他男女诸神仙手持幡旗、华盖等簇拥帝君前行。其中帝君三位,男神仙十位,神将七位,女神仙六十七位,共计八十七位,故亦称八十七神仙壁。此画为绢本 黑色线条工笔画,美国纽约王季迁先生藏,王先生去世后,是否捐与纽约博物馆,不得而知。
 徐悲鸿纪念馆收藏之《八十七神仙壁》,据说前面缺一神将,后面是否与朝元仙仗图不同,而多了一位压队,我没有见到,不敢说。也有一说:《朝元仙仗图》和《八十七神仙壁》二 幅画,都是临摹吴道子的《五圣朝元图》而来的。

《八十七神仙壁》雷佩芝
 
 雷佩芝的《八十七神仙壁》,有近代书画名家溥心畬、陈含光、于右任、张大千题字,而吴湖帆题签《郎雷佩芝临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由此可明矣!
 此卷线条之美,现在没有人能画出来。到了美国后,有一年,郎静山来,见面时,我就拿出来给他看,“郎家伯伯,这是郎伯母的画。”他说他手头也没有了,我就送给他了。
 照相术和近代印刷术不可分离,照相术在1860年前已传入中国,郎家伯伯的父亲郎锦堂公结婚时,就请人照过结婚照,但当时的照片是一块玻璃板,要用深色绒布衬在下面,才能显出微弱的影子。后来照相术渐渐改进,上海土山湾天主堂将照相石印法传入中国,然后再有铜锌版用湿片方法制版印刷,这种制版方法在台湾1970年代仍在使用。郎家伯伯的朋友黄伯惠在1930年,又从德国引进三色照相及网线胶版,制成彩色照片。我在听郎家伯伯讲这段印刷历史之前,还不知道他对印刷术也很内行。郎家伯伯从小受他父亲的艺术家朋友时常来家走动影响,小学时曾学绘画,进中学后又经老师传授摄影冲洗之法,使他对摄影的技术与艺术之兴趣与日俱增。
 集锦摄影可说是郎家伯伯创造的,是集合多数底片的景物,放映在一张感光纸上,因为照片不能每张都尽善尽美,或许有局部景物不尽人意,而致全部废弃。所以可以用暗房的技术再补救,将不好的部分除去,将另外一张好的部分加进去,就像剪贴一样,拼在适当的位置,优点是没有剪贴的痕迹。更妙的是无论人物景物都可以随意放大缩小,做出一张满意的照片。
郎家伯伯因为有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础,将摄好的很多照片,用国画的构图意境,从一堆照片中去找合适的材料,用山、水、花、树、云雾、人物构成一张满意的图画,再用暗房的技术和艺术的灵感制成一张真实的实物照片,这同时也是一张实物的图画,是一般人学都学不好的集锦摄影法。
    郎静山先生在台湾最早住在南昌街。有一段时间住仁爱路,住家后面是教会聚会所。某日午后我去他家,他午觉后在吃点心生煎馒头,我们聊了一会儿,他讲后面教会每天晚上祷告时都在哭,烦得他晚上睡不好,准备要搬家。好像后来他搬到板桥去住,我在那里北门邮局租了一个邮政信箱,早上去开信箱时,经常会碰到郎家伯伯。因为中国摄影学会也在邮局有一个信箱,他每天从板桥出来先去开信箱,然后就到重庆南路、博爱路城区走走。我在重庆南路世界书局做事,以后在馆前路经营维新书局,都在城区,郎家伯伯有时就到我公司歇歇脚。

郎静山1959年参加刘冰婚礼禮
 
 记得有一次我在维新书局,他来找我,说有件事要麻烦我。我觉得郎伯伯有事来找我办,是很光荣的,当然说:“好,没有问题。你有什么事我来给你办。”那时候一般艺术家找我几乎都是让我帮他们印刷出版作品。这次他说,他在中华彩色印刷公司印了张大千的画,还有中国摄影学会的刊物,中华彩色印刷公司侯彧华当总经理时,侯先生是文人,郎静山印东西不收钱,只记笔账而已。现在换了新的总经理,一看郎静山先生欠账十二万,就要跟他清账,向他催收。郎静山一生并没有钱,一年四季永远一件长袍,一套白的中式装,布鞋。他找侯彧华,说现在的总经理向我要印刷费,我没有钱,怎么办?侯先生说你去找刘冰好了,他有办法。郎静山就说:刘冰是我从小看着他长大的,我可以找他。

郎静山摄于台北容石园 自左至右 刘雅农、张目寒孙女、张目寒、张目寒孙子、张目寒夫人、刘冰、侯彧华夫人、郎静山夫人、朱光斗夫人、朱光斗女朱奉宾蠙
 
 那时候我有很多印刷品给中华彩色印,教育部的美术教科书是我监印的,加上汉华文化的书画等等,所以我是中华彩色的大客户;新的总经理陈才英是台湾印刷专家罗福林的朋友,陈才英接任前就曾找罗福林教授邀我好几次,希望我到中华彩色去帮他忙,我因为维新书局刚开张,没有去,不过交情还在。我和中华彩色的交情还不是一点点,董事长陈地球、侯副董事长及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我的老朋友或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所以我就跟郎静山讲:“你把印过的东西给我看。”过几天东西拿来了,我一看,唯一的办法就是挑毛病,要求他们在账单上扣钱,鸡蛋里挑骨头,一笔一笔的扣钱,记得我代他扣下了有将近九万块钱。我说:郎家伯伯,还有差不多三万多,我没法找缺点,扣不下来了。他说那我就请新闻局帮忙吧。这样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家皆大欢喜,中华彩色公司也买了我的面子,就算结清了事。
我为他解决了账款的问题,他说:要我怎么感谢你。我说这是举手之劳,不必言谢了,也是我小辈应当做的。后来他提议给 我一些照片,出版一本摄影集,可以卖点钱。事实上当时台湾的经济不好,摄影书是卖不了钱的,他还是给了我一本菲律宾华侨摄影家许崇鸿著的摄影入门,《郎静山摄影艺术》,但都是赔本生意。他后来又说:人体摄影,可以吧。我说可能政府要禁止。他说没有关系,我的人体摄影是艺术的,书名《郎静山人体摄影艺术集》,当然是绝对可以赚钱的,并且一定轰动。但是我就怕新闻局和警备总部有看法。我不愿意惹麻烦,就没有出这本书。
 郎家伯伯创办中国摄影学会,尽心尽力。他来美国好几次, 1993年他来美,建议王之一和我在洛杉矶成立洛城摄影学会,不但题了招牌,乘兴还写了一副对联:“满门艺术家,一群穷光蛋”,横批是“自得其乐”。洛城摄影协会,有了郎老的题字,王之一和我再邀了金问褆先生,三人共同发起组织,成立之日,这幅对联挂在大会中间。可是这幅对联,不知在收拾场地时,被哪位“穷光蛋”偷去了。总算有照片尚在,大家还可共赏。


 他每次来美国都会找我,大家见见面。1993年我陪他去西来寺玩,他写了一个“禅”字给我。西来寺的老师父都向他请教长寿之道,他说只要随遇而安,不要要求太高。吃东西,什么荤的素的都吃,二条腿的人不吃,四条腿的桌子不吃;吃饭到最后,就把剩下的菜和菜汁淘在饭里,拌拌统统吃光。衣着方面,他终年都是一袭长袍,里面白竹布中式长裤,穿着布鞋,走遍世界。唯一要求的就是出门一定自带枕头,他说别人的枕头睡不着。他每天走路很多,早晨公路车下来,在台北办事,几乎都在走路,这种是最好的运动。心理影响健康,他一直保持健康年轻的心态。1991年他来美国,此地一位女记者王艾伦,带他去看脱衣舞,几个脱衣女郎知道他有一百零一岁,一拥而上抱住他,耍他 也陪同上台表演。王艾伦又带他去加州海滩的人体营,他人老心不老,乐此不疲。或许这是长寿之道,我们要多学习。
 最后一次,1995年我回台湾,打电话给郎静山,电话是他太太接的。她说:郎先生刚从香港回来很累了,身体很弱,在台大医院加护病房,你最好再过两天去看他。我在台湾只待两天,第三天匆忙赶到香港。我在飞机上看报纸,知道郎家伯伯过世了。
 沈映冬前辈帮助泉州吴君建立华光摄影艺术学院,他知道郎老和我熟,希望我捐些郎老生前的实物,充实学院里的郎静山纪念馆。我当然义不容辞,把我收藏的郎老的生活照片及出版的书刊,亲自带去福建,送给了华光学院。
 我认识中国现代艺术家最久的一位就是郎静山先生,深知他的为人和修养。他一辈子非常清廉,一身飘逸,两袖清风。张大千知道郎静山没有钱,故有时送他一些画,让他拿去换点钱花用。过去知识分子之间这种惺惺相惜、相互照应的例子很多,如近代文学大家胡适也曾这样接济过无数认识与不认识的知识分子以及青年学生。尽管如此,郎家伯伯从不为金钱所累,活到103岁高寿,是我认识的真正的艺术家。

刘冰,号寒云,1932年生。1949年随父赴台,服务于世界书局,直至1965年。其后,自营印刷业,经营教科书,成立汉华文化事业公司编印出版艺术图书。1972年移民美国。1978年创建长青书局并任长青文化公司董事长,出版经营中文图书,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著有《中国装订简史》《老沪台艺坛人物旧忆》《闲话艺坛》《我的印刷出版半世纪》《艺缘》《藏品》《上海三牌楼刘家》等。2018年在上海发起创办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长青文化专项基金,任名誉理事长。
上文选自刘冰先生所著并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老沪台艺坛人物旧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右任文史与书法座谈会隆重举行 |《于右任草书千字文》明日亮相上海书展
乡宁云丘神仙峪,雾气飘渺如仙境
重提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麦家圈
1402、《神仙传》(四库)晋•葛洪 撰
百年流传:傅山医书
你还记得吗?那些年,虹口的那些书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