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界访谈︱巩志明:影像收藏是谁的事儿?

2019年4月27日,成都当代影像馆在成都市金牛区府河摄影公园内正式开馆,七大开馆展、四场学术对谈揭开其神秘面纱,成为中国摄影界瞩目的热点事件。本期《九界访谈》特约知名策展人、摄影评论家巩志明先生对这一“标志性事件”展开对话,相继探讨了摄影的当代性、影像收藏及未来摄影发展趋势等问题,并于访谈结束后亲赴成都观展感受,为大家呈上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

1


曹九界:巩老师,看您前阵子去参加成都当代影像馆的开馆仪式了,给我们分享下您此行的感受吧。

巩志明:成都当代影像馆开馆,这个事件很重要。为什么重要呢?我在摄影界不算是一个新人了,也经历过一些场面和事儿的,去了现场感受就两个字:震撼!以前参加一些摄影活动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土,第二个感觉是不正式,每次完了心里都有很多遗憾,就觉得摄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摄影艺术矮了其他艺术半截,但是成都当代影像馆让我看到了摄影的这种尊严

你知道它请了多少人吗?全世界请了500位嘉宾,国外嘉宾很多。以前有些活动请的国外摄影师是装点门面的,但这次不一样,全世界收藏影像名列前茅的博物馆馆长和收藏家悉数到场,看到这个阵容,我心里就很舒服。当然,现场的几个展览也是很有份量的。还有就是,整个活动流程的设计很严格,很有仪式感。好多人认为艺术是随随便便的事情,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要给艺术以尊严,给它以应有的形式,很多时候形式就是内容。开幕式现场人站的满满的,500把椅子全坐满了,大量的人是站着围观的,现场的服务团队也非常强大,活动从规格和档次上来讲都很隆重。


2


曹九界:这个馆能作为“标志性影像事件”与大家见面,您觉得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在现场,您有没有印象比较深的展览作品或观念冲击?

巩志明:我觉得价值和意义有两点:第一,去北京化、去上海化,就是它的价值;第二,去政治化、去官方化,显示民间和市场的力量,更有意义。

“金熊猫奖”的十人展,我不是认可所有人的作品,但是70%的是认可的,特别是这种组合非常棒。张克纯得30万大奖,我不是特别认可,但是他的作品的展览是有份量的。为什么呢?他的曝光度有点过了,已经获过很多奖了,这个奖应该进一步推出新人。从推出新人的角度讲,这个奖的步子迈得有点小,可能是采取了一种稳健的方式和权衡吧,推了一个稍微成熟点的人,但我发现里面还有更新更猛的人。


3


曹九界: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和摄影到了一个活力、创造力的“爆发期”,包括影像收藏市场,同时迎来了“摄影美术馆”时代。您怎么看?

巩志明:摄影美术馆会越来越多。今年有两大标志性事件,一个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成立,一个是成都当代影像馆成立,可以说2019年是摄影美术馆的元年。中国当代艺术和摄影是不是到了 “爆发期”,我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我注意到,这次活动上艺术家和收藏家有个对话,很多人是有些愁眉苦脸的,我就发了个朋友圈,底下很多人开始留言。从这些留言信息的的汇总信息来看,不像大家预期的那么好,但是大趋势肯定是一天会比一天好。

我始终有一个观点,在上一期《人民摄影》“我看朋友圈”里也讲过,摄影人有一个观念特别不好,就是好多人认为摄影收藏是别人的事儿,是国家、博物馆和收藏家的事儿,这个观念必须更正。我们国家现在有四千万摄影人,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收藏一幅摄影作品,一百个人中有一个人收藏一幅摄影作品,你想想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呀?可是,夸张一点讲,一千个人中也没有一个人去收藏摄影作品。如果再认为这是别人的事的时候,那么你喜欢摄影,你为摄影做了什么?哪怕是一幅一百元的作品,也是为推动影像市场做出了贡献。我们再看看绘画,从宋元明清起,画家买画扶助比自己经济条件差一些的画家,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责任。同行相助嘛,摄影人现在没有这个情怀。除了买器材之外,我觉得花点时间读书、听公共课提升自身素质,这个是值得的;另外,可以多少投点钱收藏摄影作品,不然等老了的时候说自己喜欢摄影,但是你为自己最后留下了什么,不能空欢喜一场吧。摄影收藏市场现在是起步阶段,摄影人首先必须要做这个事情,而不是说一定是经济特别强大的时候才开始做。收藏和艺术是一种情怀,它跟过强的经济实力没有太大关系,中国很多富裕的人去澳门豪赌,你见过他什么时候扶助过文化和摄影,比成都当代影像馆出资人钟维兴有钱的人多了去了,但是他就以一己之力做了一件让摄影有尊严的事儿。所以说,这和经济实力没太大关系,我买不起贵的但我能买得起便宜的,一生买一幅作品也算是对影像市场的贡献。


4


曹九界:预测一下,未来的中国摄影有哪些点值得我们关注。

巩志明:我觉得有两大方面值得去关注,一个是当代性与市场化,另一个是对艺术家新的生活方式的思考

当下,我们要重新去思考当代性,当代性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去面对的,特别是80、90后,它是一个客观事实,绕开、背离都是无济于事的。我是这么理解的,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摄影的记录性,认为摄影就是纯记录、只能记录,不能做记录以外的事儿,当代性把这个观念驳斥、推翻掉了。当代性更多的是表达,表达内心、表达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个我们是要肯定的。摄影在初期比较强调记录,或者说我们在接触摄影比较短的时期内强调记录,但是摄影发展到现在,在强调记录的同时,强调精神性和表达性,一点错都没有。而且,当代性与社会现实、与市场的关联度很高。

好多人认为我拍的东西就不是给当下人看的,是给未来做史料的,这个观点我不认可。如果都不能立足于当下,不与市场有紧密的相关和支撑,怎么能走到未来呢?现在数字影像、出版传播这么发达,未来人怎么能从图像世界里找到你的作品,路径在哪里,你思考过没有?可能它是很好的作品,但被覆盖掉的几率太大了,你要通过你的智慧、发声,或者说合理化操作吧,证明你的存在,为未来人找到你的作品提供路径和坐标,而不被埋没掉。惟其如此,才能证明作品的文献价值,文献价值是你今天就得为它埋下有价值的可能性和路径,否则的话,就是一种自我制造的虚幻。今天都没人看的话,一百年后谁还顾得上看。

摄影的市场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去做,摄影人不要只迷恋某一个奖项,非要得到官方的肯定一条道走到黑,这样的时代迟早会过去的。

另外,我觉得艺术和生活方式是不可分割的,你选择了某种艺术类型的同时,就意味着你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这是艺术家要提早考虑的事情。如果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方式是两张皮的话,那么他会活得很累,也很矛盾,哪一样事儿都做不成。其实,艺术最应该做的是小众化,选择小圈子的生活方式,未来我觉得这种选择应该会促进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吧。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这样做了,只是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聚光灯下的状态。艺术家要找到一种全新的生态和圈子,而不是克隆既往成型的模式,这对创作来说也算是打开了一种全新的视野与样式

以上是我对当下中国摄影的一种认知。再补充一点,我认为不少摄影人的学习是不够的,从上海PHOTO到这次成都当代影像馆,一些摄影人对优秀作品观摩和学习的专业性不够。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和顶级团队做的摄影展览,有人走一圈出来说没啥东西可看的,还小声嘀咕好像人家是徒有虚名,我估计是他不会看、看不懂,或者没有用心看。这次展览是收费的,我觉得就非常好,高品质的展览就不能让大爷大妈们没事去乘凉,布列松、萨尔加多、弗孔等都是原作,花了重金就得提供有品质的服务,让真正愿意去学习的人安安静静地观看,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如果假期有时间的话,我推荐你一定要去看,只有去看了以后你会发现我的推荐是负责任、是有价值的,而且能在这个影像空间里看到这么高品质的展览,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专注 品质 观念 传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巩志明新观察|高辉: 中国风景摄影的先锋探索者
巩志明画廊S011 刘鲁豫《太行的回归》摄影展观后
从纪实到艺术 读《摄影之后的摄影》有感_影像-蜂鸟网
《大众摄影》今眩影像第3期
黄虹:草原
关注“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系列访谈录之(三) 那日松:摄影师的眼界和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