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隐士”王文生

“文化隐士”王文生

2012-12-07    刘泰山       

 

 

王文生伏案工作

 

  深秋的旧金山,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沿着绿草簇拥的小路,王文生教授戴着一顶灰色棒球帽,缓缓而来。宽阔的额头、睿智的目光,透露出东方学者特有的儒雅。他,曾是上世纪末中国比较文论研究领域一座高峰。

 

  上世纪80年代初,“文革”刚过,百废待兴。王文生奉命担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他与复旦大学学术泰斗郭绍虞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成为大学经典教材,风靡一时,经久不衰。

 

  1981年,他应邀赴法国作学术报告,担任普罗旺斯大学客座教授。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倾倒无数国外学子,被称为“杰出的中国文化使者”。1986年,他被派往美国开展学术交流,先后在普林斯顿、圣迭戈、耶鲁、加州伯克莱等大学讲学,结束了欧美名牌大学中文系主任由台湾学者垄断的局面。

 

  随着学术研究“主战场”西移,处事低调的王文生逐渐淡出了国内学术界。久而久之,国内同行不禁心生疑问:“王文生是不是退隐江湖了?”

 

  就在人们疑惑之际,王文生似乎重焕青春,专著一部接一部:2001年和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抒情文学思想体系》(丛书)及《中国美学史》(上下卷);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史》(任主编);20123月,三联出版社出版《诗言志释》。每部专著,都因其“开创之功”引起轰动。

 

  原来王文生隐居海外,并非遁世闲赋,而是排除干扰,以全新视角审视传统文化,奋力攀登更高的山峰。

 

  “欲铸诗魂为故国,喜将晚年付雕虫。”王文生住在美国旧金山市郊一个花木掩映的住宅区,小区图书馆唯一一套《大英百科全书》,成了他多年的“至爱”。距离不算太远的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有丰富的馆藏图书可供查阅。“不接电话,不看电视,不上网。”这句圈内熟知的“三不”名言,是王文生近年“苦行僧”式学术生涯的概括。

 

  “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年岁大,精力有限;二是压力大,时不我待。中国文学思想研究泥石俱下,自相矛盾、以讹传讹之处不少,亟需廓清。”他端杯,抿茶,远眺窗外,目光坚定。

 

  “从比较中发现自我,从自我中开展比较。”王文生几十年如一日,焚膏继晷,考证、梳理、比较、辨析、提炼,目的只有一个——触摸传统文化流动脉络,激活中国特色文学理论,重筑中国文学思想体系“大厦”。“这不单纯是学术问题,还是争取中国在世界文化思想领域的话语权。”长期在西方讲学,王文生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没有话语权,就没有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没有平等对话,就不可能建设文化强国。”

 

  年已八旬的王文生,以“时不我待”的学者情怀,屡屡在讲台上深情呼喊:“西风烈,情味竭,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已陷入危急存亡之秋。中国学术坚守者任重而道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袁珂与中国神话研究
对话方卫平:如何评价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
我的学术之路(十):我的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傅璇琮:为学界办实事
钱穆先生著述年表
骆玉明:鲁迅和他被搁浅的《杨贵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