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常吃得过饱,小心将来变痴呆!

经常吃得过饱,小心将来变痴呆!

(2013-04-08 17:44:14)
 
              胡吃海塞 胃老先衰
科学新生活周刊 记者王硕
饿得胃疼时你挺着;撑得胃胀时你倒头就睡;遇到爱吃的,从来不管胃的感受……第八个国际护胃日就要来临,请不要再忽视胃的抗议,否则你就要摊上大事了!
 
特邀专家 张 晋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中国药膳研究会常务理事。
 
养胃要有好习惯

少吃多餐胃加班
不少患有胃病的人一直都遵循着“少吃多餐”的原则,除了早、中、晚三餐外,还要在上午、下午、临睡前各加一餐,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办法来中和胃酸,减少胃的刺激。然而,在专家看来,“少吃多餐”只适合做过胃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绝大部分人都应该坚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每吃完一顿饭,胃都需要4至5个小时来消化食物,所以每顿饭之间应隔开4至6个小时,这样就可以帮助肠胃有规律地工作和休息,使肠胃保持良好状态,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相反,少吃多餐就是让胃加班,会反复刺激胃酸分泌,影响胃的休息。因此,胃溃疡、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者都应当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这个餐不是指正餐,可以适当加些水果等辅食。
狼吞虎咽把胃骗
每到吃午餐的时候,办公室总有些人吃的是狼吞虎咽,5分钟之内就能解决战斗。虽然这些人看起来年轻力壮,能吃能喝,可是他们的肠胃却为此遭了罪,时间一长就会“胃老先衰”……
都市人群生活节奏快,但是再提速也不能吃饭时狼吞虎咽,直接把饭菜吞进肚子里。咀嚼食物其实是消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食物不仅被咬碎,还会分泌更多的唾液,起到初步消化的作用。如果食物没有嚼烂就直接吞进肚子里,无异于把几个人的工作都交给胃一个人来干,必然会让胃承受不了。
除此之外,细嚼慢咽还可以帮助控制饮食。这是因为人是否感觉吃饱了,不在于胃是否盛满了,而是在于大脑感受。当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大脑感觉吃饱了,才会“喊停”。所以,如果吃的太快,不给大脑这个反应的时间,就会吃进过多的食物,久而久之还会造成肥胖。
多项研究发现,“每顿都吃得很饱”的人和“基本上只吃八分饱”的人相比,痴呆发病率高。因为,如果每顿饭都吃得过饱,上顿饭还没消化,下顿饭又来了,消化系统就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成为健康的隐患。
饭后犯困需静养
不少人都听说过饭后不能运动,甚至还有些人因为饭后运动而引发胃痛……对此,专家表示,正常人饭后运动虽然不至于引起胃痛,但确实会给肠胃增加负担,影响胃的正常消化。
一般来说,吃完饭后人体的血流会集中到胃,用以消化食物,所以有些人就会出现脑部相对缺血,吃完饭就犯困的现象,称之为“生理性贫血”。如果饭后就运动的话,势必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骨骼、肌肉当中去了,胃的血液供应就减少了,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饭后不要马上动,坐下来休息一会再运动也不迟。
需要注意的是,吃完就犯困不仅说明大脑缺血、缺氧,同时还可能是贫血、气血虚弱的征兆。此时就更应该注重气血的调养,否则必定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养胃先要学会吃
 
早餐喝果汁不可取
几片面包、一杯果汁或者是果蔬汁……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西式的早餐,然而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的胃“喜暖怕冷”。
中医认为,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一般来说,人们平时感到饿的时候,浑身会发冷,吃完饭后,浑身会感到暖暖的,这就是进食温热食物提振胃气的结果。中医认为,留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可见,保护好脾胃是何等重要。相反,如果经常进食生冷的食物,就会发现大便老是稀稀的,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还时常感冒,这就是伤了胃气的缘故。所以吃早餐时,千万不要只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红茶、绿豆沙、冰牛奶等,这在短时间内也许不会让你觉得有什么不舒服,事实上会让你的身体日渐衰弱。
喝粥养胃过犹不及
许多人都知道喝粥能养胃,但是喝粥可不简单,如果喝不对,不仅不养胃,反而对身体有害。
粥具有温、软、淡、黏等特点,不仅暖胃,还便于消化吸收。特别是粥熬好后上面漂浮着的那一层黏稠的物质,中医里称为“米油”,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这就好比熬中药,药渣子都沉在底下,药物成分都在汤里一样,粥的营养很大一部分也在汤里,尤以“米油”中最为丰富。所以说,喝粥的确是养胃的首选。
但是,粥虽好也不能顿顿喝,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经常喝粥,最后喝成了营养不良。粥属于流食,而且北方人熬粥时很少放瘦肉、蔬菜等辅料,如果长期喝这种粥,就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不能只喝粥。可以将粥煮得稠一些,配个肉菜,保证摄入足够的脂肪和蛋白质。
消化不好也不能吃素 
烤鸭、炸鸡、红烧肉……煎炸、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但是饮食清淡绝不等于吃素。
素菜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及丰富的维生素,但缺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因此,人们每天还是要吃肉,可以多吃一些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只要烹调时不要做得过于油腻就好。
如果是消化不好的人,或者是老年人牙口不好,可以把各种食物都提前做一些加工。例如可以经常吃一些包子、饺子,把肉和菜都处理得精细一点,也可以帮助减轻肠胃的负担。除此之外,在炖肉时也可以加两三颗砂仁——砂仁既可以调味,也可以起到调胃、养胃、助消化的作用。一般需要先将砂仁用清水浸泡20分钟,待炖肉快出锅时放进去,然后再炖10分钟即可。
苏打饼干养胃不可靠
很多胃不好的上班族随身都带着一包苏打饼干,赶上饿了或者胃疼的时候就拿出来吃一点,并且还感觉非常管用。然而,在专家看来,苏打饼干只是比较酥脆,可以中和一点胃酸,但其效果和其它食物差不多,而且饼干热量高,不适合减肥者。所以,如果经常胃疼,千万别指望苏打饼干能够帮你,关键还是要保证三餐定时,不要饿过头。
与苏打饼干等食物相比,馒头等面食更能起到养胃的作用,尤其是把馒头片烤一烤再吃,效果更好。这是因为,烤焦的面包片和馒头片上会形成一层糊化层,这层物质可以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关链接
以食养胃得悠着点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一口吃不对,就可能会给肠胃造成负担。尤其常被我们认定为养胃的佳品,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使用,过量反而可能对身体不利。
大枣:
大枣味甘性温,具有健脾、胃的功效,不但可以补胃气、养血安神,而且更适合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吃,因而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此外,每日吃枣的数量也不能太多,吃多了反而会伤气,引发上火等。
桂圆:
桂圆味甘性温,益心脾,有温胃补脾、补心安神的功效,中医里可用于治疗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春天人们容易困乏,吃几颗桂圆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桂圆易生内热,吃得过多也容易上火。
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其补脾养胃的功效特别显著,而且它不寒不热、作用温和,非常适合胃功能不强、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腹泻的老年人食用。此外,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的老年人也适合多吃山药。但是大便干燥、便秘者最好少吃。
莲子:
莲子具有很高的食疗和药用价值。莲子具有镇静安神、补中益气、养心益肾、健脾养胃、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大便溏泻、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芡实:
芡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它温补不燥,健脾养胃,对脾胃不好而经常腹泻的人来说,芡实是很好的止泻药。但是如果吃的过多,反而会引起便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物可养胃?别再相信这5种骗人的“养胃食物”了!小心越吃越伤
营养师:养胃没有偏方,记住4个提醒就行
节后健胃养胃 收了这份食物单
十人九胃病,夏天多吃这七宝,以后胃病再不扰!
5种骗人的“养胃食物”,小心越吃越伤身!简单3招,还你健康好肠胃
肠胃虚弱的人,不可盲目养胃,有一些“养胃食物”不一定真的养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