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靠推荐入北大读书,毕业后却遭人质疑

工农兵学员是一个特殊时代下的产物,在1966年的取消了全国高考,但是选拔人才的脚步不能停,国家的各方面进步还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持。在1968年,为了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上海机床厂举办了一次培训,这次培训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很快国家领导人就说了,大学还是要办的,这里主要说的理工科的大学,但教育也需要革命,在学制上要缩短,要走上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这就是其实就是给工农兵学员的出现打了一个预防针,不愧是那个说干就干的年代,上级的指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要马上落实,同年9月,上海机床厂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学制为两年,一切按照上级的命令那样,贯彻两个方针,一个是从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挥战员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一个是高校毕业生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参加劳动和军训、当普通劳动者或者士兵,接受工农兵再教育。

1970年,国家批准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提交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中就一件事情,恢复开办的大专院校,学制缩短,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这些学生就被称为了工农兵大学生。

这些工农兵大学生选拔的条件有点像古代的九品中正制,讲究家庭出身和背景;对个人品行和才能有一个综合评估。换到当时,那就是要求你的政治思想要好,出身要清白,工人子弟、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这一类,又穷又苦的那种就最好;然后年龄在20岁左右,要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除此之外,在本单位表现突出的人也可以由委员会推荐,审查合格后也可以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1970年8月,北大首批工农兵学员正式开学,共招收了2665人,其中高中生171人,初中生2142人,小学生79人。工农兵学员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以政治课为基础教材,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业务授课模式。另外还有以备战为主的军事体育课。

不过呢,这些教师都是新官上任,自己刚毕业没几年,对这些知识也不熟悉,那些经验丰富的教授要么在干校劳动,要么就待业在家。后来这些学员实在是受不了这些菜鸟老师的教学了,就向上级反映希望学到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在校方的争取之下,一些教授得以回到课堂教学。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这些学员就被迫停止学习,重新投入到生产实践中。

据统计,在1966年到1976年,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万基于推荐制的大学生,不过这94万的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其推荐入学的方式、入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制和教学大纲不正规等原因受到了一些非议。在1993年,国家发布规定,在1970-1976年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学习期满毕业并由学校颁布了毕业证,国家承认其学历为大学普通班毕业,而该时期进入高等专科学校的,则为专科毕业。

但这94万的工农兵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其实并不多,因为他们上了大学之后往往一下子被派往农村学农,一下子被安排到部队学军,一下子又被派到工厂矿地学工。他们毕业之后也因为顶着工农兵学员的身份在很多地方受到了限制。这不能怪他们,只能说那个时代造就了太多的不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年代北大工农兵学员:领导推荐录取,绝大多数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70年代北京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图)
邮票上的今天 | 7月21日 七二一指示
老照片:70年代北京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
1972年的北大和它的工农兵大学生们...
老照片:70年代北京大学的工农兵学员,他们后来都成了栋梁之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