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藏着神秘风水的青田乡村,登上《环球人文地理》杂志~

你们知道吗! 

青田陈宅村上了

《环球人文地理》2020年6月号

《环球人文地理》

据了解,《环球人文地理》由《国家人文地理》2010年3月改名而来。它主要聚焦一个国度的原生态视觉,是品质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地理类风情读本,是中国第一本以全球为视野、以人文为核心的地理旅游类精品杂志。

来看看杂志里的

陈宅村有多美~


七星地形的青田陈宅村

为什么会出现有违风水原理的布局

打开浙江省丽水市的地图,你会发现这片青山绿水间,散布着百余座传统古村落。它们大都经过精心规划,虽村落规模不同、文化特征迥异,但均保留着神秘的风水布局。

其中,位于丽水东南侧的青田县陈宅村,虽然名气不大,却极有特色——整座村落颇具“靠山面水”的绝佳风水神形,但村中古建筑又呈现出有违风水原理的坐东朝西式布局。 

 △陈宅村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16年,陈宅村凭借着其“七星环拱”的自然景观、颇具风水神形的村落布局以及钟灵毓秀的耕读风气等特点,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七星环拱”的自然景致
“前有照,后有靠”的村落格局

北宋元佑年间,福建闽候人陈文发由闽入浙,途经丽水青田县方岙,只见一路山清水秀,顿感心情相当舒畅。当他翻过一座小山四下张望,不禁眼前一亮:7座山丘如同北斗七星般散落在大地上。精通堪舆的陈文发惊叹于天象飞落人间的吉兆,兴奋地一跺脚,大呼道:这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风水宝地!陈文发一眼就相中了此处的七星地形,并暗下决心,要在这里为子孙后代建一处安乐窝。

此后,陈姓一族就在方岙生根发芽,绵延发展成了青田的望族。方岙也随之改称为“陈宅”。据明万历间重修的《陈氏宗谱》记载,陈宅村开基始祖陈文发之父陈襄,是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名臣, 官至御史大夫,与王安石同朝辅政,并力荐司马光、苏东坡等33人当朝任职。然而,有着“官二代”背景的陈文发,没有走上父辈的道路,或许是看惯了党争的残酷,抑或是无意于仕途,他只愿隐居于山明水秀间,辛勤稼穑,营建家园。

今时今日,当我站在陈宅村前,顺着陈文发当年的视线,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七星环拱”的奇妙景致:从岙底村头到陈宅村头的田野中,7座小山丘依次排列,其形状、方位及间距,都与天上的北斗七星非常相似。难怪当地先民也称这些山丘为“七星墩”。

在古代中国,无论是大处落墨的邦国都城,还是小处聚居的平民村落,建设者大都追随传统风水文化的指引,对居住地精挑细选,甚至非风水宝地不取。

既然要讲究风水,仅凭村外北斗映照的自然形态,还不足以使陈宅成为传统的风水村落,那只能说是具有了风水的形,但还欠风水的神。陈宅村东、南、西三面环山,背靠形如太师椅的山峦,面朝三溪汇流之景,形成“前有照,后有靠”的格局。陈氏先人按照始迁祖陈文发布下的蓝图,不断地对村落进行规划、设计、改造、扩建,并将村落四周上佳的景致与诸多风水术语相结合,形成了“七星寰拱”“锦帐东开”“五驳南驰”“双堂西照”“金鱼北镇”“三源合流”“金龟顾子”“马鞍特耸”八大景观。至此,一个颇具风水神形的陈宅村盎然矗立眼前。

绕村而过的玉带溪

镇锁“地门”的毓秀村

如果说山是村落的风骨,那么水就是村落的灵魂。毓秀溪穿陈宅村而过,与抱朴溪、九龙溪汇流后,环绕着村落流淌,如同官员腰间玉带的形状,所以陈氏也将这3条溪水合称为“玉带溪”,并以此来暗喻子孙后代中必有达官贵人。事实上,这一美好精神寄托的背后,还隐藏着他们现实中的需要。毓秀溪属于山涧激流,落差较大,特别是山洪暴发的时候,更是流速急、流量猛。因此,陈氏先人将毓秀溪改造成弯弓形,使其由南向北 呈弧形流淌过村落一侧,有效地减缓了溪水的流速。从水利的角度来看,“反弓水”一侧 的河岸会被不断侵蚀,而村落所处的“腰带水”一侧则相对安全,这也是陈宅村数百年来很少遭受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陈氏族人还在溪流上,利用地形连续修筑和改造了多道堰坝,使溪水在台阶式的河床上缓慢流淌。此举,在汛期可减缓水流、保护堤岸,在枯水期又可起到蓄水池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调节气候与温度,可谓一举多得。

自古以来,有水便有桥。因此,换个角度来看陈宅村——溪水顺着民居前的石阶潺湲而下,聚水生景、景随溪动,使整个陈宅村都充盈着灵气,同时亦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其中就有派岩桥、毓秀桥、永济桥等6座明清古桥。这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将村落铆接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既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又勾勒出江南水乡的迷人情调。 

陈宅最有名的桥当属毓秀桥,它是一座石拱廊桥,也是一座“风水桥”。在风水学中,村落的进水口称为“天门”, 出水口称为“地门”。“天门”处,只要有水进来即可,表示“不尽财源滚滚来”;而“地门”则更为讲究,需将此处的流水藏起来,旨在将象征财源的水流“锁住”。因此,一个昌盛的村落必须在“地门”以建筑和山形来营造风水,关闭“地门”,才能留住村落的财气。“补救风水”的建筑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当属廊桥,故廊桥又名“风水桥”。扼守在陈宅村水流出口处的毓秀桥,就是一座典型的“风水桥”,它北邻派岩桥,东连陈氏大宗祠与水口山,西侧筑着一条名为“卧龙坡”的石砌长堤,桥下是抬高水位的拦水坝,两侧植满茂密的参天大树,它们共同镇锁着陈宅村的“地门”,防止风水的外泄。

毓秀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 后于清康熙年间、民国时期多次修缮。桥体长13.8米、宽3.3米,分为5间廊屋, 其中位居正中的亭子采用攒尖顶,比其他几间廊屋略高,两侧均置有美人靠。毓秀桥的头、尾两侧,分别长着一棵柳杉和香枫,村人称之为“夫妻树”,它们的树根如虬龙探爪一般,深深地扎入桥体的拱券之中,而廊桥又将分立于两岸的大树连在 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桥因树成,树为桥生”的趣景。

违背风水原理的建筑朝向 

七星庇护下的精英门第

陈宅村现存古建筑20余幢,均依山而筑,临水而居。从整体上来看,它们没有徽州富商巨贾的民居气派,也比不上江南古村名镇的建筑典雅,而是给人以粗枝大叶的感觉:其建筑用材讲究厚重、质朴,装饰细节则多采用素雅的木雕及未经打磨的 砖石,看上去如同农人卷起衣袖后,露出的粗糙肌肤。 

但从局部上来看,陈宅的古建筑不乏颇具巧思的设计。这些建筑中的天井均为大开大合的格局, 呈敞阔之势,并与门墙形成一道珠联璧合的风景。将目光放低,可见有的天井地面仅简单地铺以条石,呈现出简约之感;有的以长条石板作为边框,内铺大小一致的菱形石块,整片地面看上去就如同龟背 一般规整;还有的则用鹅卵石拼出各式花纹图案, 组成一幅幅寓意深远的巨幅画卷……以天井为中心,设计者将整栋建筑布局成“凹”字形三合院,或“回”字形四合院,从而进一步地打通了建筑物的内、外两重空间,使得明亮的光束可以穿透重重叠叠的建筑体,将房舍内部照亮。

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大门最喜朝南,主要是因为这个方向日照充足,寓意着如日中天 ;其次偏好朝东,因为东方不仅在五行中属木,更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故象征着蒸蒸日上和欣欣向荣。相较之下,朝北和朝西都不是设立大门的好方位, 前者冬天会直勾勾地面对凛冽的西北风,后者在夏天会因西晒导致民居内异常炎热。在此背景下,陈宅村的建筑布局就有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村落整体坐东朝西,而且很多古民居的大门都朝向西方。那么,既为风水村落,陈宅村为何要违背风水禁忌和地理常识?

从地理角度分析,陈宅村东侧是绵延的山峦, 意为“村后有靠山”,西侧则是绕村而过的弧形溪流——村落坐落在溪流突出部位是合理的选址,一来可以避免“反弓水”的冲击,二来面朝“腰带水”是风水学认为的吉位。但这真的是陈宅村坐东朝西布局的唯一解释吗?为了进一步探寻其中缘由,我来到了村外的乡野之中,形似北斗七星的“七星墩”赫然出现在眼前,而我似乎也找到了答案。

中国人对北斗七星的崇拜信仰由来已久,道教将北斗七星奉为七位星神,儒家对七星也尤为重视,因为历代读书人最为崇拜的文曲星和魁星就在北斗七星之中。如此说来,陈宅村及村中古民居都朝向西方,或许正是为了面对地上的“七星墩”,以期获得天上的“七星”护佑。我们由此可以想见,千百年前,自始迁祖陈文发开始,其后代一直追求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他们在“七星”照耀下,于山水之间安放理想,在世外桃源中晴耕雨读。据《陈氏族谱》记载,自明清以来,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不仅诞生了进士2人,还涌现出国学士、国学生、贡生、廪生、痒生、太学生、秀才等三百余人,陈宅村也由此逐渐成为文气斐然的精英村。斗转星移,直至今天,陈宅村的教育之风依旧不减,先后出了5个博士和不少留学生,而他们又何尝不似那光芒四射的“七星”呢?

— END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水术中最大的秘密,
桥上村
青田--陈宅七星村
三元不败之阴阳宅风水最实用的北斗七星打劫秘法解析
永嘉古村之《芙蓉村》——千年宋庄,芙蓉古村
民间对联故事: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十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