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apiens人类简史》中和我一样的想法

近日仔细地读了《Sapiens — 人类简史》。这里写的并不是对此书的评论或者读后感。我想要说,有好几个观点我本来就是这么想的,但是我只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没有作者这样纵观历史得出结论。现在就写写这几点,可以说看这本书,重温一下我的想法和来由。


首先,推荐大家如果要看原版的话一定要看纸质书。这本书,当时我买了背回来的时候就感觉好重啊,但是它真的是很值的。纸质雪白而厚重,翻篇有质感,插页精美,色彩细腻明亮,印刷清晰度也非常地高,所以看这本纸质书是一个享受。



第一点,就是人类不是总是在进步的。我曾经在几个不同时刻感受到了这一点。一次是几年以前去埃及,住在开罗比较好的宾馆,推窗望去看到一片屋顶,屋顶上都是垃圾,开罗就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在开罗街上,站了很多无所事事的年轻男人,三五成群,就是没事干。然后,我们看了他们七千年以前的象形文字,对天文地理和数学的研究,对理解未知世界和理解人性的追求。再回到街上看那些站着卖呆的男人和蒙面的女人,感到人类真的不总是在进步的。


在北京,也在其他城市,每当我走过天通苑回龙观这样钢铁森林般的楼盘小区,我常想象着这里面每一小格儿都住了一群人,他们生活在人工墙给他们造成的虚幻独立中,其实他们上面十米,下面十米,左面十米,右面十米都是另外的陌生人,可能在吃螃蟹或者打孩子。想象着这些楼房忽然变成透明,这些人(也许有我)会不会意识到一生一世为了这个空中摞起来的的小格子,是否值得。你以为有一个自己的小天地,其实真的没有。


而宋代苏轼之“吾与子共享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如今几人能有?


作为一个身不由己的技术人,我一直怀疑“技术给人带来进步”这句话。我能欣赏具体的细节,比如跳障碍物的机器人,移动付费带来的方便,医疗减少的病痛,然而我无法看到技术不断满足人类无限欲壑的下一步。



第二点,平等,自由民主,国家边境,阶层政党,金钱等等和宗教一样,都是虚构的东西。并不是说他们它们没有作用,它们当然是有作用的才会存在的,但是,它们不是真正存在于自然。


我读文章习惯海内外两边读,一个新闻,一个事件,两边说的都没错,但是双边有各自的切入点,各自取舍,放大自己眼前的,看不见别人那边的。政治事件不提,大家都知道立场不同。哪怕是没什么争执的简单问题,双方的报道也可能很不一样。这点就不细究了。咱们的封建社会,他们的资本社会,只有在某些方面更好的制度,在某个历史场景更适合的制度,或者我更喜欢的制度,而没有正确的制度。所以在这个方面,不妨不要太苛求,本来就不是真理。 



第三点,关于一百五十个人以上的团体无法用直接的方式管理和影响,必须造出虚构的理论来我们以前就知道,七十个人以上基本上脸就认不全了(尤其我这种脸盲的人)然而150人左右,是一个关键界限。书上说,在150以上,如果你还要人们能够团结起来干一件事儿,已经不能靠直接的共同的利益,比如说来自狮子老虎之类的直接威胁。你只能靠一些虚构的东西,共同相信的虚构的东西(参照上面的第二点,就是那些东西。)


在公司里,管理的团队超过150人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有失控的危险:分裂即将到来,无论原因是内部会有希望各自为政的强人,还是外在的目标已经不能统一。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公司管理150人以上的领导一般也只有两类:失去实际控制作用的“吉祥物”,或者能创造出共同“虚构文化”的管理者。


把150个以上的人联系起来的东西可以是神话,可以是信仰,可以是文化,可以是对成功的追求,也可以是恐惧,还可以是规则(法律)和对规则的认可。但是无论如何,没有是不行的。下次再看到某某公司成功之道的时候,用这个滤镜去看看,他们是如何给大家洗脑的。



第四点,人们最自然的分类是“我们”和“他们”。对,既不是白人黑人,中国人美国人,北方人南方人,也不是男人女人,精英屌丝。任何场合,人们最自然,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我们”和“他们”。


据心理学家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人们倾向于认同自己所处的团体,而且把自己的荣誉感与责任心与该团体联系,比如“我们白人”,“我们中国人”,“我们北京人”,等等。不过这个理论后来有追加发现,就是这个认同感,是可以随时改变的,只要让他们不经意间忘记原来的团体,而连接上另一个团体就行了。


比如,公司里两个小组之间为一件小事扯皮,一旦说我们需要在隔壁的合作团队之前做出来,立刻这两个小组可能就合作比拼过那个团队。为了团结隔壁的团队,我们则要把眼光放得更远,及时指出竞争对手在另一个楼里时时在超越我们争抢我们的用户。对手强硬磨刀霍霍,团体内部就同仇敌忾。


再如,本来不相干的陌生人,有时候一起喝一杯,就从“他们”变成了“我们”。


小到自家孩子父母,大到国家领导人,每天都在观看和扮演这出“我们”和“他们”的戏。




CozyClub

这是我们四个女生的群,名字来源于最早聚会的咖啡厅。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清华,留学,北京,互联网创业和工作。我们性格各异,但有共同价值。多年来我们常常相聚,彼此支持,工作生活情感时事,无所不谈。这个公众号是对这些有意义时刻的沉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国家、钱、人权、法律、正义,这些都只存在于人类的共同想象中” | 《十三邀第3季:人类简史赫拉利》
[历史文化] 聊聊“人”以及Harari的两本奇书
Homo Deus:人类的未来是“人神合一”? 《人类简史》作者新书| 双语试读
脑洞大开的青年怪才和不到500页的奇书《人类简史》(附视频)
我们人类是属于什么“界门纲目科属种”呢?
人类极简史(4分钟看完700万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