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名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故 都 的 秋 》教学设计
授课者: 叶志如
时 间:2014年12月26日
班 级:高一年三班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现代散文的名篇。这个单元选的是写景状物的散文,文章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要求学生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深层次赏析作者的情感。《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故都的秋》又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描绘了“清晨小院”“槐树落蕊”“秋蝉嘶叫”“闲话秋凉”等几幅画面,将故都的秋色与作家的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因此,教学时应该以点带面,带领学生通过《故都的秋》来了解郁达夫以及他所生存的环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比较熟悉,对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并不是难事。难在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作者的那种“悲凉”(悲伤凄凉)让学生感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产生悲凉之情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正因为他有如此生活经历,因此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他整个的人生感受。
三、教学设想:
首先,本文感情浓厚,文辞优美,适合声情并茂的朗读。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最好能熟读成诵。因此,本课一定要设“美读”(带着感情朗读课文部分内容)环节,尽量让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的心灵贴近。
其次,本文借景抒情,情景完美交融,少不了对文中几处写景语句的具体分析,让学生在赏析故都的秋景的过程中,逐步揣摩出作者的心境。
再则,由于本文是散文名篇,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因此,要借助本文的文本指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散文的阅读方法:整体感知,把握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都的秋》公开课获奖教案
郁达夫《故都的秋》教学研究资料7篇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详案展示
《故都的秋》高中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