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艺术圈中的复制粘贴

想必在大学时代,很多人写作业论文的时候,都有过复制粘贴把,就算没有复制粘贴,那么一些引用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你能想象在艺术圈,有些画家也爱引用,甚至是复制粘贴吗?

比如,明末清初一位叫汪家珍的画家,他就直接从陈洪绶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抽取了两位,将他们移置于自己的构图中。

陈洪绶《水浒叶子:吴用、萧让》1630年木版画

这幅陈洪绶名为《水浒叶子》的版画作品,是融合了文人精致文化与大众通俗娱乐的产物,更是其人物画杰出成就中的一大代表作品。这两个人物分别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智多星吴用和圣手书生萧让。

汪家珍《戴逵对使》(局部) 1667年 纸本水墨

而这两个人物形象到了汪家珍的《戴逵对使》中,完全变了个身份,但是人物形象与姿势几乎一模一样。

汪家珍 《戴逵对使》 1667年 纸本水墨

(此画描绘的是关于艺术家维护自己节操的故事:一位王侯派遣使者召唤4世纪琴师戴逵去为他操琴,带逵面对来着,将自己的琴摔坏,并说:“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

汪家珍主要是一位山水画家,活跃于安徽南部,主张“师从造化”,也就是书写自然,以变幻无穷的黄山为蓝本,将中国山水无尽的情趣、韵味与品格生动地表现在尺幅之间。

这幅作品是应顾主所要求而画,我猜想或许是因为绘制这类人物画,对主攻山水的他来说可能有点困难,也或许是因为交货日期的限制,所以他就从已有的人物模型复制粘贴到他的作品中去,不仅解决了按时交货的难题,而且还致敬一把他的前辈大师陈洪绶,简直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汪家珍《黄山一角图》

在那个时代,这种类似的复制粘贴,其实并不是羞耻的事情,有的崇古的评论家,甚至会因为你运用古人绘画的元素,而大加赞扬你。所以这种复制粘贴,说的好听点就是所谓的“摹古”。

这种摹古的风气,像是支撑中国绘画的一缕精魂,在历代画坛一直都有体现和流传。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卷(局部) 北宋

宋代的武宗元和李公麟都学习和临摹唐代吴道子的画作,元代赵孟頫的人物画也大有唐代风韵。到了明代,董其昌把这种摹古的风气,可以说是推到了高潮,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摹古文艺理论,甚至他的知名画作的名称,都是仿某某大师。

董其昌 《仿黄子久山水》 明

董其昌的理论影响了后来很多的艺术家,清代画家顾见龙就是其中之一。

顾见龙是一位画风保守的画家,曾经一度以肖像画家的身份供职于清廷,专事模仿摹古风格,他也偶尔复制粘贴,在其画册中少数细节与一些古画都有重合类似处。

顾见龙 《各式景致》 清

如他描绘的游牧部族的帐篷与关隘入口处,即取材自早期一幅归入辽代画家胡名下的手卷作品,描绘的是契丹牧人和士兵在北方草原放牧的情景。

胡瓌 《人物鞍马》 10世纪

西方油画那样,讲求形似,还可以经常外出写生,在野外完成一件作品,而我国古代画家的作品,基本上是在书桌上和画室里创作,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像西方那样的对照自然创作,而是在画室里有很多学习和临摹的范本和图稿。

黄筌 《珍禽写生图》

例如,五代画家黄筌为了给他儿子提供一套学习的摹本,专门画了一套描绘虫草以及其他动物的示意图,也就是流传至今的《珍禽写生图》。我们可以从他的儿子黄居寀的作品中,看到这种模仿和学习的样式。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甚至是从外国来到中国的洋人画家郎世宁,在为清廷服务的时候,也要学习中国的绘画技法和传统样式,他一定也看了很多中国的画稿和范本。比如他的《百骏图》作品,可以在一幅唐代佚名的《百马图》中找到一些类似的图式和源头。

郎世宁 《百骏图》局部

佚名 《百马图》 唐代

这种范本被称为“粉本”,表面意思是“用粉制造副本”,即在原作线条上戳出许多小孔,并将粉袋轻拍表面;粉通过孔洞洒落在下面的纸上形成点线状的轮廓,以供临摹者依样进行。粉本一词也被广泛地用来指代其他种类的模本,以及稿图,也称:画稿。

正是有了“粉本”,画家才能更多的从中窥探以往大师的作品或者古人的典范。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取材古代范式的人物类型,像汪家珍这样的中国画家,也会将前人画作中的单个和群组人物复制到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做既可以减轻工作负担,又可以借此让他们的作品有着正宗的古典气韵。

《芥子园画谱》插图

随着,版画和印刷技术的发展,这种范本传播的更加广泛了。知名的《芥子园画谱》,基本上是套公开的传统画家手册和常备技法书,可以说很多人从中找一些固定的程式和符号,“复制粘贴”到其画中去,进而临摹内化形成自己的风格,《芥子园画谱》对后世学习前人的技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早年曾为木匠的齐白石,就是在对《芥子园画谱》的无数次临摹和练习之后,才练就了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立轴 设色纸本 1925年作

就在前几天,齐白石的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人民币拍出,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的记录。虽然,这幅作品,不是明显的复制或者粘贴前人的作品,但是,从他的作品风格和样式,都延续了古代传统技法而有所创新。

由此,我想古人的“复制粘贴”并不是简单的挪用和拼贴,而是有其深刻的内涵和用意。有像汪家珍那样用来像大师致敬,也有像齐白石这样对传统技法和名家的广泛学习和训练,是一种追求自我风格的不断内化,更是一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想成为国画高手?你就差这一份《芥子园》进阶指南!
大师成才之路(1):齐白石摹古
藏书阁: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点景人物29幅
《芥子园画传》视频教程!难得好资料!
芥子园画传的是与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