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载良和立达学园(一)

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松江往事”栏目收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陶载良和立达学园。

说起陶载良和立达学园,如今70岁以下的恐怕很少有人知悉其中的故事;而如果提起松江三中,那可是一所松江人耳熟能详的学校。陶载良是立达学园老校长和松江三中首任校长,他和立达学园的故事,在众多不能忘却的松江往事里,自有它不可磨灭的光芒。

陶载良和立达学园(一)
陆洪宝
一、我也要办学

江苏无锡近郊的八士桥因清代科举出了8名进士而得名。这个古镇山青水秀、河网密布、人杰地灵,陶氏一族久居于此。

陶载良的父亲陶世焯仅读过1年私塾,因生活所迫在无锡米行当过学徒。他为人忠厚老实,结婚时向族亲临时租借1间陋室作新房。婚后,他又因大病初愈,无奈与兄分家,在八士桥东街另开一小米店聊以谋生,但旧病频发,生活维艰,受到族中人欺压。

1898年3月13日,陶载良出生。

陶载良母亲是个精明而有志气的人,曾立誓说:“我手捏十根要饭棒,也决不向你们陶家要一口饭。”如此家境下的陶载良兄妹5人,全靠母亲的勤奋、外婆的资助才得以维持生计。

陶载良外婆家在江苏江阴北乡沙洲福善镇(又称桥头街,今属张家港市)开了1间小酒菜店。初尝生活艰辛的陶载良,从小在此生活,并就读私塾。

十岁时,他离开桥头街外婆家回到无锡八士桥,进入古镇蓉北小学读书,学名陶赓唐。因学习成绩出众,14岁便破例被著名的南菁中学录取。这所取自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的学校,曾是清代末年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该校校长胡雨人曾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当年组织的同盟会,是一位“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论者。学校实行美国的道尔顿学制。他在那里学习了4年,就完成了初、高中全部课程,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提前毕业。南菁中学实施的这种一年分3学期,只要读完规定的课时、成绩优异就可提升班次提前毕业的做法,对陶载良后来的办学思想很有影响。

江阴南菁中学

1915年,18岁的陶载良考取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本科第一届。学习期间,他结识了两位有留美经历的老师,并在日后办学生涯中与他们有过不寻常的交往:训育主任陈主素以及教务主任陶行知。这段时期他所受到的完全是一套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他听过胡适关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的讲话,康有为也来校作过世界大同的宣传。

毕业前夕,陶载良与该校80余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为期约40天的赴日本参观访问活动。他见到日本街头的三轮车夫在等待客人时都在看报纸,当时就很震动,感悟到一个国家的强盛与提高民众教育水平是分不开的,并由此萌生了教育救国的思想。

1919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运动后期,围绕巴黎和会上山东的归属,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5月中旬,上海抵制日货声浪日益高涨。乘船刚从日本参观回国的陶载良,在登上十六铺码头时,触景生情,将购自日本的1根手杖和1支自来水笔,愤然抛入黄浦江中。

是年6月初,陶载良参加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金陵大学联合举行的罢课游行活动。行动的前一天晚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会召开全校师生紧急会议,会议主张同金陵大学一起罢课。眼见群情激昂,训育主任陈主素急忙上台,竭力劝阻大家不要参加罢课活动,陶载良当即与他进行了辩驳。会议一致通过和金陵大学联合行动。次日,他和同学们一起冲破军警阻拦,游行到下关,恳劝商店立即实行罢市。

毕业后,陶载良被学校分配到奉天省(即辽宁省)省立第一师范,任物理兼图画教师。1年后因母亲生病,加上直奉军阀混战迫在眉睫,他便辞职南返。1920年暑假,他由母校介绍到天津南开中学承担初一代数、高一物理及南开女中化学的教学任务。

闻名遐迩的南开中学,曾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

在南开中学的两年半时间里,他任教高中物理。在一次高一物理公开课上,他很有创意地运用直观教学方法来讲解一条物理定律,因而受到外国督学的高度赞赏。

除了教学,他撇不开那时时盘旋于脑海中的教育救国理念。他从小就听过武训的故事,平日也时常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武训一个叫花子都能办学,我为什么不能呢?

受这种极其朴素的心理的驱使,一次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校长张伯苓,张伯苓非常赏识这位年轻又颇有见地的教师。于是,两人之间有了一次有关办学的谈话。


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

张伯苓,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与陶载良看似闲聊实际上推心置腹,他说:“我为了南开,脑子里面想的就是怎样向人家去募款。募款当然是向有势有钱的人去募,就好像和尚要修建庙宇,一定要向富翁去募一样。因此,我每次从天津到北京去,宁愿多花一些车费也一定要乘坐头等车厢,因为头等车厢里可以遇到不少的阔人。相互招呼,问个'贵姓’'大名’就可攀谈起来。互相熟悉以后,将来就是募捐的对象。当然天下事没有百发百中的,但是一网撒下去,大鱼小鱼总有几条……”

陶载良听别人说起过,张伯苓为了募款,经常出入北京各个政权的教育部大门,以致人们一看到他就悄悄说:“这个化缘的老和尚又来了。”

但张伯苓并不以此为苦,他对陶载良说:“虽然有时向人请求捐款被拒之门外,的确有辱颜面,但我并非乞丐,我是为兴办教育而化缘,并不觉得难堪。”

如醍醐灌顶,陶载良当时内心就有了这样一个愿望:“我将来亦要办一所像南开一样有名的私立学校。他(指张伯苓)能办,我亦能办!”

这次谈话成为他后来为立达学园募捐、奔走于权贵富豪之门的契机。

资料:松江微历史

编辑:周雨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创建者张伯苓
张伯苓的幽默
我在南开的生活
科技史上的今天(4月05日)
张伯苓与施家胡同
FM0-073:【传统民居】大理道87号—张伯苓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