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着色屏风 回文锦字——《中州集》作家小传所载诗句篇什述略
山西大同大学辽金文学研究所 裴兴荣

摘 要:《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总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既选录金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又为所收录的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传记的基本要素,而且还引录了数量颇多的诗句篇什。这些诗句篇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实用性强,形式各异、风格众多,数量既多、质量又高,可补《中州集》选诗不足之缺憾,既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谓是“着色屏风,回文锦字”。
 
    《中州集》是一部由金代大诗人、文学批评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包括诗歌十卷、乐府一卷。另外,卷首列金显宗和金章宗各一首诗。其体例是除卷首显宗和章宗外,其余作家“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兼评其诗”[①]。前十卷共收入249位诗人的2059首诗歌,同时也为这249位诗人全部写有小传。乐府一卷共收入36位词人的115首词,其中的31人在诗歌部分已有小传,所以乐府卷中仅为其余5位词人写有小传。合计《中州集》共收入诗词作品2176首(不包括注释和小传中所引录的诗歌),共为254位金代作家写有小传。这些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记载了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和趣闻轶事,而且还记载了许多名句佳篇、诗文著作、诗词评论等等。这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作品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仅就其中所引的诗句篇什进行简略的论述。
    《中州集》作家小传中引录了许多诗句和篇什,少则一二联,多则八九首,有传主本人的佳句,也有其他诗人的名篇。比如,吴激小传中就引了多达11联诗句;张斛小传中则不但引录了一首五言绝句,而且还引录了8联名句;张子羽小传中则引录了其他5 位诗人的许多首诗,其中仅吴縯一人的诗就引了5 首之多;孟宗献小传中则引录了另外三位诗人悼念他的挽诗各一首;王彧小传中引诗多达8首;姚孝锡小传中不但引录了他自己的12联诗句,而且还引录了7位诗人悼念他的挽诗各一首;等等。这些诗句篇什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体式灵活、实用性强,而且体裁各异、风格众多。可以说是大多是传在人口的名句佳篇,既可以补充《中州集》选诗不足之缺憾,本身又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题材和内容的丰富性
    《中州集》作家小传中引录了许多诗句篇什,从题材和内容来看,有的写景,有的咏物,也有的抒怀;有写边塞的,有模拟古诗的,还有描写节日的;真可谓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一)写景诗
    小传中所引录的诗句篇什有不少是写景的佳作。有的描写自然山水,如吴激小传中所引录的佳句:《出散关》诗云:“春风蜀栈青山尽,晓日秦川绿树平。”《三衢夜泊》云:“山侵平野高低树,水接晴空上下星。”《游南溪潭》云:“竹院鸣钟疑物外,画桥流水似江南。”《飞瀑岩》云:“数树残花喜春在,一声啼鸟觉山深”[②]p12;张斛小传中引录的诗句:《赋小孤山》云:“天围秋涨阔,山背夕阳孤。岸树晴犹湿,汀烟近却无。”《巫山对月》云:“云开千里月,风动一天星。”《河池出郭》云:“细草沙边树,疏烟岭外村。”《松门峡》云:“春木有秀色,野云无俗姿” ②p18;等等。这些诗句大都观察细致,刻画精确,对仗工整,用字讲究,色彩鲜丽,意境优美,大有王孟韦柳之遗风。小传中说他们“工诗能文”,由此可见一斑。再如王特起小传中引录其《华山》云:“三峰盘地轴,一水落天绅。造化无遗巧,丹青总失真。” ②p262华山的奇险风光,令丹青高手都难以描摹,就连金代文坛盟主赵秉文亦对这首小诗赞赏有加。有的描画亭台楼榭,如吴激小传中所引录的《太清宫》云:“玉座烟霞春寂寂,石坛星斗夜苍苍。” ②p12张斛小传中的《中江县楼》云:“绿涨他山雨,青浮近市烟。”《赋礼部侍郎张浩然辽海亭》云:“晴光揺碧海,远色带沧洲。”又《赋临漪亭》云:“雨声喧莫岛,水色借秋空。”《秋兴楼》云:“碣石晚风催雁急,昭祁寒涨与云平” ②p18;等等。这些诗都写得气象宏大、波澜壮阔。再如,张楫小传中所引的《永宁刘氏园亭》云:“菊老芙蓉衰,梨柿叶争绛。叩门人不应,一犬吠深巷。” ②p469以花草的衰败映衬庭院的破落,以深巷犬吠写出家道的败亡,含蓄蕴藉,深得唐人三昧。还有的描绘了农村田园风光,如王良臣小传中引录的诗句:“荞花冉冉蜜脾香,禾穗累累鹘眼黄。一缕晚烟吹不去,为谁着意护秋霜。” ②p249又郦权小传中所引的《村行》云:“痩藤篱角蔓,杂草树根花。夹道悬新枣,荒畦卧晚瓜。……岁丰人乐社,秋近客思家。” ②p210还有张徳直小传中引其诗云:“青山淡淡水溶溶,尽出苍祗点化工。无限烧痕浑绿染,可怜乔木待春风。” ②p429飘香的荞花,金黄的禾穗,高悬的红枣,香甜的晚瓜,令人留涎欲啖!淡淡青山,淙淙流水,枯藤老树,杂草野花,令人心驰神往!诗人为我们精心描画出一幅幅优美恬淡的农村生活画卷!
    (二)咏物诗
    有的歌咏自然物事,如王敏夫小传中所引李忠《赋雪》诗云:“不将柳絮春风比,好作梨花月夜看。” ②p445李晏小传中引录其父李森的《赋梅》云“冰骨有香魂乍返,玉颜无晕酒全消。” ②p100 郑子聃小传有:《赋酴醿》云:“玉斧无人解修月,珠裙有意欲留仙” ②p464施宜生小传中有《赋柳》云:“朱门处处临官道,流水年年绕禁宫。” ②p70张行简小传中所引的《赋燕》“王氏乌衣巷,卢家白玉堂。” ②p468或是比喻新颖别致,或是用典耐人寻味。再如师拓小传中的《赋雁》云“天低仍在眼,山没更伤心。” ②p206则是把大雁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史旭小传中的《临真上元夜雪》云:“斜风吹雪满山城,压屋云低未肯晴。天女散花春一色,烛龙衔照夜三更。”写出下雪时的沸沸扬扬、迷漫黑暗和雪后的洁白晶莹和明亮世界。 ②p91边元鼎小传中的《拂子》云:“驱去青蝇谗口远,拂开黄卷圣言新。云露月华天半白,星移河汉夜微凉。” ②p92写出小小的拂子在道士手中不仅具有驱赶蚊蝇的功用,还能让人拂去尘俗之气,悟出“道”的高深境界。有的赋物排比铺张,如麻九畴小传所引的《夏英公篆韵》诗:“千状万态了不同,哭鬼号神自兹始。简如庖羲地上画,繁如神农日中市。圆如有娀乙鸟卵,方如姜嫄巨人履。倾如怒触不周山,溯如逆上蚕丛水。积如女娲石未炼,碎如昆吾瓦经毁。蚩尤旗张尾后曲,黄帝鼎成足下峙。五丈专车断禹戈,九日横天落羿矢。流漦不去龙垂髯,衔书忽来凤挽嘴。方相四目辟门阙,夔牛一胫踔阶戺。貌似心猜未必然,赖君注释车南指。” ②p292诗人一口气用了16个神话来形容这位夏英公的篆书,真可谓是想象大胆丰富,比喻新颖别致,诗句排比铺张,语言奇崛不凡,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可以说是赋物的极致了。还有冯延登小传中引录他的《赋徳顺道院陇泉》云:“玉垒制方维,琼浆閟仙宅。何人劚云根,一旦泄地脉。金匮锁龙漦,月窟逗蟾液。铜壶漏水清,玉斗天醴碧。光揺日千道,影落天一席。窈然仇池穴,自与天壤隔。” ②p255把这一口泉水或是比作天宫的琼浆、玉斗的醴泉,或是比作龙王的涎沫、月蟾的唾液,或是比作地脉泄露、光影摇落……极力突出其不凡之处。还有的借物抒怀,如韩玉小传中所引的《怪松》“昂蔵殊未展,伛偻旋自缩。惜尔云外姿,耐此胯下辱……木高众必摧,地厚敢不跼。河中皆泛泛,涧底自郁郁。” ②p417怪松虽然伛偻自缩,貌似不材,但郁郁葱葱,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木高众必摧”则是比喻贤能遭小人陷害,揭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富有哲理意味。怪松形象中蕴含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不平之气。尽管在诗句、诗意、情感和表达手法方面都受到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一诗的直接影响,却又能出以已意,并不给人以模拟剽窃之感。又如李夷小传中所引的《赋古镜》诗:“盘盘古皇州,梦断繁华歇。一鞭春事忙,耕出陇头月。土蚀背花昏,蹄涔骇龙蹲。须髯怒欲张,缩手不敢扪。[星环紫极位,剑外十三字。细看清用文(其篆文云:‘为清日用’),溟溟君墓志。寿堂锁菱花,引得阿紫家。榛烟夕霏时,几照拂双鸦。神物污虽久,一日落吾手。]寿光阅人多,曾有此客否?[呵呵吾戏云,雅志踵先民。镜里春风面,泉下今日尘。九原不可作,哲第师有若。摩挲一面铜,便有亲炙乐。] ” [③] 这首诗题为《赋古镜》,但并没有对古镜作太多的描绘,而是从古镜光鉴照人的功能引申开去,仿佛能透过这面古镜,看到了古往今来历史的苍桑和人世的兴衰,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托物寄兴。此外,施宜生小传中还有《草书》云:“临池翕忽云雾集,舞剑浩荡波涛翻。”《山谷草书》云:“行所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揺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 ②p70或形容写草书时的的狂态,或点评章法的乱中有理,或表明书中的意态情趣。
    (三)抒怀诗
    诗人们往往是多愁善感的,常常在诗中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中州集》作家小传中也引录了许多抒怀诗,如高士谈小传中所引的诗句:“寒花贪晚日,瘦竹强秋霜。”《题禹庙》云:“可怜风雨胼胝苦,后世山河属外人。” ②p41前者以寒花和瘦竹来象征诗人顽强的意志和清高的品格,后者通过叙述了诗人在异国他乡所遭受的风雨飘零的身世之苦,表达了他对故国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痛惜之情。又如祝简小传中所引的《书怀》云:“白发浑无赖,朱颜更不回。”“遮眼细书聊引睡,扶头浊酒最关情。” ②p55则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之情,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借酒浇愁的颓废生活。又如宋九嘉小传所引的诗句:“浩歌风露下,醉袖拂南山。” ②p311表现出凌驾于大山之上、独立于天地之间的宏大气魄,也显示了诗人豪放扩张的个性。又如田特秀小传中引录其《感兴》云:“散木不材宁适用,虚舟无意任乘流。百年身世槐安国,千古人情羮颉侯。” ②p409流露出人生失意、世事虚幻的感慨。再如张温小传中引录了他的祖父张仲容的《致仕后有诗》云:“病身衰退谢明朝,北洞闲眠昼寂寥。十亩晚禾烟冉冉,一林修竹雨潇潇。黑花遮眼秋不落,白雪扑头春未消。世事悠悠吾老矣,一壶浊酒且逍遥。” ②p451十亩晚禾,一林修竹,一壶浊酒,白昼闲眠,这种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就连神仙也比不上,流露出诗人满足惬意的情怀。还有申万全小传所引其诗“回首秋风谢敝庐,崎岖又复逐戎车。人生行止元无定,一苇江湖纵所如。” ②p363诗人早年不愿做官,曾一度隐居,专心读书,后来被朝庭召为史馆编修,继而又从军出征,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定、世事难料的迷茫。马舜卿小传中有:“玉鞭再过长安道,人面依前似花好。殷勤劝我梨花春,要看尊前玉山倒。” ②p452这是舜卿年少时经过襄垣,题诗于酒家壁上,诗中吐露出豪放、乐观、自信的精神,因此,元好问在小传中评他“辞气纵横,时辈少有及者”,等等。
    (四)边塞诗
    只要有战争,就有描写军旅征战的边塞诗。金灭辽侵宋,屡次发动战争。战争虽然能给胜利者带来土地和财物,给将军们赢得荣耀和功勋,但同时也给双方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在参战的将士心中留下了创痛的哀思。因此,在金代诗人笔下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如刘勋小传所引的诗句“万里风沙怜病客,几年刁斗厌寒更”、“击筑漫流燕客泪,佩兰谁识楚臣心”、“午风襟袖知秋早,甲夜阑干得月多”、“船行着色屏风里,人在回文锦字中” ②p353,描写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反映了将士的厌战情绪。还有吕大鹏小传中引其诗:“缝掖无由挂铁衣,剑花生涩马空肥。灯前草就平南策,一夜江神泣涕归。” ②p449这首诗是写给主兵者的,表达了诗人不愿碌碌无为,希望能跃马扬鞭、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王渥小传中引其《九日登颍亭见寄》云:“茫茫襄城野,岁晏多风埃。野田半已荒,草虫鸣更哀。西风吹白云,大隗安在哉?七圣之所迷,而我胡为来。我本林野人,初无经世材。失身鞍马间,坐令双鬓摧。安得元紫芝,共举重阳杯。诗成西北望,九山郁崔嵬。” ②p326描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灾难,表达了诗人想要过上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的愿望。
    (五)拟古诗
    对古代著名诗人的诗歌进行模仿也是后世诗人常见的做法。金代诗人喜欢向前代的大诗人学诗,诸如魏晋时期的阮籍、陶渊明,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孟郊、李贺、白居易、刘禹锡,宋代的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大诗人都是金代诗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但就总体倾向而言,正如元王恽所说的“其格律精严,辞语清壮,度越前宋,直以唐人为旨归”[④]。《中州集》作家小传中就有不少拟古诗,如张子羽小传中所引的吴縯《拟渊明贫居》云:“凄其岁云暮,北风无时休。晨兴倦薪水,夜寐乏衾裯。缺月正裴回,宿鸟频啁啾。欲无憔悴叹,奈此霜霰秋。松楸脱兵火,环堵且淹留。闭门念袁安,守贱吊黔娄。坐读贫士诗,吾乃渊明俦。” ②p58不论是诗歌的内容还是风格都酷似陶渊明。再如孙铎小传中引录他讽刺朝政黑暗的《贺席中戏举青州老柏院布衣张在诗》云:“南邻北里牡丹开,公子王孙去不回。惟有庭前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和时人在孙铎因此诗而被御史所劾降职后赠他的诗句“想到洛阳春正好,南邻北里牡丹开” ②p459。唐代诗人刘禹锡有《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和《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两首诗,两相对比,不论是诗句还是诗意,都不难看出此诗受到刘禹锡诗的直接影响。又如王郁小传中所引其《拟古别离》云:“黄鹤楼高云不飞,鹦鹉洲寒星已曙。” ②p386化用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的句子和意境,却浑然自如。再如曹用之小传引录他的《戏作鬼仙语》诗云:“浏浏竹间雨,荧荧窗下灯。相逢不相顾,含泪过巴陵。” ②p450即使置之李贺诗集中也恐难以分辨出来。王寂小传中有《鸡山》一诗云:“记得垂龆此地游,鸡山孤立水平流。而今重过山前路,山色青青人白头。”元好问在其小传中评曰“予谓诗固佳,恨其依仿苏才翁太甚耳。” ②p102卢洵小传中有《招饮》云:“南园仙杏猩红破,北渚官醪玉汗醇。已约尊前成二老,全胜月下作三人。” ②p426从中亦不难看出李白《月下独酌》的影子。
    (六)节日诗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节气风俗:元旦拜年、元宵观灯、寒食禁火、清明扫墓、端午竞渡、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腊月祭灶、除夕守岁……从元旦到除夕,因农业文明而形成的众多的岁时节气,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成为历代诗歌的基本题材。金代诗歌也不例外,在《中州集》作家小传中就记录了许多描写节气风俗的诗歌。如写中秋佳节的有张斛的《中秋》:“月色四时好,人心此夜偏。” ②p18月色四时皆是同样的明亮,但人们总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显然是传统文化作用于人心使然。又如魏道明的《中秋》:“丹桂知经几寒暑,冰壶别是一山川。” ②p401诗人仰头看着天上的一轮圆月,想到月宫中的桂树不知经历了几多的寒暑和荣枯,月宫中的风景自然也应是不同于人世间的山山水水。还有张行简小传中引其《中秋》:“露凝灏气沾瑶席,云近清光护桂宫。” ②p468写诗人中秋赏月,由此想到月宫中仙人也在举行宴会,欢度佳节。再如写寒食节的有张公药的《寒食》云:“一百五日寒食节,二十四番花信风。” ②p85由寒食节想到清明节,进而联想到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张行简的《寒食》云:“饧粥鸡球留故事,风花莺柳闹春城。” ②p468记载了寒食节吃饧粥、斗鸡子,赏花插柳的风俗。还有写元旦的如赵鼎的《元日》诗云:“拜嗟筋力随年改,饮觉屠苏到手迟。” ②p409张公药的《新年》云:“客情病里度残腊,老色镜中添一年。云树萦寒犹漠漠,竹梢迎日已娟娟。” ②p85生命短暂,而时空永恒,这种强烈的对比很容易在敏感的文人心中引发一种感伤之情。因此,除夕和元旦本来是中国民族最隆重、最欢快的节日,但在文人的笔下却反而多感伤之作,情绪显得愁苦而低沉。再如写元宵观灯的,有王寂的《元夕感怀》云:“残梦关河鳌禁月,旧游灯火马行春。” ②p102回忆盛朝时元宵佳节的热闹喜庆,抒发了故国黍离之悲。此外,还有写社日的,如施宜生的《社日》云:“浊涧回湍激,青烟弄晚晖。缘随春酒熟,分与故山违。社鼓喧林莽,孤城隐翠微。山花羞未发,燕子喜先归。” ②p70所谓“社日”,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民俗中有春秋两祭,称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娱乐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从诗的内容来看,施宜生的《社日》显然是写春社的。
    二、体式和性质的实用性
    《中州集》作家小传中引录的诗句篇什,从功能和性质来看,有赠答诗、讥刺诗、挽吊诗、次韵诗和谶语诗,等等,可谓是体式灵活、实用性强。
    (一)赠答诗
    诗人们在交往中经常唱酬,互相赠答诗篇。《中州集》作家小传中也引录了许多赠答诗,如刘昂小传中所引其赠与妓女张秦娥的两首小诗,其一:“远山句好画难成,柳眼才多总是情。今日衰颜人不识,倚炉空听煮茶声。”其二:“二顷山田半欲芜,子孙零落一身孤。寒窗昨夜萧萧雨,红日花梢入梦无。”张秦娥的原诗《赋远山》云:“秋水一抹碧,残霞几缕红。水穷霞尽处,隐隐两三峰。” ②p193可以看出,刘昂的赠诗不但回应了原诗,而且又融入了对方和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也写得清便巧丽而又耐人寻味。难怪张秦娥看后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呢!再如马天来小传中引录了刘绍宣赠他的一首诗:“波澜口颊谈玄驶,土木形骸与世违。畴昔麻鞋见天子,只今道服胜朝衣。” ②p360刘祁在《归潜志》中记述马天来“不事修饰,麻条草履,沉浮闾里,殊无朝士风。”[⑤]这里刘绍宣则以诗来描画出马天来颠狂怪异的形容,使我们千载之后仍不难想象出这位狂士的风采。又王革小传中引录了密国公完颜璹赠他的诗句“柳塘云观千钟酒,笑面嗔拳五字诗。” ②p365王革曾写过“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的诗句,密国公很欣赏这两句诗,因此就写诗寄给王革。赠诗巧妙地化用原诗诗句,又高度赞扬了诗人的人品和诗品。还有雷琯小传中所引录的一首诗,其中有“郎君未足留商隐,官长从教骂广文”,“明日春风一杯酒,与君同酹信陵坟”之句 ②p371。这首诗是雷琯赠送给他的朋友李汾的。当时二人同在国史院当编修官,而李汾一向恃才傲物,因此而得罪官长,被逐出国史院。临别时,雷琯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诗中讽刺了那些气量狭小的官长,同时又安慰友人振作起来。又张介小传中引录了诗人《赠杨叔能》诗的末章:“我贫自救如沃焦,君来过我亦何聊。为君欲写《贫士叹》,才思殊减《荒村谣》。” ②p432杨叔能“俭素自守”,初以《荒村谣》一诗而得名,“其穷虽极,其以诗为业者不变也。”而张介本人也是“幼有赋声”,这首赠诗既含蓄地赞赏了杨叔能清贫自守的高洁品格,又以诗人自己的“才思殊减”来反衬杨叔能的过人才情。此外,还有孙九鼎小传中的吴彦髙《赠国镇诗》:“孙郎有重名,谈笑取公卿。清庙瑟三叹,斋房芝九茎。” ②p75“清庙”句赞其诗有余韵,“斋房”句赞其诗妍丽。王中立小传中记载了他赠给文坛盟主赵秉文的诗:“寄语闲闲傲浪仙,枉将诗酒污天全。黄尘遮断来时路,不到蓬山五百年。” ②p472诗中说他和赵秉文是仙人谪降世俗,为红尘所迷而不返者。此外,还有张子羽小传中所引录的王景徽《赠定国》诗和吴縯的《寄定国》诗 ②p58,王彧小传中所引录的《赠安居士国宝》和《答国宝》诗 ②p476,何宏中小传中所引录的傅慎微的赠诗 ②p504,等等,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讥刺诗
    讽刺时政的诗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中州集》作家小传中也引录了这样的诗篇,如苑中小传中引录其诗“嚼蜡谁知味最长,一杯卯酒‘地龙香’。年来纸价长安贵,不重新诗重药方。” ②p422金末任用酷吏,士大夫常常遭受严刑毒打,医家就发明了一种药酒,用“地龙香”做配料,制成蜡丸,有止痛作用。因此,士大夫在上朝时都带着这种药丸,以便受刑后及时服用,这种药方也就因此而大涨其价。《金史·酷吏传·蒲察合住传》亦云:“初,宣宗喜刑罚,朝士往往被笞楚,至用刀杖杀言者。高琪用事,威刑自恣。南渡之后,习以成风,虽士大夫亦为所移,如徒单右丞思忠好用麻椎击人,号‘麻椎相公’。李运使特立号‘半截剑’,言其短小锋利也。冯内翰璧号‘冯刽’。雷渊为御史,至蔡州,得奸豪,杖杀五百人,号曰‘雷半千’。又有完颜麻斤出,皆以酷闻,而合住、王阿里、李涣之徒,胥吏中尤狡刻者也。”[⑥]p2778苑中此诗即是讥讽这一现象,真可谓是入木三分了。再如孙铎小传中引录其《贺席中戏举青州老柏院布衣张在诗》云:“南邻北里牡丹开,公子王孙去不回。惟有庭前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②p459孙铎时任户部尚书,论资历、论才干都很有升任丞相的可能,时人也普遍有这样的看法,可是当政者却以没有合适的接替人选为由,让他继续留在户部工作,而另外两名资历和才干都不如他的同事却都升任丞相了。孙铎觉得朝庭的做法有失公正,因此写了这首诗来发泄唠骚和不满。可不幸又为御史所劾,降授同知河南府事,有人又以诗送之云:“想到洛阳春正好,南邻北里牡丹开。”幽默的嘲讽中又充满了善意的安慰。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因写了两首讥刺诗而被一贬再贬,但仍然乐观自信,坚强不屈。历史的悲剧又在孙铎身上重新上演了。这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现实的必然?还有马定国小传中所引其诗“苏黄不作文章伯,童蔡翻为社稷臣” ②p48相传这句诗是诗人于酒后题写在酒家壁上的。当时诗人还在宋朝,显然是讽刺北宋末年奸臣当政、忠臣遭贬的黑暗政治的。诗人由此而得罪于当权者,也因此而诗名大振。不幸耶?幸耶?还有马天来小传中所引其诗“木偶衣冠休吓我,瓦伶口颊欲谩谁?啮骨取肥屠肆狗,哺糟得醉酒家猪。” ②p360简直是在骂人了,因此元好问说他“乏中和之气”。 再如刘光谦小传中引录了他的父亲刘泽赠送给刘昂的一首诗:“侯门旧说炎如火,陋巷今犹冷似冰。半夜杯盘长袖舞,白头书册短檠灯。” ②p427对贫富不公、世态炎凉的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判,表现出诗人洞穿世事的远见卓识。
    (三)挽吊诗
    古代诗人去世后,友人们常常会写挽诗来悼念。《中州集》作家小传中也引录了不少挽诗。如王元粹小传中引录杨叔能挽诗一首:“匹妇主中馈,虽贫生理存。五言造平淡,只影卧黄昏。漫下陈蕃榻,虚沾文举尊。北平家世绝,衔恨入荒原。” ②p381这首挽诗概括了王元粹清贫自守、专意作诗、倾心学道的一生。再如孟宗献小传中引录了刘迎、孔嗣训和高公振的挽诗各一首,我们举孔嗣训的挽诗:“二十年间事,才名一梦新。衰羸惊丧母,哀毁竟亡身。魂返愁枫夜,情留泪草春。黄公酒垆在,此去只悲辛。”小传又云孟宗献曾“乡、府、省、御四试皆第一”,又“丁母忧,哀毁致卒” ②p465。刘祁《归潜志》亦云时人称孟宗献为“孟四元”,并说他“虽仕,但不显贵”,“颇恬淡,留意养生术” ②p82。这首挽诗也可谓是对孟宗献一生作了如实的记录。又姚孝锡小传中引录了胥持国、刘迎、李仲略、毛麾、田彦皋、王寂和党怀英的挽诗各一首。这几首诗形式各不相同,有五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有绝句,有律诗,还有骚体诗。我们举田彦皋的挽诗:“琳琅风月三千首,游戏尘凡八十秋。三径尚存元亮菊,五湖空负子皮舟。”小传又说他“善治生,亭榭场圃,富于游观,宾客日盈其门。州境岁饥,出家所藏粟万石,赈贫乏,多所全济,乡人徳之。中年之后,以家事付诸子,放浪山水间,诗酒自娱”,“资禀简重,喜怒不形于色。弃官时,年二十九,至八十三乃终。”“先生长于尺牍,所著《鸡肋集》” ②p506可以看出田彦皋在这首挽诗中对诗人一生的才艺、品行和志趣作了颇为准确的概括。田锡小传中则引录了诗人《吊苏坟》诗一联:“英灵还却眉山秀,依旧东风草木天。” ②p431全诗见于刘祁的《归潜志》中,诗题为《过东坡坟》,诗云:“富贵一场春夜梦,文章万斛冷云泉。英魂返却眉山秀,依旧春风草木天。” ②p27虽然诗题和字句稍有差异,但可以肯定是同一首诗。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苏东坡是秉天地之灵气而降生于世的,他的出生令眉山的草木在一晚上之间就突然枯死了。这当然是夸大苏东坡的才气的说法。而田锡这首诗显然化用了这个美丽的传说。诗句说苏东坡去世后,他的英灵之气又返还眉山,令眉山的草木重新现出盎然春色。反用典事,所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一致,真是巧妙之极。其余挽诗不再赘述。
    (四)次韵诗
    金代诗坛上也有一些唱和次韵之作,比如卢元小传引录其父卢启臣的《和赵元发、刘师鲁葛藤韵》云:“乳兔生长角,鏖汤结厚冰。木终成假佛,发不碍真僧。莫认指为月,须明火是灯。拈花微笑处,只记老胡曾。” ②p421虽然原诗不得见,但这首和诗却颇富哲理意蕴。又如王彧小传中共引录了8首诗,其中就有4首和韵诗,即《和二宋落花韵四首》,现举两首如下,其一:“曾见娇窥宋玉墙,忽惊遗梦到延凉。聚尘非分侵凌玉,流水无情葬送香。锦袜谩拖终隔面,彩灰虽吐若为肠。苍苔碧草无穷恨,木石痴儿亦自伤。”其四:“韶华终竟合雕伤,献笑萦怀忍遽忘。露压不禁昏泪脸,风披无奈醉愁妆。芳菲顿减园林趣,狼藉空余陌路香。却忆班姬浪辛苦,一生都得几专房。” ②p476名为写花,却不纯为写花。落花有香而流水无情,由落花的命运联想到宫女的遭遇,诗歌的意旨由此而得以升华。翁方纲说:“照了居士王彧《和二宋落花诗》颇伧劣。”[⑦]显然,他的评价有失公允。此外,还有姚孝锡的《次冠卿韵》云:“节物后先南北异,人情冷暖古今同。”《次赵献之韵》云:“红缬退风花着子,绿针浮水稻抽秧。” ②p506文人间以诗歌次韵唱和,一方面说明金代文坛创作的繁荣兴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代江西诗派对金代文坛的影响之深。
    (五)谶语诗
    谶语即占卜预言、事后应验的话。谶语诗即是指预言人生祸福吉凶的诗歌。广义的谶语诗可分为童谣、灯谜、酒令和诗谶等多种形式,狭义的谶语诗专指诗谶。《红楼梦》就是谶语诗的集大成者。此处仅指严格意义上的谶语诗,即诗谶。《中州集》作家小传中也引录了不少诗谶,如申万全小传载:“正大中,召为史馆编修,从行省庆山南征,道中有诗云:‘回首秋风谢敝庐,崎岖又复逐戎车。人生行止元无定,一苇江湖纵所如。’不数日溺水死,人以为谶云。” ②p363孟宗献小传中引录了高公振的挽诗云:“见说平生梦,前途尽目前。(友之未第时,梦中预见前途所至,于今皆验。)乘除虽有数,凶祸竟何缘。礼乐三千字,才名二十年。仁人遽如许,无路问苍天。”又云:“谁谓诗成谶,清冰果自焚。(友之《雪烛诗》:‘固知劫火终无尽,谁谓清冰也自焚。’未几下世。)人嗟埋玉树,天为落文星。”(友之邻舍李生言:“六月中,连二明星陨于友之所居虚静轩前。”) ②p465韩玉小传中亦记载:“温甫先赋《怪松》云:‘昻蔵殊未展,伛偻旋自缩。惜尔云外姿,耐此胯下辱。’又云:‘木高众必摧,地厚敢不局。河中皆泛泛,涧底自郁郁。’未几被祸,人以为谶云。” ②p417又元敏之小传中记其尝作《望月诗》,中有“莫怪更深仍坐待,密云或有暂开时”之句,有人说诗境界不够宽广,敏之叹曰:“吾得年不永,境趣能开广否?”不多久,殁于北兵之祸,年仅三十一。 ②p536如果说其他的诗谶多为传闻,不可信的话,元敏之作为元好问的胞兄,其可信度则不容置疑。
    三、体裁和风格的多样性 
    金代诗歌成就远远胜过辽代,“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 ⑥p2713金代诗人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体裁进行诗歌创作,且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特征,这一方面说明金代诗人的文学修养深厚、艺术技巧高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金代诗歌创作的繁荣兴盛。
    (一)体裁的多样性
就《中州集》作家小传中所引录了的诗句和篇什而言,也有不同的形式和体裁。从句式来看,有五言、七言和杂言;从体裁来看,有古体、近体和楚辞体。杂言诗如张彀的《赋画石》云:“腹非经笥,口不肉食。胸中止有磊磊落落百万千之怪石。兴来茹噎快一吐,将军便欲关弓射。气母忽破碎,物怪纷狼藉。有时醉狂头插笔,扫尽人间雪色壁。” ②p411整首诗句式参差不齐,有四字、五字、七字,长者达十四字之多,长短不齐的句式和快慢不同的节奏正好适合表达诗人内心激荡不平的情绪。楚辞体如姚孝锡去世后党怀英写的挽诗:“望西山以驰吊兮,其下维徳人。抱明月以螭盘兮,宁终屈而不伸。天昏廓以四辟兮,群飞纷其上翥。将搏拿以并征兮,惜冲风之落羽。兰为佩兮桂为帷,谁招余者兮余从与归。青云岂难振迹兮,顾揵结之不素。玄豹自媚其文兮,亦何嫌于隐雾。诗书与友兮,琴尊与游。适意自安兮,乐闲自休。出吾余以研桑兮,犹足以比素封之侯。惟清闲为秘福兮,非有力能兼取。虽神仙犹可畏兮,曾莫乐于下土。数与数相乘除兮,常此夺而彼与。陋岩栖之下概兮,心实往而迹蔵。出非尧而处非隐兮,吾独蹈古人之所常。随时委顺以终老兮,噫先生为不亡。” ②p506楚辞体适合抒发悲愤抑郁的情感,因此,党怀英以这种诗体写悼念姚孝锡的挽诗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至于说五、七言诗和古体、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且上文已有不少例子,此不赘列。
    此外,还有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的禅语诗,如照了居士王彧小传中的的几首诗:《初出京有诗》云:“亲疏俱稳人伦了,婚嫁齐成俗意周。一笔尽钩尘债断,都无亏欠大家休。休休休,爱着何时是彻头。风息浪平人已渡,笑携明月下孤舟。”《崧山中》云:“撒手宁论万丈崖,脚跟未肯点尘埃。东君也自魔君数,故着青红眼底来。来何迟,去何早。二五不多十不少。一声柄木徧虚空,谁识堂堂真照了。”又《赠安居士国宝》云:“不招措大嗔,不唤王子文。不惹禅和笑,不名王照了。他人怕人嫌,照了要人嫌。人人有面树有皮,努力方便勤妆严。妆严也由贤,不然也由贤。鼻孔莫遣他人穿。”又《答国宝》云:“幻人谁拙复谁能?游戏何妨傀儡棚。凡事不堪君莫怪,侬家面目得人憎。”又云:“忽然识破虚空我,六合纵横更有谁。” ②p476甚至被禅家以为“证道之作”。
    (二)风格的多样性
    风格的多样性是诗歌繁荣的标志。金代诗歌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有清新淡雅的,如张斛小传中记录的《赋小孤山》云:“天围秋涨阔,山背夕阳孤。岸树晴犹湿,汀烟近却无。”《巫山对月》云:“云开千里月,风动一天星。”《河池出郭》云:“细草沙边树,疏烟岭外村。”《中江县楼》云:“绿涨他山雨,青浮近市烟。”《松门峡》云:“春木有秀色,野云无俗姿。” ②p18风格近似王孟韦柳一派;有雄浑壮阔的,如张韶《寄朔州茍辅臣》云:“陈雷胶漆轻余子,楚汉风云属少年。”李忠《赋雪》云:“不将柳絮春风比,好作梨花月夜看。” ②p445意境亦如高适、岑参的诗歌;有狂傲旷达的,如拟栩先生王中立的“醉袖舞嫌天地窄,诗情狂压海山平。” ②p472王敏夫《酒渇》诗后四句:“眼底恨无云梦泽,胸中疑有沃焦山。南窗花影三竿日,指点银瓶照病颜。” ②p445诗风大似李白;有仿韩愈、孟郊奇险怪异诗风的,如张彀的《赋画石》云:“腹非经笥,口不肉食,胸中止有磊磊落落百万千之怪石。兴来茹噎快一吐,将军便欲关弓射。气母忽破碎,物怪纷狼藉。有时醉狂头插笔,扫尽人间雪色壁。” ②p411奇崛险怪,不减韩孟;有似贾岛、姚合讲究格律、对仗工整的,如张琚的《初至华下》云:“老雨梧桐夜,孤灯蟋蟀秋。”《客同州》云:“秋风留客馆,夜雨借僧毡。” ②p360时人喜称道之,至有“张五字”之目,还有赵文昌小传中的“虫声连坏壁,树色入秋窗。草香花落处,山黑雨来时。” ②p410 宗道小传“家藏千巻富,身得一生闲。茅屋经年补,柴门尽日关。” ②p443似可想见诗人苦心经营的情态;有学李贺一路幽僻冷艳的,如曹用之小传引录其《戏作鬼仙语》诗云:“浏浏竹间雨,荧荧窗下灯。相逢不相顾,含泪过巴陵。” ②p450真可谓是“笔头仙语复鬼语” ②p386,即使置之李贺诗集中也恐难以分辨出来;此外,还有民歌风味的,如王寂小传中的《鸡山》:“记得垂龆此地游,鸡山孤立水平流。而今重过山前路,山色青青人白头。” ②p102,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等等。大凡前代出现过的风格流派,都在金代诗人笔下再次大放异彩。
 
    综上所述,《中州集》作家小传中引录了数量颇多的诗句和篇什。从内容和题材来看,有写景状物的,也有抒情写意的,有写军旅征战的,还有写节日风俗的;从体式和性质来看,有赠答寄送的,也有挽伤吊哀的,还有讥刺时政的;从形式来看,有五言、七言和杂言;从体裁来看,有古体、近体和楚辞体;从风格来看,有似王孟韦柳清丽自然的,也有如高适、岑参雄浑壮阔的,有仿韩愈、孟郊奇险怪异的,也有学李贺一类幽僻冷艳的;等等。可以说,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风格众多,成就颇高。作家小传中所引录的这些诗篇句什,不仅可以弥补《中州集》选诗不足之缺憾,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而且反映了金代诗坛的多方面艺术成就,有着极为独特而重要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代家族与金代文学关系研究(09XZW007);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金代山西文学家族研究”(20082020);山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年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金代西京作家群研究”(SSKLZDKT2009121)。
*作者简介:裴兴荣(1973— ),男,山西兴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辽金元文学。


--------------------------------------------------------------------------------

[①] [清]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88).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②] [金]元好问编.中州集[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2.
[③] 此诗见于《中州集·李夷小传》(卷七,P376),但引诗有缺,可据《归潜志》(卷二,P20)补全,方括号内为所补内容。
[④] [元]王恽.西岩赵君文集序[A].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十三)[C].四部丛刊初编本.
[⑤] [金]刘祁撰,崔文印校点.归潜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6.
[⑥] [元]脱脱等撰.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778.
[⑦] [清]翁方纲著,陈迩冬校点.石洲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辉斌:《中州集》的文学史意义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中州集〔金〕元好问
北国风雅 | 元好问(五、中州集)
金代士人的遭遇与元好问的悲剧意识
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诗歌创作主张
王庭筠《绝句》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