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国府名臣罗汝芳

罗汝芳(1515—1588),字惟德,号近溪,江右南城县(今属江西省)罗坊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泰州学派传人。他自幼聪明好学,5岁从母读书,16岁赴南昌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颜钧。他独钟理学,探幽索隐,精究细研,博览群书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

嘉靖二十二年(1543),罗汝芳中举,第二年参加会试后,自认“吾学未信,不可以仕”,退居故乡,拜师访友,建“从姑山房”接纳四方学子。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了理学思想的熏陶。

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他才赴京参加殿试,登进士第。始任太湖知县,兴乡村社学,召诸生讲学。罗汝芳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两年后,朝廷提升他为刑部山东司主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出任宁国府(府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市)知府。他为政重教化,以讲会、乡约为治,比如,有兄弟为争遗产来投诉,他闻之家境艰难,汝芳“对之泣,民亦泣,讼乃止”,兄弟和好如初。坚持以德化民,刑设而不用。创开元会,召囚犯参加听讲,促其改过自新。他以传统道德融于真情,动容感化,从而化解民事纠纷。集诸生会文讲学,让诉讼者在讲坛上跏趺静坐,触目观心,以此判案,并把政府的库藏馈赠给他们(贫穷者)。知府不执行封建政府律令,以“罪犯”为良善,将库藏作馈赠,这在封建官吏中是绝无仅有的。时任通政的杨时劝其曰:“以躬行实践为迂腐,以纲纪法度为桎梏,逾闭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

他任宁国府知府期间,主持修缮泾县、南陵、太平等县的城池,宁国县的西津桥,泾县水西书院,宣州志学院、宛陵精舍等,劳绩甚著。

他与明代理学代表人物钱德洪、王畿,共同讲学于宣州的宛陵精舍、志学学院,泾县的水西学院,宁国县的龙骨寺、山门洞,宁国府讲学蔚然成风,“宣城心学”由此创立。罗汝芳在宁国山门洞留有石刻“云光”、“风鸣”、“水晶”等字,宣州柏枧山留有石刻“云生处”三字。在宁国府留有大量诗文,对宣州、宁国、泾县等地的美景极力赞颂。

张居正与罗汝芳交往甚早,且引为“知己”。罗汝芳任宁国知府时,张居正作《赠罗惟德擢守宁国叙》以送之,强调其学以致用的见解。张居正深知与罗氏学术观点有差别,仍然相劝其改变主张。罗汝芳始终有着他自己的思想,他不仅要学以为仕,而且更要以仕为学,即令其治下皆兴好学之心、皆能知忠知孝。故而“殆守宁国,教化益行,郡堂无鞭朴声,且惟讲学水西、志学二处,以崇学育才为功课”。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因父丧回南城守制,士民不忍离别,有的竟步随至盱江,四方士子云集南城,拜其为师。后迁刑部主事,热心于讲学,积极组织讲学的集会活动。在京中,大学士、礼部尚书徐阶召集两司郡县候选官员大会灵济宫,聘罗汝芳讲学,听者数以千计。罗汝芳在嘉靖、万历年间以善于讲学而闻名于士林。

隆庆二年(1568),他的老师颜钧因得罪当权者,被捕入狱,罗汝芳闻之,即变卖家产,率其子与门人不远千里前去救援,使其师得以减罪改戍邵武。

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张居正官居内阁首辅之一,想招罗汝芳作助手。罗汝芳不愿。张居正生气,故将其调为东昌(今聊城)知府,是想将罗汝芳置于云南西陲教化那些未开化的山民,以发挥其讲学才能,同时又不会对新政推展有任何阻碍。罗汝芳在云南讲学的同时,从事兴修水利的实务,劝民务农、耕种土地。罗汝芳入滇五载,虽然年逾花甲,讲学热情依然不减,昆明五华书院和春梅书院都是他讲学的重要场所。三年任期满后即令其升任云南副使,再三年转为云南参政,分守永昌。

万历七年,运送贡品到京城北京,应同僚之约到广济寺讲学,朝士纷纷往听,引起张居正的更加不满,唆使朝臣户部给事中周良寅(曾任宁国县令)上疏,劾他“潜在京师,摇撼朝廷,夹乱惑众”因此罢官,回到家乡后,率弟子游金陵、两浙、湖广,沿途讲学,所到之处,坐无虚席。万历十六年(1588)去世。

罗汝芳,在宁国府政绩斐然,被《宁国府志》列为名臣。府民百姓称赞他:“刑轻讼简德化修,公余讲学偏林丘,不似谢眺但登楼”;“南北朝时王府君,今明来我罗府君,前后相辉德政均,兄弟争田忽成让,陵阳层峭天下闻”,并在开元寺内建“罗公生祠”以祀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谏官周怡73】泾县水西精舍
阳明心学水西讲学述论(上)
明清时期安徽第二大商帮
人文首盛开元寺
明代地域商帮的兴起
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张居正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