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片石山房 | 扬州|懂球帝

五月初六,端午后一天,夕月,螳螂生

遊园记十三

“片石山房”位于扬州老东城(新城)花园巷内,现在属于著名的何园(原寄啸山庄)的一部分,顺着何园的导游路线行进到东南角出口旁,就是片石山房的入口了。片石,指的是小片的石头;山房,指的是用片石叠出的假山中的石室。叠石建房者相传是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被誉为石涛叠山的“人间孤本”。也鉴证了扬州造园在不到两个世纪内的急速兴盛与衰亡。

一  运河枢纽的造园兴衰

瘦西湖上的白塔、凫庄与五亭桥,以适宜水上游线的动观而设计建造

扬州,地处江淮地区的中心位置,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南北作物的种植,自吴王夫差筑邗城以来,一直是东南地区富庶的地方。而到了隋炀帝时期,随着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扬州凭借其长江以北第一站的区位优势,正式成为帝国漕运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枢纽。江南的粮食、丝绸、茶叶,黄山、太湖等地的花石纲,甚至沿长江而下的西南诸省的楠木,都会在这里中转运往北方的帝都,更不用说以盐业为代表的初级工商业的集散了。

随之而来的是急速积聚的财富,商人,官人,手工艺人,带来了扬州园林建造的兴盛与发达,但扬州的造园又与一江之隔的江南地区有所不同,陈从周老先生在《扬州园林与住宅》一书中提到:

“扬州园林的主人,以富商为多,他们除了拥有盘剥得来的物质财富外,还捐得一个空头的官衔,以显要其身份,因此,这些园林在设计主导思想上与官僚地主的园林有了些不同。最特出的地方便是一味追求豪华,借以炫富有,榜风雅。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尤甚,以期望得到皇帝的”御赏“,以达到生官发财的目的,若干处还模拟一些皇家园林的手法......”

而同济大学的博士都铭在其《扬州园林变迁研究——人群与风景》中对这一问题做了更详细的解读:

“(运河)南北枢纽的行政特色,削弱了扬州基于士大夫阶层的地方社会,进而使扬州园林体现出比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更少的文人特征......行政管理上与北方政府中心密切联系,社会文化上与一江之隔的江南地区密切联系,使扬州成为一个脱离所在区域而与远方发生关系的城市......”

“扬州在此无疑是个例外,它同样富庶并秉承江南文化,但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以及城市人口中大量的外来经商人员,使得地方社会的组织与作用相对微弱。因此,太湖流域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文人气质:低调、归隐,既排斥市民阶层,也排斥政治权利。而扬州园林的建设者以商人为主,且往往是官商,不求隐逸,但求闻达,往往强调园林的排场气势乃至奇观效果。”

“这在18世纪中期乾隆的后四次南巡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不论是中央政府为了应对1755-1756年的江南特大水灾而自上而下推动的经济刺激工程,还是地方官商自下而上的“邀宠”,政府主导,官方参与,解决就业,刺激经济的造园风暴都创造了一个扬州造园史上的高潮,并产生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少见的“公共性综合风景园林”。“

但随着后来的皇帝不再南巡,嘉庆盐改使得扬州不再是最重要的盐业中心,西方列强的逐步逼近,海运与铁路逐渐取代运河的交通命脉功能,扬州园林建设高潮似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嘎然而止了。1839年阮元作《扬州画舫录后跋》的时候,已是”楼台荒废难留客,林木飘零不禁樵“了。

著名打卡点

二  苦瓜和尚扬州还俗

苦瓜和尚,就是石涛,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其父靖江王朱亨嘉,于崇祯帝自缢之后,在广西桂林自称监国,因势力单薄,内斗中被害,彼时石涛幼小,托存于太监,稍大,削发出家,少年时代漂泊于湖广之间,青年时期到武昌,后东下江西,宣城,南京等地,还俗终老于扬州。

石涛学画期间曾云游庐山,黄山,敬亭山等地,多次流连忘返,并将壮美河山尽数收入肚中,达成“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境界,而其皴法不拘一格,山水画自成一派,受到后世诸多文人画家的推崇,扬州八怪,张大千,傅抱石都是其”迷弟“,吴冠中甚至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

石涛因避难而成为苦瓜和尚,这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毕竟朱元璋也是这条路走过来的。而苦瓜和尚晚年在扬州还俗又是为何?苦瓜和尚真的喜欢吃苦瓜吗(”苦瓜者,皮青,瓤朱,寓意身在满清,心记朱明“)?康熙的两次南巡与石涛的见面是这样记述的:

”康熙23年,清圣祖玄烨第一次南巡,11月,驻南京,至名刹长干寺,时石涛正挂锡该寺,欣逢其会,即与长干寺僧众一起恭迎接驾。

康熙28年,石涛再次于扬州平山堂恭迎圣驾,康熙帝居然还当众呼出石涛之名,这使石涛受宠若惊,为纪念这一难忘时刻,石涛特作《客广陵平山道上接驾恭纪》七律二首,诗云:“无路从容夜出关,黎明努力上平山,去此罕逢仁圣主,近前一步是天颜......”  “甲子长干新接驾,即今已巳路当先。圣聪勿睹呼名字......神龙首尾光千焰,云拥祥云天际边。”诗中语句感情真切,既有对皇上的感恩戴德,又对恭迎接驾这件事颇感得意。与石涛还绘制了一幅《海晏河清图》并题了如下诗句:“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一片箫韶真献瑞,风台重见凤凰鸣。”画中款署“臣僧元济顿首”。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石涛不仅为两次面君而感荣耀,而且已以新朝属臣为荣了。“

两次面君无疑是让石涛看到了更多向上的可能,他甚至去到了京城“北漂”,频繁的参与达官贵人的社交,希望通过作品和银票,得到更多面见皇帝和进仕的机会。可惜,康熙之所以喜欢画僧,记住了长干寺的苦瓜和尚,是因为画僧自带出世的雅致脱俗,而第二次见面时,当画僧变成了受宠若惊的”臣僧“,在康熙眼中的苦瓜和尚就不再是苦瓜和尚,而是那个前朝遗少朱若极了。

北漂失败。

回到扬州的苦瓜和尚,蓄发还俗,过起了职业画家卖画的生活,因为家产几乎已经耗尽,石涛远离了当时扬州造园最兴盛繁华的西北角(当年他也是在那里的平山堂被康熙接见的),而在东城东南角找了一个小园子,将画论融合到造园中,留下了片石山房这一叠山的人间孤本。

三  旧园拾遗片石山房

苦瓜和尚没有熬到乾隆的六下江南,而正如前文讲到的乾隆时期的官方主导的造园活动,极大的推动了扬州“公共性综合风景园林”的兴盛,而这样的兴盛在区位上是以运河沿线以及城市西北区的平山堂-瘦西湖风景区为主的,而像片石山房这样”隐于市“的城市宅园,往往在多次易主的过程中变得残败不堪。

据《履园丛话》记载”扬州城新城花园巷,又有片石山房者。二厅之后,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其他系吴氏旧宅,后为一媒婆所得,以开面馆,兼为卖戏之所,改造大厅房,仿佛京师前门外戏园式样,俗不可耐。“ 

然后,被长时间的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今天我们能见到的片石山房,缘于60年代扬州文化局与陈从周先生带队的研究小组对扬州园林与住宅的调查,在1962年第02期的《文物》杂志上,陈从周发表了《扬州片石山房——石涛叠山作品》,正式对外发布了片石山房是石涛叠石遗作,并称之为“人间孤本”。

1990年,片石山房重修时,陈从周题写了“片石山房”,还专门撰书《重修片石山房记》,其记云:世之叠石能手胥工画,石涛高名,艺垂千秋,人所共鉴,欲求其构山之作,难矣,然余不信世间未有存者。曩岁客扬州成园林一书,非敢步武画舫录,留真况耳,其时终于发现片石山房考之乃出石涛之手,孤本也,小颓风范丘壑犹存,近吴君肇钊就商于余,细心复笔划本再全功臣也,石涛有知,亦当含笑九泉。

重修片石山房记

从琴棋书画厅看半边凉亭,这两个灰空间之间的关系做到了扬州大型风景园林中比较少有的”妙在因借,精在体宜“

格局拆解之理水、山石、路径、覆土、花木、建筑

片石山房坐标:江苏省扬州市城南花园巷(何园内东南角),现存约1200平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涛与片石山房
石涛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下)【NO.73】
十年一觉江南梦——扬州江南园林代表作何园(二)
早春二月上扬州(45)何园——片石山房
<扬州园林之何园>(四)片石山房(完结篇)
[摄影]08’大兵采风之扬州何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