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落魄书生弃宋投夏成国相,发动一场战争,边陲数千人披麻戴孝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宋仁宗在群臣的奏议下,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诏进士与殿试者皆不黜落”,凡是进入殿试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按照旧制,以往科举殿试,按照三分之一、两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的比率录取,没有被录取的人就被淘汰了。这项制度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科举制度大都沿袭旧制,宋仁宗为何做这种改变呢?

灵魂匹配,我在另一边等你
广告

这要从叛宋投夏的张元说起。

张元是华阴县人,本名姓张,但名不详,进入西夏后才改名张元。张元是个颇有傲气的读书人,自负有廊庙之才,却在科举考试中累试不第,自此愤恨于心。张元有个同乡胡昊,也是一位读书人。二人情形类似,便惺惺相惜,时常感叹,大有怀才不遇之感。当时,二人为了抒发心中不满,用石板明志,并吟诗大哭,希望引起重视,结果被县令暴打了一顿。当然,暴打并没有起到惩戒作用,反而激起了他们为异国效力的决心。


张元有才不假,但相比于出人头地,他更想证明自己。北宋自然是无法证明了,西边呢?当时,李元昊正在筹划建国,极为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收罗。二人便来到了西夏,并双双改名,张元由是改名,胡昊也改姓为吴。二人进入西夏境内后,在酒馆吃喝,并在写道:“张元吴昊来饮此楼”。

巡逻的西夏士兵看到这句话,大吃一惊,这不是犯了李元昊的名讳吗?细看二人,也不像西夏人,于是便将他们押送到李元昊跟前。李元昊质问为何犯讳,二人振振有词,你李元昊姓尚能改姓,又何必在乎别人改名呢?李元昊听了非常震惊,便觉得二人不寻常,考虑到自己正在广罗人才,便重用了他们,其中张元为任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不久,李元昊又将二人家眷接来,让其安心为西夏效力。

张元虽有能力,但报复心极强。投靠李元昊后,张元时常鼓动西夏发动对宋战争,并由此建立了很多功勋。在好水川之战中,宋发兵三十万,西夏用兵七万,张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致使宋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韩琦属下死亡大半。退兵中途,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数千人,披麻戴孝,持纸钱为烈士招魂,场面惨然。好水川之战对宋朝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对于张元来说则是一次建功的机会。此战之后,他颇为得意,还升至西夏国相。

好水川之战后,西夏士气正盛,张元建议李元昊乘胜追击。于是,西夏又发兵10万,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定川寨之战开始了。对于西夏而言,战事并不顺利,李元昊直捣关中的计划最终破灭。西夏与宋,耗损已久,只好谈判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张元极力反对合议,但终究无济于事。张元报复宋朝的梦想至此破灭。后来,西夏又与契丹发生战事,张元自知理想无法实现,便忧郁寡欢,乃至最后在含恨中病逝。

张吴二人帮助元昊成就了一番事业,却给北宋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事后,宋廷分析讨论,众大臣认为,张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其叛逃实是因为科举不顺,现实受挫。最后人们一致归咎在于殿试的淘汰制度,并极力要求变革,这才有了开头宋仁宗改革科举一幕。

参考文献:《燕翼贻谋录》、《西夏书事》、《宋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才不遇变成仇恨能有多大的破坏力?北宋落榜生张元的复仇之路
【连载】西夏往事(76):又是屡试不第的落第书生
​西夏李元昊派人向宋朝送去的“嫚书”是什么?
北宋的科举制度,因为一个人的反叛而改变,并一直沿袭到清朝
一书生屡试不第,凭实力完成了人生逆袭,为何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杂谈丨中国历史哪些人有资格称得上“君以草芥待我,我必寇仇报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