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帖〕南北朝的文士山水玄游

     游赏自然山水主要是从晋室东渡之后开始的,当时游览山水自然的主体是从北方迁居东南的士大夫阶层,也即我们所谓的世家大族子弟,其著名的代表便是谢安、王羲之等人。但总体上来讲,东晋时期的士大夫游赏山水其主要目的是从山水中体悟玄理,其重在思想,重在思辨,而官能享受倒在其次。与此相反,到了南北朝时期,尽管世家大族子弟也喜欢山水游赏,但她们早期失去了东晋人从山水中体悟玄理的情趣,而更主要的则是追求纯粹的赏心悦目的官能感受,追求的纯粹是一种审美的快感。这种纯粹以追求审美快感为主导的游赏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当时的主导趣尚,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则是谢灵运和吴均等人。

  当然,在这个时期,也仍然有一部分人之游山游水并不以审美观感享受为主要目的,而是出于对山川地理的考察,出于对各地风俗人情的考察,这一类人多数属于学者型的,其中以郦道元最为著名。

  谢灵运探奇访胜之旅

  无论就文学成就上讲,还是就个人的思想来讲,乃至就当时的社会风尚来讲,谢灵运都可以称得上是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

  谢灵运(385年——433年)祖籍陈郡夏阳(今河南太康),两晋之际南迁,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故又称会稽人。为东晋淝水之战中的著名将领谢玄之孙,其小名“客”,人称“谢客”。后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公、谢康乐,。南朝著名文学家,为一代诗风的转变者,并开中国古代山水诗一派,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二人和同时的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其著作后人辑为《谢康乐集》。

  如果说陶渊明因开田园诗派而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由谢灵运所开的山水诗在后世的影响恐怕要远远超过了田园诗派的影响。后人又将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合称为山水田园诗派,而且其中更侧重于山水诗。

  但是,谢灵运和陶渊明的身世情况则是截然不同的。陶渊明虽然出自官宦世家,但却毕竟属于庶族之细民,而谢灵运的身世则完全不同,谢灵运不仅仅是出身于官宦世家,而且还是出于当时的名门望族——陈郡谢氏,陈郡谢氏自从晋室南渡之后,与以王导为代表的琅琊王氏为最隆贵的家族。南渡之后,谢氏家族人才辈出,其中如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曜、谢惠连、谢朓等都是在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人物。谢灵运为谢玄之孙,而谢玄是东晋初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淝水之战中晋军的著名将领,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谢灵运的母亲是王羲之的外孙女,即王献之的外甥女,也是出自名门大族。然而尽管有着这么显赫的家世背景,但谢灵运的命运却同样是十分坎坷的。谢灵运所生活的南朝刘宋之时,由于皇族出身于庶族阶层,因此有意排挤打压原来把持政权的王谢等世家大族的势力,同时也是由于世家大族自南渡之后,一味追求安乐,逐渐失去了军事指挥权,进而将自己的力量架空,从而导致世族势力的逐渐衰落。在东晋末年,谢灵运在18岁之时袭封康乐公,但不久刘宋代晋,为削弱世族势力,一律降爵一等,谢灵运亦由“公”爵降为“侯”爵,从而成了康乐侯。

  谢灵运小的时候曾寄养于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因此其小名叫“客儿”、“阿客”。但他却并不因为几样道馆而改变家族人一贯的生活习性,同样也形成了高傲任性、不受拘束的个性,再加上他从小聪明颖悟,才华横溢,因此目无下尘,但却同时又有点不通世故,这就为后来的受害被杀埋下了祸根。

  在晋安帝以西元年,谢灵运开始了他郁闷而无奈的政治生涯,这一年他首先出任琅琊王司马参军,而到了次年便转到抚军将军刘毅部下人记室参军。总的来说,这段生活还算安宁,而且谢灵运也乐于此职,但到义熙七年前后,刘毅为反对刘裕篡权而起兵讨伐,结果失败自杀,不久,谢灵运的族叔谢混亦被杀,但刘裕因爱其才,并没有追究谢灵运与刘毅、谢混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当时正准备篡位,不宜多树政敌,而应拉拢世家大族,以获取他们的支持,因此反而提拔谢灵运到自己部下任太尉参军,并且于次年又升任秘书丞,这对于当时的谢灵运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宽慰。但不久谢灵运却被无故免职了,这对谢灵运来讲无疑是当头一棒,而且是挨得莫名其妙,从而给他的思想以极大的冲击,使其原有的兴奋一扫而光,而代之以对世事的疑惑,甚至曾出现对世事的不屑一顾情绪,尽管后来他曾多次出任不小的职位,但这种情绪却一直无法消除,以致于最终负气,起兵反抗,导致被杀。

  谢灵运待在京师建康,赋闲三年之久。在这三年期间,为了排解愁闷,他以京城建康为中心,不断出游于扬州、丹阳等地,在这些地方,他或者寻古迹,或者是纯粹游山玩水。直到义熙十二年,他才被骠骑将军刘道怜的咨议参军,不久升任中书侍郎,后又为世子中军咨议。到义熙十四年,刘裕被封为宋王,在彭城建宋国,谢灵运遂任黄门侍郎,后转相国从事中郎。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却又出现了一件对谢灵运打击沉重的事。这一年,谢灵运的一个门人桂兴与小妾私通,被谢灵运发现,并派人将他杀死,弃尸水中,后被朝廷发现,于是当时的尚书仆射王弘便上书弹劾谢灵运,结果谢灵运被免职。本来,王氏与谢氏是世亲,在当时都属于被打压的对象,王谢应该联合一起来对抗图谋篡权的刘裕,无奈世族之间为一时利益之争而内讧,这不得不说南朝世族之衰微乃是天意。而对于谢灵运来讲,门人与妾私通,本可以通过正当手段来解决,但他却因为从小养成的孤傲脾性,为一时之气而杀人,其之被免职实也是罪有应得。

  第二年,刘裕最终取代东晋,改国号为宋,并改元永初。这一年刘裕再次对政治进行重大改革,首先下令废除晋代封爵,只对王导、谢安、谢玄、温峤、陶侃五家例外,但须降爵一级,于是谢灵运遂由“康乐公”降为“康乐侯”。但在这一年,谢灵运却又被任命为太子左卫率。懂啊用处三年,刘武帝刘裕驾崩,少帝即位,但少帝年幼无知,且非帝王之才,因此中监尚书令傅亮、中书令谢晦、司空录尚书事徐羡三人总揽朝政,擅权独行,并废除少帝。权臣废除少帝之后,按照礼法,本应由刘裕的次子庐陵王义真继位,但权臣却弃义真于不顾而立三子义隆。但二子义真本人聪明绝悟,同时又礼贤下士在当时士人中间有着比较好的声望,因此徐羡之等人在废立之前,首先将二子义真调出京城,接着以“构扇异同,非毁执政”这样的莫须有罪名将义真门下的主要人物都进行贬谪,谢灵运被贬为永嘉太守,颜延之则更是被贬为偏远的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而当时游走于义真门下与义真关系密切的高僧慧琳也被迫离开京城,之后不久,便又将少帝和庐陵王杀害。这就是谢灵运的永嘉太守之贬。这次贬谪对谢灵运的打击比第一次免职时更大,对他的思想影响也更深,从此之后,谢灵运便一味沉迷于山水之间,而不再留意政事了,而且从此之后,他的诗歌文章中的牢骚之气也更重了。这一次被贬,谢灵运从京城出发曾枉到回到他的故乡会稽始宁住了几天,这是他出生后被送往钱塘道馆以来的第一次回家,因此家乡的一切对他来说都特别的新鲜,而且也感觉特别的亲切。但人在宦途,不宜耽延太久,几天之后他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乡,再次踏上征程。这时,他又折回到钱塘,在这里,他曾经留下过不少童年的记忆,然而物是人非,他却似乎变得陌生了,因此也并没停留太久,便沿钱塘江西上,经富春、桐庐等地到达七里濑,然后又向南到东阳郡长山等地,再到青田溪,水路到永嘉。关于这次外贬的形成,他曾经在诗文中有详细的记述。

  而在谢灵运游走于庐陵王义真门下之时,由于禹高僧慧琳的方外之士的不断接触,谢灵运的思想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变化,这边是对佛教的信仰。原本谢灵运出生后便寄养于道馆,道教对他的思想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到了庐陵王门下之后,便开始接触佛教,并且其信仰也逐渐由原来的道教而转变为后来的佛教。新即位的义隆虽然年少,但却是一位非常有手段,同时也是比较礼贤下士的年轻皇帝,他即位不到三年,便果断诛杀了擅权专政的傅亮、谢晦和徐羡之等人,同时又把原来庐陵王门下的才士们都召回京城。谢灵运在永嘉这三年时间,意志一直非常消沉,他为了派遣愁绪,整日只能到处游走,在山水之间寻求慰藉,这在他的诗歌中都有详细的记述。

  谢灵运被召回京城之后任为秘书监,不久迁升为侍中,并主持修撰晋史。但尽管如此,谢灵运还是最终辞职了,因为这位宋文帝只是对谢灵运“惟以文义接见”,只是将他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文学侍从来看待,而并没有重用之意。辞职之后,谢灵运再次回到故乡始宁,这是他出生以来的第二次回故乡,但却是第一次回故乡隐居,这一次在故乡先后逗留达三年之久。这一次回故乡隐居,情绪同样非常低落,于是每天便只能到处游山玩水,以排解愁绪。而且在这一次隐居期间,他将其祖父谢玄在始宁的别墅进行了扩大改造,这在其《山居赋》中曾有详细的说明。这三年期间他建立精舍,开始沉迷佛教,与很多当地以及附近的名僧往来,讨论佛经教义等,他的《石壁立招提精舍》、《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南楼中望所迟客》、《石门新营所住四面迥溪石濑茂林修竹》、《述祖德诗》等诗篇。文章以阐述佛道思想为多,有《与庐陵王义真笺》、《和范先禄祗洹像赞三首》、《和从弟惠连无量寿颂》、《维摩诘经》中十譬八首,《伤己赋》、《逸民赋》、《昙隆法师徕》等著作都是产生于这个时期。而就在扩建庄园之时,又出现了一次重要的事件。到元嘉八年,谢灵运因扩建别墅,欲侵占会稽郡东郭的回踵湖和岯崲湖之事与当时的会稽太守孟顗发生尖锐矛盾。因孟顗不同意谢灵运私自侵占回踵湖和岯崲湖,于是谢灵运便肆意攻击孟顗,并说孟顗欲将回踵湖和岯崲湖占为己有,并对孟顗肆意嘲笑辱骂,孟顗恼羞成怒,将其告发。灵运惶恐,连夜进京去申辩,宋文帝因爱其才而不予追究,但却将其留在建康。于是谢灵运便参与了当时建康的文事活动,大约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参与编订了多大64583卷的“四部”目录,同时与知名僧人慧严、慧观等人对神僧昙无谶所翻译的《大般涅盘经》进行修改润色。

  不久,谢灵运便被外放为临川内史,但谢灵运纵欲无度,荒废政事,再次被有司所弹劾,到第二年,司徒刘义康派使者前去收捕他,结果谢灵运以为是大耻,于是便以捕吏拒捕,遂将来收捕他的使者扣押,并且还写诗说,“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将刘宋政权比作暴秦,同时自比张良、鲁仲连,言下之意是说他要为被刘宋篡位的故国东晋报仇雪恨。显然,这都是他从小养成的骄纵性格所导致的结果。但即便如此,宋文帝还是因为爱其才而并没有打算将他处死,而是流放广州,打算风头过去之后便将他赦免。但他在流放广州途中却又指示下人劫囚,并且到了广州之后,有参与当地的造反活动,宋文帝无奈,只好下令将其在广州弃市,就地处死。这就是谢灵运一生的命运。

  谢灵运的一生,主要是在东南地区度过的,而这一带也正是当时风景秀丽,山水怡人的人间天堂。由于他在政治上的不得已,于是便将整个身心都沉溺于自然山水之间,尤其是他在被外贬为永嘉太守起价,更是寄情山水,啸傲风月,从而创作除了大量的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文,开创了我国古代山水诗派,在诗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而谢灵运在放情山水清影之时,为了个人出行游玩的方便,他还发明了一种登山用的木屐,木屐前后各有一个可以随时装卸的木齿,上山时将前齿去掉,下山时将后齿去掉,以便于型录行路,这边是被后人所一再称道的“谢公屐”。谢灵运在永嘉几年,由于到处游山玩水,从而在当地留下了很多的遗迹,这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谢公岭、谢客崖、谢公亭、谢公池、谢公楼、王(羲之)谢祠、谢康乐祠、澄鲜阁,其中的很多遗迹,故址至今犹存。

  郦道元与山水做知己

  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是一个沉迷于山水,在山水之间顾影自怜,追求个人的审美感官享受的著名代表。而北朝的郦道元则是另一种亲近自然山水的代表,郦道元之亲近自然山水并非为了追求个人的审美感官享受,而是通过亲近自然山水而考察天下的山川地理形势,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一点与之前的帝王秦始皇等人的出巡有点相似。

  郦道元(466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曾任尚书主客郎,累迁治书侍御史、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坐事免,后起为河南尹,孝明时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孝昌三年,出为关右大使,行至阴盘驿亭,为谋反的萧宝夤所杀。其著作有《水经注》、《本志》、《七聘》等多种,惜多失传,惟《水经注》流传下来。

  郦道元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是一位勤奋好学的才子,在北魏太武帝之时曾给事东宫,并且逐渐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军师,曾先后出任过平东将军、青州刺史等职。也许正是因此,郦道元在当时政治上也颇有成绩,但其为政苛峻,故为当世所不容,最终被杀。

  郦道元青少年时期,父亲长期在平城、洛阳和青州任职,郦道元便跟随父母在平城、洛阳以及青州等地渡过,这种长期在外游居的生活,从而也使得郦道元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喜欢游山玩水的习惯。在其随父游走期间,他对当时的平城、洛阳以及青州等地的山川地理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考察与分析,这不仅是他后来创作《水经注》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与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他到各地任地方官期间便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从而施行相应的治理方式,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平城、洛阳以及青州等地的山水的记述正是以其青少年时期随父旅居时的游览为基础的,在旅居洛阳期间,他对当时洛阳周围的水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对其具体的水文及流域的风土物貌也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而在旅居青州起价,他遍游淄水、巨洋水等重要水系的流域及其支流的具体情况。

  而也正是各地山川河流的秀丽景色,正是由于各地淳朴的民风,丰富的物产使得郦道元从青少年时期便开始对地理学感兴趣,并决心进行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因此,之后历其一生,他一直都在找机会对各地的山川地理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根据文献记载,他曾先后利用各种机会将足迹踏遍了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地,而在《水经注》中郦道元所技术的内容包括的地域范围非常广泛,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北魏政权的统治区域之内,他所记载的信息,东北到达坝水(今朝鲜大同江),南到达扶南(今越南和柬埔寨),西南到达新头河(今印度河),西到达安息(今伊朗一带)、西海(今俄罗斯咸海),北则到达流沙(今蒙古大漠),应该说,《水经注》的创作是郦道元之前的中国地理学的一次伟大总结。

  无论是到地方做官还是游览,每到一地,郦道元宗室要参观当地的名胜与古迹,同时细心考察当地的山川地理走势,了解水流两岸的具体地理概况、地质结构,对当地的植被情况也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还对各地的土壤情况、气候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与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地理变迁请等也进行详细的了解,其所考察的范围包括山脉河流走向、河流水文特征、土地状况、当地物产、城市规模与位置的沿革、村落的兴衰变迁、历代水利工程的兴衰、历史遗迹的形成于分布情况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其了解河流名称的沿革、河道的变迁意义重大,对于其著作《水经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为了考察这些山川地理的沿革,郦道元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搜集与整理工作。郦道元在旅行的同时,还非常喜欢读书,这应该是他遗传自父亲郦范的。郦范在当时作为一个著名的军事家和谋略家,应该是广泛阅览奇书异文的,这对郦道元也有深刻的影响,郦道元自小便非常喜欢读书,并因此而闻名于世。他无论是在为官之时,还是在旅行之际,书籍都是最为亲密的伴侣,他一生曾读过非常多的史地著作,这是他进行《水经注》创作的重要文献积累。此外他还应该读过大量的文学类作品,这从《水经注》的语言及行文风格便可以看出端倪。根据现代人通缉,《水经注》一书总共参阅引用了四百三十七种文献古籍,这应该是是他所读的书中的非常小的一部分,在引用之外,他还应该阅读过大量的书籍,只有广泛的阅读,他才能搜集到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进行合理的汰择。有时候,会因为文献记载的模糊或者对文献记载质疑,而不远万里跑到当地进行实地的验证考察,正是他的这种执着精神,成就了震古烁今的巨著《水经注》。从名义上讲,《水经注》是对古代地理书《水经》的注解,但实际上却是郦道元重新创作的一部不朽杰作,《水经》原是对中烟地区的137条河流的简单记载,总共也就一万多字,而郦道元的《水经注》却总过录了1252条河流的具体情况,篇幅达到三十多万字,是原书的20多倍,而且相对于原《水经》而言,《水经注》的语言优美,文字生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杰出的文学散文,不仅对后世的地理学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后来文学散文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被历来的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所称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人)旅客大家:谢灵运、郦道元和徐霞客
郦道元的《《水经注》:自然地理学与山水文学的融合佳作
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
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转)
郦道元
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