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血传变 一阳之道

气血传变 一阳之道

人以督脉的两肾之间脊中穴为清阴之阳,人以任脉的两肋之肝脾中间的中脘穴为浊阴化物之阳。脊中为肾之君阳之火,中脘为肝胆相火之所化。一为先天之火,一为后天之火,相互激发滋养。
调理元阳不足,在两肾中求;调理脾胃不适,在左右肋肝中求。以阴养阳,以阳行阴。
脊中穴、中脘穴也是冲脉之两阳端,维系一身内元,外和一身
经络行气血。
上下
经络,气血内外所过,皆受此两处调摄。
清阴之经,经脊中阳气所制化而内入;浊阴之气,过中脘能化而外出。
于是虽有12
经络子午流注,然气血也在任督阴阳变行,不失其正。

寅时天光显露,阳行阴中,虽清冷然肺气充盈皮毛,
经络旺盈外出大指。肺经络左右旺,任脉气下中脘而入腹;手太阴动,手太阳应,通于脊中。肺经络气转入行大肠气,外和食指而行,表里相合,脏气经络气。凡过下臂、下肢必然已经传变表里。

中脘阳明得大肠阳明气,胃经顺下,上身和煦,归摄于脊中之阳,下肢也暖和,脾
经络开宣,脊中之阳达于肌肉,上下不寒。腠理能开,津液输布。

元阳不足,食后则疲乏,脾之失统,则胃中滞胀,过食。
若食酒或食后同房,均耗损脊中元阳。
治也难,犹如遍野沼泽,水湿不行,阳气不运,阴湿难化。脾血难通,肾阴难摄。
观标者,称之为湿热积聚;观本者,判之为脾肾阳虚;本居士观源,谓之曰肾中元阳空虚。
当养肾气,积阴而化养元阳。

元阳能统,心中元阴能养,心经气顺下小指,虽隐于太阳经之旁,和于脊中元阳,当能统五脏之神气。有神无神,预后鲜明。

心气和于脊中元阳,化太阳气而行小肠,令元气有养。小肠气应后腰命门。命门能暖,则胸中温暖。
元阳合太阳,表里相应,足太阳膀胱
经络上应于头,下降输布后背,腧通各脏,至于腿足。
肾气起于下,依傍任脉过中脘边上行到锁骨边而入内,与外膀胱
经络阳气表里相依,内归摄阴气于肾,外水湿下化于膀胱,阴阳内外统一于表里之脏腑。

肾与膀胱合,元气足,后天之阳不虚,气海充实,中脘中气足,和胸中宗气,厥阴心包行血内外,阳和一身。
上焦和气,中焦通血,下焦和元,三焦贯通,腰脊灵活;若不和,请观睡姿,双臂或升或降,或开张或合抱,不过上中下三焦调和与否。

三焦通达,水道畅通,浑身内外,元和绵绵,合于肾元。
肝肾同源,肾能摄气,肝能生气。肝血静,身静,心静,情绪无踪,天地无声。胆气下出,顺下关节,和缓内外,肝气上行。应于脊中之阳,升达脾肺,一轮生机又起,前胸任脉又开张。

天地之道,阴阳表里上下,周荣不止,生生不息,全赖先后天阳气应天阴阳而行。
劳作有时,行欲有度,情绪有节,宁静一途。明气血,知根源,养生合道。
可叹人生,百年短短,弹指一挥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培民运用温经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内含方剂)
基于扶阳思想郁病的次第治疗*
十二时辰的养生法则
伤寒六经临床重要参考资料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上)
黄帝内经 养生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