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孙丽美(左)走村入戸,问计乡亲,探寻乡村振兴之策。霞浦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是个人口3000多的穷山村,可耕地少,村民祖祖辈辈种菜为生,靠天吃饭。

2018年7月,孙丽美当选村支书伊始,就和村干部探讨:要带着村子往哪里发展?

“霞浦的很多沿海村子,都靠海上养殖、捕捞富起来了,可我们是山村,人多地少,发展很难。她很焦急,也经常和我讨论。”村委会主任孙万进回忆说。

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如何破题?她走家串户听民声,田间地头看产业……

古县村有个“老大难”问题:一直以来,几个家族之间存在隔阂,历任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很难。

阿美书记说,要发展,先要人心齐,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党组织。

当时,古县村的基层党组织较为涣散,“三会一课”流于形式、主题党日活动被动应付。

“阿美书记从基层党建入手,抓'三会一课’,组织村里的党员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习。”孙万进说,孙丽美抓党建很有一手,村党支部建立了以组织生活严肃化、发展党员严格化、党员教育常态化为主的“三化”党建工作机制。

接着,村民们常常看到,村支书和村主任一同加班,合作无间。遇到拆违难题,“你劝一句,我附和一句”,村民们听得懂、说得通。阿美书记对村里的各个家族老人,一口一个“伯伯”“叔叔”,笑脸迎人,让大家感慨:“这个女书记,能带队!”

小小的村子,政通人和。党支部,成了村民信任的“火车头”。3年来,古县村共培养了7名入党积极分子,接收了3名预备党员,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乡村振兴靠产业,接下来要带大家怎么走?

要想办法解决“靠天吃饭”问题!村里祖祖辈辈种菜,农田灌溉要么靠人挑水,要么靠下雨,得先解决。2019年,孙丽美推动实施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

“这真是民心工程啊!”村民杨兆科赞不绝口,“以前,灌溉经常遇到水量不够、旱天无水可用,田里只能种植水稻,现在用水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种经济作物了。”

杨兆科说,他原来是贫困户,现在,家里种植了蔬菜、花生和玉米,加上其他收成,一年收入也有2万多元,脱贫了!

灌溉用水困难解决了,但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去年初,受疫情影响,村里的花菜收获,却有3000吨运不出去。急坏了村民,也急坏了阿美书记。“阿美书记一次次往县里跑,请县农业农村局帮忙沟通,拿到了车辆通行证。”村民孙朝安说,“她还帮忙对接客商,帮助贫困户先卖。”

花菜滞销缓解了,但阿美书记也意识到,目前的种菜模式不能长久,得为村民谋划其他出路。

一方水土不能让一方人致富,那就搞“飞地经济”。

阿美书记联系了霞浦牙城,福州长乐、连江等地,租用当地的闲置农田6000多亩,发动村里的党员和致富能人,办起合作社,建起了蔬菜冷库。另一方面,她介绍100多位村民前去务工,不少人月收入有六七千元。

短短3年,在阿美书记的带动下,古县村申请了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300多万元,进行水利修复及农田改造;建起村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改造了葛洪山旅游步道,硬化村后自然村后山道路,乡村振兴有“路子”……3年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长到2.4万元。

“阿美书记总是说,我们村有这么好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要想想办法,招商引资,把村里的旅游发展起来,再建设一个乡村农业休闲观光园,带动乡村振兴、村民增收。”孙万进说,如今阿美书记走了,但是村里的党员干部都表示,一定会团结奋斗,像她一样实干担当,努力完成她的遗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之光华 逝之绚烂(报告文学)
露源村第一书记2022年度工作总结
【福建】黄志专|跳跃的乐章(报告文学)
黄家溪村:精心描绘乡村振兴大美画卷
寻迹青浦 | 最美休闲美丽乡村:张马村的转型,有颜更有气质!
部分乡村陷无人管事尴尬:人心涣散 运行瘫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