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脱之路
学佛首先要明确终极目的:了生死、断轮回。根据阿含经,其成就的标准是: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要达到这个目的,依据的途径是三十七道品,其中以四念处为根基。有了四念处,就容易生起脱离心,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向了,即指向于了脱生死。

为什么有生死?因为有贪、嗔、痴。贪于什么,就落入什么境界中,就会在轮回中脱离不了;而离了某方面的贪欲,就会从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贪于什么,就对于违背心意之种种人事心生不满与嗔恨。有贪有嗔,是因为无明,无明是没有智慧。学佛是用智慧之光,照破虚幻的现象,指向心的解脱之路。离贪、离嗔、离痴,才能了生脱死。

离的方式,可借助内观法门。观五蕴、六入、十二因缘。生命由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入而成,由观察六入的无常,而体会六入的无我之性。再如观五蕴,此色身及外境界一切相,“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色不是我、没有另外一个我(灵魂)、没有一个核心的自我。受、想、行、识同样如此。这样一步步观察下去,我执就渐渐去除掉了。即使是偶尔浮现的“我”的想法,也是六入中的“意根”,五蕴中的“行蕴”。也可以慢慢通过观察而去除。内观的过程,将五蕴六入,逐渐剥离,就心无挂碍了。心不著则解脱。
 
 

这些观察,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而不是去观察外物。外物分析得如何,与我的生命解脱无关。佛教是内观法门,心法不二。外物也只是“我”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显现。美人如花也罢,种种乱象也罢,都是我的眼识;仙乐飘飘与噪音嘈杂,都是我的耳识;种种嗅觉是我的鼻识;酸甜苦咸诸般滋味,是我的舌识;一切身体感受皆是身识;思维情感为意识。这六识都是变迁不住的现象,现象之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生命自我的世界由这六识构成,六识之外无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国土,皆是“我”的世界的调料。

如果仅仅内观,没有一个方向,那趋向于何方?这就如前所述,需以四念处为基础,以三十七道品为途径,步步趋向于脱离。比如观色无我,就要配合观身不净,不净才会生起脱离心;观受是苦,了知诸受是苦才会生起脱离心。其他等同。一切以脱离心为要。脱离心起的是指向作用,没有这个指向,我们的修行趋向何方?

学佛不是找到个什么,而是个舍弃的过程。到了哪一步,就舍弃哪一步,放到无可放处,就有了消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正法眼藏(二)
闹时便是静时底,语时便是默时底 !
105 示达禅人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楞严八十分义 执心中间分第九
大智度论集注(530)——生死智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