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你这么负责,我很害怕”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

  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

  倘若我是条嬉戏的小游鱼儿,母亲必是那一汪碧绿的湖水,在包容我顽皮任任性的同时,也将我的快乐涟漪般一圈圈的扩散了去……

  ——摘自网络

  自古以来,歌颂母亲伟大的诗词歌句很多。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心理学的普及,我们对母亲的角色也有了新的思考。

  这两天,网络上流传着一组图片“小蝌蚪找妈妈外传”。


  当小蝌蚪们游向妈妈时,妈妈问了一句,“作业写完了吗?”小蝌蚪们马上就散开了,“走,她不是我们的亲妈。”当他们遇到爸爸时,爸爸说,“玩去吧!”小蝌蚪们高兴地说,“耶!亲爸。”

  为什么小蝌蚪们在妈妈问完这句话后,认为遇到的是假妈妈呢?

  假妈妈,又称太过负责的妈妈。

  太过负责的妈妈,内心更像是一个特别乖,特别听话,特别负责的孩子,希望以此形象,来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自我认同。

  1

  作为一位父亲,我在孩子的家长群里。

  有时候,我会研究群里老师和家长的聊天内容和隐藏的情绪。

  群里,以妈妈居多。

  老师经常在群里告诉家长们当天布置的作业有哪些?然后让家长们尽量督促孩子完成。

  有的妈妈如果没有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会觉得特别愧疚,担心别人认为自己是个不负责的坏妈妈;有的妈妈则不折不扣地实行,监督孩子完成作业;有的妈妈则十分热心,总是在群里不厌其烦地告诉别的妈妈,怎样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妈妈都想做一个别人眼里负责的好妈妈。

  同时,他们内心也充满着特别强烈的焦虑感。


  “窥一斑而见全豹”,看到妈妈们在群里对老师布置作业的态度,能预测到,这些妈妈平时是如何要求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孩子又是如何磨磨蹭蹭地完成作业的。

  当然,妈妈们这样做,并不是毫无怨言的。

  所以,私底下,大家也会吐槽老师。

  中国有句非常著名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孩子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妈妈在别人眼里的形象。

  如果家里的孩子成绩不好,妈妈出去时会觉得自己脸上无光。

  因此,不管妈妈们愿不愿意,都主动或被动地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2

  家长在老师面前的态度,令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词汇“迎合型投射性认同”。

  在投射性认同的机制下,投射者(父母)发出:你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我们都尽全力去做到了,如果你(老师)还不认同我好妈妈的形象,在课堂上不对我的孩子好一点,你简直就太糟糕了。

  迎合型投射性认同在家庭的亲子关系中也非常常见。

  在父母那没有得到很好的爱,自我价值感不高,存在感也不是很强,害怕被抛弃的孩子,容易采用迎合型投射性认同的方法来讨好父母,以为自己做了一个听话的乖小孩就可以得到父母的爱。一旦父母不“买账”,孩子在心里就会认定父母是坏的,然后觉得自己很可怜,很委屈。

  其实,讨好父母的孩子扮演的角色恰恰是父母的照料者。换言之,父母成了任性的“孩子”,孩子成了要照料父母情绪和感受的“成年人”。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成了父母取悦老师的工具。

  既然孩子是工具,父母就不太会关注到“工具”的喜怒哀乐和情绪体验了,他们要的只是:你要听我的话,把老师交代的任务百分百完成。

  在这过程中,父母们会认为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了,对孩子很负责任了。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的意思来,那么,我就会很焦虑,甚至愤怒,“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一点都不乖。”

  这样负责的妈妈,在孩子面前,可能跟掌控欲很强的暴君没啥太大的差别。


  孩子呢?他不敢公开反抗妈妈,所以,只能通过做事磨蹭,很慢很慢地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以此来表达不满。

  在这样的关系里,我们是看不到任何亲子之爱的。

  也许,有人会为妈妈们感到不平“怎么这样说妈妈?妈妈也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啊,不完成老师的作业,成绩怎么提高。成绩不提高,以后怎么拼过别人进入重点中学,大学。如果不是自己家的孩子,我们还懒得操这份心。”

  恩,妈妈们的苦心能够理解,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要去迎合你们。

  一个怎样的父母,孩子才会去迎合?

  如果父母是一个特别有爱,能够包容和接纳孩子的人,孩子是不需要去迎合的。在这样的父母面前,他们是非常放松,且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相反,一个苛刻的,严厉的,没有情感的冷漠的父母,孩子才会去迎合。

  在父母粗暴地督促和不断地纠错下,慢慢地,孩子会觉得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父母要求我做的。既然学习是父母要求的,那么,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不会有特别高的热情,他会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完成作业,导致写作业越做越慢,效率越来越低。创新性和自主性也越来越少,厌学情绪逐渐增强。

  3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体验。

  当我一直被别人盯着做某件事时,我有一种没被别人信任和尊重的感觉。

  其实,被人信任和尊重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试着想一想,假设你是孩子,上了一天课,回到家,还要被父母监督着做作业,稍微有一点不如父母心意的地方,立刻就能看到对方脸上愠怒和嫌弃的表情。

  天啊,难道你不会觉得自己在父母那很糟糕吗?

  另外,父母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从深层角度来看,是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不信任孩子能独立完成作业。更多地,也有一种掌控的需要在里面。

  所以,一个内心特别负责,需要有人取悦的妈妈,真的是一个假妈妈。除非妈妈们能觉察自己的情绪从何处来?跟孩子的互动是怎样的?是在陪孩子完成一些事情,还是在替代孩子完成一些事情?

  一个懂得觉察的妈妈,内心特别乖巧,胆小,害怕的孩子才会真正长大。


  我有一个朋友,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等到孩子三岁后,她让孩子开始学习如何一个人看书,玩玩具。自己只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在旁边提供帮助。

  她说:“我绝对不要看着我的孩子写作业。如果他需要我帮忙,一定会来找我的。我告诉他,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

  这位朋友没有每天看着孩子写作业,也没有因为两个孩子的到来焦虑,或忙的焦头烂额。她呈现出来的状态是非常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性。孩子跟她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负责,有爱,能相互理解,非常融洽的。

  何必要做一个负责的妈妈呢?

  不如做一个有爱,能理解孩子成长的妈妈吧。

  陪伴孩子,帮助孩子,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在别人眼中的“好妈妈”形象,而是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对待他们的学习。

  4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位台湾普普通通的母亲培养出了5个博士。

  她收入不高,不仅要抚养5个孩子,还经常捐款资助贫苦的孩子。讲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她说很简单,即“爱心,尊重,勤俭”。

  比如勤俭,当孩子获得了海外留学的机会,她只给孩子一张单程票,其它费用全靠孩子自己争取奖学金。

  比如尊重,她说,我不会带孩子去做手工,而是陪孩子去做手工。

  她认为,教育孩子一定要用爱去温暖孩子,用心去关爱孩子,去做孩子的知己,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不是一味地从学习上关心孩子,更要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

  在这,希望妈妈们能有自己的生活,不只是围着孩子转,这样,孩子会轻松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我清华毕业,被5岁儿子的作业虐哭了”
清华母亲的“教子之道”!不起眼的小方法却能够改变孩子一生!
人前莫教子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疯传朋友圈,爆笑 泪奔最全版“小蝌蚪找妈妈”梗!太写实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