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宗岳《太极拳论》详解

【原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练好太极拳术,不但需要长时间的苦练实作,而且还需要方式方法要领的正确,不然也只是徒劳无功,空费时光。练习太极拳,讲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这不但是神意内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拳架身姿的要求和技法指导的前提。

所谓虚领顶劲,即是头容正直,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一根绳索将头顶提悬似的,又好像头上顶起一碗水,不使它洒下来,此全是神意领着,下颌微收,颈部放松,舌舔上腭,时时保持灵醒轻妙的感觉,有头顶青天、脚踏黄泉的气概。但此全是意,不可用力向上顶劲,用力向上顶劲必然拘滞僵硬,失掉灵感。练拳时,只要时时保持虚领顶劲的感觉,自然精神能提得起,气血自然顺畅流通。实质就是要求心静空虚,重在“静”上。气沉丹田,绝不是故意去憋气以鼓荡腹部来追求气沉丹田的效果,而是练拳时全身松开后的自然结果,只要全身松开,安舒松静,先松其心,后松其身,心身俱松,气则自然下沉贯注丹田,此时气不上浮,身步自然稳健。

在心思空明、气不浮躁时,身体姿势方能不偏不倚,立身中正。要求身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心,若重心不稳,运用中则易为人借力失势。要做到立身中正,在内则必须精神内固,神不外驰,稳静心性,在外则必须顶头拔背,松腰塌胯。如此则自然能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的姿态,只能这样,才能做到动作能虚能实,变换灵活,虚实莫测,让敌找不着实处。

有了心静气沉、立身中正、虚实变化灵活的基础,在用于推手较技时,便能做到敌攻我左,我则左为空虚,攻我右,我则右为空虚,我之力忽隐忽现,令对方有不可测度、处处不着力的感觉。对方用力,我随其意而化之,不可稍有抵抗之意。敌欲提我使上,我随而升高;欲抑我使下,我即随之而降;敌进我即收,使之有鞭长莫及之感,退时我即跟逼而上,使之觉得难以逃脱。与对方不丢不顶,粘连绵随,致使敌心慌失措,感到身如阴魂附体,难离难脱,任我编排使唤。

要达到如此地步,是在于长期训练推手所渐悟懂劲,懂劲之后,愈练愈精,进而达到神而明之的境界,随便一动,无不恰到好处,其皮肤及神意的灵敏程度,达到了一片羽毛的重量都能体知,一只苍蝇飞落沾体都能察觉。(羽毛形容重量轻,蝇虫形容速度快。)有了这种听劲的功夫,才能知己知彼,运化随心所欲;使对方捕风捉影,东倒西歪,无用武之地的地步,我攻之则冷快绝伦,令其无从抵抗。

有了如此功夫,自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原文】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有关武术技击的门派拳种非常之多,虽然它们的拳腿招式各不相同,千姿百态,但总起来说,都是以强大胜、弱小败,动作快的制动作慢的,身高力大、动作快速者占便宜,身材瘦小、力气弱的总是遭到失败。这种以蛮力为胜,动作快打动作慢的,都是一种本能性的自然现象,强总是强,弱总是弱,这不是上乘的武技,也不懂得怎样运用力学的巧妙!

太极拳则是以巧制胜,以柔克刚,运用武术力学原理来打败对方的一门武技。就拿“四两拨千斤”来说,对方力大劲猛,而我方不与之相顶斗力,却以柔化之,待其力呈直扑之象,收势不及时,我顺而带之,下绊上牵,借其自身之猛力跌之。这种方法很明显地告诉人们,太极拳不是靠力气大去击败对方的,是靠技巧。同时,太极拳也不是像其他拳技那样以闪电般的拳脚去取胜,而是以静制动,静观其变而乘隙击之。以快速和力猛取胜,年轻时尚可,人老了之后就不能发挥其特长了!练习太极拳术达神明境界者,掌握了以柔克刚的太极原理时,就是到了八十岁时,照样能对付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其原因绝不是仗着力大和动作快,而是借其势而乘其虚克之。当然,能达到如此水平,是有一定的前提的。

【原文】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未从出势先将身势立稳,重心放正,身心松开,不能有丝毫拘滞之力,杂念屏除,使体态归于自然而后出动。动时以心气行运,以腰脊领率,身如车轮运转,无凹凸处,无缺陷处,无断续处,触之即转,处处圆活。如果车轮出现了凹凸缺陷,着地有两个点,便无法转动了,能圆则活,非圆不灵。虚实转化自如,以轻制重,以柔克刚,以顺避害,避实击虚,彼重我虚。如果不懂虚实转化,做不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要领,而是用力抵抗,与人相顶,彼实我也实,以实御实,劲路自然僵滞停顿,变换不灵,难以引进落空,如果自己的膂力又不及人,肯定要受制于人。

如果不明白太极之理,即使是苦练多年,也不能做到以柔克刚,以弱制强。自身不够灵活,身体僵硬,就如车轮有了凹凸缺陷,难以运转,势必顶撞,形成有力打无力的境况,而被人所制,不能立时运化,其原因就是没有悟透太极拳技的刚柔相济之真理所造成的。太极拳技击是忽刚忽柔、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化的,不知此理,又怎能不被人所制呢?

【原文】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要想避免在与人交手时的既不肯用人刚我柔的走劲去引使对方落空,又不会趁势用粘劲去取得我顺人背的优势,只知道人用力我也用力的弊病时,首先就要掌握刚柔虚实之法,刚柔与虚实;其次就是化与击,化者化解来力,击者顺逼制敌,即“走”与“粘”二法,化解是逼敌的准备,击打是化解的继续。攻里有守,守中寓攻,彼实我虚,彼虚我实,阴阳互根,刚柔相济,此消彼长,交替为用。虚实无定形,随彼之动,虚实应付,毫厘不爽,走化粘逼,避实击虚。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掌握了太极拳技的真正原理和技术。

掌握了这一原理和方法后,才算是入门;入门后不可稍有懈怠,必须勤加练习,时时揣摩,练拳和推手时,松柔沉稳,一松百松,一动百随。两臂要练得如绳吊着重物一样松坠,有沉甸甸的气贯十指的鼓胀感,并须经常培养其头脑和两臂的虚实轻妙的感应,真正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这种明察秋毫的灵敏度,运用于推手,就能细细地、准确无误地体察出对方来劲及其细小的变化情况。我则不先不后、不早不迟、恰到好处地运用粘连绵随、不丢不顶的推手技巧,就能做出随屈就伸、逆来顺受、柔若百折似无骨、化劲无形的绝好身势和无往不利、变化莫测而又冷快绝伦、撒去全身都是手的发劲动作,渐至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而顺势借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技法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原文】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太极拳术的技击总则纲要是“舍己从人”,而不要误会是“舍近求远”。“舍己”是为了求变,“舍己从人”的核心部分是变被动为主动,用最优秀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比较常见的拳术技法是你打我而来,应付的办法是挡你、躲你,然后再反击。太极拳技法则不同,你打我,我引着你的手,顺着你的来力,加上弧线和螺旋运动,使你的力量听我的指挥。太极拳要求我们在对抗中无论条件多么苛刻,都要顺从对方,要能在各种条件下“舍己从人”,并且运用沾粘连随来解决问题,同时,舍己从人要明确达到“己顺人背”、“引进落空”的目的;“舍己”不是“丢己”,“从人”是不与之相顶,只有舍己从人才能不丢不顶,沾粘连随。

“舍己从人”必须有很好的听、懂、化、发之劲才能完成。双方搭手,首先要找准对方劲力的方向,要尽量顺随对方的劲力并设法改变它的方向,顺从对方的力仅是表象,顺的过程是将自己的力与对方的力合二为一,然后用弧线和螺旋运动来改变这个力的方向。要求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去化解对方一二乃至三个劲力。试想如果有了这种顺从加改造的办法,那么不论他是多么大的来力,都必然落空失势,从而受制于我。

舍己从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进落空,控制对方,造成己顺人背,进而有效地打击对方,其作用是要达到蓄发相变,其至高境是化打合一。如果通过力点的变化,控制了对方来力的方向,那么力的大小对我就不是问题了。只要与对方肢体接触,就可以顺势而迎,因其动而屈伸旋转,调整自身的平衡,并探测对方的劲力情况,审机应变,因势利导。我在粘走的过程中,由于不丢不顶,遇劲即化(对方劲力达不到目标时,即会造成背势和失去重心平衡),变化为打,化打合一。只有在听劲而懂劲的情况下,才能舍己从人,达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的技法要求,由懂劲而神明,若有毫厘之差,都无法完成太极拳术的舍己从人、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技巧。深怕学习者不明拳理,误入歧途,毁我太极之誉才作下此文,从而告诫学习者,只有通过明理后加以刻苦训练,勤于总结,勇于探讨,不断地深入研究,实践加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可登上太极拳术之高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宗岳《太极拳论》全文解释
<太极拳论>通解
什么是太极拳的“懂劲”
值得体悟回味太极拳修炼的真话
专题 | 太极推手二十五问,不会推来也会化!!!
王宗岳太极拳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