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禽流感的中医治疗处方

禽流感的中医治疗处方

 

禽流感的中医治疗处方: (第一版  2013/04/06)
本文的范围只侷限讨论禽流感。首先读者可能会问,中医师又没去删检感冒病人的病毒类型,你怎麼知道哪些是禽流感?我的确不知道,以中医辨证论治、依照体质论治的治疗思路来说,也不需要知道,禽流感类似的流感症状,并非近代才有,古代以来一直都有;近年来我处理為数不少的感冒病人,包含不少中医同道自身与父母小孩的感冒,只要患者原先无大病、能吃能睡,突然得到重感冒,依照经方辨证论治,在第一帖药就明显改善的比例超过95%,剩下的5%在调整药方一到两次后都能治癒,也就是都在一天到三天内能治癒,不论是老人或小孩或孕妇。值得附带一提的是,如果病人是高血压的病人,平常只吃中药调理头痛、头晕等问题,感冒时都很好治疗,因為高血压是个肝的阳气过亢的疾病,肝气过亢用来对付外来的风邪刚好绰绰有餘;但吃了西药控制血压的病人就困难的多。

若病人本身有长期疾病,例如糖尿病(脾阴虚、气虚肾虚,必须同时养阴益气补肾)、痰湿重的血脂高(容易產生痰湿、而且血管硬化导致血行不通畅、用了风药容易气血上衝、必须同时去痰通络)、心臟无力(必须健脾补肾来强心)、腰酸背痛(一样必须健脾补肾)、各类癌症(可能正气虚、邪气实,类型很多,无法一概而论)、长期熬夜过劳(气虚而且肝胆湿热或肝肾阴虚)等等,感冒时以经方辨证论治,在第一帖药就明显改善的比例也超过80%,另外20%的病人就需要迂迴的方式来处理,无法在前三帖药就处理风邪表证,必须先处理裡证再处理风邪表证,但也都能在一週内明显改善。

以上自吹自擂的赘述,只是希望说明我虽然没有专门处理禽流感,但这麼多的感冒病例中,相信也有為数不少的禽流感病人,而经方的辨证论治是可以游刃有餘的。
以下的网页我有举例一些冬季时遇到的各类发烧案例,其中必须使用麻黄杏仁的案例,都与禽流感类似:
http://loveheal.org/phpbb3/viewtopic.php?f=36&t=396

禽流感的症状,以中医的观点来看西医的流行病学,主证就是发烧与咳嗽的症状明显,但咳嗽在中医的辨证有很多种,例如因為痰多阻塞而咳嗽,这种咳嗽是因為痰多了、阻塞在喉咙、支气管之后產生需要咳痰的反应,咳痰出来就比较舒服,而没有痰的时候,并不会想咳嗽;另外还有气鬱的咳嗽,是感觉好像胸口闷、胁下闷,此时就想要咳嗽,需要长吐一口气才比较舒缓;另外还有肺胃中有湿气的咳;肺胃中有寒气的咳嗽;或肺胃太乾燥的咳嗽;或是肝胆湿热所导致的咳嗽等等。只要熟悉经方辨证的中医师,应该都可以问一两个问题就得到各类咳嗽病因的详细辨证。
而禽流感的咳嗽,我称之為风证束肺的咳嗽,什麼叫作风证束肺的咳嗽,就是感冒有发烧、怕冷、怕风等等表证时,当患者试看看吸气将肺部膨胀起来,结果吸到一半,就会因為肺部或气管的刺激感,不由自主需要咳嗽,用力咳嗽振动肺部之后,会觉得稍微比较舒缓,严重时变成无法深呼吸、只能短促的喘息兼咳嗽,这就属於风证束肺的咳嗽;这风证束肺的咳嗽,是传染力强的感冒咳喘所共通的,常需要用到麻黄或杏仁这两味药来开肺气,当然病人依照当时的气候、病人体质、感冒时的饮食等等因素影响,风证束肺的咳嗽会与其他证候相兼,例如可能兼有气鬱、寒痰、湿痰、水气、肺燥、肝胆湿热等等一起出现,但风证束肺是最基本、一定会出现的证候。

关节酸痛、腰痛也是禽流感比较容易出现的症状,但出现的机率并不如风证束肺的证候高,约一半不到病患会同时有。

头痛与喉咙痛因為各类感冒也常见,所以用头痛、喉咙痛来来推测是否為传染力强的禽流感,意义并不大。

总结来说,禽流感的证候,就中医来看,是发烧与风证束肺导致的咳喘比较明显、传染性明显、症状复製程度高、症状进展比较快,发烧初期时通常是高烧无汗(发烧时摸脖子与胸口看看可以知道有汗无汗) ,可能兼有关节痛、腰痛;若处理不当,或病人本身体力非常虚弱,严重时从表证跑到裡证,可能会呕吐、下利(一般下利初期大号还有臭味、两三次之后就没有臭味、变成吃什麼拉什麼)、胸痛、心臟无力、进而肺积水导致无法平卧。从中医的五臟辨证来看,这类流感从表证走进裡证时,从肺先开始然后往心肾恶化,从经方或时方的方证来看,接近於麻黄汤、葛根汤,然后往大小青龙汤,最后往李可老中医的小青龙虚化汤而演进;另外有一类肠胃型的感冒,发烧与咳嗽没有禽流感严重,但是从表证走进裡证时,肠胃道问题的噁心腹痛下利比较明显,是以肝脾然后往心肾恶化,从经方或时方方证来说,是桂枝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大小柴胡汤、理中汤、小建中汤、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等等而演进。

以下的治疗处方,主要以发病前几天的发烧与咳喘等证候来辨证论治,若你能找到好的经方中医师治疗,那麼就不需要参考以下诸方。若病情拖延日久,导致已经没有力气咳嗽、呕吐、下利、肺积水不能平卧、胸痛心悸、严重贫血、容易有出血症状等等裡证严重者,请务必洽经方中医师。

以下选择药方的前提是,首先看是否有发烧、然后观察是否怕冷、然后观察咳喘是否严重(一个小时咳个三次以内、每次咳一两声、呼吸还算顺畅,称之為不严重;反之几分鐘就咳嗽一次,咳很多下、无法深呼吸、或痰多阻塞呼吸道,称之為咳喘严重),然后观察是黄痰黏稠、白稀水痰或两者相兼:

发烧怕冷、有咳喘但不严重:
黄痰、肺中热 (一般发烧在38.5度到40度之间,无汗,舌体顏色比正常稍红、黄苔、脉浮紧数,咳痰比较黏稠、黄痰為主、觉得肺中有热、口渴、能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常有喉咙乾痛、可能有咽喉红肿) 
葛根汤、麻杏甘石汤加减方 :
葛根 五钱 麻黄 一钱 桂枝 三钱 白芍 三钱 生薑 两片 大枣 五枚 炙甘草 三钱 杏仁 二钱 黄芩 二钱 生石膏打粉二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2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2g,一碗中是冲服1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药方方义说明:有发烧兼有怕冷,所以用桂枝生薑,但有咳喘的情况下,减少生薑、大枣,因為生薑多用则耗肺气、而且对咳喘病人会產生肺部刺激感而增加咳嗽,但是有发烧怕冷又必须适量用之来协助解表散寒。而大枣多用则甘味守中而肺气不容易打开,但完全不用又怕病人脾胃虚弱时不堪麻黄之升发,所以适量用之。
用石膏配黄芩,两者都能清肺热,但力道与程度不同,若单用石膏,有时病人家属到附近药房抓药时,可能抓错成熟石膏,或者没有打粉而药效差异甚大,所以必定用些黄芩,以防石膏失效而肺热加重而產生急症气喘。至於生石膏打粉入汤药与科学中药的石膏粉吞服,吞服时效力明显,所以吞服食剂量需减少。
以下不再赘述。

白稀痰、肺中寒 (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度之间,无汗或只有少量出汗,舌体顏色淡红、白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不口渴、想喝温水、喝水少、少有喉咙痛、少有咽喉红肿,体质比较虚寒怕冷)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方:
桂枝 三钱  白芍 三钱 麻黄 一钱  杏仁二钱  厚朴 一钱  炙甘草三钱  生薑 两片 乾薑 两钱  薑半夏 二钱 五味子 一钱 伏苓五钱 大枣 五枚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黄白痰相兼、肺中寒热夹杂 (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度之间,无汗,舌体顏色淡红、白苔夹有少部分薄黄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黄痰、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会口渴、想喝凉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轻微喉咙痛、可能有轻微咽喉红肿) 
葛根汤、麻杏甘石汤加减方:
葛根 三钱 麻黄 一钱 桂枝 三钱 白芍 三钱 乾薑二钱 生薑 两片 大枣 五枚 炙甘草 三钱  杏仁 二钱 厚朴 一钱 伏苓 三钱 黄芩 一钱 生石膏打粉 一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1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冲服0.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时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实四钱 薑半夏二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发烧不怕冷也不怕热、有咳喘但不严重:
黄痰、肺中热 (发烧在38度到40之间,无汗或少汗,不喜欢吹到风,但也不怕冷、也不怕热、能喝水、想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还有点胃口、体力还好、舌色比正常稍红、薄黄苔;常见於平日健康的小儿在还没有西药退烧之前,得到咳嗽為主的禽流感,但下方一样是成人剂量) 
葛根汤、麻杏甘石汤加减方:
葛根 三钱 防风 二钱 桂枝 一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麻黄 一钱 杏仁 二钱 厚朴一钱炙甘草 三钱  大枣 五枚  黄芩二钱  生石膏打粉 二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2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2g,一碗中是冲服1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若口渴明显,则葛根改成五钱。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白稀痰、肺中寒  (常见於低烧,发烧在37.5度到38.5之间,一般有微汗,不喜欢吹到风,但也不怕冷、也不怕热、能喝水、想喝温水、喝水量少、脉浮缓或稍弦,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胃口稍差或轻微噁心、舌色正常或舌尖微红、白苔;常见於体质稍微虚寒、稍微气虚的成人或小儿,但是感冒病毒不强) 
柴胡 三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黄芩 一钱 半夏 一钱 乾薑 二钱 五味子一钱 杏仁 二钱厚朴一钱  麻黄 五分 伏苓 五钱  炙甘草三钱  大枣 五枚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c. 黄白痰相兼、肺中寒热夹杂  (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5度之间,无汗或少汗,舌体顏色微红、白苔夹有少部分薄黄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黄痰、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会口渴、想喝凉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轻微喉咙痛、可能有轻微咽喉红肿)
柴胡 三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黄芩 二钱 半夏 一钱 乾薑 二钱 五味子一钱 杏仁 二钱厚朴一钱  麻黄 一钱 伏苓 五钱  炙甘草三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一钱 生石膏打粉 一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1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冲服0.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时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实四钱 薑半夏二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发烧不怕冷而且怕热明显、有咳喘但不严重:
黄痰、肺中热  (一般发烧在38.5度到40度之间,无汗,舌体顏色比较红、黄苔、脉浮紧数,咳痰比较黏稠、黄痰為主、觉得肺中有热、口渴、口臭、喜欢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常有喉咙乾痛、可能有咽喉红肿,常见於活动力强的健康小儿,但是吃燥热的食物太多、例如肉类吃多,而且不喜欢蔬菜水果,下方一样是成人剂量)  经验方
葛根 五钱  防风 二钱  白芍二钱  生甘草 三钱  麻黄一钱  杏仁 二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三钱 生石膏打粉 三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3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3g,一碗中是冲服1.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发烧怕冷、咳喘严重、且咳声结实有力:
a. 黄痰、肺中热 (咳嗽急促或气喘,一般发烧在38.5度到40度之间,无汗,舌体顏色比正常稍红、黄苔、脉浮紧数,咳痰比较黏稠、黄痰為主、觉得肺中有热、口渴、能喝凉水、常有喉咙乾痛、可能有咽喉红肿)  大青龙汤加减方
葛根 三钱 麻黄 三钱 桂枝 二钱 生薑 两片  白芍一钱   炙甘草 三钱 杏仁 四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三钱生石膏打粉 三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3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3g,一碗中是冲服1.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若口渴明显,则葛根改成五钱。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b. 白稀痰、肺中寒  (咳嗽急促或气喘,发烧约在38度到39之间,一般有少汗或微汗,不喜欢吹到风,怕冷,不口渴、想喝温水、喝水量少、脉浮紧或细沉,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胃口稍差或轻微噁心、舌色正常或舌色淡、白苔;常见於体质稍微虚寒、稍微气虚的成人或小儿)
小青龙汤加减方 :
  麻黄 三钱 桂枝 二钱 白芍 二钱 炙甘草 三钱  乾薑 三钱 薑半夏 三钱 细辛 一钱 五味子一钱 伏苓 五钱 杏仁 三钱 厚朴 一钱 紫莞 一钱 款冬花一钱 大枣 五枚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c. 黄白痰相兼、肺中寒热夹杂 (咳嗽急促或气喘,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5度之间,无汗或少汗,舌体顏色微红、白苔夹有少部分薄黄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黄痰、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会口渴、想喝凉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轻微喉咙痛、可能有轻微咽喉红肿)
麻黄 三钱 桂枝 二钱 白芍 二钱 炙甘草 三钱  乾薑 三钱 薑半夏 三钱 细辛 一钱 五味子一钱 伏苓 五钱 杏仁 三钱 厚朴 一钱 紫莞 一钱 款冬花一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一钱 生石膏打粉 一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1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冲服0.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时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实四钱 薑半夏二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发烧不怕冷、咳喘严重、且咳声结实有力:
a. 黄痰、肺中热 (咳嗽急促或气喘,发烧在38度到40之间,无汗或少汗,不喜欢吹到风,但也不怕冷、稍怕热、能喝水、想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咳喘导致胃口与体力不好、舌色比正常或稍红、黄苔;常见於平日健康的小儿在还没有西药退烧之前,得到咳嗽為主的禽流感,或是刚当完兵的壮汉,下方一样是成人剂量) 
麻杏甘石汤加减方、也接近大青龙汤的加减方:
葛根 三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麻黄 三钱 杏仁 四钱厚朴二钱 生甘草 三钱  大枣 五枚  黄芩四钱  生石膏打粉 四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石膏粉 4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4g,一碗中是冲服2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若口渴明显,则葛根改成五钱。
若黄痰黏稠而且多,加上栝蔞实五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口渴、想喝凉水而且喝水多(在室内一天超过1500CC),就可以用生石膏,如果喝水很少就去掉上方中的生石膏。

b. 白稀痰、肺中寒  (咳嗽急促或气喘,常见於低烧,发烧在37.5度到38.5之间,一般有微汗,不喜欢吹到风,但也不怕冷、也不怕热、能喝水、想喝温水、喝水量少、脉浮缓或稍弦,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胃口差或噁心呕吐、舌色正常或舌尖淡、白苔;常见於体质稍微虚寒、稍微气虚的成人或小儿,遇到比较厉害的咳嗽型感冒病毒) 
柴胡 二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黄芩 一钱 薑半夏 三钱 乾薑 三钱 五味子一钱 杏仁 三钱厚朴一钱  麻黄 二钱 伏苓 五钱  炙甘草三钱  大枣 五枚 紫莞 一钱 款冬花 一钱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c. 黄白痰相兼、肺中寒热夹杂  (咳嗽急促或气喘,一般发烧在38度到39.5度之间,无汗或少汗,舌体顏色微红、白苔夹有少部分薄黄苔、脉浮缓或稍紧,咳痰在白稀痰中有部分黏稠黄痰、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会口渴、想喝凉水,但不能喝冰水、也喝不下很多水、可能有轻微喉咙痛、可能有轻微咽喉红肿)
柴胡 二钱 防风 二钱 白芍 二钱 生薑 一片 半夏 一钱 乾薑 二钱 五味子 一钱 杏仁 三钱厚朴一钱  麻黄 二钱 伏苓 五钱  炙甘草三钱  大枣 五枚 黄芩 一钱 生石膏打粉 一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1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1g,一碗中是冲服0.5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若黄白相兼的痰多,例如一次咳出3CC以上,一小时咳出15CC以上,加上栝蔞实四钱 薑半夏二钱 射干 二钱。
如果有好像有痰,但咳出来的痰不多,而且不容易咳出来,加桔梗二钱。


没有发烧、也不怕风、也不怕冷,或已经用西药退烧,但是咳喘治不好,咳喘严重、且咳声结实有力:

a. 肺中寒痰咳喘(咳嗽明显或喘促,痰多明显,以白稀痰為主)
  射干麻黄汤加减:
  射干 二钱 麻黄 二钱 紫莞 二钱 款冬花 二钱 炙甘草 三钱 乾薑 二钱 薑半夏 二钱 细辛 一钱 五味子 二钱 大枣五枚  杏仁 三钱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若有黄白相兼的痰,加上 黄芩一钱。

b. 肺热少痰(咳嗽明显或喘促,痰不多,以黄痰為主,能喝水、想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舌色比正常或稍红、薄黄苔)
麻杏甘石汤加减:
麻黄 二钱到三钱(视成人的体格而定)  杏仁 三钱  炙甘草三钱  黄芩 二钱  生石膏打粉 二钱(或台湾的科学中药粉 石膏粉 2g冲服吞服,一帖中用2g,一碗中是冲服1g,冲服就是吞服)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c. 肺中寒饮、同时是气虚体质(咳声无力,没有发烧,有怕冷,想喝温水、喝水量少,脉沉缓弱,咳痰比较白稀、以白色水痰為主、吸到冷空气就想咳嗽,胃口差或噁心呕吐、舌色正常或舌尖淡、白苔;常见於体质虚寒、气虚的成人或小儿,遇到比较厉害的咳嗽型感冒病毒,在发烧已经解除之后)
苓甘薑味辛夏仁汤:
伏苓 五钱 炙甘草 三钱 乾薑 三钱 五味子一钱 细辛 一钱 薑半夏 二钱 杏仁三钱     
一帖用四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需注意先不要吃水果,尤其酸甜味明显的水果,这些水果虽然会生津液,但是咳嗽、白痰清稀的病患不宜,吃了则水痰增加,咳嗽不会好。

d. 肺痈,痰多而且黏稠腥臭,痰多导致呼吸困难
千金苇茎汤(咳嗽明显或喘促,痰很多,以黄痰、夹带铁锈色痰、痰中可能带血丝,痰黏稠而腥臭,能喝水、想喝凉水、喝水量正常或稍多、舌色明显红、黄苔、舌面乾燥)
苇茎  一两半  桃仁 三钱  薏苡仁 一两  冬瓜仁 六钱   伏苓  三钱 
一帖用五碗水中火煮成两碗,每次喝一碗,间隔四小时,不拘饭前饭后。


幼儿与青少年的剂量问题:
小儿新生儿到一岁之间,用成人的1/6;一岁到两岁,用成人的1/4;两岁到四岁,用成人的1/3;四岁到八岁,用成人的1/2~1/3 需视体重与发育情况而定;八岁到14岁用成人的1~1/2 需视体重与发育情况而定;14岁以上可以用成人的1~2/3 需视体重与发育情况而定。
举例来说,一岁半的幼儿,因為剂量用成人的1/4,所以一帖药应该分成四天喝完,若喝一天,才喝了半碗,就病情缓解,那就应该停止服用。

剂量比例的问题:
随著每个人的病情轻重不同,以上药方无法刚好适合每个人的需要,如果你不是很有把握时,可以将一帖药分成三次服用,若服用第一次后,没有不良反应或稍有进步,才服用第二次。如果服用一次,症状加重,则必须停止并諮询中医师。如果有进步,而且病情已经缓解7成,则停止服用,以免过犹不及。
如果有进步,但服用完一帖,病情改善不到7成,则服用第二帖。

施合一  中医师敬笔   
本文转载自 中医经方教育网   http://loveheal.org/phpbb3/

 


以上诸方,最重要的是麻黄与生薑的应用时机,以下是我的经方药证学的讲义,还未完成,仅供中医同道参考。

麻黄(发阳气、开肺气)
药性:
辛、微苦,微温。
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癓坚积聚。
麻黄则茎空直达而上,且无大味,纯得天轻扬之气,故专主气分从阴出阳,透达周身上下之皮毛。
麻黄必用苗,以其苗细长中空,象人毛孔,而气又轻扬,故能发汗,直走皮毛。亦有时用麻黄根者,则以其根坚实而味涩,故能止汗。麻黄透达膀胱寒水之阳气,以出於皮毛,為伤寒要药。

药性八纲辨证:
阴阳 表裡 虚实 寒热
辛温发散為阳。
 走表為主,但是发阳气的特性可以用来治疗阴盛阳虚的裡证。
 治疗表实证、风证束肺的咳喘实咳、水饮的实证。
 微温至平性。

湿 燥 津液 气血 痰 备註:
偏於燥,发阳气时会耗损气血津液。
 气分药。
 配合其他药治疗风痰,风热风寒皆可。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阴结。

病症:
风证的表实证,风证束肺的胸闷喘咳、骨节疼痛,风水浮肿,表实证的阳黄,阴盛阳衰的裡证水饮,阴证阴疽、痰核、流注结块,小便不利或失禁,肌肤不仁,风疹。

主证:
主治阳证有表证的实证喘咳、恶寒无汗而身疼、骨节疼、黄肿,风水。黄肿者面色黯黄;无汗者皮肤乾燥或粗糙。还有阳气可发者,胃气还有、心力未竭。


禁忌证与反佐药:
咳声无力、虚热、舌乾红、气虚严重、贫血、阳证热证的疮疡、各种出血、吐血、鼻血、淋病,都不用麻黄,风证表证骨节疼改用防风、咳改杏仁或水肿改防己。
心臟病人,容易心悸、走动即喘而心跳快、体力差而心律不整者慎用,如果需要少量用时,应该稍微增加炙甘草,心阳虚的脉无力而缓或孔脉配合桂枝、白术、龙骨牡蠣,心阴虚舌面无苔舌色淡红、胸闷发热、促脉配合生脉散,心血虚的舌红无苔、胸闷发热、促脉用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
肝胆湿热者也慎用,阳证者少量用可配合黄芩、天花粉、石膏,阴证肝病不得眠则禁用,风证咳喘改用防风杏仁。
青光眼患者慎用,麻黄发阳气的作用(会散瞳)不利於潜阳平肝气,如果要用,则潜阳平肝的药需多於麻黄。

常用剂量:
成人一钱到五钱;常用為一钱到三钱。生麻黄必须先煮去上沫。

常用药对:
麻黄桂枝:参考桂枝条文。
麻黄甘草:风证束肺之水肿。
麻黄杏仁:风证束肺之咳喘。
麻黄细辛:发阳气最强之药对,病人阴盛阳虚,胃气尚有,脉细沉。
麻黄白术:骨节疼痛之药对。
麻黄附子(乌头) :寒实之骨节疼痛。
麻黄防风:麻黄配合少量防风,可以减少麻黄之用量。
麻黄升麻:升发阳气之药对,因為升麻稍苦,因此此药对可以在发阳气时同时解毒,治疗咽喉不利唾脓血,热证烦闷。
麻黄石膏:风证兼有气分热,麻黄用在胃口好、能喝水的人身上,就需要配一点石膏,否则阳气发起来,容易產生肺热。
麻黄黄芩:风证兼有些微气分热或血分热,适合有麻黄证,但是胃口差、喝水不多,舌体稍红、舌苔薄黄的病人。


补充:
阳症為痈,阴症為疽。痈好治,疽难疗。风、寒、湿、热、痰、气虚、气滞、血虚、血瘀,使气血滞留凝聚,產生壅肿;拖延日久,则血肉腐败而成脓。
痈属阳性,局部具有红肿热痛,属於易成脓、易溃、易敛的急性疮疡。疽為阴性,分有头疽与无头疽两种。有头疽:发于肌肉,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以后腐烂,形如蜂窠。无头疽:发于筋骨之间,初起无头,漫肿色白,根脚散漫,痠多痛少。疽是难消、难溃、难敛的疮疡,容易往裡走而伤及肌肉、筋、骨。
疽在西医外科名称可能称為深部脓肿、骨髓炎、骨结核,股骨头坏死。

类药比较:
麻黄防风:麻黄与防风共通的是治风证,防风可取代或减少麻黄的用量,都有升发阳气的性,但防风比较缓和,对心臟的负担比较小。风证的肌肉痛用桂枝或防风而不用麻黄、骨节痛用桂枝麻黄防风皆可。
麻黄杏仁:都可以开肺气,但麻黄开肺气的力道强於杏仁;麻黄走表治风证、骨节疼痛;杏仁降肺气并稍微润肺,可协助其他药治疗脾约便秘。一般在咳喘时,没有条件用麻黄的病人需要开肺气只好改用杏仁。
麻黄防己:麻黄微温、防己属寒。麻黄开肺气、防己强肺气,都是强迫心肺工作,都可以治疗风水、咳喘、风湿关节痛;但是麻黄走表升发阳气、防己走裡收敛沉降,所以治疗风水、黄肿、咳喘的时候,麻黄证无汗、防己证有汗;防己可以配合沉降的生地来治疗狂症,而麻黄不行。治疗喘咳时,麻黄是风证束肺的咳喘,常為风所引起(往往是咳嗽比较明显,痰饮比较不明显、或后来才出现);防己是水饮有窒息感的咳喘,多属痰饮所引起(可能先有风证引起痰饮,但咳喘是痰饮明显的时候才咳喘)。

 


生薑(去上焦水饮湿气)

药性:
气辛香、味辛、性温。
生薑是老薑所生之子薑,乾薑则老薑造成者。故乾薑得秋气多,功兼收敛。生薑得夏气多,功主横散。乾薑温太阴之阴,生薑宣阳明之阳。一臟一腑,亦治分母子。
生薑气薄发洩,能由胃通肺以散邪。凡外感鼻塞与噫气呕吐胸痹喉间凝痰结气皆主之。
惟不能治咳。小柴胡汤咳去生薑,痰饮门凡言咳者,亦皆无生薑。以生薑纯乎辛散,适以伤肺,不能止咳。(按:因為过度辛散则耗气,治疗咳嗽不可过度耗气,否则实咳转成虚咳更难治。)
生薑,性窜不收,解风寒湿痹,痰痈鼻塞,头痛外感,皮肤间结气,通神明,辟恶气,霍乱胀满,一切中恶诸毒,疟症痰症,能和营卫,而行脾之津液,入肺而开胃口,脾胃诸病,皆所重焉。但阴虚火盛汗门血门,心气耗散,火热腹疼,并切忌之。生薑皮,消浮肿腹胀,煨薑,塞塘泻水泻。乾薑,破血消痰,腹痛胃翻均可服,温中下气,癥瘕积胀悉皆除,开胃扶脾,消食去滞,生行则发汗,有灵炮黑,则止血颇验。
乾薑,稟天地之阳气,故味辛而气温,虽大热而无毒。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入发散药用生薑,入辛凉药用姜皮,入温中药用炮薑,系乾薑水洗,火炙松黄。入补血止血,及引火下趋药,用黑薑,系乾薑切块炒红,以器闷息為炭,入脾胃止泻药。

药性八纲辨证:
阴阳 表裡 虚实 寒热
辛温发散為阳。 走表為主,走上焦。亦治裡证之胃中水气。 单用时以去实為主,配合其他药可补虚、可去实。
 热性

湿 燥 津液 气血 痰 备註:
燥性,上焦心肺胃与表证的湿气水饮。 多用会耗损气血津液,以耗损津液比较明显,耗气次之,耗血更次之。
 去湿痰时,必须是兼有表证或胃中有水、呕吐。否则去湿痰应该用乾薑。 

功效:
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温肺止咳(还有寒湿表证明显时用之、否则用乾薑),解鱼蟹毒,解药毒。

病症:
寒湿之心肺胃症状,噁心呕吐、胃中有水、乾噫食臭、胃口不开、表寒湿、表水、关节寒湿痛、胸痺心痛。有寒湿的鼻塞、噫气、呕吐、胸痹、喉间凝痰结气。

主证:
必有舌面湿滑加上有舌苔,可能是白苔、白腻苔、薄黄苔,兼有舌体色淡或微红。也就是重点在上焦心肺胃的水饮湿气、与皮表的湿气,寒或微热皆可。有发散之性,所以病人还有发散升发的条件。

禁忌证与反佐药:
舌面极乾燥者不用,舌面只有稍微乾燥、喉咙痛时可以用葛根、玉竹、天花粉等补津液;舌体甚红者慎用、此时胃中痛、呕吐或有湿应该用乾薑配黄连;风寒束肺咳喘严重者不用而改用乾薑伏苓半夏;心肺之气耗散虚喘者不用而改用乾薑五味子。如果舌面极乾燥、胃中却有水、或有腹水,此為津液的虚实反逆,為急症或重症。

常用剂量:
三片到五片,生薑请病人自己準备,买生的老薑,洗净就好、不用削皮,一片生薑的大小,切片的时候约3mm厚度,宽度约1.5公分到2公分,长度约2.5到3公分。如果生薑的体型比较小,可以斜切或是多切几片。大量用时则不限几片,一天可以用到半条至两条老薑。

常用药对:
生薑大枣:补虚去寒最常用的两味药,大枣补脾而间接补血,且甘能缓中使生薑发散之性不会太过。生薑辛香走窜,则大枣不至於令人中满闷胀。
生薑红糖:发散之性比生薑大枣迅速,但补虚比较弱。
生薑红糖柠檬汁、生薑红糖醋、生薑大枣白芍:事先预防寒湿、或长期服用时,因為用了酸甘化阴,使阴不至於耗散。
生薑橘皮、生薑织实:温胃行气止呕降逆常用。
生薑桂枝:表证有风寒湿。但是风寒湿入裡之久病、脾肾虚弱之各类风湿关节痛的病人,不适合用生薑,应该用乾薑,以免肺气耗散。
生薑竹茹:因為痰阻而导致的闭证晕厥。

补充:
(1)生薑用於解表,主要為发散风寒,多用治寒湿型感冒轻症,例如刚淋雨后的感冒,加红糖煮汤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可以加些醋、柠檬汁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薑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以增强发汗力量。生薑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薑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薑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製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薑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2)生薑汁:将生薑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於噁心呕吐及湿痰多等症。一般用量為3CC到10CC,冲服。
(3)生薑皮:即生薑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於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一钱至两钱,煎服。
(4)煨薑:将原只鲜生薑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薑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於脾胃不和、噁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為三至五片,煎服。

类药比较:
生薑桂枝:在治疗表证的时候,生薑以去寒湿為主,桂枝以去风寒為主;所以淋雨而成的感冒只需要生薑来去寒湿、而行痺走痛就需要桂枝;风寒咳喘可以用桂枝而不用生薑。治疗裡证的时候,生薑以温胃止呕利湿為主,桂枝以强心降逆為主。
生薑、乾薑、煨薑、炮薑:以表裡来区分,加热越多则发散的性越少;所以生薑走表、乾薑走裡、煨薑介於生薑与乾薑之间;而炮薑则是加热到表面碳化有苦味,发散的性几乎没有,以温中收涩之性為主。
生薑苏叶:两者都是热药、都发散走表、都止呕、都可解海鲜中毒,但生薑长於去湿,苏叶长於行气。

 

 

编者按:来自于倪师一弟子,感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万病之源的感冒,误导过无数人,这几个经方却能轻松拿下!
★经方治疗咳嗽总结 整理:正耀
哮喘胡希恕
胡希恕(4)
当代名医胡稀恕哮喘病例
经方讲座——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