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教学设计】《兰亭集序》同课异构(1):品之乐,思之痛,悟之悲

兰亭集序 王羲之

 / 教例简述 / 

«兰亭集序»是一篇只有324字的抒情言志的经典序文,是一张光芒四射的魏晋文化名片。王羲之在文中与自然相乐,与友人相乐,与诗文相乐,恰恰是对短暂悲凉生命的积极突围,乐得畅快,悲得深沉,其充沛强烈的生命意识令人动容。
王义翔老师的教例别具创意,教者善于寻觅文本的智慧表达点,引领学生在“思—品—悟”中,将“文言”“文章”“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创新设计,采用“变形阅读”将诵读涵泳和美点赏析揉成一团;回归语文本真,将听、说、读、写融为一炉,在文本的挖掘中,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郑可菜老师的教例贵在优化文本的教学流程。立足“不懂”,确定教学目标,找准课文的解读角度;依托活动,真切体验,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旁征博引,知人论世,开启形象解读的新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研有所获。
刘丽娟老师的教例思路简洁而清晰,教者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王羲之的“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进而准确理解王羲之的生死观所承载的积极意义,并结合现实,觉解生命,感悟自己的人生。
名家评《兰亭集序》:庸雍淡定,以理节情

 / 教例展示一 / 

根据王义翔高中语文优质课编写

一、诵读品味

1.诵读体悟。

(1)老师背诵全文。(学生体会与感受字音、节奏;把握作者情感)

(2)学生从文中各找一个表达情感的字填空。(屏显)

兰亭之会,其情可谓( )矣;

兰亭之思,其情可谓( )矣;

兰亭之悟,其情可谓( )矣。

(3)学生填空——乐;痛;悲。

(4)三个字对应的段落:

第1、2段写“乐”,第3段写“痛”,第4段写“悲”。

(5)抓重点字词句理解。(以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2.重点字词。

茂林修竹(修:高)

况修短随化(修:长)

丝竹管弦之盛(盛:繁盛)

俯察品类之盛(盛:繁多)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用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的原因)

3.句子翻译。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二、美点赏读

(一)赏读第1、2段,品兰亭之“乐”(板书)

1.活动记录,相得益彰。

老师要求学生以活动记录者的身份用原文填写活动记录。

(1)活动时间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

(2)活动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3)活动环境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4)活动天气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5)参与人物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6)活动盛况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7)活动内容修禊事也

(8)人们心情信可乐也

2.变形阅读,别有情趣。

学生把“信可乐也”嵌入每一个以句号结尾的句子后面诵读)(屏显)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信可乐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信可乐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信可乐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仿写练习,动手动脑。

(1)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根据示例,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投影)

兰亭之乐,乐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优美)

(2)学生仿写分享:

①兰亭之乐,乐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欢愉)

②兰亭之乐,乐在(仰观宇宙、俯察品类)(自由)

③兰亭之乐,乐在(一觞一咏、畅叙幽情)(闲逸)

④兰亭之乐,乐在(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雅致)

仿写展现了文人雅士儒雅的风度和诗意的人生,因此这种美好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作者也由衷地发出感叹信可乐也。那作者这种“乐”是不是真“乐”呢? 屏显研讨——

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明确文中的两个“足以”说明非真正快乐,“视听”可见“乐”只是文人雅士追求的感官之乐。这种快乐是短暂的、肤浅的、瞬间的、简单的,它无法使人获得持久的、永恒的快乐。王羲之的心情实则是——痛,一种深沉的痛!

(二)赏读第3段,思兰亭之“痛”(板书)

1.学生把“岂不痛哉”同样嵌入每一个以句号结尾的句子后诵读,注意把握语气,思考作者因何而痛。(屏显)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岂不痛哉】!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岂不痛哉】!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岂不痛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岂不痛哉】!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2.作者因何而痛? 用“从( )中读出( )的痛”的句式作答。

3.学生答案分享:

(1)从(“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中读出(美好的东西容易消逝和人生无常)的痛。

(2)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读出(生命短暂)的痛。

(3)从(“俯仰一世”和“俯仰之间”)中读出(光阴易逝)的痛。

点拨王羲之的“痛”可以归结为“死生之痛”痛惜生命短暂、光阴易逝、人生无常,更痛惜人生的生和死。他写此文就是规劝人们要积极有为,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老师屏显一段文字,学生齐读——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种简单的快乐让人们蹉跎了岁月,故痛;【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快乐是肤浅的、容易得到的,故痛;【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所寄托,放浪形骸之外】这种简单的快乐让人们谈玄悟道、空谈生死而不去追求生活,实现人生价值,时人追求肤浅,故痛;【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种快乐不能丰盈精神的久长,故痛。

(三)赏读第4段,悟兰亭之“悲”(板书)

1.既然“生命之感”如许沉重,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 作者的悲情又是缘何而生? 学生齐读第四段。思考:兰亭之悲,悲在哪里?

2.学生答案分享:

(1)兰亭之悲,悲在古人、今人对生死的看法一致。

(2)兰亭之悲,悲在后人对生死的看法和古人、今人一致。

(3)兰亭之悲,悲在古人把死生等同起来。

(4)兰亭之悲,悲在古今一致的思考和困惑,悲在那个时代对漠视生命的悲叹与否定。

3.学生探究王羲之的“悲”是悲痛还是悲观?

点拨应该是悲痛——不仅是王羲之的悲痛,而且是那个时代的悲痛。把生和死等同起来,把寿命长短看成一样,这是庄子的思想。王羲之生活的魏晋时期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许多名人、名士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身处乱世之中,无所作为,也无法作为。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之外”,虚度光阴。王羲之极不认同,所以我们看出他悲痛却不悲观,而是劝解人们珍惜光阴,热爱生命,有所作为。

三、课文收束

1. 小结:

  文章浸透着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自然的热爱与执着。一次普通的集会,王羲之发出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层思考;一次灵魂的坚守,王羲之探索出实现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永恒方式;一次谆谆的教诲,激励我们强健精神骨骼,迎战人生风雨。(板书:先前板书成三角形的“乐、痛、悲”,用大大的“人”圈住)。最后,送给学生一句话:品兰亭之乐,追求雅趣人生;思兰亭之痛,珍惜有限人生;悟兰亭之悲,打造精彩人生。

2.荐读:刘长春«宣纸上的话题»;赵丽宏«死之印象»。

 板书设计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兰亭集序》解密之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 教案教学设计
围炉夜话--王羲之《兰亭集序》
《兰亭序解密》07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逐字稿/教案
王羲之《兰亭序》一觞一咏 | 高清单行字帖 | 迷你字库1.7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