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就是把10%的时间拿去努力,剩下90%用来着急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自己现在“每分每秒都特别着急”,早上着急出门着急吃饭,到公司着急工作,下班又着急赶车回家......好像陷入一个魔咒,早晨一睁眼精神就开始紧绷,直到晚上闭眼——运气好还能睡着,运气不好就会失眠,一边失眠,一边更着急。


我纳闷问,有啥事让你这么着急啊?他又急了:上班打卡不着急么?工作任务重,做不完不着急么?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混出个样子来,不着急么?


问得我一楞。我冷静了一下,又问那你这么着急,就能把事情做好么?


他又急了:不能啊!越搞越乱,反而把事情搞砸的概率越来越高!越做不好越着急,越着急越做不好。


其实“着急”是我们很多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状态,在一件事情未出现结果时,我们就常常着急,从而采取一些行动,希望更快更好的做出结果。


只是很多人没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大多数“着急”,都不能对最终结果起到正向作用,是“无效的着急”。


俗称:“瞎着急”。



有些人用“着急”来假装忙碌,

却陷入了“多线程工作”的陷阱


当我们感到着急时,往往会选择同时做多件事情:一边发微信,一边写材料,还得一边回复邮件。这样工作会让我们感到更加“忙碌”,心情也更容易“着急”,但我们也往往觉得这样操作似乎能处理更多事情。


但事实可能又要......打脸了。


一个每天只在做单一工种的人,和一个总是在同时段做很多件事情的人相比,即使工作量相同,后者也很可能感觉自己比前者更忙。而且同时处理多项事情很容易让人感到时间更紧迫,并因此消耗更多精力。这种现象还被Brigid Schulte称为“精神的无尽循环现象”(mental tape-loop phenomenon)。


很多人面对许多工作,就会开始着急,开始手脚并用的“多线程工作”。


这样确实会感到自己非常忙碌,并从中获得不同的成就感。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高效的“多线程工作”,这需要非常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多线程的工作方式也需要人能够不断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这个切换过程也需要花费一定的认知资源和注意力。


一旦我们只是因为着急,就盲目选择“多线程工作”,带来的很可能只是一种虚假的成就感,同时,也更容易出错导致返工。


“着急”快速完成任务

可能只是为了缓解“不可控”带来的不安


明明到了单位也是刷手机,却还是要不吃早餐,紧赶慢赶提前四十分钟坐到工位上。


明明交方案的deadline是周五,却非得着急地在周三前做完,只有这样才能安心。


不同于经常拖延的人,有些人做事总是风风火火,而且总是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开始,便立刻陷入“着急”状态。


这些人总会非常着急的、提前很多时间把事情做完。虽然貌似很有效率,但可能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更低的质量。



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也往往在于,这让自己觉得事情更加可控和确定——当事情都被安排好,或者提早完成,人便会觉得一切尽在掌控,未来将会发生什么都是自己掐指一算就能算出来的,这种“安心感”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用控制感来获取安全,是人们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重要方式。只是每个人对于控制感的需要,和对于不确定性的忍受程度是不一样的。


越是高控制、低不确定性忍受能力的人,越可能对“失控”过度敏感。面对相同的事情,他们会更多的感到着急,从而做出一些不够理智的行为。虽然快速得到了控制感,但也可能牺牲了工作的质量。


还有一种“着急”

只是为了缓解自己对于人生的怀疑


怎么把工作做的更好?怎么赚更多的钱?怎么照顾孩子......这些事情总让人很焦虑,但这些问题也构建出一个人生活的意义。


当一个人找不到让自己去努力和付出的事情时,很容易为自己一事无成而焦急,开始怀疑自己人生的意义,感觉自己特别渺小无力,没有成就,甚至接受自己人生平凡的必然——心理学上,我们把由此而产生的绝望称为“存在主义绝望”



为了抵抗这种绝望,我们会急于让自己“忙起来”,假装自己活得很精彩,很努力。着急做工作,着急回家照顾孩子,着急聚餐约会......甚至过马路都着急地闯红灯。


在这个过程,我们之所以着急,往往并非因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真那么急迫——这种着急,其实只是为了缓解自己对人生、对自我价值观的一些怀疑。我们假装让自己忙起来,就能合理逃避很多人生的思考。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如何摆脱“无效的着急”?


现在思考一下,你是不是也有过上面这些“无效的着急”?


这些“着急”的感受,除了让我们越发焦虑,往往对结果并没有太多推进作用。相反,真正有助于完成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往往是“情绪稳定”。


所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不要掉进“无效着急”的陷阱,让自己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呢?下面分享两个非常朴实但有效的小方法:


1. 当你特别着急的时候,强制让自己趴15分钟


当我们特别着急时,不安和恐惧会驱使着我们做出各种徒劳的努力,而小睡一下或许就是打破这种僵局的方式。


研究发现,15~30分钟的小睡可以帮助人们“清空”大脑,减少注意力残留。即使不睡着,强制自己什么都不做,趴在桌子上冷静15分钟,也有助于大脑的重新思考。


当你一觉醒来之后,一个干干净净的脑子将有助于你更高效的处理信息。


2. 面对“不可控”的事情,也许可以果断“放弃治疗”


前面提到过,许多“无效着急”来源于我们对于不可控的恐惧。此时,我们除了立刻获取结果,以获取心理的安全感,还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可控的事情上。


通过分析清楚哪些事情是可以控制的,会让我们清晰的看到自己能改变啥,不能改变啥,并从中重新获取掌控感。


对自己不可控的事情,该放弃治疗就放弃治疗,就不要硬杠了。反而是这种“放弃治疗”的时刻,能我们意识到“失控”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甚至有时,它们会带领我们发现对于”失控“的恐惧背后,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我们也能更好的理解自己,渐渐摆脱“无效着急”。


俗话说,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多线程工作
范明甫:多线程任务的弊端
多线程任务?还是别了
如何高效多线程的进行产品经理的工作?
没出息的11种表现,你现在知道还不晚
《稀缺》这本书能带给你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