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早期画圣王翚四十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早期。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我们这里分享清朝早期人称画圣大画家王翚精品绘画作品。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翚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历时三年完成,受到皇太子胤礽召见,并绘扇书以“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传世作品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芳洲图》《江深草阁图》《仿黄鹤山櫵秋山萧寺图》《仿巨然溪山雨霁图》《仿巨然楚山欲雨图》《万壑千岩图》《庐山听瀑图》《寒塘鸿鶒图》《山窗读书图》《石磴林泉图》《溪山红树图》《山阴霁雪图卷》《岩栖高士图》《仿巨然夏山图》《仿王蒙秋山草堂图》《仿巨然夏山清晓图》《水竹幽居图》《青溪送别图卷》《晚梧秋影》《杏花春雨图》《庐山白云图卷》《李成关山雪霁图》《夏山烟雨图》《夏五吟梅图》《山水图》《山川浑厚图》《仿黄公望山水图》《秋山万重图》《陡壑奔泉图》《九华秀色图》《仿巨然烟浮远岫图》《桃花鱼艇图》《唐寅诗意图》《水阁幽人图》《山窗封雪图》《草堂碧泉图》《江山秋色图》等。着有《清晖画跋》等。

清代早期王翚《康熙南巡图》赏析

《康熙南巡图》卷,清,王翚等作,绢本,设色,纵67.8厘米,横1400至2600厘米不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卷,绢本设色,纵67.8厘米,横1555厘米,描绘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从京师出发的情景。

《南巡图》在绘制前,先由王翚执笔画了草图12卷,呈玄烨过目。草因为纸本淡设色,内容与正本大致相仿,小有差异,尺寸比正本略小些。陈祖范《王耕烟先生墓表》记述王在绘画过程中的动作:“当绘《南巡图》也,天下高才妙手,成集都中,和墨濡毫,铺绢素,相顾缩,莫敢笔。惟觇侯王先生发口。先生曳草衣,占上座,瞪目凝神,良久, 乃授以意匠”。全图构思设计和树石的绘制当出自王翚之手,人物、动物、屋宇等则由杨晋和其他画家合绘。12卷巨制的《康熙南巡图》,经过王翚、杨晋等众多画家的努力,历时三年才告完成。图成之后,玄烨看了非常满意,给予王翚很多的赏赐,还要给他做宫,王翚婉言辞去,便和杨晋一起回到常熟。当他离京的时候,宫廷画家杨州禹之鼎作《石谷先生还山图》赠别,诗人王士祺等以诗题之。

《康熙南巡图》 第一卷,绢本设色,纵67.8厘米,横1555厘米,描绘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从京师出发的情景。车驾从北京外城的永定门到京郊的南苑,画面开始即为永定门,康熙一行已经出城,送行的文武官员,站在护城河岸边。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大路上行进,玄烨坐在一匹白马上,由武装侍卫前后呼拥,沿途路旁有舆车及大象。前哨越过一座石桥,抵近南苑。路边仪仗鲜明整齐,一直排列到南苑行宫门口,面幅到此为止。

《康熙南巡图》是以康熙南巡为题材的大型国卷。每幅画中均有康熙的形象,画面都是以皇帝为中心逐步展开的。作者在描绘时,将皇帝南巡所经过的地方和事情如实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又大量地反映了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地方风貌及经济文化景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生产劳动。此画继承了我国长卷风俗画历史的传统,吸取了“清明上河图”等优秀作品的精华,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方面都有所突破。它的出现又开《乾隆南巡图》、《姑苏繁华图》等作品的先河。

清代早期王翚《虞山枫林图》赏析

清代早期王翚《虞山枫林图》轴 纸本设色146.4x61.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虞山枫林图》是王翚应朋友顾湄之嘱,绘家乡虞山的秋景。此作仿照黄公望画法,运用圆润的中锋笔法勾、皴、点、染,并施以轻淡而鲜丽的色彩,力追《秋山图》之神韵。同时也较真实地刻画了家乡的胜景。

虞山在王翚的家乡,他朝夕于斯,探奇领幽,得其胜趣,虞山的各处美景便成了他画作中的重要题材。在这幅为友人顾湄绘制的《虞山枫林图》中,王翚以高远法构图,秀峰叠现,碧树层出,苍翠凌天,烟岚弥漫,曲径依山势蜿蜒而下,小桥斜衔溪水两岸,村居散落水畔林内,火红的枫叶隐现于青松碧柏之间,正是一派虞山初冬的醉人佳景。整幅图画雄美中见雅致,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群山多用披麻皴,行笔秀润,设色明丽,堪为佳构。

清代早期王翚《秋树昏鸦图》赏析

清 王翚 《秋树昏鸦图》纸本设色纵118厘米横7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系根据明代唐寅诗意绘制的秋林小景。构图虚实互映,扩展了画面的空间层次,得平稳淡远之势。笔法娴熟劲健,画风清丽典雅,深得江南山水浑润沉郁之趣。画中振翅盘飞的寒鸦,表现了群鸦归巢时的喧闹景象,成 为秋林万籁归于沉寂的前奏,具有“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此图作为王翚晚年的代表作,不仅显示了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底,还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清淡质朴的文人画风。

本幅自题七言诗一首并款署:“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补唐解元诗。壬辰正月望前二日,耕烟学人王翚。”钤“王翚之印”、“澄怀”、“不二法”、“来青阁”朱文印, “清晖老人时年八十有一” 白文印。

“壬辰”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作者时年81岁。

此图曾被清末孙毓汶、庞莱臣收藏,鉴藏印有:“莱山真赏”、“虚斋鉴定”等共8方。

清代早期王翚《芳洲图》赏析

《芳洲图》是明代画家王翚,绢本设色,纵:185厘米,横:84.5厘米,现收藏于常熟博物馆。

此画是清代画家王翚创作的中国古画,总体结构平稳、气势宏大、色彩明丽、浑厚华滋。

此画以平远与高远相结合的构图方式,分前、中、远三景。气势宏大,色彩明丽,浑厚华滋。图中村落前有大树为荫,后有幽竹丛林为蔽,青山白云,少小苦读,长者抚琴,鸡犬戏息,水凫齐飞,一派渔樵耕读、适意静谧的田园生活景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芳洲图》是现代古典目录学家、藏书家瞿凤起捐赠的传家宝。此图系王翚为友人许芳洲所作。王翚在京城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时,见到明代画家沈周为许家先祖许鉴所作《秋江图》,有感而发,为其绘制《芳洲图》,以接续前人之佳话。九年后,王翚再应许氏后人之请,复作同名之作,即此幅《芳洲图》。许氏家族对此作珍视异常,绝少示人,后辗转流出,最终为清代藏书楼“铁琴铜剑楼”所获。而瞿凤起正是“铁琴铜剑楼”第五代传人,他的慷慨之举,使得《芳洲图》在沉寂近三百年后重新面世,让后人有缘瞻仰名画神采。

清代早期王翚《江深草阁图》赏析

王翚《江深草阁图》材质、形制:设色绢本 立轴 尺寸:纵144厘米横6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创作年代:此画作于丙午年,丙午为清康熙五年(1666),为傅山近晚年之作。

此图画一条大岭横跨画面,峭壁危崖,草阁坐落在江边树阴山坳间,其下木桥一座为杂树遮蔽。山石以干笔皴擦,树木以浓墨点染,两者形成鲜明对照,笔法简练老劲,意境清雅幽静,写杜甫诗意。

画右上角作者自题“丙午夏写得五月江深草阁寒,寄麓翁老年台词宗笑,真山。”画面上一条大岭横跨画面,远山峭壁危崖,奇石怪峰,飞泉自山中流出,形成溪水,绕草阁而流。草阁坐落在江边树荫山坳间,画面左下端为断崖突壁,山石间树木丛生,枝叶茂盛。两岸之间有简便长桥相通,木桥掩映在杂树荫下。画幅的右下空白处,为宽阔的江水,水平如镜。

清代早期王翚山水画《秋山萧寺图》立轴赏析

清王翚 山水画《仿黄鹤山樵秋山萧寺图》轴纵150.4厘米、横46厘米是清代时期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仿黄鹤山樵秋山萧寺图》轴,王翚绘,纸本,浅设色。图中运以元人笔法,用深远的透视法,以繁茂的笔墨层叠布景,表现山峦冈势的起伏连绵,并衬托以山涧溪谷,萧疏的秋林霜叶,掩隐岩间的梵宫古刹,在高峻雄奇的主题风格中透出纵意灵秀的新意,墨色层次丰富,实借古人以表现其意会的山川情趣。

清代早期王翚《仿巨然溪山雨霁图》赏析

《仿巨然溪山雨霁图》纸本水墨立轴114x45.4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清代早期王翚《仿巨然楚山欲雨图》赏析

《仿巨然楚山欲雨图》绢本设色 庚申(1680年)作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款识:巨然楚山欲雨图。庚申润月廿六日为虞翁先生,王翚。

题诗:秋窗日日晴云里,何事烟岚暗不开;看到墨华零乱处,楚山天半雨声来。重九前三日题于枣华斋。毘陵恽寿平。

《仿巨然楚山欲雨图》,是王翚49岁时的杰作。图中,远山层次变化微妙,烟云迷离。中部松竹杂树并茂,错落有致,水阁内一人眺望。近处叠叠山泉流入平湖,水中小艇游鸢,湖边杂树丛生,掩映水阁数座,阁内人物虽小,其姿态清晰可见,桥头一人行走,整个画面湖光、山色交互辉映。山石作牛毛皴,以淡墨色皴擦,浓墨点苔,墨色滋润、明洁。丛树竹林,用点叶法,墨色浓淡分明,增强了画面远近、前后的层次感。布局疏密相间,妥帖自然,整个画面工整细密、风格秀润,是王翚早年作品的典型面貌。

清代早期王翚《万壑千岩图》赏析

《万壑千岩图》立轴 壬寅(1662年)作 首都博物馆藏

款识: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圭寅腊月既望,虞山王晕。钤印:王翚之印( 白文 )

此画构图取深远法,仰望主峰高耸,众山环抱,呈高山仰止之势。同时又以不同的视觉展示大自然的幽深壮阔,几条画眼皆向纵深导入,引人入胜。画面宏观取势,细品有致,景观繁复,脉络却清晰地予以艺术再现。王翚的画画善于取前人之法,然而并不拘一家之体。此画颇富新意,堪称取深远法构图的绝品。

清代早期王翚《庐山听瀑图》赏析

《庐山听瀑图》立轴 纸本墨笔 1655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庐山听瀑图。乙末冬仲赠能翁老先生。凝董北苑五墨法于天潭邃谷。石谷王翚。钤印:王翚图书、石谷

此图作于王翚二十四岁,正随王时敏游大江南北遍观各家收藏。图中景物略近董源《溪山行旅图》,墨色温润。题字有近于董其昌处,画法也可见松江派影响。

清代早期王翚《寒塘鸿鶒图》赏析

《寒塘鸿鶒图》纸本墨笔 1662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于王翚三十一岁,描绘的是江南随处可见的池塘一角,有稀疏的草木、零散的荷叶苇草,以及在当中玩耍的水鸟。近景向中远景延伸,墨色渐渐转淡,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景物,相当朦胧虚幻,彷佛隔着一片薄雾,富有诗意。所作一曲秋柳、莲塘,与唐寅《采莲图》相近,说明此际己接受唐氏影响。而鱼藻一回法,一如恽寿平。王、恽在顺治十三年(1656)已有交往,彼此参酌一曲法是很自然的。

清代早期王翚《山窗读书图》赏析

《山窗读书图》纸本墨笔 1666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山窗读书图。奉贺藻儒先生秋荐之喜。时丙午九月九日,虞山王翠。钤印:王翚之印(兼文)

此图系王牵三十五岁为祝贺王时敏第八子王挨中举所作,以王蒙致密而松动的笔法画层峦叠瞰。取法巨然又略参荆(浩)关取势。苍松茂林、山阁流泉、草堂读书。在山川葱郁草木华滋中若有空气流动,是石谷早期的精到之作。

清代早期王翚《石磴林泉图》赏析

《石磴林泉图》纸本墨笔淡色 1668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石瞪盘纤山木稠,林泉如此足清幽。若为飞莺千峰外,筑诛芳自取上头。戊申十月四日,王翚戏墨。钤印:玉牵私印( 朱文)

此图亦王辈三十七岁所作,取径唐寅而上溯李唐、范宽,画石用小斧劈皱颇得石分三面之美,严整而笔致灵活。上诗堂有乾隆丙寅( 1746)用石谷原韵御题七绝。图上钤乾隆八笠及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续编》著录。

清代早期王翚《溪山红树图》赏析

《溪山红树图》纸本设色 1670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王翚仿黄鹤山樵王蒙的一件极具特色的代表作,描绘的是遍生红树的一片秋日山林景色。画中以圆转重叠、突兀高耸的山峰为主体,山溪逶迤前行,涟漪阵起,秋波荡漾,两岸林木,红翠相间,整个画中意境深幽,秋气袭人。画家拟王蒙笔意与布局,构景繁密,山势云动,境界神奇。山石画法以墨笔牛毛皴和解索皴为主,干笔皴擦,浓墨点苔,既显浓密厚重,又鲜艳夺目,光彩熠熠。

清代早期王翚《山阴霁雪图卷》赏析

《山阴霁雪图卷》设色绢本 1671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山阴雪雾。岁次辛亥冬日,乌目山人石谷子王翚仿右承一笔。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 朱文)

清代早期王翚《岩栖高士图》赏析

《岩栖高士图》纸本墨笔 纸本,墨笔,纵122.7厘米,横3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高士岩栖趣自幽,白云天半读书楼。银河落向千峰里,长和松涛万壑秋。石谷王翚画并题。

题诗:高卧何须万户侯,人间别有一林丘。云中泉瀑流无尽,壁上松涛听未休。和江上先生题画诗,恽寿平书于枫林舟次。

据记载唐寅曾有《岩栖高士图》,王翚此画在唐寅的风格上加以变化,参入了元人的笔墨。所画山石用元人的干笔皴擦,兼有唐寅仿南宋“院体”的斧劈皴,秀润中见苍劲;墨色也干湿相济,变化多端,体现了其追求“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创作宗旨。图中未署年款,笪重光题跋书于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此图应作于当时或稍前。

清代早期王翚《仿巨然夏山图笔法图》赏析

《仿巨然夏山图笔法》纸本 设色立轴 85.2cmx51.2cm壬子(1672年)作。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山峦重叠,危岩险峻,丛林茂密,松绕寺门,瀑布摺叠,小涧曲流注入清溪。山石树木。淡皴浓点,用大小被麻,树木收枯枝蟹爪之效,各尽其趣。笔墨纯熟,华滋苍润。自署:“壬子闰月二日惠山舟次,仿巨然夏寒图,请正承公有道先生。鸟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有恽寿平长赞两则。

清代早期王翚《仿王蒙秋山草堂图》赏析

《仿王蒙秋山草堂图》纸本设色 1673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王叔明秋山草堂图师法右丞,其设色只用浅绛,皴染点缀与流俗所见不同,为董宗伯所鉴赏者,吴中杜东原、文五峰诸公专以此幅为师,始知古人各有源本,不敢杜撰一笔,遗识后世也。癸丑十月既望,虞山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一生好人名山游(朱文)

王翚对王蒙《秋山草堂图》极为推重,一生中曾屡次临仿,此为其一。而将此幅与王蒙传世的《秋山草堂图》真迹相比较,可以看到二者无论构图还是画法都多有不同,是画家自出机杼之作。但此图却又准确地传达出了王蒙原作的神髓,画法工稳,用笔苍秀,林壑繁复而又不失明爽之致,是王翚师古而不泥古的佳作。作者时年四十二岁。

清代早期王翚《仿巨然夏山清晓图》赏析

《仿巨然夏山清晓图》癸丑(1673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烟波浩渺,群山绵延的江南风光,烟江茫茫,水村错落,林木葱郁。用笔以中锋为主,勾染皴擦,苍苍茫茫,山石与树木浑融一体,很好地表现了江南山峦土石相间的特点,以及江南水气弥漫的特有景致,是王翚绘画趋于成熟的作品。卷尾自识:巨然夏山清晓图。康熙癸丑初冬,抚于维扬之秘园。乌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钤“又字石谷”白文、“王翚之印”朱白文印。另钤“书楼真藏”、“秘园”、“韩荣光印”、“珠船翰墨”、“虚斋审定”等鉴藏印。作者时年四十二岁。

清代早期王翚《水竹幽居图》赏析

《水竹幽居图》纸本墨笔 壬子(1672年)作 苏州博物馆藏

此图以平远法展开江南泖塘小景。湖面平静,岸边茅屋、小桥远处岭巘隐现,溪水迂回,绕坡入湖。前景坡岸上植柳多棵,随风轻拂,后坡上修竹一字排开,与柳枝相掩相映。透过竹林溯溪而望,可以目送平坡直到无垠,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款署“壬子八月”,当时王翚与笪重光同在常州作客,又与恽寿平见面,谈书论画,十分投契,并作此图。恽氏亦在画幅上题七首绝句,阐述画意,推爱倍之。作者时年四十一岁,其画艺已达炉火纯青,又是画友聚会即兴之作,故而分外精彩。全用墨笔淡描表现,端雅洗炼,饶有韵味,本幅钤王氏“上下千年”、“王翚之印”、“正叔”、“寿平”、“茅庄”、“笪在辛氏”。

清代早期王翚《青溪送别图卷》赏析

《青溪送别图卷》绢本设色 1685年作 烟台市博物馆藏

款识:闇公老先生旌斾还朝,为写青溪送别图以代折柳并正。乙丑秋仲,古虞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

清代早期王翚《晚梧秋影图》赏析

《晚梧秋影图》轴 纸本 墨笔纸本 110.1cmx42.6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686年作

题识:晚梧秋影。丙寅七夕后三日,王翚秉烛戏墨。钤印:王翚之印(朱白文)、石谷子(朱文)

本幅上有恽寿平行楷书七绝一首并长题。有乾隆、宣统内府印“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十二方印。诗堂上有乾隆行书诗题。丙寅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王翚时年五十五岁。《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著录。从恽寿平题识来看,此图应为写实之作。图中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书堂,坡头二人对语。笔法松秀,意境淡远。在王翚众多的摹古、仿古的宏篇巨制中,此种写实的园林小品犹显清新可喜。王翚常与恽氏相往还,“商论绘画”,是以王画再加恽题身价倍增。正如恽氏在给王翚的一封信中所说:“先生之珍图,不可无南田生之题跋,敢云合则双美,庶非糠秕播扬耳”。

清代早期王翚《杏花春雨图》赏析

《杏花春雨图》立轴 绢本 设色,纵81厘米,横51厘米,钤有“石谷”、“王翚之印”。1690年作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此图作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作者时年59岁,正是其创作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他广为吸取前人技法,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形成面目众多、技法精湛、作品明快生动的风格。此图上有作者题诗“一夜池塘春草绿,孤村风雨杏花深”,系承袭元代诗人、画家倪瓒的诗句“一夜池塘春草绿,孤村风雨落花深”而来。落款为“乌目山中人王翚画”。右侧有近代山水画家、文物鉴定家吴湖帆先生的题跋。书画俱佳,相得益彰。画面上双峰对峙,一脉泉水,蜿蜒曲折。远处山间云雾缭绕,竹林隐现。近景水面开阔,四周杏树围绕,杏花艳艳。图中人物若干,有在临水的亭阁内观赏杏花的文人雅士、有荷薪归来的农夫、上山砍柴的樵夫、有骑驴过桥的旅人。整幅画设色淡雅,用笔秀逸脱俗,极具生活气息,颇有世外桃源之逸趣。

清代早期王翚《庐山白云图卷》赏析

《庐山白云图卷》纸本淡设色 1697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关仝庐山白云图为海内名迹,林壑位置迥出意匠之外。余二十年前偶于金陵友人斋中展阅数过,卷尾有董文敏题识,至今追忆恍在目前边。古香主人以藏纸属画,聊仿其意,万不及一,当不值方家一哂也。董跋并录于右。康熙丁丑暮春望后三日,虞山王翬。钤印:王翬印、石谷、耕烟野老、上下千年

此图绘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作者时年66岁,是其晚年诸多仿古作品中的代表性画作之一。据王翬自题,因30年前曾观北宋关仝《庐山白云图》,故今用其法绘制此图,以遵“古香主人”之嘱。画面上峰峦起伏,云雾迷茫,其中间的瀑布、杂树、竹亭、山石以浓密的雨点皴出之,正是仿关仝一路北方山水画法。全图工整谨密,秀润苍浑,深得关仝“笔简景少,气壮意长”之旨。

清代早期王翚《李成关山雪霁图》赏析

王翚 《仿李成关山雪霁图》立轴 设色绢本 112.7x35.9大都会博物馆藏,1703年作。

款识:李成关山雪霁图。岁次癸未小春,乌目山人石谷子王翚。钤印:石谷子(朱文)、王翚之印(白文)

在王翚的传世作品中,雪景占了相当的数量,熟知的有《小中见大册》(上海博物馆藏)中的雪景图,《临范宽雪山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阴雪霁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这些临摹作品虽然名为临仿,实乃王翚自运,无不气韵高华,景物萧瑟,动人心目。

王翚的这幅“仿李成关山雪霁图”,全景构图,上中下三段布局。近处山坡坡脚有老树数株,寒林掩映之中有茅屋数间,山脚小径有骑驴者携一小童在雪地之中蹒跚前行。山脚数间茅屋之后,又山间小路梯级而上,将人的视线引入中段,林木茂密,怪石横生,山径曲折,越级而至一山间平地,复有茅屋数间掩映于寒林之中,林木之外则雪岭逶迤,荒凉苍远。上段数峰雪岭之间,复有楼阁耸立,其后云烟淡漠,杳冥无际。

清代早期王翚《夏山烟雨图》赏析

《夏山烟雨图》手卷 设色绢本 天津博物馆(1710年)作

此图为仿唐寅山水,用笔轻灵,气韵生动,图中山石主要以渴笔淡墨画成,显得松秀温润,以干焦浓墨点苔,使画面更显苍润互济。着色古雅明快,色墨相映,不同凡格。款署“己未中秋前二日仿唐解元溪山晴霭图。石谷王翬。

清代早期王翚《夏五吟梅图》赏析

《夏五吟梅图》 纸本设色,纵90.7厘米,横60.1厘米 1714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成时王翬已是83岁高龄,然而画面丝毫看不出有衰老的迹象,线条细若游丝,劲如屈铁,笔力老练纯熟,画风细润明快,融合了众家笔法之长。构图布景显示出画家胸有成竹,景物的配置自然写实,气度不凡。、

清朝早期王翚《山水图》赏析

《山水图》扇页,清,王翚绘,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50.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题:“丁未夏六月,仿井西道人笔,为兰翁砚兄。同学王翚。”钤“王翚”朱文印。

“丁未”是清康熙六年(1667年),王翚时年36岁。

图绘万壑千岩、草木葱茏、瀑布高悬直泻的江南风光。王翚约16岁师从同邑张珂学画时,就以元黄公望(号井西道人)的笔墨为宗,刻苦摹学始终不怠。此图是他早年学黄氏画法的代表作。图中山石以赭色和绿色交替晕染,学黄氏用纵线的披麻皴皴擦石面,笔势潇洒而秀润。其石边缘上的苔点要比黄氏的更为繁密,排列整齐的苔点,给高崖峻壑增添了青绿之美,同时,它与以卧笔横点表现的树叶,形成点与点的呼应,全图在“点”的统一下,具有湿润华滋的艺术效果。

清朝早期王翚《山川浑厚图》赏析

《山川浑厚图》扇页,清,王翚绘,纸本,设色,纵17.5厘米,横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乙亥六月写,呈诵翁老先生教正。海虞王翚。”钤“王翚”朱文印。“乙亥”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王翚时年64岁。

创作此图的康熙三十四年,王翚与其弟子杨晋尚在京师同宫中的众多画家协作,绘制反映康熙皇帝第二次到南方巡视的《南巡图》卷。此时的他离家已四年之久,对家乡的眷念与日俱增。从图中所绘“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江南风光、停泊靠岸的帆船、骑驴而归的行者、盘膝闲居的高士等,皆可见王翚溢于笔端的希冀离京返乡的心情。图中山石以牛毛皴兼解索皴细笔皴擦,其明净淡雅的线条表现出一种幽淡、清静的意趣。全图笔法苍润纯熟,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文人书卷气,是作者成熟期的代表作。

清朝早期王翚《仿黄公望山水图》赏析

《仿黄公望山水图》轴,清,王翚绘,纸本,设色,纵227.3厘米,横82.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群山巍峨、叠嶂攀升、峡谷溪涧曲转迂回之景,山腰处的古刹及林谷间隐现的屋舍均表明此山此景是士人希冀向往的隐居之所。全幅为高远式构图,重点描绘了中远之景。其景致充盈,繁而不乱,令人有望之所见、遐所不见之思。图中的物象被施以各种技法加以表现,山石以短线条皴擦,山脊以落茄点横向点染,苔草以焦墨擢点,醒目灵动。树叶以墨晕、双圈设色逸笔绘出。全图以青、绿、赭石兼墨色皴擦渲染,使山林呈现郁郁明净之气,既得黄公望画格的精髓,又有超逸之趣。

本图是作者步入中年时仿黄公望浅绛山水笔意精心绘制之作,用以祝王时敏之子王揆50岁寿辰,并祝贺王揆之子王原祁29岁登进士第之禧。

本幅款署:“岁己酉,芝翁先生春秋五十,翬寄迹金陵,阙跻堂称祝之礼。今年春,令嗣茂京先生南宫高捷,余方倦游归,闻报雀跃,亟图此幅为先生寿,并以致茂京得雋之贺云。庚戌闰月既望,虞山石谷子王翚。”钤“王翚之印”朱文印。“庚戌”即清康熙九年(1670年),作者时年39岁。鉴藏印有“金黼廷瘦仙氏收藏”、“固始张氏收藏金石文字”等诸方。

清朝早期王翚《秋山万重图》赏析

《秋山万重图》轴,清,王翚绘,绢本,设色,纵117.5厘米,横5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左上方画家自题七言绝句一首,款识:“仿黄子久秋山笔意,庚辰八月,海虞王翚。中秋日重加点染,寄赠帝锡道翁。翬又识。”钤“王翚之印”、“时年六十有九”、“畊烟外史”、“清晖老人”、“澂怀”印五方。此幅画作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王翚仿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笔意描绘秋日山林的而创作的,时年王翚69岁。另从题款可知,此画在八月初成,又于中秋节重加补绘后赠与友人。鉴藏印有“虞山张青莲博士鉴藏”、“陈氏家藏”两方。

画面描绘了常熟虞山一带的深秋景色,境界奇幽。画家自题的七言绝句“远近秋山千万重,醉来吾欲采芙蓉。峰头何处歌招隐,如此丹丘不易逢”使画面愈充满了诗情画意,美不胜收。王翚的绘画追随黄公望却不拘于一家一格,他的山水画功力深厚,仿古能达酷似,写生亦具新意,有“集大成”之誉。此幅画虽为应酬之作,却无草率习气,画法上略学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笔墨纯熟细腻,画面古意盎然,又不失自家体貌。王翚是一位长寿而创作殊多的画家,其山水画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35岁以前为早期,主要临仿古画,笔墨尚不成熟;35岁到60岁为中期,博采南北诸家之长,面貌多样,笔墨精能,被誉为“海内第一”;60岁以后属晚期,技法更加纯熟,但下笔、构图往往形成一定格式,不及中期生动多姿。王翚曾说山水画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邱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此幅正体现了他的这一作画观点。

此画于1998年由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转让,故宫博物院购藏。

清朝早期王翚《陡壑奔泉图》赏析

《陡壑奔泉图》轴,清王翚绘,纸本水墨,纵74.3厘米,横31.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藏重华宫 八玺全。

此图为王翚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年四十五岁时所作,仿王蒙画法,皴法细腻,墨色干湿相间,层次分明,气韵秀润。该图为清宫旧藏。

清朝早期王翚《九华秀色图》赏析

《九华秀色图》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翚绘,纸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57.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崇山峻岭,林木葱郁。从款题得知,画中山石的皴法和树木用笔系仿“元四家”之一王蒙(号黄鹤山樵)的遗韵,让笔法更加灵活多变,有自家的面貌。此图表现了作者晚年山水画的特色及其追求古意的笔墨情趣。

本幅款署:“癸未长至后三日,仿黄鹤山樵笔,呈眉翁老父台先生清玩,海虞耕烟散人王翚。”次日又书一段,钤“海虞”朱文印、“沧江白发”白文印、“王翚之印” 白文印、“石谷子”朱文印、“石谷”白文印、“来青阁”朱文印、“耕烟野老时年七十有二”朱文印。“癸未”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翚时年72岁。

清朝早期王翚《仿巨然烟浮远岫图》赏析

《仿巨然烟浮远岫图》轴,清,王翚绘,纸本,墨笔,纵187厘米,横6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识:“烟浮远岫图。丁卯腊月八日仿巨然笔。海虞石谷子王翚。”

下钤“王翚之印”白文印、“石谷”白文印。另收藏印三方:“王藻儒考藏图书”白文印、“愉庭吴云审定”白文印、“陆朴埜娱老”朱文印。裱边钤藏印四方:“阁鉴藏”朱文印、“夫容江馆”朱文印、“愉庭吴云审定”白文印、“白云私印”白文印。又裱下端有李瑞清书牍。

“丁卯”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翚时年56岁。

此幅以纵向构图取势,山头处作小块状的矾头,为雄伟的山峦增添了灵巧的韵动感。山谷间绘茂密的丛林,使苍茫的山峦增添了生命的气息。图中山石以大披麻皴皴擦,其明净淡雅的线条营造了画面云烟飘渺的意境。

此图是王翚晚年仿宋巨然《烟浮远岫图》的代表作之一。据王翚仿巨然的同名画扇(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款题而知,王翚首次见到巨然的《烟浮远岫图》是在“毗陵庄太史家”,当时他42岁(癸丑,1673年),款题:“巨然《烟浮远岫图》今在毗陵庄太史家,真海内第一墨宝。余尝借观,背临大概。寄呈闻川尊先生。”又题长句,落款“癸丑上巳日,石谷重识。”王翚自此不断地仿巨然《烟浮远岫图》,或自娱,或送友人留念。他送笪重光的仿品目前藏于美国普林斯敦大学美术馆。根据图上所钤“王藻儒考藏图书”印可知本幅是他送友人王藻儒之作。《王奉常书画题跋》、《吴越所见书画录》著录。

清朝早期王翚《桃花鱼艇图》赏析

清王翚桃花鱼艇图纸本 设色28.5cmx43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画溪岸夹桃,落英缤纷,一渔舟沿溪行来,山峦层叠,绿树苍翠,白云涌起,水际空灵。作者自题临元代赵孟頫「桃花渔艇图」,全图以青绿设色,布墨施绿,古雅妍丽。用笔精工,构景得疏密动静之妙,画面明净雅逸,如绘陶潜《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之景。自然界色彩之妙,全出于笔下。

清朝早期王翚《唐寅诗意图》赏析

清王翚唐寅诗意图纸本 设色125.1cmx56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朝早期王翚《水阁幽人图》轴赏析

清王翚水阁幽人图轴纸本 设色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作者称此图仿云西老人(曹知白)画法。曹知白工画山水,兼师宋李成、郭熙、董源、巨然诸古代大家。然此图并非具体临摹曹氏作品,乃是融合宋、元绘画的不同画法的创作。王翚曾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此图正是典型作品之一。

清朝早期王翚《山窗封雪图》轴赏析

清王翚山窗封雪图轴纸本 设色88.4cmx34.3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此图为仿唐寅山水,用笔轻灵,气韵生动,图中山石主要以渴笔淡墨画成,显得松秀温润,以干焦浓墨点苔,使画面更显苍润互济。着色古雅明快,色墨相映,不同凡格。款署“己未中秋前二日仿唐解溪山晴霭图。石谷王翬。

清朝早期王翚《草堂碧泉图》赏析

清朝早期王翚《草堂碧泉图》纸本 设色90cmx51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草堂碧泉图绘山岭巍峨秀丽,巨崖险峻。远处峰峦矗立,云峰环绕。群山深处,庙宇掩映其中,增添神秘之感。近处,松柏挺秀,水榭亭台临水而建,拾阶而上,可一览山水之景,环境十分优美。

清朝早期王翚《江山秋色图》赏析

清朝早期王翚《江山秋色图》纸本 设色31cmx40cm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早期四王之一王原祁四十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 王翬《康熙南巡图》第九卷 故宫博物院藏
王翚绘画作品高清大图欣赏
清王翚绘画作品欣赏
王翚的秋景画得有多牛?他一幅画治愈了王时敏的咳嗽!
《仿王叔明秋山草堂图轴》清.王翚作.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